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设计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 的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
  (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 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 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 4棵)
  b. 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 6棵)
  c. 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2段 3棵;7段 8棵;10段 11棵。)
  d.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 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 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 +1=201 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 解决实际问题。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 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 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做一做。①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浙江省苍南县桥墩镇小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笔者作为在政治教学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
期刊
苏霍姆林斯说过: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的面前出现疑问”。质疑是求新求异的开端。既学且思,思而生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兴趣,产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期望。   有了疑问,思维的源头就会永远激荡着求实、求新、求异的活水,学生学会质疑,便会终生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从转变观念入手,变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期刊
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刚入学的儿童要在三周时间里记住符号的形象和正确的发音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使学生积极而有趣地学习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可以采用游戏、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着力于激发起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一、游戏教学法      低年级儿童天真
期刊
小学语文教育在这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急流勇进。但在冷静地思考之后,也隐约感到似乎有“不祥之兆”,如教学中过于强调“新”,过于追求“前卫”,过于时兴“否定”,而置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于不顾。因此,处在“浪尖”上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都有必要作些反思,重新审视我们过去和现在正在进行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自主与导引的关系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当前,初中学生普遍不喜欢上政治课,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功能,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将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对初中政治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政治教师的要求作探讨。      一、阻滞“创新”的初中政
期刊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跃出课本的框架,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学活书本,从而使学生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这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是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尝试的一则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听、说、认读bed, shelf, phone, table, fridge, sofa。   2、通过对卧室物品
期刊
在我国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中就明确地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创造力,是指在一定动力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育,当然责无旁贷,应当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益的途径。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主要应当从鼓励、启发、培养的角度出发。      一、给予自由空间鼓励创造精神      所谓给予学生
期刊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的弊端不断显现出来。在新课程的标准下,旧的教育模式应该退出教育的舞台,但毕竟我们在传统之下走了很长的路了,这种转变曾经使我陷入茫然与困惑之中,在饱尝了拓荒者探索的艰辛之后。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新课改的活力所在。我体会深刻的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喜欢学数学了,课堂上焕发出新课程的生命活力。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 革新传
期刊
心理学家赫伯特杰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自主学习的人。”这一说法恰好符合目前课程改革的宗旨: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可见,寻求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着重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
期刊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在学习他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出独到见解和新的发明发现的能力。它标志着知识、技能的飞跃,是一个人基本素质和智力高度发展的体现,是观察、操作、思维、分析、概括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物理实验教学的根本任务所在。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实验权交给学生      物理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