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个思维的过程,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来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注重兴趣培养,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如在讲乘法口诀之前,设计了一个师生口算比赛,指定一名学生出一位数乘法的题目,一分钟之内完成,教师用乘法口诀很快做出了许多题目的答案,而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只计算了三道题。此时此刻,学生感到惊奇产生了疑问:“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究奥秘的浓厚兴趣。这时,老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乘法口诀,同学们想知道乘法口诀是什么吗?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效率非常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二、注重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促进学生思维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二) 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三、注重教会方法,启迪学生思维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正确使用小学数学常用的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1、加强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表明,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适应这种思维方式,就需要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具体材料感知作为支撑,建立表象逐步达到抽象。
2、重视学生的“说”,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并且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大胆地说,说时声音要响亮,培养学生爱说的习惯,虽然一年级学生说得缺乏条理,但是要鼓励说下去,慢慢地达到完整、流利。通过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数学知识的算理,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增加练习的思维含量,注重练习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强化练习中实现,通过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找出规律,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只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練,一定会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注重兴趣培养,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如在讲乘法口诀之前,设计了一个师生口算比赛,指定一名学生出一位数乘法的题目,一分钟之内完成,教师用乘法口诀很快做出了许多题目的答案,而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只计算了三道题。此时此刻,学生感到惊奇产生了疑问:“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究奥秘的浓厚兴趣。这时,老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乘法口诀,同学们想知道乘法口诀是什么吗?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效率非常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二、注重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促进学生思维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二) 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三、注重教会方法,启迪学生思维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正确使用小学数学常用的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1、加强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表明,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适应这种思维方式,就需要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具体材料感知作为支撑,建立表象逐步达到抽象。
2、重视学生的“说”,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并且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大胆地说,说时声音要响亮,培养学生爱说的习惯,虽然一年级学生说得缺乏条理,但是要鼓励说下去,慢慢地达到完整、流利。通过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数学知识的算理,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增加练习的思维含量,注重练习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强化练习中实现,通过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找出规律,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只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練,一定会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