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存在着顶层设计不足,课程学习和活动用书未成体系,课程实践基地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关键词】乡土课程 地理教学 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191-01
乡土课程以培育乡土情怀为重要指向,以真实的生活、生产、生态作为课程实施的载体,在真实的情境中把研究学习、综合学习和体验学习等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乡土课程的界定及其意义
(一)乡土课程资源的特征
乡土课程资源具有本土性的特征。每个自然区域都有其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如在某地域中人类长期观天察地,在共同的生活中交流探索,创作了许多诙谐、幽默的民俗文化。其次,乡土课程资源就在我们学生身边,是看得见、摸得到的资源,但需要我们地理教师深入当地考察,细心研究,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和自然地理要素,创建符合当地实际的乡土文化课程。再次,很多乡土资源是以原生态的形式呈现的,这种原始的,复杂的情境课程资源,区别于我们的文本性课程。这种情境性乡土课程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学生的探究式学習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二)乡土课程资源建设的价值
在全球化时代,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培养学乡土课程资源建设,引导师生将目光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移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发现、重温和贴近本地的地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此外,乡土课程资源建设还能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和学校特色的形成,提高教师课程实践能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渠道和平台。
二、乡土课程资源在地理课程中的开发
(一)自然环境类课程资源的利用
1.地质地貌
学生通过地质地貌的学习,可以了解家乡的形成过程和历史演变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现状。上海崇明区扬子中学乡土课程“崇明西沙湿地地质考察”使学生通过湿地地质的探究,了解长江泥沙的冲积作用,亲身体验家乡的历史变迁。
2.土壤
森林资源的采伐使得水土流失严重,这一系列的土壤问题在地理教学中都可以借助实际案例进行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野生动植物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指一切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用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总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不仅能为人类提供许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提供科学研究的依据和培育新品种的种源,而且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部分。
(二)社会发展类课程资源的利用
1.农业
学生通过农业劳动能够充分理解生态农业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明素质,在劳动的过程中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2.工业
工业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在工厂中生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开发以“工业”为载体的乡土课程,让学生走进工业,了解工业,感受工业带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文化运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动手制作兴趣和爱好。
3.林业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和自然生态平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开发以林业为主题的乡土课程资源,也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方法。在学校乡土课程建设中,可以关注城镇绿化、林木管理、经济林木及花卉、古树名木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三、地理乡土课程开发出现的问题以及措施
(一)课程建设重教材开发,轻课程设计
乡土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一支,它首先应该从课程的要求出发,而不是仅仅以学习资料的形式而存在。乡土课程的建设存在着一定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相应的顶层设计,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校全员的参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学生难以受到乡土文化的熏染。因此学校要整体调研学校特色和地区特点,积极规划乡土课程框架,设置合理的课程标准,做好顶层设计,做好相应的组织结构安排。
(二)乡土课程学习与活动资料的缺乏
在地理乡土课程资源建设中,学生学习与活动资料的缺乏现象十分严重,绝大部分学生仅仅停留在地理教师的口述实例上,而不能对乡土资源进行深入的思考。地理教师应积极参与乡土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注重挖掘本地区的乡土特色,严格按照课程要求建立起系统的地理乡土课程资源。
(三)乡土课程实践基地设施的不完善
乡土课程的实施需要一个真实反映生产、生活的乡土情境,这是保障乡土课程实施的基础条件之一,保证了学校乡土课程的落地生根。提供的乡土情境的优越,更关系到乡土课程实施的效率。现阶段,部分学校由于资金,人员的不足,学校的乡土实践基地设施并不完备,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推动乡土课程实践基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钟启全.现代课程论(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2]宋林飞.教育,生命性与乡土味.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
作者简介:
余良伟(1992-),男,硕士,河南信阳人,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地理)。
【关键词】乡土课程 地理教学 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191-01
乡土课程以培育乡土情怀为重要指向,以真实的生活、生产、生态作为课程实施的载体,在真实的情境中把研究学习、综合学习和体验学习等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乡土课程的界定及其意义
(一)乡土课程资源的特征
乡土课程资源具有本土性的特征。每个自然区域都有其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如在某地域中人类长期观天察地,在共同的生活中交流探索,创作了许多诙谐、幽默的民俗文化。其次,乡土课程资源就在我们学生身边,是看得见、摸得到的资源,但需要我们地理教师深入当地考察,细心研究,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和自然地理要素,创建符合当地实际的乡土文化课程。再次,很多乡土资源是以原生态的形式呈现的,这种原始的,复杂的情境课程资源,区别于我们的文本性课程。这种情境性乡土课程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学生的探究式学習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二)乡土课程资源建设的价值
在全球化时代,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培养学乡土课程资源建设,引导师生将目光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移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发现、重温和贴近本地的地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此外,乡土课程资源建设还能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和学校特色的形成,提高教师课程实践能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渠道和平台。
二、乡土课程资源在地理课程中的开发
(一)自然环境类课程资源的利用
1.地质地貌
学生通过地质地貌的学习,可以了解家乡的形成过程和历史演变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现状。上海崇明区扬子中学乡土课程“崇明西沙湿地地质考察”使学生通过湿地地质的探究,了解长江泥沙的冲积作用,亲身体验家乡的历史变迁。
2.土壤
森林资源的采伐使得水土流失严重,这一系列的土壤问题在地理教学中都可以借助实际案例进行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野生动植物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指一切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用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总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不仅能为人类提供许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提供科学研究的依据和培育新品种的种源,而且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部分。
(二)社会发展类课程资源的利用
1.农业
学生通过农业劳动能够充分理解生态农业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明素质,在劳动的过程中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2.工业
工业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在工厂中生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开发以“工业”为载体的乡土课程,让学生走进工业,了解工业,感受工业带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文化运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动手制作兴趣和爱好。
3.林业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和自然生态平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开发以林业为主题的乡土课程资源,也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方法。在学校乡土课程建设中,可以关注城镇绿化、林木管理、经济林木及花卉、古树名木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三、地理乡土课程开发出现的问题以及措施
(一)课程建设重教材开发,轻课程设计
乡土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一支,它首先应该从课程的要求出发,而不是仅仅以学习资料的形式而存在。乡土课程的建设存在着一定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相应的顶层设计,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校全员的参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学生难以受到乡土文化的熏染。因此学校要整体调研学校特色和地区特点,积极规划乡土课程框架,设置合理的课程标准,做好顶层设计,做好相应的组织结构安排。
(二)乡土课程学习与活动资料的缺乏
在地理乡土课程资源建设中,学生学习与活动资料的缺乏现象十分严重,绝大部分学生仅仅停留在地理教师的口述实例上,而不能对乡土资源进行深入的思考。地理教师应积极参与乡土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注重挖掘本地区的乡土特色,严格按照课程要求建立起系统的地理乡土课程资源。
(三)乡土课程实践基地设施的不完善
乡土课程的实施需要一个真实反映生产、生活的乡土情境,这是保障乡土课程实施的基础条件之一,保证了学校乡土课程的落地生根。提供的乡土情境的优越,更关系到乡土课程实施的效率。现阶段,部分学校由于资金,人员的不足,学校的乡土实践基地设施并不完备,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推动乡土课程实践基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钟启全.现代课程论(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2]宋林飞.教育,生命性与乡土味.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
作者简介:
余良伟(1992-),男,硕士,河南信阳人,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