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民族地区阶层分化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人文社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k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社会转型加快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社会问题研究》的子课题:《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问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11XMZ006
  【摘 要】:我国西北民族地区阶层分化在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状况复杂多样,具体情况可以从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阶层形态、职业结构、人员流动现状以及城乡收入比例这四个方面窥知。其分化状态活跃是受到当地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国家对于这一地区政策扶持也间接引导了阶层结构的变化,而阶层分化同时也受到当地居民文化素质状况的制约,同时西北民族地区作为受不同宗教影响的少数民族地区,其居民的宗教信仰也是影响阶层分化的一个极具特殊性的因素。
  【关键词】:西北民族地区 阶层分化 总体情况 影响因素 中国西部
  一、西北民族地区阶层分化的现状
  西北民族地区阶层分化在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状况复杂多样,具体情况可以从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阶层形态、职业结构、人员流动现状以及城乡收入比例这四个方面窥知。
  (一)从社会阶层形态看西北民族地区社会阶层结构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民社会阶层在地区社会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就是西北民族地区社会阶层的结构形态。它表示的是各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采用陆学艺教授所划分的五个社会层次,通过掌握各阶层人数占该地区的总人数的比例,就能将它的形态大概的表示出来,而某一地区的阶层划分可以通过对当地居民收入状况统计分析而得到。因此,从表1[1]中可以看出:2011年,该地区的甘肃四个县城、新疆以及青海地区的两个州农民收如不超过 元的人数为 ;甘肃和新疆地区的大部分农民收入超过 元人民币的人数达到 。
  表1 2011年西北民族地区分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统计表
  现在很多研究社会学的学者提出西北民族自治地区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没有发展成较为成熟的橄榄形社会结构,有观点将其形象地称为生梨形[2]。在这种状态下就会有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继续向着橄榄形社会结构变化,而另一种则是向着和橄榄形结构完全相反的金字塔结构变化。而这种变化已经在表1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如宁夏市两个市区的农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不到1000元涨到了2011年的4000元,这种收入水平的提高也预示着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种变化方式在按收入变化划分的社会结构中就属于由向橄榄形的社会结构变化。
  (二)从职业结构看西北民族地区社会阶层结构现状
  西北地区社会结构在不断的加剧,最为明显的是职业分层。一方面,在私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很多人都相继建立私营企业以及在私营企业工作。在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扶持下,很多外来投资商以及本地商人在该地区兴建私营企业,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岗位,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西北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影响下,社会更加需要专业的市场人才,第三产业也在该地区得到快速发展,进而促使大量的服务行业人员产生,形成新的职业队伍。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这一阶段,西北地区在公有制企业工作的人员比例不断减小,而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私营企业工作,或成为私营业主。民族地区职业分层的发展的步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下不断加快,并且由传统农牧业逐渐向工业类、信息类职业靠拢。
  (三)从人员流动现状看西北民族地区社会阶层结构现状
  当前,乡村人口比例过高,城镇人口比例过低是西北地区人口分布的情况。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2011年农村人口1247.04万,城市人口961.67万。因此,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局面已经成为必然。根据我国产业结构化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公民大部分都是从事第一产业,相对而言,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数相对比较少,特别是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在我国所占的比重中是少之又少。
  西北地区人员主要有以下两种流动趋势。农村人口开始大量的进入城镇定居。二元经济结构主要存在的地区还是集中在西北地区上,从整体上来分析,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根据刘易斯建立的二元经济模型分析可以知道,当农村所产生的边际劳动力较小时,农村就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个时候,这些劳动力就会向城市进军。从人们从业的选择上来看,三个产业开始出现分化,人们开始从第一产业中分离出来,开始慢慢的向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由配第定律分析知,受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以及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造成了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减少的局面,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在逐年递增。整个看来,西北人员流向反映出来的社会结构变化的发展是合理的,顺向的。
  (四)从城乡收入比例来看西北民族地区社会阶层结构现状
  我国属于一个二元结构的国家,其二元结构主要表现在很多领域,在这些领域,表现更为明显的是城乡结构。如果将西北地区类比为是一个处在正在发展阶段的国家,其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最近这些年我国统计年鉴资料表明,城乡的二元结构依然严重的存在西北地区中。例如, 年,甘肃市民的年收入为 元,而农民的年收入仅为 元;青海市居民年收入为 元,农民的年收入仅仅是 元;宁夏的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农民的纯收入为 元;新疆的城市居民纯收入为 元,农民纯收入为 元。由此可知,农村收入低于城市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同时,这里面还有很多的差距是不能用货币衡量的,比如,社保方面。近几年这些差距越来越凸显,应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二、西北民族地区阶层分化的特点
  西北民族地区发展到现在,阶层分化始终伴随其中,在3.2.1节的总体状况分析中,可以看出,相比于其他地区,西北民族地区的阶层分化持续时间长而且从未停止,并且具有中间阶层还在发展和壮大的趋势,同时,城乡二元结构的负面效应也表现在其中,具体来讲就是底层群体向上流动受到阻碍。   (一)西北民族地区阶层分化还在持续不断的进行发展
  西北民族地区每个阶层都还是处于变化的状态,从社会成员的分析上来看,大部分的成员都呈现出有双向阶层属性,从这样的情况上来看,还应该会出现大规模的分化,对于原来具有的阶层也会从各个阶层中进行渗透进来,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速度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快。改革对西北民族地区原有阶级阶层结构的影响是全面而彻底的。而我国改革的渐进式特征又使西北民族地区阶层的分化呈现这样一个特征:分化是从原有体制中处于较低地位的阶级阶层开始的,逐步渗透到处于较高地位的阶级阶层中。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这种分化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农牧民的分化最为明显。
  (二)西北民族地区中间阶层的发展潜力最大,流动性最小
  中间阶层一般都是由原来的个体户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而形成的,这部分人员主要是在农村中比较有思想的人员,其本身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学识,思想上也比较先进活跃,并且还具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前,这部分人员中的大部分都是政府领导干部或者先进劳动者,改革开放后这部分人员一般都在抓住这个时机干起了自己的事业,并且得到了发展。从当前来看,这部分人员一般都承担了社会企业中的领导干部职位,并且已经具有一定的声望。有更大的一部分人员成为了私营企业主,在这个时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活跃经济发展阶层,这个阶层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之后,这个阶层的人员基本都成为了高素质人员。
  (三)底层向上流动时受到层层阻碍
  在西北民族地区的底层民众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是因为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都是生活在偏远山区中, 这部分人员由于地区偏远山区,与外界的交流比较少,因此就造成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落后。二是由于文化程度不高,虽然国家已经在西北民族地区加大普及基础教育的力度,但是由于师资配备的困难加之“读书无用论”的蛊惑以及少数民族特有的对汉族文化抗拒心理,仍然有许多边远山区的孩子无法享有良好的教育,没有具备向上流动的能力。三是许多农牧民选择只在农闲或生产情况不善的时候进入城镇做工,一般固定的少,他们往往更多是流动地的匆匆过客,这种暂时性的流动对流动者的阶层上升作用也不大。四是对于西北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青海、宁夏等少数民族聚居大省,农村地区面积大,居民分布零散,户籍改革制度执行难度较大,城乡一体化统筹受阻,阶层开放和交流程度不高。总之,对于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底层人民,他们的向上流动面临困境。
  三、西北民族地区阶层分化的影响因素
  西北民族地区阶层分化状态活跃是受到当地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国家对于这一地区政策扶持也间接引导了阶层结构的变化,而阶层分化同时也受到当地居民文化素质状况的制约,同时西北民族地区作为受不同宗教影响的少数民族地区,其居民的宗教信仰也是影响阶层分化的一个极具特殊性的因素。
  (一)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1)》(西部蓝皮书)一书中就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十分快速,整个地区呈现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在10%以上。(见表2[3])
  表2 2006~2010年西北地区各省份经济增长速度及其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总体说来,当前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为经济增长速度快、稳定性好,经济结构日益趋向合理。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持续的得到相应的改善。但是将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较而言,其所投资的数额还占据较大空间。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力度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但是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上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小的,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已经开始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在产业化的问题上还需要对这些产业做出进一步的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关的人员就会跟着流动,这样就可以让下阶层的人员开始向中层阶层流动,中层阶层的人员也可以开始向高层阶层的人员流动,由此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也是影响西北地区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国家对于西北民族地区扶持政策的转变
  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机关主要是由各级自治政府组成。我国在不断地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赋予民族自治机关本身享有相应的自治权利[39],这种权利对于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有效的促进当地政策的适应性调整。通过这些自制权利的下放,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当前来看,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西北民族地区大开发时,对其发展政策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建设方面的立法;其自治地区的财政税收的立法;对于民族自治地区的资源方面的调整;对于西北地区的扶贫政策等[40];从这些政策中可以看出,国家对西北民族地区之间施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激励机制,为了就是促进西北地区的发展,让各个阶层的人员流动性更大,让人的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得社会变得更加的繁荣发展。
  (三)西北民族地区居民的文化素质状况
  现代社会,选拔人才的标准开始变得越来越客观化和合理化。这是因为组织层制的逐渐扩展,和公民平等意识日渐增强。教育考试制度,考量受教育程度。由于其自身极具客观性,使得受教育程度在社会资源的获取中,成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也成为向上流动必需的一个先决条件[4]。在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流动中,越来越多的社会中、下阶层完成了向上流动。这正是教育在社会阶层流动中的强大中介作用的体现。
  从2010年西北地区各省份公布的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公报调查资料中可以看到(见表3):
  表3 2010年西北民族地区各地区常住人口受教育情况表   在西北民族地区中,具有大学学历的人数为5304696人;具有高中学历水平的人数为7142302人;具有初中水平学历的为19404823人;只有小学文化的人员为1873720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地区具有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员并不多,从数据上来看,只有占到四分之一的人具有高中以上的学历,大部分人都只是接受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并没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因此,从整体上来分析,西北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素质水平,相较其他地区相对较低,这也是导致社会流动滞后,水平流动居多而垂直流动较少的原因,文化程度对收入具有很大影响,这也是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贫富差距拉大的一大重要原因。西北民族地区人民文化素质的相对低下,是制约和影响该地区阶层分化的一大重要因素。
  (四)西北民族地区居民的宗教信仰
  宗教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在社会整体系统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子系统。宗教通过对社会进行价值整合,对社会成员进行心理调适,促进个体社会化,稳定、协调社会或促进社会变革来对社会整体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施加影响。它的存在对社会的发展与变化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西北民族地区社会阶层分化进程中,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是一个极具特殊性的影响因素,也是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区别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基点。由于多民族聚居,多种传统宗教并存,主要是伊斯兰教、藏传佛教、上座部佛教和萨满教。许多居民都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并且其所信仰宗教教义强烈贯穿于他们的意识形态和现实行为中,如对他们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西北民族地区,人们在社会流动中除了一般流动的各种困难和烦恼外,还抱有作为少数民族的特殊困难和心理适应问题。另外,少数民族固有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需要相对应的一定设施,在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地区生活的很多居民,都会选择在家乡生活,与外界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使得西北民族地区的代际流动和外流极为滞后。
  参考文献:
  [1]《甘肃发展年鉴》、《新疆统计年鉴》、《宁夏统计年鉴》、《青海统计年鉴》的各年份年鉴,以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地区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
  [2]潘修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重建国家自主性[J].理论与改革,2005(4)
  [3]姚慧琴.任宗中.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7:2
  [4]王艳粉.教育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中的作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11)
其他文献
上期故事梗概:   肖白酒醒后接到了小波的电话解释,她为自己的失礼表示道歉。周有复午夜回家,回味肖白伏在他怀里动情痛哭的情景,心潮涌动。多疑的林青从丈夫的衣服上嗅出了女人身上特有的香气,她妒火中烧,想出一个试探丈夫的诡计,孰料竟为暗地里与周有复竞争“一把手”官位的副社长吴前提供了杀伤力特强的“炮弹”……    33    第二天的夜晚,林青的身体的确是从都市报报社大楼的楼顶飘下来的。她的手里
期刊
近年来,教师性侵、虐童案件频繁被爆光,让人感到震惊,忧虑和不安,极少数教师严重失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这些案件的发生,说明了目前我国师德重建迫在眉睫,也说明了师德建设是永恒的课题。所谓“师德”,是指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既包括个人品德,也包括职业道德。师德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行为的先导。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首先,师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传
期刊
【摘 要】:民间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进化、完善、传承、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民间文化是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它更表现出它内在的魅力和精神,是全社会发展、进步、文明的又一个标志。全面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展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建立一种能够保证社会发展,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关键词】:民间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进化、完善、传承
期刊
曾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跟着父亲到田里干活,锄草时不小心把一棵瓜秧给铲断了。他的父亲曾晳脾气非常暴躁,看到后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就朝曾子劈头盖脸打去。  曾子经常听孔子讲孝,看到父亲生气要打他,心想假如逃跑的话,父亲打不到会更生气,那怎么能说是孝呢,就等在那里,一动不动。结果他父亲曾晳手头也没个准儿,一点分寸也不懂得拿捏,一棒子下来,就把曾子打倒在地,昏了过去。过了好一会儿,曾子才慢慢苏醒过来,起来第一
期刊
【摘 要】:介绍了青海电网部分网源参数的核查范围、核查内容及核查方法,详细说明了发电机过励限制和过励能力曲线的配合关系。  【关键词】:电网 网源参数 协调 电网安全  1前言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电网和用户组成的三者缺一不可,同时电能有着其特殊的性质发电、输电和用电是同步完成的。电网的安全稳定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不仅是电网企业的职责,也是发电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高中班级管理方面存在的挑战,探讨了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思路,提出要通过:要制订正确的班级计划;必须配备合适的学生干部;加强与任课老师的沟通;重视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工作等四个方面来推进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班主任 挑战 创新对策  中学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是联系学生、任课教师、学校的纽带。班主任所从事的班级管理更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分布式发电接入对配电系统在电网结构、保护控制等方面的影响及传统保护配置方式,提出一种微网系统保护配置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微网 分布式电源 保护 方法  分布式发电给现代电力供应提供了新的机会,同时也对现有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挑战。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改变了配电网的运行方式,配电网由原来的辐射型供电系统变为一个多电源点的网络.配电系统的保护控制和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为实现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见解。  关键词: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可持续发展  Abstract:It is discussed the marketing tactics o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rom this article,the certain view has been
期刊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离京考察,选择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寓意深刻,意味深长。“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宣示,传递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一、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勿容置疑,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往往
期刊
摘 要:笔者在对云南省景谷县迁糯村的实地调查走访中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面临严峻挑战,但是傣族和回族由于宗教教规教义的要求和宗教习俗的影响下,形成了良好的尊老、敬老、孝老的社会氛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社会公共养老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在大力推进完善农村养老体系,从而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过程中,应该继承、弘扬各民族宗教信仰中的各种积极因素。  关键词:宗教 少数民族 老龄化 养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