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地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
1. 美的老师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我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主要是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们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知识上的影响,更是对学生良好心理特征和正确的价值观上的影响。
1.1 教师应具有爱心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西方思想也倡导人们要具有“博爱”之心。可见东西方思想都认为:作为高尚的人,都应该要具有爱心。师爱能使教师的形象变得高大。作为教师,尽管我们勤勤恳恳的工作着,但部分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还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有时候则使我们感到不知所措,有时候会惹我们生气,这时候,我们应该本着爱心来对待他们和处理问题,以说服教育为主,用诚恳的态度和他们谈心,分析问题,指出他们的不对之处,从心理的深层次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这种的教育方式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2 教师应具有高超的专业水平和广博的学识
以前我们常说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得有一桶水。”现在我们又说:“要使学生得到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得是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光能深入浅出的讲解本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广博的学识,在课堂上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穿插讲解,让学生能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充分的汲取养分,以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加深他们的对知识的理解。
1.3 全方位地关怀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情感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真挚深厚的师生感情,是开启学生学习兴趣和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生机和活力。教师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学生备受鼓舞,而且这种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往往会让课堂充满活力和欢声笑语,使学生的身心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 美的班级
班集体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班集体,能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初步理解和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并学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智慧、爱好和特长,进而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良好的班集体还能净化儿童的心灵,让他们受到积极的影响和熏陶,能对他们的言行产生同化力和约束力。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培养下逐步建立起来的。
2.1 开展班级教育,以情感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展经常性的班级教育活动是培养班集体的重要途径。经常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各项活动,才能使班集体富有吸引力、凝聚力。活动越丰富多彩,班集体就越团结,越朝气蓬勃,。因为学生在参加班级的共同活动中,可以密切相互之间的交往,增进团结和友谊,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活动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满足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亲自探索、亲自实践来发挥自己才能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也使他们得到欢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情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理解、沟通的桥梁。班主任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益友,要充分接触学生,了解、联系学生。与学生建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良好关系。切实做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用博爱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注意用情感教育学生,使他们互相关心,团结奋进。并注意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他们,处处给他们以热情的关怀和鼓励。总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切实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但要教学生怎样过河,而且要身先士卒,带着甚至扶着学生过河。只有这样,班集体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2.2 加强班级核心建设
班队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好坏,与班级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班干部要通过教师宏观调控,学生民主选举产生,一般应选拔那些关心集体,有责任心,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特长,并在班级中能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学生。班主任要明确他们的分工,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指导他们的具体工作,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大胆工作的能力,敢于当他们的领路人、掌舵者,大胆让他们去锻炼,改变对他们什么都不会做的态度。对待班队干部要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以身作则,团结同学,为同学服务的精神。同时,既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又要发现他们的不足,对他们的缺点、错误要及时批评、帮助,不能放之任之或袒护。这样高素质的班级领导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学生进步,并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
2.3 协调科任教师共同管理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要班主任精心去组织和培养,而且还要联系该班的科任教师共同管理。因为,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机会虽然多,但毕竟有限,不可能每时每刻、全方位注意、了解学生,尤其是科任教师的课,学生有什么表现,科任教师最清楚!这样,只有密切联系科任教师,互相切磋管理的办法,才能把班级切实管理好。
3. 美的学生
美的学生就应当具有良好的品德。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包括个性品质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教育,也就是说孩子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化为道德行为,必须通过个性品质来体现。要培养一个好的个性品质,使他能在今后的社会中将这些道德认识付诸行动,最重要的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爱心。首先要培养学生体谅他人的品质。其次要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品质。最后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小学生的爱心教育实际上是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学生的个性品质决定他的具体行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个性品质,学生的爱心就不能从行为中得到反映,往往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难以深化。要培养一个好的个性品质,最重要的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爱心,那么如何加强孩子的爱心教育呢? 3.1 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的品质
现在的小学生一般缺少同情他人、关心他人的内在意识,他们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完全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的制约。然而,在社会群体中,关心他人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重要前提。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及习惯十分必要。培养学生关心别人就要从正面告诉学生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别人的位置、角度着想,不要只顾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例如: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当父母长辈休息时,就要踮起脚尖轻轻走路,以免吵醒他们。当父母长辈生病身体不适时,要学会安慰父母,并尽量不给他们制造麻烦。再如,当下课铃响了,同级的班还没有下课,就不要大声吵闹,以免影响他们的学习等等。教师应从小处开始,渐渐使学生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
3.2 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品质。
互助、合作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条件。一个具有爱心的人起码要有帮助他人的精神和行动,这也是做人的基础和我们的社会与人类得到完美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学生,当看到老人上下楼梯不便时,主动让步扶携老人;当乘巴士见有抱婴者或老人时,应主动让座位给他们;当同学有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作为教师更应主动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成为学生助人为乐的榜样。
3.3 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的品质
分享行为是学生亲近社会行为的一种。学生是否具有分享行为,反映出他是否有关心他人的情感,是否有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爱心。作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分享行为的培养,提高学生“情感智商”的素质。教师向学生讲解与他人分享的意义,让学生感受与他人分享的快乐。例如:组织学生集体校外活动时可以把自己带的食品与同学一起分享。有好看的读物可以与同学交换看等等。通过种种形式让学生明白与他人分享行为的乐趣。
“爱”是人类社会一个不可缺少且举足轻重的因素。对于学生,我们不但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被爱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只有在“爱”与“被爱”的双重环境下,我们的下一代才可能健康地成长起来。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爱的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下一代拥有一个更加光明、辉煌的未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让美的老师带着孩子在美的班级里健康成长,开出心灵美丽之花,祖国的明天才能更美!
1. 美的老师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我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主要是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们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知识上的影响,更是对学生良好心理特征和正确的价值观上的影响。
1.1 教师应具有爱心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西方思想也倡导人们要具有“博爱”之心。可见东西方思想都认为:作为高尚的人,都应该要具有爱心。师爱能使教师的形象变得高大。作为教师,尽管我们勤勤恳恳的工作着,但部分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还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有时候则使我们感到不知所措,有时候会惹我们生气,这时候,我们应该本着爱心来对待他们和处理问题,以说服教育为主,用诚恳的态度和他们谈心,分析问题,指出他们的不对之处,从心理的深层次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这种的教育方式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2 教师应具有高超的专业水平和广博的学识
以前我们常说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得有一桶水。”现在我们又说:“要使学生得到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得是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光能深入浅出的讲解本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广博的学识,在课堂上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穿插讲解,让学生能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充分的汲取养分,以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加深他们的对知识的理解。
1.3 全方位地关怀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情感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真挚深厚的师生感情,是开启学生学习兴趣和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生机和活力。教师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学生备受鼓舞,而且这种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往往会让课堂充满活力和欢声笑语,使学生的身心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 美的班级
班集体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班集体,能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初步理解和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并学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智慧、爱好和特长,进而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良好的班集体还能净化儿童的心灵,让他们受到积极的影响和熏陶,能对他们的言行产生同化力和约束力。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培养下逐步建立起来的。
2.1 开展班级教育,以情感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展经常性的班级教育活动是培养班集体的重要途径。经常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各项活动,才能使班集体富有吸引力、凝聚力。活动越丰富多彩,班集体就越团结,越朝气蓬勃,。因为学生在参加班级的共同活动中,可以密切相互之间的交往,增进团结和友谊,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活动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满足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亲自探索、亲自实践来发挥自己才能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也使他们得到欢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情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理解、沟通的桥梁。班主任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益友,要充分接触学生,了解、联系学生。与学生建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良好关系。切实做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用博爱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注意用情感教育学生,使他们互相关心,团结奋进。并注意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他们,处处给他们以热情的关怀和鼓励。总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切实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但要教学生怎样过河,而且要身先士卒,带着甚至扶着学生过河。只有这样,班集体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2.2 加强班级核心建设
班队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好坏,与班级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班干部要通过教师宏观调控,学生民主选举产生,一般应选拔那些关心集体,有责任心,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特长,并在班级中能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学生。班主任要明确他们的分工,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指导他们的具体工作,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大胆工作的能力,敢于当他们的领路人、掌舵者,大胆让他们去锻炼,改变对他们什么都不会做的态度。对待班队干部要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以身作则,团结同学,为同学服务的精神。同时,既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又要发现他们的不足,对他们的缺点、错误要及时批评、帮助,不能放之任之或袒护。这样高素质的班级领导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学生进步,并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
2.3 协调科任教师共同管理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要班主任精心去组织和培养,而且还要联系该班的科任教师共同管理。因为,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机会虽然多,但毕竟有限,不可能每时每刻、全方位注意、了解学生,尤其是科任教师的课,学生有什么表现,科任教师最清楚!这样,只有密切联系科任教师,互相切磋管理的办法,才能把班级切实管理好。
3. 美的学生
美的学生就应当具有良好的品德。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包括个性品质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教育,也就是说孩子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化为道德行为,必须通过个性品质来体现。要培养一个好的个性品质,使他能在今后的社会中将这些道德认识付诸行动,最重要的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爱心。首先要培养学生体谅他人的品质。其次要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品质。最后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小学生的爱心教育实际上是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学生的个性品质决定他的具体行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个性品质,学生的爱心就不能从行为中得到反映,往往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难以深化。要培养一个好的个性品质,最重要的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爱心,那么如何加强孩子的爱心教育呢? 3.1 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的品质
现在的小学生一般缺少同情他人、关心他人的内在意识,他们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完全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的制约。然而,在社会群体中,关心他人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重要前提。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及习惯十分必要。培养学生关心别人就要从正面告诉学生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别人的位置、角度着想,不要只顾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例如: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当父母长辈休息时,就要踮起脚尖轻轻走路,以免吵醒他们。当父母长辈生病身体不适时,要学会安慰父母,并尽量不给他们制造麻烦。再如,当下课铃响了,同级的班还没有下课,就不要大声吵闹,以免影响他们的学习等等。教师应从小处开始,渐渐使学生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
3.2 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品质。
互助、合作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条件。一个具有爱心的人起码要有帮助他人的精神和行动,这也是做人的基础和我们的社会与人类得到完美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学生,当看到老人上下楼梯不便时,主动让步扶携老人;当乘巴士见有抱婴者或老人时,应主动让座位给他们;当同学有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作为教师更应主动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成为学生助人为乐的榜样。
3.3 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的品质
分享行为是学生亲近社会行为的一种。学生是否具有分享行为,反映出他是否有关心他人的情感,是否有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爱心。作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分享行为的培养,提高学生“情感智商”的素质。教师向学生讲解与他人分享的意义,让学生感受与他人分享的快乐。例如:组织学生集体校外活动时可以把自己带的食品与同学一起分享。有好看的读物可以与同学交换看等等。通过种种形式让学生明白与他人分享行为的乐趣。
“爱”是人类社会一个不可缺少且举足轻重的因素。对于学生,我们不但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被爱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只有在“爱”与“被爱”的双重环境下,我们的下一代才可能健康地成长起来。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爱的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下一代拥有一个更加光明、辉煌的未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让美的老师带着孩子在美的班级里健康成长,开出心灵美丽之花,祖国的明天才能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