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初,美国一位商界大亨为了送前总统夫人希拉里一件与众不同的礼物,专程从大洋彼岸赶来,拿着希拉里的照片,请李玉生为她做一尊面塑肖像,前后只用了短短30分钟,他就满意而归了。希拉里非常喜欢这尊面塑肖像,然而,直到现在她也不知道,为她塑像的“中国艺术家”李玉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苏北农民,—个曾走街串巷靠捏小面人饣胡口的手艺人。
中国面塑肖像第一人
李玉生的一个远房亲戚,有一手捏棒棒人的绝活,李玉生就跟他学着捏一些农村孩子爱玩的小动物,为了农闲季节挣点儿外快补贴家用。李玉生每天坐在门口的池塘边,一边用水和泥巴,一边捏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等手艺娴熟了,他才改用面粉做原料。时间一久,他的手艺居然超过了那位亲戚。不安分的他萌生一个念头:到大城市去见见世面。
李玉生记得非常清楚,那是1983年的正月初六,他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上海。最初,他只能租一间简陋的石棉瓦小棚子栖身。每天一大早,他就在弄堂口、马路边、学校、幼儿园等场所摆地摊,一边捏小面人,一边吆喝,1角钱一个。由于他捏的孙悟空、猪八戒非常逼真,每天能卖出十来个。尽管如此,在偌大的上海滩,李玉生还是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那是1984年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在路边摆摊。一个20岁左右的姑娘对他说:“师傅,你能不能帮我捏一个棒棒人?”李玉生很是惊讶,将信将疑地问:“姑娘,你要哪一种?”姑娘把地摊上所有的“作品”打量了一遍,最后犹豫着说:“你能不能照着我捏一个?我要把它送给我的男朋友。”李玉生一下子愣住了,他从来没捏过真人呢。姑娘见他犹豫不决,诚恳地说:“只要有一点点儿像就行了。”看着姑娘真诚而期待的目光,李玉生壮着胆子接下了这个带有挑战性的“业务”。
李玉生边比照女孩的脸,边小心翼翼地捏着,花了将近1个小时,终于完成了这件“面塑肖像作品”。姑娘一看,非常高兴,扔下10块钱,拿着面人走了。10块钱,已经够李玉生一个月的生活费了,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啊!李玉生一下子有了新的冲动:何不专门给人家捏肖像呢?
于是,他用这10块钱买了美术书籍和雕塑作品,一有空就仔细揣摩人物的脸部造型和神韵。看了书,他才知道,面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面塑肖像在美术史上却是空白。如果能取得成功,自己不就成为中国面塑肖像艺术创始人了吗?但他毕竟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孩子,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要迈进艺术的殿堂,谈何容易啊!
“小手艺”获国际大奖
就在他苦闷彷徨的时候,转机来了。
那天,李玉生依然像往常一样,在一个小学门口出摊。时值中午,没什么顾客,于是,他就认真地观察对面修鞋的老头,边揣摩对方的神态,边雕琢一个面团。由于非常专心,以至于一位中年男人在他的身边站了很久,他都没有注意到。那位中年男人很认真地看了全过程,还不时地把玩着地摊上各种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待了半个多小时,他才开口:“多少钱一个?”李玉生如实回答:“小的1毛,大的2毛。”中年人没有买,但给他扔下一句话:“有机会到我家做客,我们交个朋友吧。”并主动给李玉生留下了地址和联系电话。
见面时,李玉生才知道,这个人居然是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油画家华荣先生。
那天,华荣先生偶尔路过李玉生的地摊,见他的面塑逼真、有灵性,意识到这个流浪艺人不简单,如果经专业人士指点,定能走上真正的艺术道路。于是,他决定帮助李玉生。
在华荣先生亲自指导下,李玉生的作品《西厢记》入选第二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其创作的花鸟、动物系列作品陆续入选上海艺术节和上海工艺美术精品展。
此时的他多么希望能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平台呀,但是,当时没有人知道面塑肖像是怎么回事,也没有人愿意资助他。就在他的创作陷入低谷的时候,《新民晚报》刊登了一则招聘启事,上海“大世界”在全国范围招聘民间艺人,这使他看到了希望。
“大世界”里游人如织,李玉生的生计问题总算解决了。出摊第一天,来给孩子做面塑肖像的人就排起长龙。他的面塑肖像艺术日臻成熟。
1990年,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到“大世界”选拔一批优秀民间艺人到涉外商场—上海友谊商店工作,李玉生也在其中。在友谊商店,舒适的环境,宽裕的时间,使他有了更充沛的精力和更开阔的思维空间。他的活越做越细,就连人物头发的颜色、衣服的花色、眉毛的长短疏密都清晰可辨,表情更是惟妙惟肖。外宾们赞不绝口。
以前的服务对象大都是孩子,对细节不会太追究,而现在的对象基本上是老外。外宾停留时间短,生理特征难以精确把握,要求也比较高。另外,以前做的是玩具,对面粉的要求不高,只要能保存一两个星期就行了,而现在做的是艺术品,人家带回国要长期保存的,所以,必须解决面塑材料易开裂、霉变等问题。
李玉生多次请教华荣先生,接触了不少雕塑专家,悉心研究西方人物塑像的要领和技能。他查了许多资料,跑了很多地方,终于在郊区一家化工厂找到一种新型防腐剂。现在,他的作品不但不会霉变、开裂,就是摔都摔不烂,色彩也更加鲜活,保存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
他创作了不少经典的面塑作品,其中,《40年代旧上海》获得2003年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最高奖—最佳工艺奖,还被上海一家大型博物馆收藏。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现在,李玉生已经成为世界特艺家协会会员和中国特艺专业委员会会员。
为外国元首塑像
1996年秋天的一个上午,刚上班,一位外宾在友谊商店老总陪同下,饶有兴致地参观李玉生的面塑作品。他们离开不久,总经理又折回来,把他领到贵宾接待室,告诉他刚才的客人是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他很喜欢李玉生的面塑肖像作品,想请李玉生为他捏个面塑肖像。说实在话,李玉生当时既紧张又激动,虽然已为近6万名中外游人塑过像,但还是第一次见到外国总统,更不要说为总统塑像了。他努力控制内心的紧张与激动,有条不紊地工作。总统先生一边喝茶,一边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聊天。25分钟之后,总统先生托着肖像,专注地欣赏了好长时间,最后竖起大拇指,激动地用英语连声说:“Verygood! Verygood!”并主动与李玉生合影留念。
这时,李玉生才发现,自己紧张得内衣都湿透了。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小手艺居然能受到外国总统称赞,这也使他更加坚定信心,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次年夏天,沙特阿拉伯商务大臣到友谊商店购物,也很喜欢李玉生的面塑作品,苦于行程太紧,没时间坐下来为自己塑一个肖像,只好摇着头遗憾地离开了。看着商务大臣的表情,友谊商店老总找到李玉生:“你能不能凭借印象,帮这位外宾塑一个?”李玉生说:“试试吧,如果不像,就不给他了。”不一会儿,李玉生就完成了作品。商务大臣离开时,友谊商店老总像变戏法似的把这个面塑肖像赠送给他。大臣惊奇地盯着面塑说:“这不就是我嘛!”他得知李玉生是凭借印象捏出来的,高兴地说:“中国人真是了不起,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天才艺术家。”
从这以后,李玉生便喜欢上揣摩照片了。他经常盯着广告上的人物发愣,经常拿着家人、朋友的照片与真人对比。经过长时间摸索,他终于能看着照片准确塑像了。
在友谊商店工作的几年里,李玉生先后给罗马尼亚、冰岛、丹麦、拉托维亚、南非、美国等国家元首塑过像。
让面塑肖像艺术走出国门
1994年4月,应日本政府邀请,李玉生随中国民间艺术代表团赴日本访问。1997年,应新加坡国际民间文化交流组织邀请,李玉生第二次出国,他的照片被当地华文报纸刊登在头条位置。1999年,李玉生代表中国赴德国,参加柏林市政府举办的亚洲文化节。2004年,曼谷电视台单独邀请李玉生前往接受访问。李玉生在电视直播现场为主持人捏了个面塑肖像,在泰国掀起一股强大的“李玉生热”,热线电话快打爆了,包括泰国最高警官在内的万余名电视观众预约面塑。
由于长期走街串巷,风吹雨淋,李玉生患了严重的风湿病,一到阴雨天,左臂几乎无法抬起。为了使面塑肖像艺术不失传,也为了能更广泛地服务于人民大众,2002年,李玉生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成立面塑肖像艺术工作室。谢绝友谊商店再三挽留,他来到江南水乡周庄,收了几个学生。只有五六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密密地陈列着“八仙过海”、“四大美人”、“桃园三结义”、“金陵十二钗”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陈列着普京、布什、赵本山等名人塑像。栩栩如生的作品,穿越时空,令人置身于一个虚幻的世界。
2003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周庄视察工作时,专门看望李玉生。这催生李玉生又一个梦想:举办“中国面塑艺术展”,让面塑艺术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