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其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而今,我们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经历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素质教育已不再是一个新话题。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以特殊的神圣使命,面对培养造就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面对需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生活、如何健体、如何创造、如何审美的教育工作,研究探索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在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激发与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孩子在情景交融之中领悟教学要求,从而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呢?通过教学实践,有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是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捷径。
1、以情感人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其产生同样的情感;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自己,使自己产生同样的感觉。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充分利用教材和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使自己的情感和教材与学生的情感相容,教师入境入情,带来学生的心动情发,去感染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起道德情感,加深学生对道德概念的理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们这儿所说的“以情感人”是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要求教师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因为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如果教师仅仅是“逢场作戏”,那么就会适得其反,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也会使教师失掉威信。
2、以境动人 。人的情感不但具有感染性的特点,还具有情境性。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因素往往具有综合的作用。所以一节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我经常巧妙地创设必要的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因此,适宜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节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运用各种手段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领其情,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能力。
3、以美冶人。 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教师还应该运用美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以道德情操的陶冶。别林斯基有一句名言:“美和道德是亲姐妹。”思想品德教育只有结合美的教育,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我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着力刻画、揭示人的灵魂美——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的美。此外,我还经常运用艺术的手段,如绘画、听音乐等来熏陶孩子的心灵,强化道德意识,做到情理交融。孩子们边歌边舞,陶醉在美的旋律之中,积极的、健康的、高尚的、美好的道德情感就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陶冶之下,逐渐在孩子身上形成的。所以,品德与社会课如果没有美育的渗透,是决不会取得成功的。
4、以形育人 。以榜样人物的光辉形象来培育我们的下一代,这也是我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经常运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有一句名言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坐标。如何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模范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作用?我认为,首先要做到讲述的事迹生动感人。其次,要做到树立榜样人物与联系班级实际相结合。我在介绍榜样人物的事迹之后,总要联系班级实际表扬一个或几个先进同学,哪怕是点滴的闪光思想或微不足道的榜样行为,都抓住不放加以宣扬。这样容易使道德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模仿。最后,要做到讲述榜样人物动人的事迹与分析榜样人物闪光的思想结合起来。因为孩子具有模仿性强的特点,他们总是先模仿榜样人物的外部的行为表现,再体会其内心思想;先从机械式的模仿再到独创性的模仿。教师有责任教育孩子尽快地从外部的、机械的、形式的模仿中摆脱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中分析出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揭示他们的道德动机,这样孩子才会明白为什么必须这样去做的道理,进而转化为他们内在的需要,成为推动他们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二、趣味性的导课形式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前提。
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的新课导入,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可见,良好的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前提,也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前提。常见的趣味性导课形式有:
1、小品导入。依据课文内容,事前编排简短的小品,让学生亲自参与,既能让他们获得一定的体验,又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珍惜时间》一课时,一上课,我就拿出50元钱,请一名同学帮我买东西。学生争着要去买,我就请了一个学生上台,我说:“请给我买一分钟时间来。” 这个学生显得很无奈,说:“我买不到。”我就顺势问其他学生:“看了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体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时间是买不到的。”我就很自然地引入课题:“是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珍惜时间》时间这一课。”这个小品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小品也突出了时间宝贵这一要点。
2、讲述故事。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之一。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积极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吸引学生,导入新课。
3、音乐渲染。 针对小学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容易被新异的刺激吸引这一特点,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导入新课,能很快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快乐的“六一”》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播放《快乐的节日》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跟唱,在学生受到美妙的歌曲感染之后,情绪高涨,教师再顺势揭示课题。
三、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使教育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给《品德与社会》课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我在《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电教媒体是优化思品课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总之,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是个长远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新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就一定能把《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总之,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既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又不能死守课堂,而应该主动适应、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走出课堂,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相沟通,知行统一。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一、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是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捷径。
1、以情感人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其产生同样的情感;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自己,使自己产生同样的感觉。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充分利用教材和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使自己的情感和教材与学生的情感相容,教师入境入情,带来学生的心动情发,去感染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起道德情感,加深学生对道德概念的理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们这儿所说的“以情感人”是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要求教师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因为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如果教师仅仅是“逢场作戏”,那么就会适得其反,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也会使教师失掉威信。
2、以境动人 。人的情感不但具有感染性的特点,还具有情境性。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因素往往具有综合的作用。所以一节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我经常巧妙地创设必要的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因此,适宜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节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运用各种手段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领其情,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能力。
3、以美冶人。 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教师还应该运用美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以道德情操的陶冶。别林斯基有一句名言:“美和道德是亲姐妹。”思想品德教育只有结合美的教育,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我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着力刻画、揭示人的灵魂美——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的美。此外,我还经常运用艺术的手段,如绘画、听音乐等来熏陶孩子的心灵,强化道德意识,做到情理交融。孩子们边歌边舞,陶醉在美的旋律之中,积极的、健康的、高尚的、美好的道德情感就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陶冶之下,逐渐在孩子身上形成的。所以,品德与社会课如果没有美育的渗透,是决不会取得成功的。
4、以形育人 。以榜样人物的光辉形象来培育我们的下一代,这也是我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经常运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有一句名言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坐标。如何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模范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作用?我认为,首先要做到讲述的事迹生动感人。其次,要做到树立榜样人物与联系班级实际相结合。我在介绍榜样人物的事迹之后,总要联系班级实际表扬一个或几个先进同学,哪怕是点滴的闪光思想或微不足道的榜样行为,都抓住不放加以宣扬。这样容易使道德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模仿。最后,要做到讲述榜样人物动人的事迹与分析榜样人物闪光的思想结合起来。因为孩子具有模仿性强的特点,他们总是先模仿榜样人物的外部的行为表现,再体会其内心思想;先从机械式的模仿再到独创性的模仿。教师有责任教育孩子尽快地从外部的、机械的、形式的模仿中摆脱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中分析出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揭示他们的道德动机,这样孩子才会明白为什么必须这样去做的道理,进而转化为他们内在的需要,成为推动他们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二、趣味性的导课形式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前提。
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的新课导入,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可见,良好的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前提,也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前提。常见的趣味性导课形式有:
1、小品导入。依据课文内容,事前编排简短的小品,让学生亲自参与,既能让他们获得一定的体验,又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珍惜时间》一课时,一上课,我就拿出50元钱,请一名同学帮我买东西。学生争着要去买,我就请了一个学生上台,我说:“请给我买一分钟时间来。” 这个学生显得很无奈,说:“我买不到。”我就顺势问其他学生:“看了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体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时间是买不到的。”我就很自然地引入课题:“是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珍惜时间》时间这一课。”这个小品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小品也突出了时间宝贵这一要点。
2、讲述故事。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之一。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积极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吸引学生,导入新课。
3、音乐渲染。 针对小学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容易被新异的刺激吸引这一特点,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导入新课,能很快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快乐的“六一”》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播放《快乐的节日》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跟唱,在学生受到美妙的歌曲感染之后,情绪高涨,教师再顺势揭示课题。
三、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使教育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给《品德与社会》课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我在《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电教媒体是优化思品课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总之,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是个长远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新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就一定能把《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总之,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既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又不能死守课堂,而应该主动适应、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走出课堂,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相沟通,知行统一。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