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庞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成为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从自己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并结合我县多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深刻地体验到了教材处理的策略直接决定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因势利导,教学生感兴趣的
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有些文章,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进中举》、《台阶》等,篇幅长、容量大。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教读这种文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老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将学生的问题归类后,提醒学生注意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1.你对文章中哪些内容感兴趣?并说说你对它们感兴趣的原因?
2.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情写得这样精彩?
3.作者为什么写美女蛇的故事?
4.这些内容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由于这些问题来自学生,所以学生愿意去探究,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课堂自然生成,精彩对话迭出。于是作品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等问题,都在师生兴趣盎然的共同探究中被轻松解决。整堂课容量大,效果好,效率高。
这种教材处理方式,摸准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只需因势利导地推进课堂进程即可。这种方式看似以简单,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点拨引导的技巧,还须有较高地处理课堂随机事件的能力。
二、简化目标,教学生能学会的
初中有些课文晦涩难懂,如鲁迅的《雪》、《风筝》,冰心的《谈生命》等,教师花费很多时间讲解,学生还是一知半解。老师在教读鲁迅的《雪》时,只设定了以下两个学习目标:1.文章写了几种雪?各有说明特点? 2.课后练习。
阅读课文,学生很快解决了一下问题:然后,老师略加指点以下问题: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特征及作者的个性特征,思考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这样以来,问题的难度自然降低了很多,学生也就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了。学生通过细读课文弄清楚后就完成了课文练习。
最后一个写作练习,对于北方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写作难度。
从这个课例中不难看出: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教学生难懂的东西,倒不如改变思路,简化教学目标,教学生容易学会的,这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途径。
三、变换角度,教学生需要学的
还有一些初中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看便懂,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蝉》、《贝壳》等,对这些课文教师在课堂上再详细解读,无疑是白白浪费时间。对此,我认为应该这样教学,以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为例:
课文朗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文章语言的精辟和抒情性。
把握文意及选材特点: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大意,说说唯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材的方法,注意文章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语言品析:细读全文,请同学们运用评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精辟语句的表现力。
拓展训练:唯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让学生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针对这中较为浅显的文章,将教学分为四个步骤——朗读训练、分析能力训练、语言评析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教学落在了“训练”上,课文不都是“解读”的对象,也可以是“训练”的材料,把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课文作为落实各项语文能力训练的材料,也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灵活处理教材,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思、有所学。
一、因势利导,教学生感兴趣的
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有些文章,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进中举》、《台阶》等,篇幅长、容量大。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教读这种文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老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将学生的问题归类后,提醒学生注意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1.你对文章中哪些内容感兴趣?并说说你对它们感兴趣的原因?
2.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情写得这样精彩?
3.作者为什么写美女蛇的故事?
4.这些内容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由于这些问题来自学生,所以学生愿意去探究,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课堂自然生成,精彩对话迭出。于是作品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等问题,都在师生兴趣盎然的共同探究中被轻松解决。整堂课容量大,效果好,效率高。
这种教材处理方式,摸准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只需因势利导地推进课堂进程即可。这种方式看似以简单,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点拨引导的技巧,还须有较高地处理课堂随机事件的能力。
二、简化目标,教学生能学会的
初中有些课文晦涩难懂,如鲁迅的《雪》、《风筝》,冰心的《谈生命》等,教师花费很多时间讲解,学生还是一知半解。老师在教读鲁迅的《雪》时,只设定了以下两个学习目标:1.文章写了几种雪?各有说明特点? 2.课后练习。
阅读课文,学生很快解决了一下问题:然后,老师略加指点以下问题: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特征及作者的个性特征,思考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这样以来,问题的难度自然降低了很多,学生也就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了。学生通过细读课文弄清楚后就完成了课文练习。
最后一个写作练习,对于北方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写作难度。
从这个课例中不难看出: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教学生难懂的东西,倒不如改变思路,简化教学目标,教学生容易学会的,这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途径。
三、变换角度,教学生需要学的
还有一些初中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看便懂,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蝉》、《贝壳》等,对这些课文教师在课堂上再详细解读,无疑是白白浪费时间。对此,我认为应该这样教学,以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为例:
课文朗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文章语言的精辟和抒情性。
把握文意及选材特点: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大意,说说唯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材的方法,注意文章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语言品析:细读全文,请同学们运用评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精辟语句的表现力。
拓展训练:唯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让学生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针对这中较为浅显的文章,将教学分为四个步骤——朗读训练、分析能力训练、语言评析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教学落在了“训练”上,课文不都是“解读”的对象,也可以是“训练”的材料,把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课文作为落实各项语文能力训练的材料,也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灵活处理教材,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思、有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