长江东去水晰流 壮士西归志不朽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松肃穆,一副副挽联随风轻扬。随着哀乐响起,人们默哀肃立。浙江安贤园里在松柏映衬下“气壮山河”的墓碑,分外洁净、庄严,2月25日,抗战英灵许慎的安葬仪式就在此举行。
  许慎,原名钱光仁,浙江诸暨人,出生于1922年9月。时代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1938年,许慎原是浙江诸暨一个年仅16岁的私塾少年,在华夏大地燃起熊熊抗日烽火时,他弃笔从戎离开故乡热土,奔赴千里之外的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培训,并且于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学业结束后,他怀着满腔热血来到抗日前线,被派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开始了犹如中枢神经般重要的通信机要工作,用无线电波“书写”着他的青春年华……
  许慎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二师司令部电台报务员、苏中军区二分区司令部电台报务主任;在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九兵团司令部通信科电台区队长,经历了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后来他被委派到起义部队第十六兵团通信处任军事代表。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许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第五十九师司令部通信科科长。1952年许慎在战斗中负伤,1953年7月被转业到浙江宁波市邮电局任局长。
  回忆起往昔,许慎夫人的弟弟、年过八旬的郑嘉钧泪花闪烁,他记得许慎说过,共产党员要追求真理,真理有一个灵魂,就是‘求是’。‘是’的对立面是‘非’,你要求是,就要去非,不去非就求不到是,假如连是非都不分,真理怎么能追求得到呢。
  “长江东去水晰流,壮士西归志不朽。”一幅郑嘉钧为许慎书写的挽联,在风里飘扬,仿佛无声地“诉说”着,半个多世纪前那场场壮烈的战斗和许慎为真理而奋斗的一生。
  哀乐阵阵,亲人好友在許慎墓前泪别。当日,许慎安葬于安贤园的抗战老兵纪念园中,该园也是浙江首个抗战老兵纪念园,自建园以来,这里已安葬了不少抗战英灵。
  (责任编辑 李赞庭)
其他文献
15年来,地处茅山革命老区的江苏省溧阳市竹箦镇胡明从下岗、创业到成为知名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她凭着女性的执著,对生活的憧憬,对事业的追求,对社会的爱心,打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001年2月,35岁的胡明从江苏正昌集团公司下岗后,经过市场调研,决心从事禽类养殖。在克服资金和技术等困难后,胡明将原竹箦农场已经停产闲置的养猪场地改建成养鸡场,于2003年初创办了溧阳市兴竹
期刊
史学家白寿彝老先生曾经写到:“新四军的历史首先是一部政治史,其次才是军事史”,从新四军组建开始,内部的政治博弈与外部的政治斗争始终伴随其发展。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于盐城重建军部,在刘少奇、陈毅等人的努力下,开始向组织上强固、政治上坚定的“铁一般党军”转变。这一时期,华中局、新四军遵照中央要求,结合自身状况,努力解决、消除存在的独立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自由主义等土地革命时期和皖南军部时期的种种积弊
期刊
“一生为农终不悔”的信念,让他选择坚定;  “敢为人先创大业”的力量,让他选择勇往直前;  “公道正派写忠诚”的风范,让他选择奉献。  这就是荣获海安县十佳农村支书、“双带”富民标兵、市扶贫先进个人、年届50岁的南莫镇邓庄村支书周文忠的生动写照。  不过,想从他嘴里掏出笔者所需要的“材料”,却颇费周折。为了完成组织上交办的采写任务,笔者只好另辟蹊径。  乡邻口中的“周爱农”  第一个接受采访的是他
期刊
在欢庆鸡年新春佳节之际,《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清葆将军,饱蘸深情,挥毫泼墨,书写了多幅书法巨作,赠送给今年杂志发行征订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新增订杂志达100份以上的,赠送四尺整张(138×70CM)作品一幅;新增500份以上的,赠送六尺整张(180×90CM)作品一幅;新增1000份以上的單位,赠送八尺整张(240×120CM)的作品一幅;征订杂志达5000份以上的单位,赠送丈二整张
期刊
本刊讯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江苏省委原书记,江苏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八届常委韩培信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1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7岁。  韩培信同志出生于1921年10月,江苏响水人,193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地下党交通员,苏北东北行署2区财经股股长、行署总务科科长,阜东县八滩区区长、振东区
期刊
南昌,古称豫章、洪都,自古是南方繁盛之地。在中国革命史上,这里爆发过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亦曾作为新四军军部所在地,被称为英雄之城。一辈辈人的不懈努力,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源源动力,不仅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南昌人,也让中国、让世界更加了解南昌,让英雄之城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新面貌。  军旗在这里升起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面对白色恐怖,中共临时
期刊
2016年12月26日,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在合肥召开《云岭》杂志创刊30周年座谈会。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领导、特邀嘉宾、作者、《云岭》杂志编辑部及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云岭》杂志编辑部主编田式祖作了《〈云岭〉》的历史回顾》,副主编刘以顺作了《〈云岭〉对毛泽东新闻报刊思想的坚持和运用》,副会长聂皖辉作了《拥抱〈云岭〉》的发言。之后,《铁军》杂志社总编辑李赞
期刊
订阅《铁军》杂志已经两年有余了。最早接触这本杂志,是在江苏海安参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时,一位当地的老同志推荐给我的。虽然忘记了那位老同志的名字,但他当时向我推荐这本杂志时的一句话我还记得,“这是一本宣传中国军队,尤其是新四军的权威杂志,不仅传播着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更是一本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备的杂志。”  2016年4月的《鐵军》里面有两篇文章让我感触颇深。一篇是章熙建的《枫林的
期刊
在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2016年12月12日,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會向南京大屠杀期间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南京民众、记录日军暴行的国际友人,颁发“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表达江苏人民对他们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的崇高敬意。  原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原南京基督教青年会工作人员、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乔治·费奇之子罗伯特·费奇,原金
期刊
1935年10月,张学良出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习惯称副司令)兼代总司令(总司令为蒋介石)。杨虎城时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军事上归张节制。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第一个高潮是临潼捉蒋,第二个高潮是张学良放蒋,第三个高潮则是惨痛的“二二事件”。“捉蒋”“放蒋”广为人知,而“二二事件”却鲜为人知。  适逢“二二事件”80周年之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