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4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评价就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给予价值判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何要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些什么?如何优化教学评价?这是当今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的目的;评价的重点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向来是教育决策者、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关注焦点问题,但是,正如“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一样,对于好课的评价标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评价的一般意义上看,任何本质上都是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就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给予价值判断。①
  由于评价客体(对象)的复杂性和评价依据的价值的多元性,所以,评价标准呈现纷繁多样的特征。但是,评价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教学评价是服务于学生发展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②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③因此,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等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和谐生态评价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新课程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追求。教师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机制;通过评价融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和理解,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使学生能“尊其师而信其道”。
  那么,语文课堂要注重那些评价呢?
  1.是注重知识能力的评价
  语文有其特有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是语文课程自身的基本任务。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往往只在“学习理解”上下功夫,诸如理解字、词、句、内容等,这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学习表达”。怎样知道“学习理解”透彻了,怎样才能把“理解”升华为“运用”,主要看“学习表达”,这就是“能力”。表现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等。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在“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两方面下功夫,即,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评价。一位教师教学《燕子妈妈笑了》一课,在识字方法的交流中,有个孩子说:“把‘借’的单人旁换成金字旁,就成了‘错’,错误的错。”我评价说:“你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这真是一个记字的好方法。”有的孩子说:“菜园是方的,所以‘园’这个字用大口框围起来。”我又马上评价说:“你也是个有心人,能联系生活实际记生字,小朋友们都佩服你。”
  2.是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④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文教育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所谓的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看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二是看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主要包括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态度、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的态度。三是看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指良好的性格和气质,良好的语文品质。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
  3.是注重习惯与方法的评价
  习惯指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读书看报、观察积累、阅读、质疑问难、使用工具书等习惯。方法是指通过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自己“悟”出的、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方法,是反映学生对语文学习规律的真正掌握。
  4.是注重实践与创新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主要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例如,一位教师教《北风和小鱼》一课时,她问:“小朋友,你们会对得意洋洋的北风说些什么?”有的说:“北风北风,你别得意,其实小鱼活得可好了,它们正在水底捉迷藏呢?”有的说:“北风你真坏!把草变黄了,让树叶也落了。”有的说:“北风,你不要骄傲了,我们都讨厌你。”孩子们边听边点头,这时,又有一个小朋友举手,老师叫她说。她说:“我觉得北风也挺好的,如果北风不吹,就不会下雪了,庄稼就要冻死了,再说,我们也不能玩雪了。”对这意想不到的答案,这位教师马上给予肯定的评价:“这个小朋友知道的真多,如果没有雪当棉被,庄稼确实会给冻坏的。”这样肯定地对学生评价,使得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声音”也会得到称赞,就更加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为了能使课堂评价目的更完美地体现,本人觉得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倡导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提升评价质量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非常惊喜地看到,教师过去那种简单、粗暴、挖苦少了,冷面孔少了,而多了一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经验,帮助、激励学生树立自信,挖掘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试图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唯恐一句否定便使课堂出现冷场。学生也没有了以往怕被教师批评的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反正说了就能得到表扬,有些学生甚至不顾课文内容,不仔细领悟问题方向,只顾新鲜。而此时,我们教师的评语是:“真好!”“你真棒! ”“真了不起!”“你的想法有创意!”“你真聪明!”一味激励,简单肯定,极少对学生的回答说“不”字。似乎否定学生的回答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事实上,无原则的激励评价,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理念虽然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生活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消极的、不健康的。学生固然需要鼓励,但很多时候,这种缺乏准确性的评价语言,反而会把他们引向思维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维误区。教师眼里只盯着答案的“多元”、“独特”,没有启发引导的意识,虽然体验是独特新奇了,在学生的思想上必然造成混乱。这种只顾“独特”体验,不问“价值取向”的课堂评价,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呢?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只为这节课,还要为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根基。因此,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重视这方面的导向。
  语文学习是生成性的,建构理论强调学习的生成性,语文课程建构性评价中的“建构”是一种生长性的“建构”,既包含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既是已有知识的建构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又是一种生长,它主要是通过评价发现学习者的闪光点,“照亮”他们认识上的模糊与误区,让他们在主动建构中,使认知情感趋于成熟。在课程进行中,教师既要发现学生思维的与众不同,更应通过评价“照亮”他们认识上的误区。例如,得不到别人的东西时,用欺骗的手段获得,教师可如此评价:你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学习方法值得赞赏,但你打不打算做一个狡猾的人呢?这样的评价肯定了该生多元思维的优点,又引导他重新思考其体验,促使他再度审视自己的思路时,主动建构正确的认识。他会想:我要是那样做,不是要成为人人都讨厌、没有朋友的坏家伙吗?学生可能会确定:我才不会做一个靠欺骗生活的人!此时,他心里已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要做个诚信的人。认识与感情也逐渐趋向成熟。这样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生长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评价,是高质量的评价。
  2.发挥评价的建构功能,关注学习过程
  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掌声、喊声、表扬声不绝于耳;“真棒”、“顶呱呱”、“真有感情”交相辉映,课堂气氛热烈,似乎学生的学习劲头很高,学习自立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我们也应理智地看到,这些漂浮在表面上的模糊评价,在学生学习中没有什么引导价值!原来低沉的课文格调也被激扬的表扬声淹没,课文朗读反而显得不伦不类。学生“真棒”,具体表现在哪里?不知道。同样,学生朗读何处感情处理得好没有点出,充满怎样的感情,教师也弄不明白,只能是“雾里看花”式的模糊评价。此时的激励性评价只是起到单纯的肯定作用,而那些被表扬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不到深化,还是原地踏步;有些因得到表扬,而不时地眉飞色舞,却不知下次应如何使用朗读技巧。而那些读得不怎么样,令教师不太满意的学生,就更会摸不着方向。难道我们的教师只能肯定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的表演,却不能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给予点拨吗?这些判断式的模糊评价,没有起到提升和延伸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没有推进作用。这样的评价是肤浅的。
  3.顾及对象的心理感受,促进个性发展
  教师请了一位看来是榜样的学生说:“下面我们请某某同学为大家做示范,读课文。”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她的声音洪亮。有的说:她注意重音。有的说:她有感情。一片赞扬声,教师请大家学这个学生的样子,练习一遍后,检查效果,一位平时成绩中下、寡言少语的男孩儿举手,教师指名请他读一遍,原本这位学生课前在家长的指导下已经会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但由于紧张漏读了一个“了”字,这比起以前他已经有进步了。教师也请大家评一评。学生有的说:他连句子都读错了,少了一个字。有的说:他声音太轻。有人说:他读得没感情。男孩儿被评得一无是处。教师接着说:“谁比他读得更好。”于是,这位学生低着头坐下,再也没有主动发过言。
  像上面例子中,思维定势与“明星学生”主宰了评价,谈何个性发展?
  虽然课程改革的浪潮已经掀起,教师从思想上也已认识到了学习主体参与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课堂评价中十分注意让学生多参与评价。但过去师评为主的传统评价模式对学生评价的影响是深刻的。学生头脑中的优生说的看法都有道理、中等生一般都还差点儿、差生肯定是漏洞百出的思维定势,教师点头的我们同意、教师皱眉的就说不好的唯师心态时刻左右着评价标准,造成了课堂互动式评价的名存实亡,只有躯壳没有灵魂,只有形式而没有效果。
  无论哪个班级,都有几位能说会道、积极自信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与能力比较强,在课堂中发言的机会也多,相比更能获得教师的“芳心”,经常激励与肯定,更使他们在班级中鹤立鸡群,成了“明星学生”。与之相对的则是一大批普通的“百姓学生”。于是,我们的课堂有一种怪现象:“明星学生”发表看法,其余学生就会不假思索地附和赞同,而“百姓学生”的观点即使很有价值,也容易被忽视。正如该例中的好学生,他的朗读总是被认为很有感情,而后进生,他虽然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读得很流利,而且读得也较有表现力。可还是被学生鸡蛋里挑骨头,自信又一次遭到打击,垂头丧气地坐下了,以至于本节课再也没有举过手,而一句“谁比他读得更好”的评价让更多的“百姓学生”望而却步,知难而退,课堂成了个别优生表现的舞台。这种互动评价,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主体,不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感受,至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更无从谈起。
  为什么新课程的课堂评价始终摆脱不了“甄别与选拔”的标准?是我们的老师没有从观念上改变,评价前教师与学生在头脑中早已构画了一幅“正态分布图”:在一个班级集体中,只有极个别个体是优秀者,大多数学生只能达到中等水平,还有极个别的个体属于下等水平。大家心目中只有一把尺、一个标准。以班级中的优生为参照,那么大多数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只是背景,他们成了陪衬优等生的失败者。如何扭转这种局面?笔者认为,从转移“参照”开始,淡化“班级参照”,着眼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淡化学生们的横向比较,提倡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强化“自我参照”,建构不定势评价心理。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如课堂中,面对学生对该生批斗式的否定评价,教师能否顾及对象的心理感受,换一个角度引导呢?该生会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中很努力地读好,而其他学生在教师宽厚的评价引导下,不再只盯着他成绩平平、寡言少语等缺点,而将眼光转移到去发现他的优点和进步上来。以该生的原有经验、原有水平为参照,肯定他今天的进步,而且相信其一次比一次进步大。变“纠错”为“觅优”,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形成独立评价心理,不受思维定势的限制,不奉承“明星学生”,不贬低“百姓学生”,大家都是有自己看法的、独立的评价者,都是力求上进并始终进步的被评价者。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宋乃庆徐仲林《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5
  [2]钟启泉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7
  
  收稿日期:2011-08-18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授英语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引入,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使学生感兴趣呢,利用实物,引发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旧联系,启发兴趣、利用图画,诱导兴趣、开张活动,增强兴趣……  【关键词】引发;激发;启发;诱导;增强;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尽快将学生带进英语之门,并取得大面积的收获,历来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门槛”。经历几十年教学实践
期刊
后进生,就是差生,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差,思想意识差,组织纪律差,后进生在班级中是最显眼的群体,因为他们是让老师最先认识的人,也是给班级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的人。只要是执教者都会遇上后进生,所以怎样和后进生相处,怎样转变他们,是每一个教师都要面对的难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要靠教师的智慧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思考。  1.加倍关爱,真心付出  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尊重他们是爱,体谅他们是
期刊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带着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我们语文教师对这样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授,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缺乏的就是激情,这样往往使得一些老师上课,虽然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课堂气氛却十分沉闷、枯燥乏味,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于是就有学生睡觉、玩东西、偷看小说、东张西望,这样的语文课让学生品尝到的大多是枯燥和
期刊
【摘要】杜甫的诗中曾提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富广博,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文采横溢。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     在语文教学中,我把作文和阅读联系起来,让阅读为写作服务。通过诵读使学生融进优美的意境、背诵精美句段积累现代语言;分析课文不面面俱到,抓住文章灵魂,抓住作者
期刊
【摘要】辛亥革命的全过程宛若一棵树的生命历程,辛亥革命就像一棵树。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悲惨多舛的社会现实是“树”之壤;兴中会是“树”之根;中国同盟会为“树”之干;革命党人发动的萍浏醴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等为“树”之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树”之果;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代表“树”之萎;辛亥革命昭启后世,生命不朽代表“树”之荫。  【关键词】辛亥革命就像一棵树;“
期刊
【摘要】生命教育是为了促使青年一代走出心灵的困惑, 打开禁锢灵魂的枷锁从而使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语文教学从文本着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加强生命意识教育,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进而尊重、珍惜生命,健全人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文本;生命教育;高中语文教学     当今中学教育往往注重逻辑化、系统化的科学知识与理论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广大青少年
期刊
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撕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所以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语文教学应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活的情趣中学习语文。  我在教学《奶奶的白发》时:在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熟了,了解了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我不着进一步深入地讲解。而这样问到:“同学们,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奶奶。”话音刚落,好多学生举起了他们
期刊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促进者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促进者的作用,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   1.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注重多样化的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
期刊
【摘要】新课标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运用课堂模式和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和阅读探究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英语教学     如今高中英语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1.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  自主学习,是指学
期刊
【摘要】在2008奥运年里,我国各大高校迎来了90后新一代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彰显着新的特点,这些都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文章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形成原因,抓住新时期年轻人所独有的社会品质,结合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精髓在新时期的巨大价值。探讨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如何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精髓,如和谐思想、奋斗观、义利观等,作为90后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