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例健康体检者D—二聚体和总胆固醇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_vio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D-D)和血清总胆固醇 (TC)水平及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检测1104例健康体检者的D-D和TC水平。 结果 D-D和TC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D-D异常率与性别无关(P>0.05),女性TC异常率高于男性(P<0.01);D-D和TC水平间呈正相关(r=0.39)。 结论健康人D-D和TC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体检者;D-二聚体;总胆固醇;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19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4-011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D-dimer and serum TC(total cholesterol) level in health check-up participants. Methods Plasma D-dimer and TC were detected by the blood coagulation analyzer and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separately in 1104 cases of health check-up participants. Results The levels of plasma D-dimer and serum TC increased with age. The abnormality rate of D-dimer had nothing to do with sex(P>0.05). The abnormality rate of TC in the mal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 one(P<0.01). There was a certain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D-dimer and serum TC level (r=0.39).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plasma D-dimer and TC in healthy peop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arly diagno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Key words] Health check-up participants;D-dimer;Total cholesterol;Correlation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1]。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血脂是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靶点[2]。有研究者认为高水平的D-D可能与冠状动脉受损的数目和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指标[3]。本文通过检测健康体检者D-D和TC水平,分析D-D和TC水平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及相关性,探讨健康人群检测D-D和TC对早期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6月扬州市区三家三甲医院体检中心1104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484例,女620例,年龄24~87岁,平均48.2岁。经体检排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根据年龄分为五组,<40岁组男101例,女138例;40~49岁组男141例,女153例;50~59岁组男92例,女121例;60~69岁组男91例,女157例;>70岁组男59例,女51例。
  1.2仪器与试剂
  D-D检测采用Sysmex公司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试剂为西门子试剂。TC检测采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日本WAKO公司生产。
  1.3方法
  所有体检者检测前一天晚上素食、禁酒,早晨采集空腹静脉血,及时分离血浆和血清,于4 h内统一检测。D-D检测为免疫比浊法,TC检测为胆固醇氧化酶法,D-D和TC检测均每日进行室内质控且全部在控。D-D质控品为德国西门子医疗诊断公司提供,批号为560574,靶值为4.800、s为0.400、CV为8.330%。TC质控品为罗氏公司提供,批号为168330-01,靶值为2.19、s为0.2、CV为9.13%。以D-D>300 μg/L、TC>5.2 mmol/L确定为异常。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D-D和TC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体检者D-D和TC水平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分布情况比较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同性别不同年龄段D-D和TC水平,结果男性不同年龄段D-D和TC总体水平检验的统计值F分别是168.538(P<0.001)和183.302(P<0.001),女性不同年龄段D-D和TC总体水平检验的统计值F分别是174.327(P<0.001)和176.646(P<0.001)。表明同性别不同年龄段D-D和TC总体水平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见表1。
  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同年龄段不同性别D-D和TC总体水平,结果不同性别同年龄段D-D水平检验的统计值t分别为1.825、3.247、3.592、7.514和8.221,P值分别为0.061、<0.001、<0.001、<0.001和<0.001;不同性别相同年龄段TC总体水平检验的统计值t分别为0.078、3.079、5.561、2.591和2.020,P值分别为0.821、0.002、<0.001、0.009和 0.048。表明<40岁不同性别组D-D异常检出无差异,男性>40岁各年龄组均低于女性相应年龄组,男性<40岁年龄组的TC升高检出率高于女性,男性其他年龄组的TC升高检出率均低于女性相应年龄组。   2.3 体检者D-D和TC水平间相关性
  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D-D和TC水平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39(P<0.05),表明D-D和TC水平间呈正相关。
  3 讨论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在不断提高,因此对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心血管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高血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4,5]。
  血浆D-二聚体是凝血过程中纤溶系统产生的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可作为纤维蛋白形成和纤溶的敏感分解标记物,反映凝血-纤溶系统的微小变化,临床意义优于PT、APTT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其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6,7]。近年来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已深入到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抗凝治疗的领域,其在临床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8,9]。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聚集、激活凝血纤溶系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也是脑血管病重要的病理机制,是脑血管症重要的病理机制[10,11]。D-D可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其水平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3,12,13]。
  本文1104例健康体检者男性和女性TC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6.5%和31.0%;同年龄组男性和女性间TC水平大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女性>60岁年龄组TC水平均高于男性。TC水平和年龄呈正相关,男性到60岁以后下降,而女性TC水平50岁以后增高较为明显,说明血脂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男女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与相关文献的报道相似[14]。这可能与50岁后女性绝经有关,女性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而雌激素本身有降血脂、保护血管的作用,故女性在这个阶段血脂波动较大。50岁以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远低于同龄男性,是雌激素对女性血管有保护作用。有文献报道,绝经后的妇女年龄每增加10岁,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则加倍,64岁以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率就赶上男性,80岁时1/4女性死于冠心病[15]。故为了弥补雌激素引起的血脂差额,建议绝经后的女性要合理饮食,加强运动,并定期进行血脂测定。
  有研究表明,D-二聚体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有性别及种族的差异[16-18]。本研究发现血浆D-D水平与年龄有相关性,老年人D-D水平高于年轻人,男性50岁以下D-D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同年龄组(>40岁)相比较,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且女性>40岁年龄组随年龄增长D-D水平明显升高。中年组(40~59岁)女性D-D水平与停经有关,停经是血浆D-D增高的独立影响因子[18]。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恶性肿瘤和(或)急性炎症状态是引起老年患者血浆D-D水平升高的重要因素[19]。
  开展血脂检测,并积极采取降脂措施是心脑血管疾病初级预防的关键,通过健康促进等系统护理干预方案来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5]。本研究表明,健康体检者D-D和TC呈正相关,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维持在较高水平。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体检,D-D含量检测应作为体检的常规项目,对预测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D-D和TC两者之间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心脑血管疾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外,还与男性吸烟、饮酒、饮食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这也是男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于女性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Preval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United States,2006-2010[J].Morb Mortal Wkly Rep,2011,60(40):1377-1381.
  [2] Mollmann H, Nef H,Bohm M,et al. Highlight of the hotline sessions presented at the scientific sessions 2008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lin Res Cardiol,2009, 98(1):1-7.
  [3] Smith A,Patterson C,Yarnell J,et al. Which hemostatic markers add to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schemic stroke? The Caerphilly Study[J]. Circulation,2005,112(20):3080-3087.
  [4] 李桂芝. 2169例健康体检者血脂检测及结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105-106.
  [5] 袁君君,钱明. 珠海市部分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现状及护理干预进展[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2812-2813.
  [6] 周立红,刘泽霖. D-二聚体检测临床研究的近况[J]. 血栓与止血,2002,8(3):121-122.
  [7] 李玮,王缚鲲,安黎云. D-二聚体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5):80-83.
  [8] 曹军丽,王欣,高立明,等. D-二聚体、脂蛋白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 军事医学,2014,38(7):538-541.   [9] 解龙昌,龙有明,陈梦宇,等. D-二聚体水平对缺血性卒中临床亚型的预测价值[J]. 广东医学,2014,35(3):377-379.
  [10] 丁琪,宋丽丽,赵怡雯,等.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抗凝血酶活性及D-二聚体的改变及意义[J]. 武警医学,2010,21(3):255-256.
  [11] 肖文,李仓霞,薛海龙,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3):266-268
  [12] Tokita Y,Kusama Y,Kodani E,et al. Utility of rapid D-dimer measurement for screening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emergency setting[J].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9,53(3):334-340.
  [13] 陈颖. 血浆D-二聚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2):2268-2269
  [14] 尹舒,邱敏,程良伟,等. 中老年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4):507-511.
  [15] 高丽虹,张梅光,蔡英如,等. 不同绝经状态女性雌激素、血脂变化及关系的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 24(8):1123-1127.
  [16] Cushman M,Folsom AR,Wang L,et al. Fibrin fragment D-dimer and the risk of future venous thrombosis[J]. Blood,2003,101(4):1243-1248.
  [17] 谷红霞,孙雪峰,张彬. 健康人D-二聚体随增龄升高[J].山东医药,2010,50(1):17-19.
  [18] 闻平,俞晓丽,周永. 年龄和性别对健康成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影响[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27(4):96-97.
  [19] 郭世杰,王林,吴存瑾,等. 影响老年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J]. 天津医药,2013,41(7):658-661.
  (收稿日期:2014-11-0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手术的预后因素及不同麻醉方法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10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5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完整随访共450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统计分析,对不同麻醉方法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T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采用麻醉的方式、手术方法、手术后化疗、复发情况、远处转移情况及术后的并发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中国能源的30%都消耗在形形色色的建筑上,迫切需要推动建筑节能。另外,根据&#39;十一五&#39;规划要求,建筑节能已成为国内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试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的颁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体现出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尊重和多元主体社会共治模式的创新。新一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的新政,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孕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 本次研究共分为两组,研究组为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3例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03例健康孕妇,两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的比值(S/D)。比较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
目的研究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动作纠正训练对武警特战队员在实战化训练中的影响,以探讨提高训练效率,提升训练成绩的可行性,为科学改进训练方法提供借鉴。方法选取90名来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