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有许多教学资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加以利用,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
在农村小学,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增加了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在枯燥乏味的数字和数学关系中,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实际上,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处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做一位工程总指挥的情景:同学们,你发现最近我们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答:阳明桥建设热火朝天;乡村公路两旁都在绿化,优化投资环境;……)如果我们将乡村公路两旁的绿化工程进行招标,应聘单位有三个,他们都承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15天,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18天。你作为一位工程总指挥,⑴你将选择哪个队施工?为什么?⑵为了加快工程速度,又该做怎样的选择?这样的教学,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生活体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把工程的招标引入课堂,让学生站在招标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方面面,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的例题教学作了水到渠成的铺垫。
二、运用生活实例
数学学科高度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鲜活的实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和感性化的材料来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领悟并获取所学的数学知识。
如“周长”和“面积”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概念,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画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沿着图形走一周,使之明白这就是“周长”,用扫帚扫,扫帚扫过的便是“面积”。这样,学生就很直观地感受到了“周长”与“面积”的联系和区别。再如,教学“进一法”,举了这样一个实例:小明做书柜,经测算,需要4.2张三合板。小明爸爸到木材市场上应购买多少张三合板?学生凭生活经验,理解了进一法。
三、开发生活素材
由于受教学时间或其它因素的限制,再加上学生所处的地域不同,生活阅历不同,编入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事实,有的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善于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把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课前先让学生调查某种食品各成份之间的比,课上学生汇报。当学生说到奶茶中奶与茶的比是3比7时,教师就说:如果要配制210千克这样的奶茶,需要奶和茶各多少千克?围绕此题展开讨论,兴趣十足。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例题改变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原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重视生活实践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的观点、态度去观察事物,解释事物。只有让学生多做有创意的实践作业,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的应用意识,使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大大缩短。如教完正比例应用题,让学生分小组运用所学的知识,测出学校旗杆的高度。这样的实践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素材自编生活习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应用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如,对于校园中的一棵雪松,经观察测量,有的学生编了已知周长(或直径)求横截面面积的应用题,有的学生仿照测旗杆的方法,编了求雪松高度的应用题。
作为农村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教学,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自己所获得的是真正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341400江西省南康市朱坊乡荷树小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
在农村小学,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增加了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在枯燥乏味的数字和数学关系中,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实际上,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处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做一位工程总指挥的情景:同学们,你发现最近我们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答:阳明桥建设热火朝天;乡村公路两旁都在绿化,优化投资环境;……)如果我们将乡村公路两旁的绿化工程进行招标,应聘单位有三个,他们都承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15天,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18天。你作为一位工程总指挥,⑴你将选择哪个队施工?为什么?⑵为了加快工程速度,又该做怎样的选择?这样的教学,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生活体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把工程的招标引入课堂,让学生站在招标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方面面,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的例题教学作了水到渠成的铺垫。
二、运用生活实例
数学学科高度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鲜活的实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和感性化的材料来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领悟并获取所学的数学知识。
如“周长”和“面积”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概念,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画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沿着图形走一周,使之明白这就是“周长”,用扫帚扫,扫帚扫过的便是“面积”。这样,学生就很直观地感受到了“周长”与“面积”的联系和区别。再如,教学“进一法”,举了这样一个实例:小明做书柜,经测算,需要4.2张三合板。小明爸爸到木材市场上应购买多少张三合板?学生凭生活经验,理解了进一法。
三、开发生活素材
由于受教学时间或其它因素的限制,再加上学生所处的地域不同,生活阅历不同,编入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事实,有的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善于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把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课前先让学生调查某种食品各成份之间的比,课上学生汇报。当学生说到奶茶中奶与茶的比是3比7时,教师就说:如果要配制210千克这样的奶茶,需要奶和茶各多少千克?围绕此题展开讨论,兴趣十足。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例题改变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原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重视生活实践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的观点、态度去观察事物,解释事物。只有让学生多做有创意的实践作业,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的应用意识,使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大大缩短。如教完正比例应用题,让学生分小组运用所学的知识,测出学校旗杆的高度。这样的实践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素材自编生活习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应用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如,对于校园中的一棵雪松,经观察测量,有的学生编了已知周长(或直径)求横截面面积的应用题,有的学生仿照测旗杆的方法,编了求雪松高度的应用题。
作为农村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教学,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自己所获得的是真正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341400江西省南康市朱坊乡荷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