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把握新闻的结构、特点。
2.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运用迁移、对比阅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教学重点的理解。
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流程】
一、突出重点
(一)导入课文
(播放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歌曲)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点击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全文,思考:如果要用一句话高度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哪句最合适?从中发现新闻中的标题与其他文体的标题有何区别?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中的标题是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通常揭示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受众的信息。其他文体的标题没有这种功能。)
2.如果要用文中两句话来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哪两句最合适?从中你又发现新闻中的导语有什么特点?
(明确:新闻正文中第一二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导语是以简炼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统领全文,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3.剩下的内容我们通常称之为新闻的主体部分。请概括主体部分的内容,并结合全文,说说主体部分与导语有何关系?
(明确:叙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紧接导语之后,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部分是对导语进行解释、深化和具体化。)
小结: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如有条件,教师可适当增加些知识给学生,如副标题、结语等)。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三)重点学习
1.标题中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它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2.这则新闻起始部分括号里的内容表明了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它属于新闻的“电头”。这些内容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结合课文“预习提示”介绍:“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可知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的一个特点: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再找一处来说说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明确:表明新闻报道准确、及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准确地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的情况,因为当时九江尚未解放。)
4.真实、及时、准确是新闻的三个特点。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谈谈。
(明确:当时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用五百左右的文字,简明扼要地叙述清楚了,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整个战役的进展。)
5.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它是怎样相衔接的?次序可调换吗?为什么?
(明确: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二十日夜起…正向南扩展中”,写中路军渡江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第三层“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写东路军渡江情况。它们用时间来衔接,衔接点为“二十日夜”—“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按这样的次序排列是考虑到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进展情况,所以不可以调换。)
6.本文是新闻,它客观、及时、准确地报道渡江战役的经过,但是,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一二处带有较强感情色彩的词句,读一读,议一议。
(明确:文中的“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词,体现了胜利的喜悦。“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的“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具有奚落、嘲讽的意味。)
(四)小结授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内容上,让我们了解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和我军战士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写法上,让我们能对新闻的结构和特点有清晰的认识。
二、迁移比较
(一)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新闻有关知识,说说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
(明确标题、导语与主体部分。)
(二)重点学习
请从具体写法、构思特点和语言风格三方面,比较两篇新闻的不同之处。
(明确:1.具体写法:《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名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黯淡前途。2.构思特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3.语言风格:《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
(三)总结授课
重申新闻的结构与特点,强调两则新闻的不同之处。
[作者通联:江西南丰二中]
1.把握新闻的结构、特点。
2.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运用迁移、对比阅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教学重点的理解。
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流程】
一、突出重点
(一)导入课文
(播放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歌曲)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点击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全文,思考:如果要用一句话高度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哪句最合适?从中发现新闻中的标题与其他文体的标题有何区别?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中的标题是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通常揭示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受众的信息。其他文体的标题没有这种功能。)
2.如果要用文中两句话来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哪两句最合适?从中你又发现新闻中的导语有什么特点?
(明确:新闻正文中第一二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导语是以简炼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统领全文,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3.剩下的内容我们通常称之为新闻的主体部分。请概括主体部分的内容,并结合全文,说说主体部分与导语有何关系?
(明确:叙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紧接导语之后,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部分是对导语进行解释、深化和具体化。)
小结: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如有条件,教师可适当增加些知识给学生,如副标题、结语等)。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三)重点学习
1.标题中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它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2.这则新闻起始部分括号里的内容表明了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它属于新闻的“电头”。这些内容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结合课文“预习提示”介绍:“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可知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的一个特点: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再找一处来说说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明确:表明新闻报道准确、及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准确地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的情况,因为当时九江尚未解放。)
4.真实、及时、准确是新闻的三个特点。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谈谈。
(明确:当时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用五百左右的文字,简明扼要地叙述清楚了,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整个战役的进展。)
5.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它是怎样相衔接的?次序可调换吗?为什么?
(明确: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二十日夜起…正向南扩展中”,写中路军渡江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第三层“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写东路军渡江情况。它们用时间来衔接,衔接点为“二十日夜”—“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按这样的次序排列是考虑到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进展情况,所以不可以调换。)
6.本文是新闻,它客观、及时、准确地报道渡江战役的经过,但是,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一二处带有较强感情色彩的词句,读一读,议一议。
(明确:文中的“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词,体现了胜利的喜悦。“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的“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具有奚落、嘲讽的意味。)
(四)小结授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内容上,让我们了解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和我军战士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写法上,让我们能对新闻的结构和特点有清晰的认识。
二、迁移比较
(一)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新闻有关知识,说说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
(明确标题、导语与主体部分。)
(二)重点学习
请从具体写法、构思特点和语言风格三方面,比较两篇新闻的不同之处。
(明确:1.具体写法:《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名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黯淡前途。2.构思特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3.语言风格:《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
(三)总结授课
重申新闻的结构与特点,强调两则新闻的不同之处。
[作者通联:江西南丰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