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前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俄罗斯这个国家了,当时只觉得这是一个国土面积很大的中国的邻国,使人有一种忍不住要去参观游览一遍的感觉。现在越长大越觉得它充满了神秘感,充满了等待人们去探索的未知,而且对它的向往更加强烈了。如果说中国在其他国家看来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神秘感,那么在我眼中最具神秘感的国度当属俄罗斯了。由此在进入大学选专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俄语专业,我想这会让我对它的了解更多一些。现在就让我讲讲我心目中的俄罗斯吧。
关键词:俄罗斯 历史 普京 宗教 文学 风土人情 俄罗斯习惯 中俄关系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与多个国家接壤。海岸线从北冰洋绵延到太平洋,内陆海黑海和里海也包括在里面。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721年元老院授予彼得一世“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且建立了俄罗斯。从此俄罗斯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不断壮大,并在十八世纪末期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达到鼎盛。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被推翻,苏维埃俄国成立。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南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成立苏联。冷战时期苏联成为超级大国,与美国争霸。
199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其最大的加盟国继承了大部分军事力量,一时间成为世界上最大核武器库的拥有者。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它的军事、工业力量雄厚,很多领域世界领先。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对安理会议案的一票否决权。此外,俄罗斯还是金砖国家之一。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强大和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谈及俄罗斯,就不免想到俄罗斯总统普京。从他2000年执政以来的长达二十年的时间是不平凡的二十年。在这些年俄罗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的领导下俄罗斯从几乎沦为世界二三流国家的危机状态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道路。回首普京总统刚刚接手时的俄罗斯,综合国力下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为扭转局面、重振俄军雄风,普京上台后在军队建设上采取了一些列有效的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普京执政以来所取得的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其执政理念既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也顺应民意,因此深得民心。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奖项评选委员会主席卢克什科夫如是说道:“普京获奖是因为他对俄罗斯的突出贡献,相比之下,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充斥着混乱,法治也缺失。在必须有人站出来挑大梁组织抢劫与谋杀现象蔓延的时候,普京扛下了这个担子。”这也成为了普京先后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的原因。普京的魅力不仅吸引着俄罗斯本国民众,也收获了大批国外“粉丝”。起码在中国来说,绝大多数中国人是十分肯定普京为本国所做出的贡献和为中俄两国友好关系所做出的努力的。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而东正教和天主教则是影响最大的。东正教的传播带给俄罗斯的除了宗教信仰,还影响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并给社会打下了深刻的印记,影响着整个俄罗斯民族的发展。建筑艺术是俄罗斯发展和繁荣演变过程的见证者,并以其在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展现了这种演变的真实风貌。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是很特殊的。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各个民族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状况的不同呈现出不一样的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但俄罗斯却尤其突出:它更独特、民族精神也更复杂。这是因为俄罗斯有着跨越亚欧大陆的辽阔版图和跌宕起伏、有利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和对俄罗斯的文化影响巨大的宗教。这种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造就了俄罗斯特色的民族精神和俄罗斯民族独特的“两面性”:它既是一个天性自由的民族、又是一个缺乏理性、经常感情用事、易走极端的民族。曾有学者认为,俄罗斯人没有耐心的力量使俄罗斯不能经历酝酿过程,不能享受缓慢和自然的文化带来的益处。而据我们外教所说,似乎俄罗斯本民族人认为他们最突出的特征和最注重的精神品質是“公平”。可能是我现在对俄罗斯的了解还是太浅,不太能深刻的理解俄罗斯人内化的特征和精神品质。毕竟对于一个外语学习者来说,一个国家最难了解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其民族文化了。我决心通过我的学习,来更好地了解俄罗斯文化,走进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和心理。
俄罗斯文学是俄罗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世纪,俄罗斯出现了很多的带有讽刺和批判意味的作品,文章中的主角大多数是极具时代特点的小人物,如: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涅屠格夫《罗亭》中的罗亭;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等,这些人在俄罗斯的“文学博物馆”中被称为“多余人”。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一半是流淌着着先进的民主革命涌流,闪烁着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思想光芒,迸发着积极寻求真理和人生崇高目标的火花;而西方利己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消极思想则把另一半侵蚀了,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的悖逆中,形成了二重矛盾的性格和复杂的生命形态,到头来尽管不甘心沉沦却又无力超出社会的束缚与羁绊。他们只能作出怀疑和否定,这些生活和理想的“迷惘者”努力搜寻自我实现的途径,但最终却因没能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沦落成为了“多余人”。俄国评论家赫尔岑这样解释“多余人”:“他们充满高贵的愿望,但羽翼这段,眼睛看到哪里就奔到哪里;他们想隐遁起来,避开生活,这是多余的,没有一处的人。”“多余人”题材比起创世英雄、寻梦者和毁灭者等同类型更具绵延性、复杂性和普及性。有人说“文学,引领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亦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记录者。”俄罗斯的文学之歌,让我们看见了那个兴盛过、发达过、毁灭过、心酸过后仍坚持不懈成长的国家。
而谈及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习惯等,我又有这样的理解。
俄罗斯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这给它的人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息环境。在夏季,空闲时人们常在公园或路边小憩,或是在郊外烧烤或游泳;当假期来临,他们就去自己的别墅种菜,休息休息,是一个极会享受的民族。 俄罗斯极富民族特色的纪念品--我们称之为套娃(玛特廖什卡),它几乎是俄罗斯传统工艺品的象征;茶炊是俄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温馨家庭的独特象征和支柱,其中图拉被公认为真正的茶炊之都。因此有一句俗语十分盛行:
“带着茶炊去图拉--多此一举!”;此外,外教还在课堂上给我们“安利”过俄罗斯的“漆盒”。就像大家都说,俄罗斯是一个战斗民族,强大、彪悍,但是也有其细腻的一面。漆盒的图案充满了纯正的俄罗斯风情。其中非常有名气的则是巴列赫漆盒。巴列赫是俄罗斯的一个小村子,据说那里住着世世代代做漆盒的手工艺人们。欧洲人很钟爱俄罗斯漆盒,古董俄罗斯漆盒更是收藏佳品,价值不菲。大量精品漆器被俄罗斯漆器艺术馆奉为无价之宝,甚至作为外交国礼赠予到访的俄罗斯贵重宾客。
俄罗斯有独特的饮食习惯:早餐比较简单,以面包为主食,饮茶、咖啡或牛奶;午餐通常有三道菜。第一道菜之前是冷盘,有鱼子酱、腌黄瓜等。第一道菜是汤,俄式汤类包括红菜汤、白菜汤等,汤的内容很丰富;第二道菜是肉类或鱼类加一些配菜。第三道菜是甜点。这样的上菜顺序在俄罗斯是固定的。俄罗斯人喜欢喝伏特加酒,面包和盐则是他们用来招待贵宾的。在冰天雪地,脚蹬长筒靴、腿穿单丝袜,身着超短裙、外套一件狐大衣,是莫斯科冬天一景,而且莫斯科的风硬,必须戴帽子。俄罗斯人很注重仪表,衣着整洁。出门旅行总要带熨斗,参加晚会、观看演出,俄罗斯人习惯穿着正式,尤其看芭蕾舞剧。对于饮酒习惯,俄罗斯的女士们一般喝香槟和果酒,而男士们则偏爱伏特加。俄罗斯人喜爱读书,在汽车上、地铁里,随处可见看报、读书的人。很多俄罗斯人家里都有丰富的藏书,有人家里甚至有家庭图书馆。
而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也是在持续向好发展。今年6月5日,我国同俄罗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回首当初,在建国初期中国就与苏联的关系最为密切,苏联也是中国建国后第一个承认中国国际地位的国家。我国在实行“一五计划”时,苏联给予我们了极大的帮助,赫鲁晓夫甚至曾经不顾军方反对,向中国提供过原子弹生产技术,帮助建立核工厂。虽然我们曾经也有过冲突,但和好如初总是结果,整体大方向是向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又将两国之间的“命运之绳”更紧密地栓在一起,推动两国的商贸关系整体发展,我们在双边贸易领域、投资项目上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积极的成果。在近些年来,我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关系发展迅速、两国人民、民间团体间的交往更是频繁。
我眼中的俄罗斯,强大又彪悍;我眼中的俄罗斯,同时细腻又充满神秘感。以上就是我眼中的俄罗斯了,不知道你有没有通过我的介绍而更加了解俄罗斯了呢?
参考文献:
張伟.“多余人”论纲--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研讨[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王树春.冷战后的中俄关系[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刘莹.俄罗斯外交转型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J].北京.太平洋学报.2015(9):23-32.
蔡秋茹.伏特加与俄罗斯社会生活[J].北京.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12).1
王英佳.俄罗斯社会与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8(3)
关键词:俄罗斯 历史 普京 宗教 文学 风土人情 俄罗斯习惯 中俄关系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与多个国家接壤。海岸线从北冰洋绵延到太平洋,内陆海黑海和里海也包括在里面。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721年元老院授予彼得一世“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且建立了俄罗斯。从此俄罗斯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不断壮大,并在十八世纪末期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达到鼎盛。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被推翻,苏维埃俄国成立。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南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成立苏联。冷战时期苏联成为超级大国,与美国争霸。
199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其最大的加盟国继承了大部分军事力量,一时间成为世界上最大核武器库的拥有者。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它的军事、工业力量雄厚,很多领域世界领先。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对安理会议案的一票否决权。此外,俄罗斯还是金砖国家之一。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强大和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谈及俄罗斯,就不免想到俄罗斯总统普京。从他2000年执政以来的长达二十年的时间是不平凡的二十年。在这些年俄罗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的领导下俄罗斯从几乎沦为世界二三流国家的危机状态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道路。回首普京总统刚刚接手时的俄罗斯,综合国力下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为扭转局面、重振俄军雄风,普京上台后在军队建设上采取了一些列有效的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普京执政以来所取得的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其执政理念既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也顺应民意,因此深得民心。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奖项评选委员会主席卢克什科夫如是说道:“普京获奖是因为他对俄罗斯的突出贡献,相比之下,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充斥着混乱,法治也缺失。在必须有人站出来挑大梁组织抢劫与谋杀现象蔓延的时候,普京扛下了这个担子。”这也成为了普京先后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的原因。普京的魅力不仅吸引着俄罗斯本国民众,也收获了大批国外“粉丝”。起码在中国来说,绝大多数中国人是十分肯定普京为本国所做出的贡献和为中俄两国友好关系所做出的努力的。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而东正教和天主教则是影响最大的。东正教的传播带给俄罗斯的除了宗教信仰,还影响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并给社会打下了深刻的印记,影响着整个俄罗斯民族的发展。建筑艺术是俄罗斯发展和繁荣演变过程的见证者,并以其在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展现了这种演变的真实风貌。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是很特殊的。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各个民族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状况的不同呈现出不一样的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但俄罗斯却尤其突出:它更独特、民族精神也更复杂。这是因为俄罗斯有着跨越亚欧大陆的辽阔版图和跌宕起伏、有利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和对俄罗斯的文化影响巨大的宗教。这种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造就了俄罗斯特色的民族精神和俄罗斯民族独特的“两面性”:它既是一个天性自由的民族、又是一个缺乏理性、经常感情用事、易走极端的民族。曾有学者认为,俄罗斯人没有耐心的力量使俄罗斯不能经历酝酿过程,不能享受缓慢和自然的文化带来的益处。而据我们外教所说,似乎俄罗斯本民族人认为他们最突出的特征和最注重的精神品質是“公平”。可能是我现在对俄罗斯的了解还是太浅,不太能深刻的理解俄罗斯人内化的特征和精神品质。毕竟对于一个外语学习者来说,一个国家最难了解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其民族文化了。我决心通过我的学习,来更好地了解俄罗斯文化,走进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和心理。
俄罗斯文学是俄罗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世纪,俄罗斯出现了很多的带有讽刺和批判意味的作品,文章中的主角大多数是极具时代特点的小人物,如: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涅屠格夫《罗亭》中的罗亭;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等,这些人在俄罗斯的“文学博物馆”中被称为“多余人”。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一半是流淌着着先进的民主革命涌流,闪烁着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思想光芒,迸发着积极寻求真理和人生崇高目标的火花;而西方利己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消极思想则把另一半侵蚀了,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的悖逆中,形成了二重矛盾的性格和复杂的生命形态,到头来尽管不甘心沉沦却又无力超出社会的束缚与羁绊。他们只能作出怀疑和否定,这些生活和理想的“迷惘者”努力搜寻自我实现的途径,但最终却因没能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沦落成为了“多余人”。俄国评论家赫尔岑这样解释“多余人”:“他们充满高贵的愿望,但羽翼这段,眼睛看到哪里就奔到哪里;他们想隐遁起来,避开生活,这是多余的,没有一处的人。”“多余人”题材比起创世英雄、寻梦者和毁灭者等同类型更具绵延性、复杂性和普及性。有人说“文学,引领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亦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记录者。”俄罗斯的文学之歌,让我们看见了那个兴盛过、发达过、毁灭过、心酸过后仍坚持不懈成长的国家。
而谈及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习惯等,我又有这样的理解。
俄罗斯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这给它的人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息环境。在夏季,空闲时人们常在公园或路边小憩,或是在郊外烧烤或游泳;当假期来临,他们就去自己的别墅种菜,休息休息,是一个极会享受的民族。 俄罗斯极富民族特色的纪念品--我们称之为套娃(玛特廖什卡),它几乎是俄罗斯传统工艺品的象征;茶炊是俄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温馨家庭的独特象征和支柱,其中图拉被公认为真正的茶炊之都。因此有一句俗语十分盛行:
“带着茶炊去图拉--多此一举!”;此外,外教还在课堂上给我们“安利”过俄罗斯的“漆盒”。就像大家都说,俄罗斯是一个战斗民族,强大、彪悍,但是也有其细腻的一面。漆盒的图案充满了纯正的俄罗斯风情。其中非常有名气的则是巴列赫漆盒。巴列赫是俄罗斯的一个小村子,据说那里住着世世代代做漆盒的手工艺人们。欧洲人很钟爱俄罗斯漆盒,古董俄罗斯漆盒更是收藏佳品,价值不菲。大量精品漆器被俄罗斯漆器艺术馆奉为无价之宝,甚至作为外交国礼赠予到访的俄罗斯贵重宾客。
俄罗斯有独特的饮食习惯:早餐比较简单,以面包为主食,饮茶、咖啡或牛奶;午餐通常有三道菜。第一道菜之前是冷盘,有鱼子酱、腌黄瓜等。第一道菜是汤,俄式汤类包括红菜汤、白菜汤等,汤的内容很丰富;第二道菜是肉类或鱼类加一些配菜。第三道菜是甜点。这样的上菜顺序在俄罗斯是固定的。俄罗斯人喜欢喝伏特加酒,面包和盐则是他们用来招待贵宾的。在冰天雪地,脚蹬长筒靴、腿穿单丝袜,身着超短裙、外套一件狐大衣,是莫斯科冬天一景,而且莫斯科的风硬,必须戴帽子。俄罗斯人很注重仪表,衣着整洁。出门旅行总要带熨斗,参加晚会、观看演出,俄罗斯人习惯穿着正式,尤其看芭蕾舞剧。对于饮酒习惯,俄罗斯的女士们一般喝香槟和果酒,而男士们则偏爱伏特加。俄罗斯人喜爱读书,在汽车上、地铁里,随处可见看报、读书的人。很多俄罗斯人家里都有丰富的藏书,有人家里甚至有家庭图书馆。
而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也是在持续向好发展。今年6月5日,我国同俄罗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回首当初,在建国初期中国就与苏联的关系最为密切,苏联也是中国建国后第一个承认中国国际地位的国家。我国在实行“一五计划”时,苏联给予我们了极大的帮助,赫鲁晓夫甚至曾经不顾军方反对,向中国提供过原子弹生产技术,帮助建立核工厂。虽然我们曾经也有过冲突,但和好如初总是结果,整体大方向是向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又将两国之间的“命运之绳”更紧密地栓在一起,推动两国的商贸关系整体发展,我们在双边贸易领域、投资项目上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积极的成果。在近些年来,我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关系发展迅速、两国人民、民间团体间的交往更是频繁。
我眼中的俄罗斯,强大又彪悍;我眼中的俄罗斯,同时细腻又充满神秘感。以上就是我眼中的俄罗斯了,不知道你有没有通过我的介绍而更加了解俄罗斯了呢?
参考文献:
張伟.“多余人”论纲--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研讨[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王树春.冷战后的中俄关系[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刘莹.俄罗斯外交转型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J].北京.太平洋学报.2015(9):23-32.
蔡秋茹.伏特加与俄罗斯社会生活[J].北京.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12).1
王英佳.俄罗斯社会与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