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以人为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本文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之现状出发,探索他们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着力论述了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性思维,创新性学习,以人为本
在现实社会中,关于创新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早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程度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大到国家之间的差距,小到我们一个集体的差距,这种差距的产生,主要在于我们的创新力度。落后国家要想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从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着手,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缩小开发人的创造力的差距。这是一个有远见而深刻的认识。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放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访问中国科技大学时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现在,“为培养创造力而教”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倾向。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当前中小学生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杨振宁教授1995年初在国内讲学时一位记者问他:“您在国外教学多年,你看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有哪些不同?”杨教授回答:“在国外,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教师没讲过的不敢想,教师没做过的不敢做。”一位留德学生曾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十个中国学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国外学生中,十个人也许能讲出二十种答案,尽管有些想法非常离奇。”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以上三位学者道出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缺乏的现状。
那么,为什么中国学生会普遍缺乏创造力呢?从笔者几年的教学经验出发,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
(1)我国教育长期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始终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徘徊于知识型的教育模式之中。
(2)传统的课程观只注重教学,在教学中只注重书本及教案,即只以培养学生获得知识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课程中的人为因素,缺乏对学生的尊重,缺乏教学民主性,缺乏对人性的关注,忽视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和“教师教什么”,而不是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
(4)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点是知识,并没有看到学生作为一个鲜活个体的存在,强调课程要整体划一,寻求规模效应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创新教育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 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
2.2 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2.3 创新教育的目的。
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4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征:
(1)创设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和气氛。
(2)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
(3)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与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下判断。
(4)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3.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英语课堂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
3.1 创设教学气氛,给学生安全、自由感,创造民主、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鼓励和赞美”。
(2)创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动脑,乐于发表意见,敢于大胆创新,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3.2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设疑布阵,激发求知,是创新教育的良好方法。
创新来自于质疑。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类似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使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结论。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设生活化与开放性的语言环境,如同学互访、购物、问路、打电话、看医生等,让学生自己到语言的海洋中去搏击。要学好外语并培养创新能力仅靠课内活动时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深入实践。课外活动正是课堂活动的补充和延伸。课外活动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使学生不仅创造性地使用学过的语言,而且主动发现许多新问题,这样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增强,同时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3.5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开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探索活动,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开地——帮助学生成为会做梦的人,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的人提醒他们必须敢于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让学生们在头脑中充满创造力、充满梦想、充满自信心和活力,带着充沛和饱满的激情拥抱生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朱云.《英语教学中的创造教育》《中学教育》创新教育专辑,2001年8月刊.
[3] 齐宪代.《开展创造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北京教育,2001年5月.
[4] 张志勇.《关于创新教育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2003年3月.
[5]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6] 袁昌寰.《中学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年.
[7] 孟万金.《优质高效——因材施教的教育追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性思维,创新性学习,以人为本
在现实社会中,关于创新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早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程度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大到国家之间的差距,小到我们一个集体的差距,这种差距的产生,主要在于我们的创新力度。落后国家要想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从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着手,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缩小开发人的创造力的差距。这是一个有远见而深刻的认识。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放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访问中国科技大学时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现在,“为培养创造力而教”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倾向。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当前中小学生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杨振宁教授1995年初在国内讲学时一位记者问他:“您在国外教学多年,你看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有哪些不同?”杨教授回答:“在国外,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教师没讲过的不敢想,教师没做过的不敢做。”一位留德学生曾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十个中国学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国外学生中,十个人也许能讲出二十种答案,尽管有些想法非常离奇。”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以上三位学者道出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缺乏的现状。
那么,为什么中国学生会普遍缺乏创造力呢?从笔者几年的教学经验出发,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
(1)我国教育长期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始终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徘徊于知识型的教育模式之中。
(2)传统的课程观只注重教学,在教学中只注重书本及教案,即只以培养学生获得知识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课程中的人为因素,缺乏对学生的尊重,缺乏教学民主性,缺乏对人性的关注,忽视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和“教师教什么”,而不是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
(4)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点是知识,并没有看到学生作为一个鲜活个体的存在,强调课程要整体划一,寻求规模效应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创新教育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 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
2.2 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2.3 创新教育的目的。
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4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征:
(1)创设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和气氛。
(2)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
(3)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与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下判断。
(4)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3.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英语课堂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
3.1 创设教学气氛,给学生安全、自由感,创造民主、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鼓励和赞美”。
(2)创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动脑,乐于发表意见,敢于大胆创新,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3.2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设疑布阵,激发求知,是创新教育的良好方法。
创新来自于质疑。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类似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使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结论。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设生活化与开放性的语言环境,如同学互访、购物、问路、打电话、看医生等,让学生自己到语言的海洋中去搏击。要学好外语并培养创新能力仅靠课内活动时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深入实践。课外活动正是课堂活动的补充和延伸。课外活动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使学生不仅创造性地使用学过的语言,而且主动发现许多新问题,这样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增强,同时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3.5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开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探索活动,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开地——帮助学生成为会做梦的人,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的人提醒他们必须敢于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让学生们在头脑中充满创造力、充满梦想、充满自信心和活力,带着充沛和饱满的激情拥抱生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朱云.《英语教学中的创造教育》《中学教育》创新教育专辑,2001年8月刊.
[3] 齐宪代.《开展创造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北京教育,2001年5月.
[4] 张志勇.《关于创新教育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2003年3月.
[5]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6] 袁昌寰.《中学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年.
[7] 孟万金.《优质高效——因材施教的教育追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