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有多大?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g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锋:从科研或者相对比较基础的技术层面来讲,现在中国跟世界的差距有多大?未来会很快地赶上吗?
  王晓东:基础研究投入和人才团队方面,中国跟美国和欧洲比起来还有一定差距。但在我看来,中国做生物学方面的原始创新,其实有一个很大的优势,而且这个优势可能人类历史上都没有过。
  很多人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所以最优秀的学生都选择了生物学,而且持续了二十多年,也就意味着中国最聪明的人都去学了生物,这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生物世纪指的是21世纪下半个世纪。
  事实上,纵观全球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中都有华人科学家的影子,比如华人生物科学家陈列平对PD-1的贡献。创新无外乎三点:机制、钱、人,这些中国现在都不缺。
  邓锋:你预计癌症被大规模攻破,或者早期诊断有突破性进展会出现在什么时候?
  王晓东:李克强总理也曾问过我这个问题,他问肿瘤什么时候能够攻克?我想了半天,说了一句保守的话:可能30岁以下的人都不会死于癌症。
  癌症是一个很复杂的疾病,它跟环境和生活习惯等都有很多的关系。其实目前癌症治疗已经有了很多进展,比如通过接种疫苗会大幅度地下降由病毒引起的肝癌、子宫颈癌的发病率。
  邓锋:再问一个所有人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能活多久?现在的医疗技术能让人类的寿命延长到什么时候?
  王晓东:研究衰老问题,现在确实很多人都有兴趣。我认为,实际上我们在意的不仅是能够活多久,更重要的是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所以,要解决癌症,也要解决退行性疾病。就算我们身体健康,但是忘了自己是谁也不行。而现在的难题是,我们不够了解人在衰老过程中的分子机理。
  国际上有很多此类的研究,最多的就是用线虫进行模拟研究。因为线虫只能活两周到三周,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基因或者环境来研究它是否能够延长生命。现在对于怎么能够延长线虫生命有很多办法,比如说让它少吃。
  不光是线虫,这个实验也在猴子身上做过。如果把猴子的能量摄入限制到日常的75%以下,从研究结果来看,确实会比正常饮食的猴子看起来年轻得多。但是这些控制摄入的猴子会非常不开心,因为它们天天想的就是怎么能多吃一点。
  两年前,《自然》刊登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年龄大的鱼吃了年轻鱼的粪便会变年轻。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研究领域,会有更多的研究项目参与进来。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能活得更久,你想做什么?因为在我看来,随着科学对衰老过程的研究了解越来越深刻,人类延长生命应该不是问题,但延长之后做什么确实是一个问题。
  邓锋:你如何评价目前生物医疗领域和制药领域的科研技术发展情况?哪些细分领域有正在发生的突破性进展?
  王晓东:作为一名科学家,我深深地感受到技术突破而带来的科学加速发展,很有革命性的感觉。这种技术突破不是渐进式的,并且推广速度非常快。
  首先,是基因编辑技术。现在通过基因编辑,可以实现在生命体中进行基因改变。比如,在小鼠身上直接进行人源化的基因编辑,这就可以用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中。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技术壁垒,以前可能需要从国外购买改变基因的小鼠来进行实验,耗时又耗资,现在有的实验室已经可以完成该实验。
  其次,是单细胞基因测序。现在单细胞测序技术与其生物信息分析的办法都已经非常成熟。这个技术的成熟,使得肿瘤免疫疗法的发展会更有想象力。肿瘤免疫疗法将肿瘤本身视为一个有多个不同细胞组成的小器官,而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的成熟,使得研发中对肿瘤的了解会更全面、深入、清晰。
  最后,是人工智能与电镜解析蛋白结构两项技术的交叉技术进步,让解析蛋白结构的工作大大地简化。总体来说,技术突破体现在以前需要很多年才能实现一小部分,现在可能几个月甚至几个礼拜就把工作完成了,这对新药研发也会有巨大地推动作用。
  我认为,药物研发创新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方法与过程的创新,其实这里面是有套路的。比如,如果能够把发现的靶点,通过技术进步与创新,先人一步,或先中国市场一步,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并做成药品,这是创新的一种途径。
  另一方面,是原始性创新。对一种未了解的生物学机理的了解,以及是不是可以通过小分子或者大分子的化合物和抗體,来影响致病的机理。比如帕金森,到现在我们仍对其基本的生物学过程不了解,导致无法有效地控制病情。
  邓锋: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它的长度,还要考虑它的深度和广度。现在投资界开始关注脑科学,这一领域有大的研发进展吗?
  王晓东:脑科学最近有巨大的进展,来自非常大的突破技术:光遗传学。欧洲的几个科学家通过研究水里面的藻类,发现单细胞的水藻有趋光性。这里面有一个感光蛋白,这些科学家就研究感光蛋白的功能,结果发现感光蛋白如果有光照影响,就可以激活细胞。
  斯坦福的两个教授把能够感光的水藻蛋白放在动物的大脑里,结果发现光照它之后,可以把这一部分大脑里面的神经元激活。这样一来,就可以对很多以前我们并不了解的大脑功能进行研究,所以这个对人类进行脑科学的了解研究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一个在我看来也非常有前景的脑科学突破研究是科学家找到了在小鼠身上影响睡眠的基因。他发现通过突变体让小鼠总也睡不醒,把基因克隆后发现,是大脑里面神经突触之间的一个基酶。以前,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睡觉,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现在如果清楚了解了睡觉的物质基础,这对我们了解脑功能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性进展。
其他文献
一个普遍的认识是,如今医药工业整体正呈下滑趋势,在这一大环境下,保持增长殊为不易。对于益佰制药来说,这一判断同样适用。来自IMS的数据显示,随着招标降价、医保控费、中药注射剂和辅助用药受限等多项政策的推行,全国百张床位以上医院药品整体用药增长率从2012年的32.63%已下滑至2015年的5.06%,而中药类产品受到的影响最大,增长率从2013年的20.89%降至2015年的2.61%。  益佰制
期刊
作为国内合同研究组织(CRO)行业龙头,泰格医药近年的收入与净利润增长较快,2015年年收入9.57 亿元,同比增长53.23%;净利润1.56 亿元,同比增长27.49%。但是2016年却迎来冰点。根据泰格医药2016年报,虽然公司全年营收11.75亿元,同比增长22.73%,但是净利润却有较大的下滑,为1.41亿元,同比下降10%。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临床数据自查核查影响,其临床试验技术
期刊
作为一家区域性连锁药店龙头,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心堂”)2016年的业绩稳定增长。2016 年,一心堂实现营业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17.44%、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2.06%。除了西南地区的区域龙头优势,一心堂通过新设门店和并购的方式,在省外的连锁扩张也在有序前进。从业绩贡献来看,核心区域西南地区实现收入50亿元,增长12%,超过行业8%-10%的平均增速。
期刊
如何在复杂纷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应对挑战者?如何在中国政策大背景下为旗下的大型医疗设备生意寻求长期持续的增长空间?如何在分级诊疗的浪潮中渠道下沉探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如何在人工智能化的未来趋势中布局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如何为一家百年跨国企业转型为健康科技公司注入新的血液?  一年前,当新任的荷兰皇家飞利浦(以下简称“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何国伟上任时,眼前可能是飞利浦入华以来最为复杂的局面。首先,
期刊
2017年4月,一则证监会披露内部工作人员违法买卖股票从而获取巨额非法牟利的新闻传出,一时间涉事其中的鱼跃医疗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尽管鱼跃医疗后来已发布公告对此进行澄清,但其股价仍然应声下跌。  鱼跃医疗是一家以提供家用医疗器械、医用临床器械和互联网医疗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研发、制造和销售医疗器械产品是其目前的核心业务,也是主要业绩来源。如今,鱼跃医疗已经是一家收入超过26亿元、净利润超过5亿
期刊
6000亿元可以做什么?这些钱能够在北京三环买到6万套豪宅;这些钱是克罗地亚、立陶宛和塞尔维亚三个国家GDP总和的两倍;这些钱也超过了大部分非洲国家和部分南美国家的GDP。  如果这6000亿元掌控在50位业内知名投资大佬手中,又会发生什么?  4月8日,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以下简称“H50”)主办、E药经理人支持的“共创未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首届年会”上,来自华盖
期刊
医药流通上市公司的规模、融资能力及成本、运营能力、风险因素以及整合动力、市场空间潜力等,将直接影响其在行业剧变期的开疆拓土。本文将从以上角度,逐一分析影响医药流通上市公司的因素。  基本面  对于流通企业而言,规模是一个显著竞争力因素。从客观产业规律上来看,大型流通商可以直接从药厂拿到大量配送订单,且配送网络完善;目前产业政策的取向,鼓励提高医药流通集中度,且内部子公司间调拨不算一票,将显著受益于
期刊
2016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冷热不均、机会重现。从药品研发、制造、流通、零售,到医疗服务以及相关的细分产业,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从未来发展来看,现在有两种不同的专家预测。一种是到2020年,整个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整体规模在8万亿元~10万亿元。另外一种预测是,按照国家2030年规划,预计可达到20万亿元。如果这个数字可以实现,对于无论是产业和投资哪一方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
期刊
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增加值的增速为10.6%,在全国工业增速中排行第二,仅次于汽车制造业。2016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9万亿元,较2015年提高了0.9%。  2012年以来,中国医药行业增长一直处于增速下行的趋势,但是2016年出现了小小的拐点。而总体来说,医药行业的增速仍低于国家若干规划提出的两位數增长目标。  从数据来看,中成药增速只有7.9%,这跟当前的用药政策密切相关,中成药企
期刊
健康中国正在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影响健康产业的走向。目前,健康产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约在7%,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2%以上。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对国家的贡献应该超过10%,达到12%甚至更高,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经济支撑。  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發展目标,一定要成为一个医学强国,没有这个做支撑是不可能的。今天谈论的健康,既是一个大健康概念,即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