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使用方法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依托實现课内大量阅读、高效阅读。然而随着实验的推进和深入,我越来越发现一些丛书使用不尽如人意:如一个单元可能只随文链接一篇或两篇,余下的文章则以“同学们课后自己阅读”一语带过;课时没有处理好,来不及链接文章,干脆整个单元都布置学生自读。长此,丛书恐将成为教师们眼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么怎么做才能提高丛书使用率,使丛书使用得有“序”又有“法”呢?苦思多时,恰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法”进入我的视线,久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终获答案,原来“五重”,正是让我豁然开朗的金钥匙。
  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指语文教学要“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五重”道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它既是教学的目的,又是教学的手段。
  一、从“情趣”出发
  语文是最富有情趣的。清代学者袁枚说:“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都是作者感情的产物。本学期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姿多彩的童年”,先安排的是反映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词三首》:《牧童》(吕岩)、《舟过安仁》(杨万里)、《清平乐·村居》(辛弃疾)。与之相对应,“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有一组主题为“古人小时候”的诗文,我把它们做了一个链接。丛书中的这一组古诗文延续了教材古诗中的儿童情趣,情感、内容上都与教材诗有共通之处。同学们比较后发现《桑茶坑道中》“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中洒脱的牧童形象与课本“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中的牧童一样,天真自在无拘无束。《稚子弄冰》中“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的慧黠对应了课文《舟过安仁》中“无雨都张伞”的两个小童的调皮。比较阅读,除了求同,还找异。学生发现沈复的一篇小古文《童趣》与其他篇不同,它描摹了一个孩童将自己眼中看到的世界放大了数倍来予以呈现,“蛤蟆排山倒树而来”“还数鞭之”,等等,后花园的世界俨然成了一个“大人国”,富有童趣。
  二、从“感悟”出发
  古人说:“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凡是“告诉”的东西,都比不上“自得”的好。吕叔湘先生说:“很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只有通过多次见面才学得真切,记得牢靠;才不会翻来覆去地运用那几百个词语,要不就生造、堆砌。种种章句结构,种种内容安排,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见多识广。”吕先生还说:“看别人的文章,就能悟出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前后照应,口气软硬,何处整齐,何处要变化,全都可以从别人的文章中学来。”这便是“悟”,感悟。单篇课文的所“悟”,如果有限或不够深刻,那再补充一篇,再链接一组呢? 丛书之于“感悟”的作用正在于此吧,大量阅读,熏陶感悟,利用好了它,也许就能不错过美好。
  三、从“积累”出发
  语文靠积累,写作更靠积累。于老师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强调记忆、积累,而理解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大脑自动调出、匹配和偶合的过程。”“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绝对精彩的童年故事”共12篇文章,都是关于“童年”的文章,题材十分广泛,因此我将阅读目的设定为“帮助学生积累童年的内容”。这些童年故事中,有的侧重写景:《夏午》《绿山墙的安妮》;有的侧重写事:《荷塘旧事》《追“屁”》《坐在最后一排》《拾荒梦》《为了五美元的礼物》;有的侧重写人:《张潇洒》《新校长》《黑孩子罗伯特》;还有侧重写物:《陀螺》《童年的朋友》。这样归类得出:“人”“事”“物”“景”四个方面,可以涵盖整个“童年”主题文章的内容。这些不同素材的丛书文章阅读下来,实际帮学生积累了“童年生活”作文的内容。
  四、从“习惯”出发
  于老师说:“激起学生兴趣,养成良好习惯,是教学最大的成功。良好的语文习惯,只能在‘时习之’中形成,是‘养成’的,不是‘说教’出来的。”大量文章的阅读,尤其一组一组文章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学会类比、对比读书,学会去比较文章内容、主题、语言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大量、海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学着去速读、略读、跳读,并知道根据需要交替、配合使用;圈、点、勾、画,做批注,能养成习惯;乐于读书,有读整本书的欲望,会做摘记,会分内容分类别做摘记,会写下读后感,愿意在触发写作灵感时主动写作。宜朗诵的文章,我们可用来做训练学生朗读之用;宜训练“信息提炼”的文章,我们就教学生跳读、浏览和速读;一些文章用来教分类摘记,一些用来练写读后感。五年级下册丛书三中有大量剧本、相声,完全可以让学生来表演,训练其表达、表现、合作能力。我们之所以强调语文的“积累”“感悟”“迁移”,而不主张繁琐的分析,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语言,在语文实践中熟练运用语言,最后形成语言运用的习惯。在大量的坚持的和有阅读指导的持续阅读之下,学生是不是能培养更多的良好的语文习惯呢?
  五、从“写作”出发
  于老师提到“五重”之一“重迁移”里的“迁移”包括“写的迁移”。小学生作文,都是从读到写。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一切学习的开始。丛书中大量的文章是与课文关联紧密的文本,最终实现的也是让学生“自能写”。以《奶奶的院子》作文为例,小作者就受萧红文字影响很深,行文间可见模仿,但很自然,淡淡怅然的风格也与课文相似。
  “那扇大铁门,估计,是我最深的记忆了。冬去春来,总是立在那儿。无数次,我曾对着它独自玩游戏;无数次,我曾站在那儿,看着门外发呆;无数次,我含着一个指头,靠着它讲一个人的故事。无论外边多么美丽、繁华,它不变地站在那儿,自始至终,一如既往。”这是摘自五(2)班 陈嘉慧《奶奶的院子》的一段话。
  以上,就是我在“五重教学法”指导下对丛书使用的一些做法的整理。教无定法,却有“法”可寻,有“法”可依。“五重”以它生动明晰的阐释为“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使用指明了道路和行动方向。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逸夫小学)
其他文献
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及文学文本阅读等。文学文本阅读在当今高考中以其涵盖范围广、题型丰富、考查方式多样而特别受青睐。如何指导学生对文学文本的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以及帮助学生备考中都十分重要。  一、学生树立起解读文学文本的几个意识  1.文体特征意识  文学文本阅读包括两大块:小说阅读和散文阅读。这是两种体裁不同、各具特征的阅读文体。我们如能在拿到一个文学文本时有一个明确的
期刊
古诗词阅读鉴赏,是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每年全国各地中、高考古诗词鉴赏的设分值比较高,一般占到8—11分之多,可是学生的平均得分却很低,甚至不到4分。  对古诗词的鉴赏,很多人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阶段,是因为老师没有明确、系统指点学生解读古诗词的门径。古诗词鉴赏之难,主要难在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到位。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跳跃性很大,抒情性强,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而且很多古诗词在表
期刊
十几年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吹向各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乐平市第七小学的教师们也在迷茫中被推着走进了新课程。如今,由于学校坚持“以反思促成长”的指导思想,促使教师有意识地对教学活动的前提、过程、结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达到不断深入、理性升华的境界。  一、引导教师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点滴进行反思  在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难免会有来自新课程方方面面的困惑、冲突以及欣喜、感受,他们也
期刊
2000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推广开来。随即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都出现了一个新的课型——口语交际。《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口语交际”课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一课型培养的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于“口语交际”课着眼于培养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必备能力”,它
期刊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历史故事。课文围绕着“将相和”这个题目,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既独立完整又紧密相连的故事,通过简洁而又巧妙的过渡,构成了“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大故事。塑造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形象以及将相之间“和—不和—和”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先国后私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凸显他们以国家利益
期刊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年级学生从简单计算走向复杂运算的一个中转站,同时其列式功能还承载着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复杂数量关系的功能。从这个角度而言,其思维含金量是不言而喻的,但一直以来,计算教学因其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同时为了追求一定的量化标准,常将其列为只是单纯的技能练习。如何让一节看似只能机械操练的计算课让学生思维之花悄然开放,张玉平老师的课堂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片段一】 “说”中现思维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语文教学必须“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兼顾“两个为主”,实现 “两‘性’统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观看了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教学视频《晏子使楚》,现撷取其中两个片段与同仁交流。  [片段一]  师:同学们,这是老师外出旅游时发现有这样一块匾(出示图片),上面四个字我想送给大家,也送给我自己。谁愿
期刊
说明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鸡肋”,因为较之其他文体缺乏生动性、形象性。教师上课时,往往依据考点框定教学目标,用“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去语文化严重,教者教得无味,学生学得乏味。笔者有幸看到王君老师执教的说明文《松树金龟子》的教学实录,感觉这节课真的就如法布尔的《昆虫记》一样,是一次“科学与诗的完美之旅”。  【片段一】中阶挑战  师:现在我们进入课文挑战学习。  投影
期刊
“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一个传统教学内容,作为起始课,因为不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便成为许多教师选择公开课执教的课题,形成了许多经典教学案例。这些经典案例大多以掌握角的特征为重点,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开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围绕重难点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和各种变式练习。这样的教学关注着知识传授的每一个细节,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一定能正确建立起角的表象,数学知识、技能的目
期刊
最近笔者有幸近距离地欣赏吴正宪老师的教学,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生动而有营养”的小学数学课。吴老师的授课课题是“小数的意义”,一般的教学思路是:借助“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的情境,抽象并建立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进而理解小数的意义。而吴老师的“小数的意义”给了我另一种感受:数是“垒”起来的。下面节选两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共享。  【片段一】直观模型生动演绎0.1  (吴老师由0.5元介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