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母基金方兴未艾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不断发展,起源于美国的资产管理方式母基金(FOF)进入亚洲,初期发展十分缓慢,到2005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才兴起。
  2015年以后,中国资本市场的母基金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上活跃的FOF达1175支,管理资本总量近25000亿元。而这种集中式增长,同样也发生在医疗母基金上。
  加速起航
  母基金投资能够契合医疗行业特点是母基金专项基金投资案例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医疗健康行业目前市场达4万亿~5万亿元,2020年估计可达8万亿~10万亿元,2030年大约可增长至20万亿元。另外医疗投资风口广、热点多,母基金投资周期长、效率高、行业资源多、风险分散,而医药、医疗领域的项目本身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较长周期,这与母基金的投资期和回报期相符。
  苏州元禾控股合伙人王吉鹏对中国资本市场医疗母基金的发展颇有感触。2008年,他希望能够投资专注医疗领域的团队,但当时通过调研发现仅有一只医疗专项基金。直到2011年这样的专项团队开始逐渐出现,在医疗领域基金的投资也是从2012年开始进行。歌斐资产合伙人曾纯也坦言:“我们在2012年开始投资医疗基金,但当时的发展还不成熟、不集中,直到2014年、2015年才涌现出大量专业的医疗基金。”
  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FOF按照机构分类,可分为政府引导母基金、国有企业参与设立的市场化母基金和民营资本运作的市场化母基金。其中,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迅猛,目前占总可投资本量的81.4%,成为主要的母基金类型。
  2016年政府引导母基金开始迅猛发展,规模上甚至超过了2013年~2015年的总和。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国内成立了将近900多支政府引导基金,基金总规模约5.3万亿元,已到位资金1.9万亿元,这一趋势对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引导基金对于鼓励创新药研发和技术创新等将发挥很大作用。区别于市场化基金,市场化基金与政府化运作的引导基金相比具有更高的活力,但同时在基金的运作与管理能力、募资策略与能力、基金的投资组合设计等方面受到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监督和管理负责人杨叶阳介绍,政府引导基金的主要目的在于:其一,通过以大搏小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例,其一般把出资规模控制在30%左右,其余70%由社会化资本募集,然后共同设立新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公司,再去投资布局在京津冀的中小企业。其二,政府引导基金需发挥连续带动的作用,即促进产业聚合。该基金合作机构投资的项目涵盖服务、靶向药、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能够利用资源方便联动产业链上下游。这些将对药品研发带来资金和资源上的驱动。
  考眼力
  发展中的医疗母基金还有很多机遇可以挖掘,但同时也在实践中面临着挑战。医疗行业本身高技术、高门槛,发展周期长,投资回报可能不高。
  发展周期长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对投资者来说缺乏好的项目可筛选。清科母基金合伙管理人符星华担心,如果每年都有接近2000亿~3000亿元的资金专项进入医疗健康领域,是否行业内会有这么多的好的项目能被挖掘和进行投资。另有专业人士指出,经过过去几年热炒,现在医药医疗投资领域好项目并不多,真正的好项目估值又太高。
  目前投资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医疗专业投资机构数量日益增加,但市场上基金良莠不齐。截至2016年1月,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机构已达13740家。“在中国专注医疗领域投资的基金可能要超过200家,我们从2016年下半年至金一直在做整个行业投资机构的调查,看了超过50家各有特点的专注医疗领域的投资机构。在王吉鹏看来,选择多了,挑选难度也相应的加大了。
  母基金是做组合投资,要求行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投资机构的差异化更明显,这个组合才有意义。曾纯坦言,很担心看到同质化投资机构的出现,这将很难做出选择。
  如何衡量投资机构水平?盛世投资合伙人李丹主要关注其专业性。“随着2015年开始CFDA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的审批和监管,基金的专业性面临挑战,这也考验母基金挑选投资机构的专业能力。”
  专业性也是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颖所强调的挑选投资机构的重要标准。“基金管理团队对医疗行业要有非常精准的专业判断能力,团队核心成员的学历背景、行业经验是否足以支撑其投资方向和策略,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她还指出,现在好项目实际上不缺资金,估值项目又很高,这就需要考虑怎样以合理的价位投进一个好项目。完善的投后增值服务的管理能力是好基金的体现,要能真正地帮助医疗行业创新企业整合各种政策、行业、人才、管理等资源,帮助企业持续走下去,这一点也非常关键。
  未来,根据多位母基金管理人的预判,专注型、差异化以及国际化将是医疗母基金的发展趋势。成都银科创投副总经理肖建认为專注型的团队和基金,有利于集中团队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知识结构等,进而有助于判断、挖掘项目,这将是一个趋势。
  此外,进行跨境布局也成为母基金创投机构的选择之一。不仅国外基金的专业化程度会更高,海外布局也有利于母基金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如何在复杂纷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应对挑战者?如何在中国政策大背景下为旗下的大型医疗设备生意寻求长期持续的增长空间?如何在分级诊疗的浪潮中渠道下沉探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如何在人工智能化的未来趋势中布局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如何为一家百年跨国企业转型为健康科技公司注入新的血液?  一年前,当新任的荷兰皇家飞利浦(以下简称“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何国伟上任时,眼前可能是飞利浦入华以来最为复杂的局面。首先,
期刊
2017年4月,一则证监会披露内部工作人员违法买卖股票从而获取巨额非法牟利的新闻传出,一时间涉事其中的鱼跃医疗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尽管鱼跃医疗后来已发布公告对此进行澄清,但其股价仍然应声下跌。  鱼跃医疗是一家以提供家用医疗器械、医用临床器械和互联网医疗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研发、制造和销售医疗器械产品是其目前的核心业务,也是主要业绩来源。如今,鱼跃医疗已经是一家收入超过26亿元、净利润超过5亿
期刊
6000亿元可以做什么?这些钱能够在北京三环买到6万套豪宅;这些钱是克罗地亚、立陶宛和塞尔维亚三个国家GDP总和的两倍;这些钱也超过了大部分非洲国家和部分南美国家的GDP。  如果这6000亿元掌控在50位业内知名投资大佬手中,又会发生什么?  4月8日,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以下简称“H50”)主办、E药经理人支持的“共创未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首届年会”上,来自华盖
期刊
医药流通上市公司的规模、融资能力及成本、运营能力、风险因素以及整合动力、市场空间潜力等,将直接影响其在行业剧变期的开疆拓土。本文将从以上角度,逐一分析影响医药流通上市公司的因素。  基本面  对于流通企业而言,规模是一个显著竞争力因素。从客观产业规律上来看,大型流通商可以直接从药厂拿到大量配送订单,且配送网络完善;目前产业政策的取向,鼓励提高医药流通集中度,且内部子公司间调拨不算一票,将显著受益于
期刊
2016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冷热不均、机会重现。从药品研发、制造、流通、零售,到医疗服务以及相关的细分产业,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从未来发展来看,现在有两种不同的专家预测。一种是到2020年,整个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整体规模在8万亿元~10万亿元。另外一种预测是,按照国家2030年规划,预计可达到20万亿元。如果这个数字可以实现,对于无论是产业和投资哪一方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
期刊
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增加值的增速为10.6%,在全国工业增速中排行第二,仅次于汽车制造业。2016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9万亿元,较2015年提高了0.9%。  2012年以来,中国医药行业增长一直处于增速下行的趋势,但是2016年出现了小小的拐点。而总体来说,医药行业的增速仍低于国家若干规划提出的两位數增长目标。  从数据来看,中成药增速只有7.9%,这跟当前的用药政策密切相关,中成药企
期刊
健康中国正在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影响健康产业的走向。目前,健康产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约在7%,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2%以上。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对国家的贡献应该超过10%,达到12%甚至更高,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经济支撑。  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發展目标,一定要成为一个医学强国,没有这个做支撑是不可能的。今天谈论的健康,既是一个大健康概念,即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
期刊
邓锋:从科研或者相对比较基础的技术层面来讲,现在中国跟世界的差距有多大?未来会很快地赶上吗?  王晓东:基础研究投入和人才团队方面,中国跟美国和欧洲比起来还有一定差距。但在我看来,中国做生物学方面的原始创新,其实有一个很大的优势,而且这个优势可能人类历史上都没有过。  很多人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所以最优秀的学生都选择了生物学,而且持续了二十多年,也就意味着中国最聪明的人都去学了生物,这在
期刊
2016年,被描述为创新药投资进入历史最好的时期。一方面国家上至顶层设计下至具体政策,鼓励创新的导向已经明确;另一方面,资本大举涌入,私募基金、产业资本轮番掀起新药投资高潮。但也因此,钱虽然多,但要花得值越来越重要。而其中,由海归科学家牵头的新药研发项目成为投融资热议的对象。  在国内兴起的一大批新药创业项目中,以“海归”或者具备海外背景的创业项目最为抢眼。但“提钱入场”的一票人马在看完一圈之后都
期刊
目前,中国上市药品有372个品种,其中包括11个1类新药,这是过去20年整个中国医药行业交上的答卷。特点是,均是国外已上市靶点药品,而且時间差巨大;创新品种不少,但药物研发基于商业科学的考量不够。  中国新药研发型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大量1.1类新药集中在抗肿瘤类药物上,但其实癌症只是影响重大的疾病之一,并不是全部,所以药物研发不应该只集中在癌症上。而肿瘤药物研发上,又以针对实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