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的实践研究

来源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自信、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精神源泉,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通过研究分析我省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的现状,总结经验,并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大胆实践,探索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施策略.
其他文献
高职师范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的大背景下,高职师范专业教学法技能课在授课模式和授课内容上都要适当改变,以适应教育形式的变化.文章通过对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大背景的分析,在详细剖析了当前教法课现状的基础上,对模块化课程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近年来,辽宁省与韩国的交流日益密切,旅游产业领域尤为突出,往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韩国人来辽宁旅游.以培养辽宁省韩国语旅游产业人才为目的,开发一系列以辽宁省旅游资源为依托,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的韩国语教材是有必要的.因此,文章分析了韩国语学习者普遍使用的旅游韩国语教材,研究适合辽宁省韩国语学习者的旅游韩国语教材开发方向.
鲁迅先生唯一一部爱情小说《伤逝》用一贯的“忧愤深广”的暗色调,书写了一段因爱结合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小说阐释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小说中自始至终弥漫着现实却凄凉哀伤的韵味.《伤逝》是属于鲁迅自己的小说,鲁迅深刻洞悉了中国文化的本质.细读《伤逝》,可以感悟到鲁迅先生在这部小说里对爱情的独特解读,文章拟从三个方面探讨鲁迅的爱情观.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明需求也越来越高.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广泛渗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可以更好的调节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人们的审美水平也逐渐提升,这对声乐的表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给声乐教学活动带来较大压力.文章针对当前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指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希望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持续提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指针,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特别是针对高职院校藏族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构建以制度为保障,以组织为堡垒,以课堂为渠道,以文化为支撑,以信息为媒介,以活动为载体,以成果为验收的新时代高职院校藏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模式,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深化“五个认同”,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新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更深层次的内涵,要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课程,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弘扬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和实践,使雷锋精神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动鲜活的教材,不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充分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就必须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性.作为意识形态主阵地的思政课堂承担着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而当前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面临着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入耳、入脑、入心的现实困境,为此,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探索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需要做到“三个统一”:教学理论的深度与学生的接受程度相统一,案例的契合度与学生的共鸣点相统一,情感的浓度与学生情商的温度相统一.
近年来,课程思政话题热度不减,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学课程响应国家教育政策,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然而,该课程在实践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如教师尚未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学校尚未建立有效课程评价体系、教材尚未形成持续性思政体系,以及课程之间思政内容衔接尚未形成.为此,可从学科结构、教师素质、学校保障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进行课程思政探索和实践,以充分发挥该学科对高职师范生的育人功能.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注重学生对舞蹈动作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做到寓教于乐.文章重点研究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意义有哪些,希望能够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民族院校具有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双重使命.文章对民族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与问题进行剖析,探索民族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寻求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