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存在的不足入手,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首先,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还不太成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而网络环境充斥的暴力、色情等信息又会给大学生的认知带来一定的误导,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造成负面的影响。其次,作为大学生教育者,教师需要提高网络技术,对网络信息具备一定鉴别能力。再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教育环境也更复杂。虽然当前国家已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但对于网络环境的管理和监控仍然任重而道远。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1.缺乏针对性的研究
当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还没有完善的关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以及合理的实践研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这些论述仅关注于网络特征对人格方面的影响及措施,而对于大学生成长过程缺乏长久的关注,存在片面性问题。大多数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了解简单心理知识、心理测试等内容上,缺少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延伸到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对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形成的心理问题研究不全面。
2.网络资源投入力度不够
许多高校在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大多着重于图书、教学等资源建设上,对心理教育网站信息资源关注度较少。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造成了阻碍。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大学生上网人数与上网时间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通过对一些高校心理健康相关网站的调查发现,能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在线服务等的高校只占极少数。同时,心理教育网站建设中也存在路径烦琐 、更新速度慢等诸多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校网络心理教育建设存在的不足。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1.协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首先,在当前社会环境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开展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其次,各大高校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丰富校园活动,帮助大学生降低网络依赖性,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与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协助其制订自我管理措施,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运用网络平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丰富网络教育内容。各大高校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订符合本校的网络行为规范,增强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意识。同时,高校可以创新管理机制,与学校德育量化考评制度相结合。其次,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融入各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参与实践体验。学校要通过心理网站的建设,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采取各种措施缓解大学生就业、考研、感情等方面的问题。
3.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网络
首先,对高校心理网站信息进行监督管理。学校要定时更新心理网站的信息,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观念。与此同时,针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高校要加强网络监督力度,及时进行拦截,净化网络环境。其次,高校要加强心理健康网络的建设与维护,持续强化咨询平台的服务功能。
4.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健全人格
网络环境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距,使他们能正确处理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其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之中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教育者要注重言传身教,并与网络心理教育相互补充,将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它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人格的完善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探索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创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姜巧玲,胡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11(6):81-86.
[2]徐伟,蒋国林.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的网络技术干预设计[J].求实, 2013(Z2):275-277.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首先,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还不太成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而网络环境充斥的暴力、色情等信息又会给大学生的认知带来一定的误导,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造成负面的影响。其次,作为大学生教育者,教师需要提高网络技术,对网络信息具备一定鉴别能力。再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教育环境也更复杂。虽然当前国家已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但对于网络环境的管理和监控仍然任重而道远。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1.缺乏针对性的研究
当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还没有完善的关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以及合理的实践研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这些论述仅关注于网络特征对人格方面的影响及措施,而对于大学生成长过程缺乏长久的关注,存在片面性问题。大多数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了解简单心理知识、心理测试等内容上,缺少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延伸到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对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形成的心理问题研究不全面。
2.网络资源投入力度不够
许多高校在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大多着重于图书、教学等资源建设上,对心理教育网站信息资源关注度较少。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造成了阻碍。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大学生上网人数与上网时间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通过对一些高校心理健康相关网站的调查发现,能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在线服务等的高校只占极少数。同时,心理教育网站建设中也存在路径烦琐 、更新速度慢等诸多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校网络心理教育建设存在的不足。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1.协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首先,在当前社会环境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开展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其次,各大高校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丰富校园活动,帮助大学生降低网络依赖性,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与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协助其制订自我管理措施,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运用网络平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丰富网络教育内容。各大高校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订符合本校的网络行为规范,增强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意识。同时,高校可以创新管理机制,与学校德育量化考评制度相结合。其次,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融入各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参与实践体验。学校要通过心理网站的建设,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采取各种措施缓解大学生就业、考研、感情等方面的问题。
3.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网络
首先,对高校心理网站信息进行监督管理。学校要定时更新心理网站的信息,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观念。与此同时,针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高校要加强网络监督力度,及时进行拦截,净化网络环境。其次,高校要加强心理健康网络的建设与维护,持续强化咨询平台的服务功能。
4.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健全人格
网络环境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距,使他们能正确处理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其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之中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教育者要注重言传身教,并与网络心理教育相互补充,将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它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人格的完善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探索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创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姜巧玲,胡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11(6):81-86.
[2]徐伟,蒋国林.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的网络技术干预设计[J].求实, 2013(Z2):27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