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实践的思考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jiek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指出:如果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那么语文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所以说学好语文很重要。语文不仅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语文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一门学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人文性的培养,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工具性手段的关注上,这对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极其不利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性;工具性;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95-01
  现阶段,新课程的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学力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不断求新、求活以及求变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改革后却注重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从过分注重教学内容再到过分注重课堂活动,只是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并不能真正的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虽然在改革以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转变,越来越注重人文性的教学理念。但是由于在课堂上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一些人文活动上,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不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导致人文性过度膨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在充分把握语文教学本质和特点的基础上,能准确的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平衡。
  一、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内涵的准确定位
  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内涵,首先要明确人文的含义。“人文”两字我国最早出现在《易经·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人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事,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之中的信仰、思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和审美情趣。“人文”是针对天文而言的,人文是教化天下的。在西方,人文主义最早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指的是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即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作为人的思想核心,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它讲求反封建束缚,主张以人为中心,颂扬人性至上,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张扬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的生命精神。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小学生的知识启蒙与人格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训练,还应关注学生心性与人格的成长,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莱兰曾花费二十多年时间证明,人的一生有许多重要的需要(成就需要),而这些需要都是后天习得的,尤其与人们的早期教育与生活阅历有关。可见小学阶段人文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度”的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如何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做到有效的平衡,在强调工具性的同时,承担起弘扬人文精神的责任,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语文课程标准》还进一步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听、写、读、说这些基本技能更应该成为基础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训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人格熏陶、性格养成、情感培养、真善美丑的辨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人的价值观念,激发人的梦想与追求有重要意义,它体现的是语文学科潜移默化的育人性。工具性往往比较关注人的理性、认知与过程;人文性往往更关注人的非理性、情感与动机。只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或强调人文性忽视工具性的课堂教学,都将会造成人的片面的畸形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现路径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又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这段话阐明了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其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也就是说,人文教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是与培养语文能力同步进行的,不应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另外“附加”一个人文教育的环节。
  把握教学内容,不断渗透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得人文性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保证,首先对老师的人文素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思想萌芽阶段,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在对一些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片面的认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的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选取教法与学法等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从思想内容的整体感悟到语言文字的品味,都力图使学生实现思想情感的感悟、体验和内化。
  拓展语文的学习空间,寓语文教学于生活之中。教学设计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的教学空间,构建开放、鲜活、充满人文气息和富于生命力的语文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指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课外,或在课外生活中印证课堂的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课外生活中那些散发着魅力的人文素材,用心感悟那些高尚、高雅的情感,从平常事中体验到不平常的人文精神,从而使他们的性格得到陶冶,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后超.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实践的冷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02.
  [2]刘铁芳.人文陶冶如何可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04.
  [3]周艳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06,03.
  [4]闫薇.如何理性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4,24.
  [5]杨薇.人文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3.
其他文献
《茶花女》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拥有相同的身份、几乎相同的经历,甚至相同的结局——死亡,但《杜》的悲剧色彩却比《茶》要浓厚许多,而正是玛格丽特与杜十
摘 要:学风建设是构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是高校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优良学风的形成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中的佼佼者,是推动学风建设的主力军。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风建设迈向新的阶段。本文即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风建设入手,分析学院学生一些不良学习风气形成的原因,再从学生党建角度提出相关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
刀耕火种农业最早起源是从狩猎、采集演变而来的,一直延续到现在,非洲和南美洲、东南亚许多地区还有刀耕火种.上世纪80年代初统计,全世界还有2亿人靠刀耕火种谋生,中国当时有
摘要:迟子建女士以她富于魔力的笔再现这些鄂温克人生命的片段,这对于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不能不说是一件功德的好事,这在世界文学中是具有前瞻性的意義的,这让她的作品更加的厚重,更加的深刻,能够充分地显示出其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美学品味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美学品味;艺术价值  文学以其特有的方式介入到社会文化的价值评价系统当中,迟子建女士将自身无条件无限度地投入到对大兴安岭地域文化的叙写中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方法是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种质保存.“就地保护”是公认的最好保护方法,不仅保护物种而且保护了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有效形式.
摘 要:在中职和技校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加强对焊接工种学生平时的安全教育,宣传身边的安全事故案例,提高学生对事故危害的防范意识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焊工 实习 安全教育  由于焊接专业属于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相对于其他普通工种作业人员,其工作岗位往往在技术操作上有更高的要求。作为职业中专的教师,身处实习岗位,在带领焊接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的第一堂课,就要把实习场的安全操作知识公共于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目标出发,分析了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机遇。对少
电影《长江图》通过讲述跨时空的魔幻爱情故事,塑造出肉身渡人成佛的母性形象——安陆,并且以此喻指“母亲河”长江.影片中,赋予被世人视作“工具”、“钝物”的长江灵性,让
摘要:托马斯·温特伯格导演的影片《狩猎》在戛纳电影节上得到极大的关注和认可。该片把Dogme95风格与经典电影风格结合在一起, 让世人发现, 原来Dogme95风格的电影也可以如此震慑人心。笔者试从解读影片《狩猎》入手,浅析该片所体现的Domga95风格,以及Domga95风格与经典电影风格的结合等问题。  关键词:《狩猎》;Domga95;经典电影  早在1998年,丹麦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