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玛格丽特·米德,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女人类学家,在美国甚至成为成功女性的象征,其著作《萨摩亚人的成年》是米德学术声誉的奠基之作,不仅为学界中人所熟悉,更重要的是她使人类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走出了象牙塔,进入了民众的知识世界。笔者结合《萨摩亚人的成年》相关内容,对其中所涉及到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关键词 萨摩亚人 教育 借鉴
《萨摩亚人的成年》是在针对“美国当时的现状向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哲学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他们对成长中的年轻一代的困窘能够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的背景下开始调查研究的。其中主要是萨摩亚教育与我们的教育对比,将萨摩亚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当今社会进行比较,试图通过“他者”的研究来解释发生在自己所属文化中的一些社会现象,先前的哪些疑问也逐个得到解释,获得更多的启发。
知识与技能——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了他的就业,因此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就转而到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教育程度成为了一个可参加的首先标准,在这种影响下,我们的教育模式化,企图作到规范而系统,并且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切不说它的科学性,至少我们的父母就按部就搬的让我们的孩子接受这样系统化的教育。特别是在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更是如此。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上去。看看今天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诚然,中国的教育模式在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仅仅是提高国民素质是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的,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文人和艺术家,社会的存在有其基本的功能需求,大部分人都是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现实中,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对知识的传授,一个小孩从4、5岁开始就懂得了很多常识,接受系统化教育后,严格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使孩子们在自然、人文等各个方面都了解了很多知识。按理来说,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可为什么当他们步如社会时却不适应了,并且那些知识在科技日益更新和技术不断改进的今天,显得是那么的薄弱,大家都困惑了。学校只传授知识,并没有教孩子们如何运用知识,这从考试制度中就很容易看到,对学生如何应用知识的关注度不够。除此以外,衡量一个小孩的标准就是学习的好坏,扼杀了很多可以在其他方面有所成就的小孩的可能性,过分的重视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另外一种情况,很多小孩学习成绩相当好,他们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但在生活技能上却十分欠缺。
看看在萨摩亚人的社会中,小孩子从几岁开始就融入到成人的生活中,生活技能在日常的社区生活中就慢慢习得,在他们的社会结构中,生活的技能远比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当然我们的社会不可能像这样的单一文明一样,我们在这里只是想强调,如果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增强对孩子们生活技能的培养,对知识的应用,不要让对大量的知识填鸭式的学习占用孩子们懂得如何生活的空间,让孩子们不仅仅是通过书本来了解世界,更多的是从实践中去认识世界,这样的情况下,当孩子们成年后,从小具备的生活技能和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可以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更加游刃有余,更容易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
鼓励——在《成年》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萨摩亚人对孩子的鼓励是比较特殊的,和我们截然相反,在他们的社会中是不鼓励进步的,反而是对表现突出的孩子有一种无形中的压制。其实可以看到,毕竟现实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通水平,如果像我们一样都是对表现突出的孩子给以极大鼓励,无形中打击的是大部分的孩子,让表现突出的孩子从小就孤立起来,缺乏和同龄人的交流,从小就被排斥,现实中很多年幼时被认为优秀的小孩为什么长大后,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可能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所造成的。鼓励并不是树立榜样,我们希望的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无论他们的智力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机会都应该是均等的。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及时的鼓励,而不是拿社会统一的“好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的天性可以充分的展现出来,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就可以充分发挥,对孩子的培养并不一定都是一个模式,我们社会当中不是也有这样的个案吗?除此,在萨摩亚人的社会中,他们的舞蹈作为一种的特殊的形式,给那些生理和心理存在缺陷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好调试空间,让这些孩子从小就不会有自卑感和挫折感,通过舞蹈,首先,它有效地冲淡了儿童们在通常状态下由于所受的严格支配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其次,降低了儿童们对羞怯的敏感性,通过舞蹈矫正缺陷,以此获得某种补偿,让孩子们获得成就感。这些是在我们的社会中所没有的,相反,如果我们的社会中可能偶尔有这样的机会给这些存在某种缺陷的孩子,可我们的父母一定会尽量的回避,害怕伤害他们,这种害怕本身就源于父母潜意识里面的自卑。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在我们的社会里在某些小的范围,如儿童村,聋哑学校所举办的活动中会对这些小孩给予极大鼓励,但仅仅是这些小范围的,它不可能像萨摩亚人那样普及到整个社区中。
男女性别差异——我们的社会强调男女机会平等,所以在我们的教育中几乎没有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可是当我们接受了同样教育的孩子在面临就业问题上,社会以其最残酷的方式否定了我们所谓的男女机会平等。不得不承认,男女在生理上是存在差别的,社会分工也要求男女在技能上有所差别,在萨摩亚人的社会中,男女性别差异所導致的社会分工是十分明显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将来自己将循着什么样的道路而发展,当然,我们不可能像他们一样,毕竟我们的社会更复杂得多,对人的要求也更高,只是借用一下他们的某些观念,在我们的社会中加以应用,可能会对我们的社会有所帮助。如果在我们的教育中体现一些男女性别差异的技能学习,让男孩子和女孩子都适当了解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做些什么,将来在面对就业时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冲突和不平等,也能更加理解社会对人的分工要求。当然也有些例外的,我们所谓的女强人及那些愿意从事传统上属于女性工作的男同胞。社会分工对男女性别的选择不应该是成年以后的社会选择,为了让孩子更迅速适应,应该从小培养,只是给予男女孩子同等的机会,并给予明显的区分就可以的,这样也为那些例外的创造一些条件。 生死观念及两性问题——在我们的社会,这些问题面对孩子都是极端敏感的,是要回避的,源自父母对孩子的担心,害怕由于年龄的幼小而无法面对生死的痛苦,害怕由于年少的无知好奇做出一些违背伦理的事情。事实证明尽管父母担心害怕,所有的这些顾虑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孩子身上发生。相反,萨摩亚人在生死观念和两性问题上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不加以回避了,通过社区里的生活,孩子们都会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理解,面对生死也不害怕,两性问题也是如此之自然。而我们呢,从小就为孩子们创造理想世界和童话王国,当他们第一次面对生死时可能都是很大以后的事情了,这种打击所带来的冲击远比小时候在无意中就慢慢了解大得多和突然得多。在两性问题上,萨摩亚人从6、7岁的孩子就有明显男女回避和对抗,实质上就形成鲜明异性区别,并且对待性的问题上宽容得多,我们社会虽然也存在这种男女区别,却不像他们这般明显,其实小孩子从有意识起就对两性关系有所感受的,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解释,仅仅是模糊或是逃避,自然而然到了青春期,无论是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都会给他们带来冲击,发生一些父母不想看到的事情,其实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仅仅是出于好奇和新鲜,但是后面由于所受的道德伦理观念带来的却是孩子无法自拔的痛苦挣扎。与此同时,父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又认为这是无法避免的,忽略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让孩子独自去面对这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伴随着躁动和不安,孩子们畸形地成长,当然随着年龄的成长,有些孩子能适时调整过来,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段,毕竟是一种折磨和纠结的过程,甚至会影响自己孩子的以后的人生。我们的社会远比萨摩亚复杂而多变得多,萨摩亚的方式不一定就适用于我们的社会,但它可以作为一种参照。
长幼之间——薩摩亚人的家庭组成关系的特点(从书中第四章萨摩亚人的户可以看到),使其长辈和小辈之间的关系比起我们的社会更融洽和和谐的多。我们社会的家庭组成关系随着对人口增长的控制,规模逐渐地缩小而固定化,在家庭中,父母成为了最权威的,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而其他的亲戚仅仅是一个称谓,在孩子的教育中,承担的责任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甚至不承担任何责任都是允许的。父母的这种绝对控制和权威性,让孩子得不到适时的情绪宣泄,小的时候出于对人身安全和经济依赖,孩子只好听命于父母,但当孩子的对人身安全和经济依赖逐渐减弱,也就是进入青春期时,孩子开始有情绪不满的宣泄,父母就认为孩子不听话了,甚至对孩子的管教更是变本加厉,此时,谁也不让步,长幼之间的代沟就油然而生,彼此就越来越不理解,矛盾和冲突就伴随其中。而在萨摩亚人的社会中,重视亲属关系,每一个长辈都可以对孩子进行管教和关心,父母的作用淡化,更加强调户中领袖人物气质对孩子的影响,孩子要是在自己家中生活的不满意,就可以搬到其他亲戚家中,其亲戚也会给予他足够的关心,情感上得到一种补偿,给孩子一个自我调适的过程。换作在我们社会,这种行为可以算是离家出走了。由于我们社会亲属关系远不如他们的紧密,亲戚也不可能给予太多的关心,所以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要是不满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做出很多过激行为,矛盾加剧,长幼的代沟不断加深。
诚然,不可能把我们的社会家庭关系改造成他们那种形式,但是我们在管教孩子的同时,不要把掌控作为管教孩子好坏的关键,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宽容,也许面对很多问题时就容易沟通得多。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父母可以成为孩子人生的最好老师。
关键词 萨摩亚人 教育 借鉴
《萨摩亚人的成年》是在针对“美国当时的现状向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哲学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他们对成长中的年轻一代的困窘能够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的背景下开始调查研究的。其中主要是萨摩亚教育与我们的教育对比,将萨摩亚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当今社会进行比较,试图通过“他者”的研究来解释发生在自己所属文化中的一些社会现象,先前的哪些疑问也逐个得到解释,获得更多的启发。
知识与技能——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了他的就业,因此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就转而到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教育程度成为了一个可参加的首先标准,在这种影响下,我们的教育模式化,企图作到规范而系统,并且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切不说它的科学性,至少我们的父母就按部就搬的让我们的孩子接受这样系统化的教育。特别是在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更是如此。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上去。看看今天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诚然,中国的教育模式在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仅仅是提高国民素质是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的,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文人和艺术家,社会的存在有其基本的功能需求,大部分人都是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现实中,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对知识的传授,一个小孩从4、5岁开始就懂得了很多常识,接受系统化教育后,严格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使孩子们在自然、人文等各个方面都了解了很多知识。按理来说,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可为什么当他们步如社会时却不适应了,并且那些知识在科技日益更新和技术不断改进的今天,显得是那么的薄弱,大家都困惑了。学校只传授知识,并没有教孩子们如何运用知识,这从考试制度中就很容易看到,对学生如何应用知识的关注度不够。除此以外,衡量一个小孩的标准就是学习的好坏,扼杀了很多可以在其他方面有所成就的小孩的可能性,过分的重视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另外一种情况,很多小孩学习成绩相当好,他们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但在生活技能上却十分欠缺。
看看在萨摩亚人的社会中,小孩子从几岁开始就融入到成人的生活中,生活技能在日常的社区生活中就慢慢习得,在他们的社会结构中,生活的技能远比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当然我们的社会不可能像这样的单一文明一样,我们在这里只是想强调,如果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增强对孩子们生活技能的培养,对知识的应用,不要让对大量的知识填鸭式的学习占用孩子们懂得如何生活的空间,让孩子们不仅仅是通过书本来了解世界,更多的是从实践中去认识世界,这样的情况下,当孩子们成年后,从小具备的生活技能和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可以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更加游刃有余,更容易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
鼓励——在《成年》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萨摩亚人对孩子的鼓励是比较特殊的,和我们截然相反,在他们的社会中是不鼓励进步的,反而是对表现突出的孩子有一种无形中的压制。其实可以看到,毕竟现实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通水平,如果像我们一样都是对表现突出的孩子给以极大鼓励,无形中打击的是大部分的孩子,让表现突出的孩子从小就孤立起来,缺乏和同龄人的交流,从小就被排斥,现实中很多年幼时被认为优秀的小孩为什么长大后,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可能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所造成的。鼓励并不是树立榜样,我们希望的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无论他们的智力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机会都应该是均等的。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及时的鼓励,而不是拿社会统一的“好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的天性可以充分的展现出来,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就可以充分发挥,对孩子的培养并不一定都是一个模式,我们社会当中不是也有这样的个案吗?除此,在萨摩亚人的社会中,他们的舞蹈作为一种的特殊的形式,给那些生理和心理存在缺陷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好调试空间,让这些孩子从小就不会有自卑感和挫折感,通过舞蹈,首先,它有效地冲淡了儿童们在通常状态下由于所受的严格支配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其次,降低了儿童们对羞怯的敏感性,通过舞蹈矫正缺陷,以此获得某种补偿,让孩子们获得成就感。这些是在我们的社会中所没有的,相反,如果我们的社会中可能偶尔有这样的机会给这些存在某种缺陷的孩子,可我们的父母一定会尽量的回避,害怕伤害他们,这种害怕本身就源于父母潜意识里面的自卑。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在我们的社会里在某些小的范围,如儿童村,聋哑学校所举办的活动中会对这些小孩给予极大鼓励,但仅仅是这些小范围的,它不可能像萨摩亚人那样普及到整个社区中。
男女性别差异——我们的社会强调男女机会平等,所以在我们的教育中几乎没有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可是当我们接受了同样教育的孩子在面临就业问题上,社会以其最残酷的方式否定了我们所谓的男女机会平等。不得不承认,男女在生理上是存在差别的,社会分工也要求男女在技能上有所差别,在萨摩亚人的社会中,男女性别差异所導致的社会分工是十分明显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将来自己将循着什么样的道路而发展,当然,我们不可能像他们一样,毕竟我们的社会更复杂得多,对人的要求也更高,只是借用一下他们的某些观念,在我们的社会中加以应用,可能会对我们的社会有所帮助。如果在我们的教育中体现一些男女性别差异的技能学习,让男孩子和女孩子都适当了解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做些什么,将来在面对就业时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冲突和不平等,也能更加理解社会对人的分工要求。当然也有些例外的,我们所谓的女强人及那些愿意从事传统上属于女性工作的男同胞。社会分工对男女性别的选择不应该是成年以后的社会选择,为了让孩子更迅速适应,应该从小培养,只是给予男女孩子同等的机会,并给予明显的区分就可以的,这样也为那些例外的创造一些条件。 生死观念及两性问题——在我们的社会,这些问题面对孩子都是极端敏感的,是要回避的,源自父母对孩子的担心,害怕由于年龄的幼小而无法面对生死的痛苦,害怕由于年少的无知好奇做出一些违背伦理的事情。事实证明尽管父母担心害怕,所有的这些顾虑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孩子身上发生。相反,萨摩亚人在生死观念和两性问题上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不加以回避了,通过社区里的生活,孩子们都会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理解,面对生死也不害怕,两性问题也是如此之自然。而我们呢,从小就为孩子们创造理想世界和童话王国,当他们第一次面对生死时可能都是很大以后的事情了,这种打击所带来的冲击远比小时候在无意中就慢慢了解大得多和突然得多。在两性问题上,萨摩亚人从6、7岁的孩子就有明显男女回避和对抗,实质上就形成鲜明异性区别,并且对待性的问题上宽容得多,我们社会虽然也存在这种男女区别,却不像他们这般明显,其实小孩子从有意识起就对两性关系有所感受的,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解释,仅仅是模糊或是逃避,自然而然到了青春期,无论是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都会给他们带来冲击,发生一些父母不想看到的事情,其实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仅仅是出于好奇和新鲜,但是后面由于所受的道德伦理观念带来的却是孩子无法自拔的痛苦挣扎。与此同时,父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又认为这是无法避免的,忽略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让孩子独自去面对这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伴随着躁动和不安,孩子们畸形地成长,当然随着年龄的成长,有些孩子能适时调整过来,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段,毕竟是一种折磨和纠结的过程,甚至会影响自己孩子的以后的人生。我们的社会远比萨摩亚复杂而多变得多,萨摩亚的方式不一定就适用于我们的社会,但它可以作为一种参照。
长幼之间——薩摩亚人的家庭组成关系的特点(从书中第四章萨摩亚人的户可以看到),使其长辈和小辈之间的关系比起我们的社会更融洽和和谐的多。我们社会的家庭组成关系随着对人口增长的控制,规模逐渐地缩小而固定化,在家庭中,父母成为了最权威的,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而其他的亲戚仅仅是一个称谓,在孩子的教育中,承担的责任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甚至不承担任何责任都是允许的。父母的这种绝对控制和权威性,让孩子得不到适时的情绪宣泄,小的时候出于对人身安全和经济依赖,孩子只好听命于父母,但当孩子的对人身安全和经济依赖逐渐减弱,也就是进入青春期时,孩子开始有情绪不满的宣泄,父母就认为孩子不听话了,甚至对孩子的管教更是变本加厉,此时,谁也不让步,长幼之间的代沟就油然而生,彼此就越来越不理解,矛盾和冲突就伴随其中。而在萨摩亚人的社会中,重视亲属关系,每一个长辈都可以对孩子进行管教和关心,父母的作用淡化,更加强调户中领袖人物气质对孩子的影响,孩子要是在自己家中生活的不满意,就可以搬到其他亲戚家中,其亲戚也会给予他足够的关心,情感上得到一种补偿,给孩子一个自我调适的过程。换作在我们社会,这种行为可以算是离家出走了。由于我们社会亲属关系远不如他们的紧密,亲戚也不可能给予太多的关心,所以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要是不满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做出很多过激行为,矛盾加剧,长幼的代沟不断加深。
诚然,不可能把我们的社会家庭关系改造成他们那种形式,但是我们在管教孩子的同时,不要把掌控作为管教孩子好坏的关键,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宽容,也许面对很多问题时就容易沟通得多。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父母可以成为孩子人生的最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