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能力的发展不能脱离语文的实践活动,即学生对字词句篇知识的掌握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所以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
关键词:习作教学 习作兴趣 能力 素材 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能力的发展不能脱离语文的实践活动,换句话说,学生对字词句篇知识的掌握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在小学教育中,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最具主体与个性化的思维活动。因此,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那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一)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阅读中激发习作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阅读是至关重要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有了一定的阅读量,积累了丰厚的阅读材料,写作水平才会提高,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二)快乐写作,在写作中培养习作兴趣
在写作中,学生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作文评语是作文评价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普遍。一段文质兼美的作文评语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起着显著的作用。在习作批改的时候,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表达;不要轻易地或大段地删改他们的习作。批改和评讲学生的习作,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功,并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善于运用作文评讲的方式进行激励,促进学生的深入持久。
(三)开设展示平台,在竞争中激发习作兴趣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出优秀作文进行发表。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记录新人新事,从班内到校内,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社会。写出优秀作文,上送学校广播室及学校报刊编辑小组,让其优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这样极大地刺激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到作文的份量,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要让学生在习作中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加乐于表达,不断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二、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习作素材
(一)积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在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的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认识、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可见学会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
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习作时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中明确地指出:要“留心周围事物”。小学语文老师要做有心人,随时随地都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提倡学生写日记,培养他们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二)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单凭自己的亲身经历积累素材那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积累间接经验来充实自己,而阅读则是间接经验最好的获取来源。教师要鼓励学生每学一篇课文,或是看一篇文章,都要把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并鼓励学生每天用一个优美词语说一句话。这样在习作时,学生就不会感觉到词穷了。
(三)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写作素材
丰子恺有这么一段话:“儿童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作为小学教师,应更加关注和爱护孩子们的天性。对于稚气的小学生来说,想象力是他们的强项。在写作中,想象力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写作不够生动、没东西写,是有较好的疗效。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用笔写下来。然后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其想象出来的故事更加有条理,更加丰富精彩。因为写得轻松,对学生写作兴趣、创作能力的提高也有特别明显的作用。学生有兴趣,想到的多,那写作时也就不怕没用东西写,写得不生动了。
三、让学生体验习作是生活的再现
(一)在阅读教学中,再现生活,体验文本源于生活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我们所学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源于生活的,都是作者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让学生做到体验式的读,即读者借助言语文本体验作者将生活体验转化为言语文本的过程,是一种“体验还原”,由“言语”转化为“体验”。
(二)在口语交际中,将书面与口头相结合
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讨论,是学生练习写作的第一步。同时,这种口头教学与书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无形中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口头表述能力,都在进行训练,这种训练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有着显著的帮助。
在写作最初,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基础,如一些较熟悉的儿童故事入手进行构建。然后让学生进行创新,加上自己想象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一篇小故事来。再提高难度,要求學生将故事中的人物场景等描述地更加细致,同时教师可以引导让他们拿起笔写下来。等到他们能比较自由地运用一些写作方法之后,他们已经懂得,怎样把文章写长、写生动,也绝不再会为作文字数发愁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习作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多种渠道地收集习作素材,并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语文学习的习作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张扬个性、充满活力的开放的习作大课堂”。只有让学生不怕写、爱写、会写、善写,才能写出有时代气息、有灵性的习作来,才能写出他们真实的生活,写出他们独特的感受,让孩子们的写作手到擒来,也让老师不再为学生的作文而头疼。
关键词:习作教学 习作兴趣 能力 素材 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能力的发展不能脱离语文的实践活动,换句话说,学生对字词句篇知识的掌握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在小学教育中,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最具主体与个性化的思维活动。因此,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那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一)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阅读中激发习作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阅读是至关重要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有了一定的阅读量,积累了丰厚的阅读材料,写作水平才会提高,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二)快乐写作,在写作中培养习作兴趣
在写作中,学生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作文评语是作文评价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普遍。一段文质兼美的作文评语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起着显著的作用。在习作批改的时候,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表达;不要轻易地或大段地删改他们的习作。批改和评讲学生的习作,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功,并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善于运用作文评讲的方式进行激励,促进学生的深入持久。
(三)开设展示平台,在竞争中激发习作兴趣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出优秀作文进行发表。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记录新人新事,从班内到校内,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社会。写出优秀作文,上送学校广播室及学校报刊编辑小组,让其优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这样极大地刺激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到作文的份量,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要让学生在习作中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加乐于表达,不断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二、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习作素材
(一)积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在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的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认识、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可见学会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
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习作时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中明确地指出:要“留心周围事物”。小学语文老师要做有心人,随时随地都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提倡学生写日记,培养他们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二)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单凭自己的亲身经历积累素材那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积累间接经验来充实自己,而阅读则是间接经验最好的获取来源。教师要鼓励学生每学一篇课文,或是看一篇文章,都要把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并鼓励学生每天用一个优美词语说一句话。这样在习作时,学生就不会感觉到词穷了。
(三)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写作素材
丰子恺有这么一段话:“儿童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作为小学教师,应更加关注和爱护孩子们的天性。对于稚气的小学生来说,想象力是他们的强项。在写作中,想象力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写作不够生动、没东西写,是有较好的疗效。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用笔写下来。然后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其想象出来的故事更加有条理,更加丰富精彩。因为写得轻松,对学生写作兴趣、创作能力的提高也有特别明显的作用。学生有兴趣,想到的多,那写作时也就不怕没用东西写,写得不生动了。
三、让学生体验习作是生活的再现
(一)在阅读教学中,再现生活,体验文本源于生活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我们所学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源于生活的,都是作者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让学生做到体验式的读,即读者借助言语文本体验作者将生活体验转化为言语文本的过程,是一种“体验还原”,由“言语”转化为“体验”。
(二)在口语交际中,将书面与口头相结合
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讨论,是学生练习写作的第一步。同时,这种口头教学与书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无形中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口头表述能力,都在进行训练,这种训练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有着显著的帮助。
在写作最初,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基础,如一些较熟悉的儿童故事入手进行构建。然后让学生进行创新,加上自己想象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一篇小故事来。再提高难度,要求學生将故事中的人物场景等描述地更加细致,同时教师可以引导让他们拿起笔写下来。等到他们能比较自由地运用一些写作方法之后,他们已经懂得,怎样把文章写长、写生动,也绝不再会为作文字数发愁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习作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多种渠道地收集习作素材,并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语文学习的习作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张扬个性、充满活力的开放的习作大课堂”。只有让学生不怕写、爱写、会写、善写,才能写出有时代气息、有灵性的习作来,才能写出他们真实的生活,写出他们独特的感受,让孩子们的写作手到擒来,也让老师不再为学生的作文而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