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关键词:数学问题 生活情境 体验数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让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下面我以人教版四年级《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来谈谈我的一点体会。这一课的例题是比较每两个省份面积的大小,在教学例题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发现、查阅、记录生活中的大数,并作一个调查表。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学生都认真地完成了这道作业题,热情高涨,因为个个都想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现出来。接着我又把话锋转到了例题。具体片断如下:
师:不急,不急,我这有一组有关我国最大的6个省份面积数据。出示主题图片,例4出示我国最大的6个省份面积的情境图。黑龙江:4548000 青海:720000 内蒙古:1100000四川:485000 西藏:1210000 新疆:1660000。
师:老师给大家出一个问题:“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分组讨论,出示讨论要求:1.用计数器拨出这些数。2.比较出他们的大小。3.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学生讨论完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从而得出亿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要点。)
讲解完例题并小结出方法后,我又设计了一道练习:通过学生完成“做一做”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大小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此时展示学生收集的数据,让学生尝试在本上比大小。
1620000>622000;355800<58800;1030000< 1060000;1660000>11720000(先让学生讨论,再提问,并说出原因。)最后我用通过给出数位、数字卡片、游戏规则,怎样摆能赢对方的游戏,来加固同学们对亿以内数大小比较的要诀。学生们都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设想,并用实践去证明,可以说把这一节课的精髓运用到极致。后来的练习也显示同学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特别牢固。通过对这节课“教”与“学”的反思,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利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这一课课前让学生去进行小调查,通过这次调查学生会了解到很多生活中存在的大数,这些是书本所不能学到的东西,从而让学生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进而培养其数感。这种生活形成的数学,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留给学生更好的思维空间,既然满足了学生和观察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学得主动,积极、善于发现。
二、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的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通过实践的趣味性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总比教师在上课时把现有的资料读给学生听要印象深刻些,如这一课学生汇报生活中的大数就有很多,明白自己找回来的大数中也可以比较出大小的。学生也会有较大的兴趣去学习这一课。又例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用计数器拨数比较大小,有的学生乱拨一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时间就长了,而有的学生就利用读数的方法从高位拨起。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时间了。所以当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觉得自己拨数比较数的大小方法比较慢的时候,就会想去探讨其他同学是用什么样方法拨数的?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这样的实践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处处都要用,只有这样把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帮助学生学会活动,学会学习。
三、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学时,教师要适时地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绝不能和生活实际脱节,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实践活动等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问题 生活情境 体验数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让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下面我以人教版四年级《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来谈谈我的一点体会。这一课的例题是比较每两个省份面积的大小,在教学例题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发现、查阅、记录生活中的大数,并作一个调查表。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学生都认真地完成了这道作业题,热情高涨,因为个个都想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现出来。接着我又把话锋转到了例题。具体片断如下:
师:不急,不急,我这有一组有关我国最大的6个省份面积数据。出示主题图片,例4出示我国最大的6个省份面积的情境图。黑龙江:4548000 青海:720000 内蒙古:1100000四川:485000 西藏:1210000 新疆:1660000。
师:老师给大家出一个问题:“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分组讨论,出示讨论要求:1.用计数器拨出这些数。2.比较出他们的大小。3.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学生讨论完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从而得出亿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要点。)
讲解完例题并小结出方法后,我又设计了一道练习:通过学生完成“做一做”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大小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此时展示学生收集的数据,让学生尝试在本上比大小。
1620000>622000;355800<58800;1030000< 1060000;1660000>11720000(先让学生讨论,再提问,并说出原因。)最后我用通过给出数位、数字卡片、游戏规则,怎样摆能赢对方的游戏,来加固同学们对亿以内数大小比较的要诀。学生们都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设想,并用实践去证明,可以说把这一节课的精髓运用到极致。后来的练习也显示同学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特别牢固。通过对这节课“教”与“学”的反思,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利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这一课课前让学生去进行小调查,通过这次调查学生会了解到很多生活中存在的大数,这些是书本所不能学到的东西,从而让学生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进而培养其数感。这种生活形成的数学,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留给学生更好的思维空间,既然满足了学生和观察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学得主动,积极、善于发现。
二、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的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通过实践的趣味性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总比教师在上课时把现有的资料读给学生听要印象深刻些,如这一课学生汇报生活中的大数就有很多,明白自己找回来的大数中也可以比较出大小的。学生也会有较大的兴趣去学习这一课。又例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用计数器拨数比较大小,有的学生乱拨一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时间就长了,而有的学生就利用读数的方法从高位拨起。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时间了。所以当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觉得自己拨数比较数的大小方法比较慢的时候,就会想去探讨其他同学是用什么样方法拨数的?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这样的实践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处处都要用,只有这样把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帮助学生学会活动,学会学习。
三、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学时,教师要适时地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绝不能和生活实际脱节,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实践活动等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