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观察理解能力和素材提炼能力等非常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施仍有很多薄弱环节。比如,教师只注重进行单元写作训练,漠视引导学生做课外观察、调查;重视单元写作要求,轻视学生个性发展。这就导致了学生害怕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有时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空洞无物,没有生活内容,没有真情实感。有的学生是全篇模仿套写;有的是凭空编造;有的是胡编乱写;有的是一件事重复写,以不变应万变;有的是复述范文等等。
如何才能改变这些弊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走出教条的束缚,从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素材入手,让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从而使作文言之有物,叙之有事,抒之有情,有血有肉,有型有神。
“生活处处皆文章”。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获取作文素材。
一、观察自然,体验一年四季景
认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细致地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农村山区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河谷、风雨雷电……四季不同,景色各异。教师可依靠这大自然赋予的神奇,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观景、悟景。
在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的春天,让学生观察树木发芽,麦苗披绿、溪水游鸭……去晒晒春日暖阳,感受鸟语花香的欢乐。
在烈日炎炎、郁郁葱葱的夏季,让学生观察茂密的森林、挂果的庄稼……去感受夏的酷热、暴风骤雨的犀利。
在秋高气爽、硕果飘香的秋季,让学生观察漫山的秋叶、成熟的瓜果……去品尝果实,感受收获的喜悦。
在天寒地冻、白雪飘飘的冬季,让学生观察树木萧瑟,天寒地冻、腊梅斗寒……去感受冬的宁静与别样风情。
二、观察生活,感受人生平常事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积累生活素材,让学生把在大自然中、在生活实践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使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可以从以下的途径入手:
观察正在经历的家庭生活。如家人的衣食住行、品行操守、语言动作、喜怒哀乐、亲情友情,悲欢离合等等。
观察自己正在体验的校园生活。同学之谊、师生友情、美丽的校园、丰富的课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等等。
参与多种社会生活。如组织学生游览、参观名胜古迹、工厂车间,参与联欢会、故事会、演讲赛、运动会、公益活动等等。为了更好地利用每次活动获得的材料,活动前要给学生布置日记或作文任务,活动之后,让学生用日记或随笔的形式把活动写下来,并写出所感、所想。这样不但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也给他们的作文拓宽了取材范围,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观察人物,刻画芸芸众生像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在习作方面着重强调: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可见,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最重要来源,而人又是构成生活的重要元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经常有一些学生写人时就张冠李戴,把写男人的词用来写女人,把刻画老人的词用来写小孩,把描写正义的词语用在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身上……这就是缺少观察,没有用心的结果。所以,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积累写人的词句,更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面貌特征、语言特点、生活习惯和个性特色来描写。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对人物进行观察,一是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如观察老师、同学、父母、长辈等,练习先说后写,做到写谁像谁。二是要指导观察方法,明确观察方向。如人物应从语言表达、动作神态、肖像特点等方面观察,事情应关注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三是形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对观察到的情况要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写起文章来才会心中有数。
四、观察动物,记录动物世界情
在农村,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身边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虫鸟禽兽、鱼虾鸡鹅、猪狗牛羊等,同时许多都是与人经常相处的动物,但让学生写有关动物的作文,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这就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由,学生们并没有做过认真的了解、观察,没有投入感情,因此只能就事说事,人云亦云。对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激发学生了解的兴趣,指导他们对这一类作文加强练习。
要带着感情去观察。事先要有计划地布置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喂养家禽的活动中来,通过近距离观察,掌握动物的外貌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然后再引导学生先说后写。
要兼顾学生群体差异。学生身处的环境不同,接触的对象就会不同,因此对一些稀有的、不是到处可见的动物,要组织学生集中观察,集体练习。
要养成书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学生必须要走出去,不能闭门造车,要到山林、田野、池塘等地去观察昆虫鸟雀,长年累月不间断地写观察日记,这对作文教学有着重要作用。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只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科学指导,就能使作文课堂精彩纷呈;学生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耐心地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多积累,就一定能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责编 钟 岚)
如何才能改变这些弊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走出教条的束缚,从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素材入手,让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从而使作文言之有物,叙之有事,抒之有情,有血有肉,有型有神。
“生活处处皆文章”。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获取作文素材。
一、观察自然,体验一年四季景
认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细致地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农村山区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河谷、风雨雷电……四季不同,景色各异。教师可依靠这大自然赋予的神奇,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观景、悟景。
在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的春天,让学生观察树木发芽,麦苗披绿、溪水游鸭……去晒晒春日暖阳,感受鸟语花香的欢乐。
在烈日炎炎、郁郁葱葱的夏季,让学生观察茂密的森林、挂果的庄稼……去感受夏的酷热、暴风骤雨的犀利。
在秋高气爽、硕果飘香的秋季,让学生观察漫山的秋叶、成熟的瓜果……去品尝果实,感受收获的喜悦。
在天寒地冻、白雪飘飘的冬季,让学生观察树木萧瑟,天寒地冻、腊梅斗寒……去感受冬的宁静与别样风情。
二、观察生活,感受人生平常事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积累生活素材,让学生把在大自然中、在生活实践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使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可以从以下的途径入手:
观察正在经历的家庭生活。如家人的衣食住行、品行操守、语言动作、喜怒哀乐、亲情友情,悲欢离合等等。
观察自己正在体验的校园生活。同学之谊、师生友情、美丽的校园、丰富的课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等等。
参与多种社会生活。如组织学生游览、参观名胜古迹、工厂车间,参与联欢会、故事会、演讲赛、运动会、公益活动等等。为了更好地利用每次活动获得的材料,活动前要给学生布置日记或作文任务,活动之后,让学生用日记或随笔的形式把活动写下来,并写出所感、所想。这样不但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也给他们的作文拓宽了取材范围,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观察人物,刻画芸芸众生像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在习作方面着重强调: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可见,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最重要来源,而人又是构成生活的重要元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经常有一些学生写人时就张冠李戴,把写男人的词用来写女人,把刻画老人的词用来写小孩,把描写正义的词语用在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身上……这就是缺少观察,没有用心的结果。所以,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积累写人的词句,更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面貌特征、语言特点、生活习惯和个性特色来描写。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对人物进行观察,一是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如观察老师、同学、父母、长辈等,练习先说后写,做到写谁像谁。二是要指导观察方法,明确观察方向。如人物应从语言表达、动作神态、肖像特点等方面观察,事情应关注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三是形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对观察到的情况要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写起文章来才会心中有数。
四、观察动物,记录动物世界情
在农村,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身边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虫鸟禽兽、鱼虾鸡鹅、猪狗牛羊等,同时许多都是与人经常相处的动物,但让学生写有关动物的作文,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这就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由,学生们并没有做过认真的了解、观察,没有投入感情,因此只能就事说事,人云亦云。对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激发学生了解的兴趣,指导他们对这一类作文加强练习。
要带着感情去观察。事先要有计划地布置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喂养家禽的活动中来,通过近距离观察,掌握动物的外貌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然后再引导学生先说后写。
要兼顾学生群体差异。学生身处的环境不同,接触的对象就会不同,因此对一些稀有的、不是到处可见的动物,要组织学生集中观察,集体练习。
要养成书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学生必须要走出去,不能闭门造车,要到山林、田野、池塘等地去观察昆虫鸟雀,长年累月不间断地写观察日记,这对作文教学有着重要作用。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只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科学指导,就能使作文课堂精彩纷呈;学生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耐心地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多积累,就一定能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责编 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