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确的理想观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仅能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可以转化为学习和成长的动力。针对目前自考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探讨如何树立一个正确的理想观,从而为自考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自考生;理想观;对策分析
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为那些高考落榜或其它种种原因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了一次新的受教育机会——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出现在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提升职业技能之外的文化程度、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功不可没,但与此同时,对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核定均以考试为准带来的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缺失,尤其是理想信念的缺失,无疑限制了自学考试教育功能的完全发挥,且不利于自考生的健康成长。在抽样调查了300名学生(其中有效问卷286份),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后,发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各办学单位来说已迫在眉睫。
一、自考生理想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1.缺乏具体的理想,且不坚定
经调查,48.9%的人都认为树立一个正确的理想观非常必要,36.3%的人认为比较重要,所以我们不难发现,85.2%的学生都认为树立一个正确的理想观重要,可问题落实到单个个体,仅有7.3%的学生拥有了非常明确的理想且十分坚定,而大多数人只有一个模糊、不十分具体的理想。
这一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未来只有一个模糊的感觉,却并不知道它具体模样。如果我们把实现理想比作建设一栋华丽的房屋,具体的理想就像是建造这座房屋的必备条件,95后(出生于1995年及之后)的自考生往往只知道自己要建造一栋华丽的房子,对于建设需要的材料、内部结构等一无所知,这栋建立在头脑里的房子永远无法拥有现实的基础,变成现实的房子。除此之外,物质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困难阻碍使学生的理想极不坚定,这种理想选择的心猿意马将不可避免的带来实现过程的半途而废。
2.理想实现缺乏现实行动力,流于空想
虽然85.2%的学生都有一个模糊不坚定的理想,但是调查发现,74.15%的学生都只是偶尔采取行动,并未坚持。这种付诸实践的不连续,甚至放弃,使理想的实现变得更加渺茫。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对现实世界的忽视,对现实困难的忽视。出生于1995年后的自考生处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虚拟世界的影响使他们对现实世界关注不够。数据表明,44.41%的学生将自己白天的时间用在互联网上,包括打游戏、看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等。这种不需要费很大力气就能从虚拟世界里获得的成就感,使他们容易被现实的困难打败。另一方面,95后的自考生处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时代,计划生育的实施,作为家里的独子,倾注了两代人的关爱或者说溺爱,优渥的家庭环境,从小有求必应,使他们不仅危机意识不强,缺乏上进心,更丧失了革命年代青年身上的历史责任感与吃苦耐劳精神,面对困难选择退缩甚至放弃的问题比比皆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大部分学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沦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3.缺乏社会责任感,追求“小我”,夸大个人理想
在选择理想社会时,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这样的社会:公平、正义、法治,道德文化水平很高,个人自由全面发展……这种期盼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不谋而合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确是人类社会中最美好的社会。尽管对理想社会怀着美好的憧憬,但是,当问及如何实现这样的社会时,有23.31%的人表示“从来没想过”,甚至16.10%的人认为“这是国家领导人的事,与我无关”;当问及“你为实现这样的理想社会付诸过行动吗?”时,42.55%的人选择“偶尔行动”,35.74%的人“想过,但从未行动”;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冲突的时候,37.71%的人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对于共产主义社会能否实现的问题,17.13%的人认为“能不能实现,与我无关”。
这一系列的数据说明,自考生对于社会的发展表现出漠视的同时又对美好的社会怀有一种强烈的期冀。这种矛盾心理表现在他们对现实社会悲观消极的反应,更甚者逃避社会现实躲回网络虚拟世界里。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自考生属于因种种原因落榜无缘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自身怀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并不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改变世界的任务应该交给精英来完成,更为极端的人,采取一种冷眼旁观的状态,对社会的变化发展无动于衷。另一方面,在和平年代,“社会建设”代替“社會革命”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导致自考生危机意识不强,社会现实关注不够,出现坚持“小我”忽视“大我”的现象。
4.受市场经济、西方功利主义影响,选择职业理想时金钱至上
对于未来理想职业的选择,42.37%的同学选择了不一定感兴趣但是收入很高的职业,仅有7.20%选择了对社会有用的职业,这组数据从侧面反映出,犹如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为了获得文凭,树立职业理想首要目的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
究其原因,当代的自考生受市场经济影响大,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社会极速发展的年代,市场竞争带来的利益至上,良莠不齐的西方思潮入侵——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因而在选择职业理想时,奉行金钱至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拜金主义倾向。因此,当中国的社会发展从革命转向建设的过程中,那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社会责任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正在自考生身上慢慢消失殆尽。
二、自考生树立与实现正确理想观的路径探析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是树立正确理想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应该作为坚守理想信念的最高准则,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等也应围绕这一最高准则进行。正确的理想观应该是基于社会现实美化了的、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现实。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必须发挥个人、学校、社会之间的合力作用,才能引导广大自考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一)从个人层面来看,应注重实践,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要坚持宏观理想与具体理想相结合,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大多数自考生都拥有宏大的理想,诸如出人头地、腰缠万贯等等,对于如何实现这个宏大的理想却缺乏具体的认识,换句话说,他们把宏观与微观之间紧密的联系人为的割裂开来,找到了一般方向,却在寻求特殊道路的过程中迷失了。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自考生首先应树立一个较为宏大且符合实际的理想;其次,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自身能力以及现实条件做出合理评估;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分阶段樹立具体的理想,按部就班的付诸实施。
不同的人可以有相同的理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理想,不可盲目从众或过分标新立异,即使是同一个理想,主体差异决定了实现过程也会千差万别。所以,自考生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勾勒具体轮廓,探寻适合自己的特殊实现路径。
2.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很多学生都存在一个问题——“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就要求自考生在树立理想观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树立的理想必须是合乎现实的,不现实的理想不仅会挫败学生的自信心,最终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二是选择正确的方法,用正确的方法投入实践,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挫折,坚持不懈。只有这样,实现理想的信心与付诸实践的决心才能真正指导行动,将理想化为现实。
3.要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部分学生对于我国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漠视,以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冲突时坚持个人理想的行为,是典型的脱离社会环境空谈个人发展,因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淖。诚然,在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中,盲目夸大集体主义,忽视个人的利益诉求甚至牺牲个人利益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个人主义愈演愈烈的态势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在现阶段,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就是要将个人的理想融入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理想中去,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学校层面来看,培养发挥“关键少数”的先进模范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参与调查的党员中,缺乏理想脱离现实的问题均存在。那么,究竟如何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如何利用这“关键少数”来推动大多数的进步呢?我认为,首先党员应加强党性修养,真正用《党章》严格要求自己,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并努力贴近现实付诸行动;其次,党员要在实践中不断坚定自己的信仰,避免周围大多数”普通群体”产生的负面情绪动摇自己的理想信念;最后,“关键少数”不仅要付诸行动,而且要让行动产生积极的正能量,影响大多数,最终让”关键少数”逐渐发展成大多数。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党员以及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为自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从社会层面来看,抵御不良思潮入侵,创造健康的外部环境
由于大多数自考生学习只是为了取得文凭,因此日常学习与生活缺乏目标,造成学习、生活消极低迷的状态,即使部分学生最初拥有坚定的理想,最终也会因为社会大环境对物质的崇拜,逐渐丧失行动力甚至放弃理想。因此,社会如何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外部环境,来削减甚至抵御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就显得格外重要。唯物辩证法指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虽然形成什么样的理想观主要由个体自主选择,但是选择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生活阅历等影响,这些都与个体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密切联系的。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到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新时期,各种思潮与矛盾充斥的情况下,社会更应该建立良好的应对机制,削弱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构建和谐社会,防止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毒害当代青年,从而为自考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生在高考落榜或者无缘高中的学生中占很大比例,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他们能否在生理上、心理上健康成长,并投入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性可见一斑,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现实的力量,还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力。
参考文献:
[1]王修鲁.高校自考生的特点及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05):86-87.
[2]刘任熊,何雅琴,马悦.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五年回溯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3,(32):51-53.
[3]杜秀芳,王欣,林海.自考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77-79.
[4]林晓航.自考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126-128.
[5]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自考生;理想观;对策分析
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为那些高考落榜或其它种种原因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了一次新的受教育机会——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出现在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提升职业技能之外的文化程度、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功不可没,但与此同时,对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核定均以考试为准带来的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缺失,尤其是理想信念的缺失,无疑限制了自学考试教育功能的完全发挥,且不利于自考生的健康成长。在抽样调查了300名学生(其中有效问卷286份),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后,发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各办学单位来说已迫在眉睫。
一、自考生理想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1.缺乏具体的理想,且不坚定
经调查,48.9%的人都认为树立一个正确的理想观非常必要,36.3%的人认为比较重要,所以我们不难发现,85.2%的学生都认为树立一个正确的理想观重要,可问题落实到单个个体,仅有7.3%的学生拥有了非常明确的理想且十分坚定,而大多数人只有一个模糊、不十分具体的理想。
这一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未来只有一个模糊的感觉,却并不知道它具体模样。如果我们把实现理想比作建设一栋华丽的房屋,具体的理想就像是建造这座房屋的必备条件,95后(出生于1995年及之后)的自考生往往只知道自己要建造一栋华丽的房子,对于建设需要的材料、内部结构等一无所知,这栋建立在头脑里的房子永远无法拥有现实的基础,变成现实的房子。除此之外,物质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困难阻碍使学生的理想极不坚定,这种理想选择的心猿意马将不可避免的带来实现过程的半途而废。
2.理想实现缺乏现实行动力,流于空想
虽然85.2%的学生都有一个模糊不坚定的理想,但是调查发现,74.15%的学生都只是偶尔采取行动,并未坚持。这种付诸实践的不连续,甚至放弃,使理想的实现变得更加渺茫。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对现实世界的忽视,对现实困难的忽视。出生于1995年后的自考生处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虚拟世界的影响使他们对现实世界关注不够。数据表明,44.41%的学生将自己白天的时间用在互联网上,包括打游戏、看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等。这种不需要费很大力气就能从虚拟世界里获得的成就感,使他们容易被现实的困难打败。另一方面,95后的自考生处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时代,计划生育的实施,作为家里的独子,倾注了两代人的关爱或者说溺爱,优渥的家庭环境,从小有求必应,使他们不仅危机意识不强,缺乏上进心,更丧失了革命年代青年身上的历史责任感与吃苦耐劳精神,面对困难选择退缩甚至放弃的问题比比皆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大部分学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沦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3.缺乏社会责任感,追求“小我”,夸大个人理想
在选择理想社会时,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这样的社会:公平、正义、法治,道德文化水平很高,个人自由全面发展……这种期盼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不谋而合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确是人类社会中最美好的社会。尽管对理想社会怀着美好的憧憬,但是,当问及如何实现这样的社会时,有23.31%的人表示“从来没想过”,甚至16.10%的人认为“这是国家领导人的事,与我无关”;当问及“你为实现这样的理想社会付诸过行动吗?”时,42.55%的人选择“偶尔行动”,35.74%的人“想过,但从未行动”;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冲突的时候,37.71%的人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对于共产主义社会能否实现的问题,17.13%的人认为“能不能实现,与我无关”。
这一系列的数据说明,自考生对于社会的发展表现出漠视的同时又对美好的社会怀有一种强烈的期冀。这种矛盾心理表现在他们对现实社会悲观消极的反应,更甚者逃避社会现实躲回网络虚拟世界里。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自考生属于因种种原因落榜无缘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自身怀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并不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改变世界的任务应该交给精英来完成,更为极端的人,采取一种冷眼旁观的状态,对社会的变化发展无动于衷。另一方面,在和平年代,“社会建设”代替“社會革命”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导致自考生危机意识不强,社会现实关注不够,出现坚持“小我”忽视“大我”的现象。
4.受市场经济、西方功利主义影响,选择职业理想时金钱至上
对于未来理想职业的选择,42.37%的同学选择了不一定感兴趣但是收入很高的职业,仅有7.20%选择了对社会有用的职业,这组数据从侧面反映出,犹如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为了获得文凭,树立职业理想首要目的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
究其原因,当代的自考生受市场经济影响大,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社会极速发展的年代,市场竞争带来的利益至上,良莠不齐的西方思潮入侵——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因而在选择职业理想时,奉行金钱至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拜金主义倾向。因此,当中国的社会发展从革命转向建设的过程中,那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社会责任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正在自考生身上慢慢消失殆尽。
二、自考生树立与实现正确理想观的路径探析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是树立正确理想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应该作为坚守理想信念的最高准则,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等也应围绕这一最高准则进行。正确的理想观应该是基于社会现实美化了的、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现实。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必须发挥个人、学校、社会之间的合力作用,才能引导广大自考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一)从个人层面来看,应注重实践,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要坚持宏观理想与具体理想相结合,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大多数自考生都拥有宏大的理想,诸如出人头地、腰缠万贯等等,对于如何实现这个宏大的理想却缺乏具体的认识,换句话说,他们把宏观与微观之间紧密的联系人为的割裂开来,找到了一般方向,却在寻求特殊道路的过程中迷失了。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自考生首先应树立一个较为宏大且符合实际的理想;其次,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自身能力以及现实条件做出合理评估;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分阶段樹立具体的理想,按部就班的付诸实施。
不同的人可以有相同的理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理想,不可盲目从众或过分标新立异,即使是同一个理想,主体差异决定了实现过程也会千差万别。所以,自考生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勾勒具体轮廓,探寻适合自己的特殊实现路径。
2.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很多学生都存在一个问题——“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就要求自考生在树立理想观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树立的理想必须是合乎现实的,不现实的理想不仅会挫败学生的自信心,最终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二是选择正确的方法,用正确的方法投入实践,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挫折,坚持不懈。只有这样,实现理想的信心与付诸实践的决心才能真正指导行动,将理想化为现实。
3.要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部分学生对于我国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漠视,以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冲突时坚持个人理想的行为,是典型的脱离社会环境空谈个人发展,因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淖。诚然,在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中,盲目夸大集体主义,忽视个人的利益诉求甚至牺牲个人利益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个人主义愈演愈烈的态势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在现阶段,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就是要将个人的理想融入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理想中去,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学校层面来看,培养发挥“关键少数”的先进模范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参与调查的党员中,缺乏理想脱离现实的问题均存在。那么,究竟如何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如何利用这“关键少数”来推动大多数的进步呢?我认为,首先党员应加强党性修养,真正用《党章》严格要求自己,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并努力贴近现实付诸行动;其次,党员要在实践中不断坚定自己的信仰,避免周围大多数”普通群体”产生的负面情绪动摇自己的理想信念;最后,“关键少数”不仅要付诸行动,而且要让行动产生积极的正能量,影响大多数,最终让”关键少数”逐渐发展成大多数。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党员以及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为自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从社会层面来看,抵御不良思潮入侵,创造健康的外部环境
由于大多数自考生学习只是为了取得文凭,因此日常学习与生活缺乏目标,造成学习、生活消极低迷的状态,即使部分学生最初拥有坚定的理想,最终也会因为社会大环境对物质的崇拜,逐渐丧失行动力甚至放弃理想。因此,社会如何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外部环境,来削减甚至抵御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就显得格外重要。唯物辩证法指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虽然形成什么样的理想观主要由个体自主选择,但是选择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生活阅历等影响,这些都与个体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密切联系的。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到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新时期,各种思潮与矛盾充斥的情况下,社会更应该建立良好的应对机制,削弱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构建和谐社会,防止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毒害当代青年,从而为自考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生在高考落榜或者无缘高中的学生中占很大比例,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他们能否在生理上、心理上健康成长,并投入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性可见一斑,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现实的力量,还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力。
参考文献:
[1]王修鲁.高校自考生的特点及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05):86-87.
[2]刘任熊,何雅琴,马悦.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五年回溯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3,(32):51-53.
[3]杜秀芳,王欣,林海.自考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77-79.
[4]林晓航.自考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126-128.
[5]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