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我们应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感悟;实践;情境;探究;合作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的应用的过程。
学数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因此,数学学习要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体验中学数学
心理学家指出:学习兴趣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它有助于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的内存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钻研科学知识。小学生往往对实际问题比较感兴趣,且“身边处处有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多地列举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生活素材”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在《圆的认识》这一节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展示出我的教具,并让大家说出它们的形状。然后指着我的茶杯盖,问其形状,有些学生可以准确回答说是圆形,这时,我再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要求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圆形物品,使其印象深刻。
教师在设定情境进行认知教学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情境,使其产生探索生活的浓厚兴趣。低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且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和物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学数学
我们在教数的加减法过程中,让学生掰着手指数来数去,或许会让他们感到数学很枯燥。因此,要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找到乐趣外,我们还应积极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例如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几何图形后,再让学生采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从生活实例中找出图形,注上名称,然后测量这些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算出所有边长的和,让他们建立起“周边长”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图形周长作好准备。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我们要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去激活学生创新的思维,播撒创新的种子,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开发学生创新的才能。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中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片段,让学生在数学教学片段中自主探究合作,把课本中的既成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就能收到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当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后,我认为教师不应无间断地为他们解答疑问,应该留给他们自己探索寻求答案的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怎样做,但不应该是只告诉学生一个答案,忽视学习的过程。而适当要求学生相互间的合作能力,更是教师应注意的一个方面,这样做不仅是为了使学生建立更浓厚的感情,更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是极其重要的。
思维较开阔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教科书中一些不要求他们现阶段掌握的知识感兴趣,这时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借助书籍、报刊及网络,自主探索追求问题的答案。对于那些对同一个问题感兴趣的学生,组织他们互帮互助,相互协作,综合他们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将问题彻底解决。如有需要,教师应给予最大可能的引导和帮助。
数学应以生活体验为原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自主探索合作为动力,让学生主动观察、推理和交流,把数学课堂构建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平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参与身边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探究,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感悟;实践;情境;探究;合作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的应用的过程。
学数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因此,数学学习要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体验中学数学
心理学家指出:学习兴趣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它有助于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的内存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钻研科学知识。小学生往往对实际问题比较感兴趣,且“身边处处有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多地列举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生活素材”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在《圆的认识》这一节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展示出我的教具,并让大家说出它们的形状。然后指着我的茶杯盖,问其形状,有些学生可以准确回答说是圆形,这时,我再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要求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圆形物品,使其印象深刻。
教师在设定情境进行认知教学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情境,使其产生探索生活的浓厚兴趣。低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且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和物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学数学
我们在教数的加减法过程中,让学生掰着手指数来数去,或许会让他们感到数学很枯燥。因此,要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找到乐趣外,我们还应积极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例如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几何图形后,再让学生采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从生活实例中找出图形,注上名称,然后测量这些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算出所有边长的和,让他们建立起“周边长”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图形周长作好准备。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我们要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去激活学生创新的思维,播撒创新的种子,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开发学生创新的才能。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中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片段,让学生在数学教学片段中自主探究合作,把课本中的既成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就能收到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当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后,我认为教师不应无间断地为他们解答疑问,应该留给他们自己探索寻求答案的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怎样做,但不应该是只告诉学生一个答案,忽视学习的过程。而适当要求学生相互间的合作能力,更是教师应注意的一个方面,这样做不仅是为了使学生建立更浓厚的感情,更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是极其重要的。
思维较开阔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教科书中一些不要求他们现阶段掌握的知识感兴趣,这时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借助书籍、报刊及网络,自主探索追求问题的答案。对于那些对同一个问题感兴趣的学生,组织他们互帮互助,相互协作,综合他们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将问题彻底解决。如有需要,教师应给予最大可能的引导和帮助。
数学应以生活体验为原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自主探索合作为动力,让学生主动观察、推理和交流,把数学课堂构建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平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参与身边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探究,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