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呈现出空前的热情,在农村中学中也日趋广泛应用。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乃至教师都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用各种开发工具创作多媒体CAI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不是完美无缺的。许多课件因在制作过程中陷入误区,产生负面效应,削弱了多媒体的优势,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其实,CAI是以计算机为媒体,将教学内容、教学经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模拟教师的行为,通过教师、计算机和学生间的活动,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虽然CAI这一教学手段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的尝试、改革和推广,但部分老师在制作课件和进行教学时仍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与传统教学手段脱离。
完全抛弃了粉笔和黑板,不管课程内容如何,一律采用无板书——CAI课件设计。由于幻灯片浏览过程中停留时间较短,学生往往来不及做笔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反复比较思考。
误区二:重形式,轻内容。
多媒体运用过滥或演示不当,有些用一句话便可表达清楚的知识非用多媒体演示不可,反而弄得学生眼花缭乱。结果使整堂课成为“电灌”课,其效果可想而知。
误区三: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
当短时间内接受超量信息时,人脑就处于停滞状态,这种现象叫做“迷航”。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
误区四:一切奉行拿来主义。
市场购买的CAI课件或网上下载的CAI课件很多不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因为这些课件有不少是只重形式而不重视内容,有些虽然画面很美,却分散了学生注意力,不能完全符合教师的教学设计。
误区五:重观摩评比轻推广运用。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时下有些单位多媒体制作的目的似乎不在于此,而是为教学改革装饰门面,制造表面效果。于是评比频频举行,各种证书比比皆是。事后将课件“打入冷宫”。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是“劳民伤财”式的改革,偏离了实效性价值目标。
教育性是CAI课件的根本属性,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是根据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再有机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特长进行教学的活动。因此,CAI课件开发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其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既可以给学生带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数字化信息,又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隐为明,直接解释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将教师难以表述的政治现象、原理、观点以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乐学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的认识与实践的活动中去。
但传统教学手段之所以沿用至今,是因为它有着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越性。如粉笔加黑板是一种传统的手段。多媒体技术能否代替粉笔加黑板呢?尽管有的人提出这方面的疑问,也有的曾放弃黑板用电视和投影仪代替做过实验。可是粉笔加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手段具有知识稳定性,这是多媒体技术无法取代的。因此,课件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增强课件的实用性。
二、注重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多媒体以它特有的直观性、生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可多媒体教学实践证明:CAI中的计算机无法完全取代教师,它仅仅在“辅助”的意义上扮演着自已的角色。只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最佳的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积极性,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计算机呈现的大部分是感性材料,仅仅只是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引导学生实现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的飞跃,离不开教师的指点和评价。在播放幻灯片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讲清视听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感知视听材料的主要信息,排除干扰;在演播的同时,教师应适当插入启发性问题,加强导向,让学生明白怎么看,怎么想;演播后,及时讲解和总结,有利于学生强化感知,加深理解。
虽然,多媒体教学给予了学生前所未有的自主权,但是,教师并不会闲置。教师仍是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并且多媒体技术给教师提供了这方面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另一方面,知识信息需要建构内在逻辑关系,道德价值观需要辨别和筛选。如果放任学生接触良莠不齐的信息而不给以指导,则是教师的失职。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更要突出智慧的创造者和优秀人格品质的塑造者。
三、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如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更为简洁、明快、少而精,更易于点拨和启发。才能使多媒体课件发挥的作用得到提炼和升华。
政治教师还应能较多地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教师应根据自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设计或参与编写课件。为了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针对高中生特别是文科生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动漫画和发出怪声的灯片,坚决杜绝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小儿科式的画面。而应选取一些既能陶冶情操又能烘托主题的画面及和谐的音调。
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和谐共享
如今,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凸现出来,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可每个课件都应是“量身定造”的,而非简单的抄袭或下载。我们应该根据课堂的需要、学生的需求、教师自身的个性恰当地利用各种共享资源。比如市场上出售的各种素材光盘,一些商家开发的CAI软件,或是打开因特网在Google上输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几个字,就会出现一万五千条查询的相关结果,这些都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直接相关的课程资源。还有一些资源,如时事资料、文章、图片等,尽管不是直接服务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但如果能恰当地筛选,也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教育价值。思想政治课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教材中滞后的一面,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学中,墨守成规,对计算机辅助教学采取排斥态度不符合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必为时代所淘汰;生搬硬套,滥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会陷入“电灌”误区,也不利于教学。只有使CAI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真正使计算机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教师教学的益友。
(作者单位:415100湖南省常德市鼎城一中政治教研组)
其实,CAI是以计算机为媒体,将教学内容、教学经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模拟教师的行为,通过教师、计算机和学生间的活动,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虽然CAI这一教学手段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的尝试、改革和推广,但部分老师在制作课件和进行教学时仍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与传统教学手段脱离。
完全抛弃了粉笔和黑板,不管课程内容如何,一律采用无板书——CAI课件设计。由于幻灯片浏览过程中停留时间较短,学生往往来不及做笔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反复比较思考。
误区二:重形式,轻内容。
多媒体运用过滥或演示不当,有些用一句话便可表达清楚的知识非用多媒体演示不可,反而弄得学生眼花缭乱。结果使整堂课成为“电灌”课,其效果可想而知。
误区三: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
当短时间内接受超量信息时,人脑就处于停滞状态,这种现象叫做“迷航”。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
误区四:一切奉行拿来主义。
市场购买的CAI课件或网上下载的CAI课件很多不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因为这些课件有不少是只重形式而不重视内容,有些虽然画面很美,却分散了学生注意力,不能完全符合教师的教学设计。
误区五:重观摩评比轻推广运用。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时下有些单位多媒体制作的目的似乎不在于此,而是为教学改革装饰门面,制造表面效果。于是评比频频举行,各种证书比比皆是。事后将课件“打入冷宫”。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是“劳民伤财”式的改革,偏离了实效性价值目标。
教育性是CAI课件的根本属性,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是根据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再有机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特长进行教学的活动。因此,CAI课件开发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其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既可以给学生带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数字化信息,又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隐为明,直接解释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将教师难以表述的政治现象、原理、观点以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乐学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的认识与实践的活动中去。
但传统教学手段之所以沿用至今,是因为它有着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越性。如粉笔加黑板是一种传统的手段。多媒体技术能否代替粉笔加黑板呢?尽管有的人提出这方面的疑问,也有的曾放弃黑板用电视和投影仪代替做过实验。可是粉笔加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手段具有知识稳定性,这是多媒体技术无法取代的。因此,课件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增强课件的实用性。
二、注重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多媒体以它特有的直观性、生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可多媒体教学实践证明:CAI中的计算机无法完全取代教师,它仅仅在“辅助”的意义上扮演着自已的角色。只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最佳的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积极性,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计算机呈现的大部分是感性材料,仅仅只是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引导学生实现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的飞跃,离不开教师的指点和评价。在播放幻灯片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讲清视听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感知视听材料的主要信息,排除干扰;在演播的同时,教师应适当插入启发性问题,加强导向,让学生明白怎么看,怎么想;演播后,及时讲解和总结,有利于学生强化感知,加深理解。
虽然,多媒体教学给予了学生前所未有的自主权,但是,教师并不会闲置。教师仍是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并且多媒体技术给教师提供了这方面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另一方面,知识信息需要建构内在逻辑关系,道德价值观需要辨别和筛选。如果放任学生接触良莠不齐的信息而不给以指导,则是教师的失职。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更要突出智慧的创造者和优秀人格品质的塑造者。
三、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如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更为简洁、明快、少而精,更易于点拨和启发。才能使多媒体课件发挥的作用得到提炼和升华。
政治教师还应能较多地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教师应根据自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设计或参与编写课件。为了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针对高中生特别是文科生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动漫画和发出怪声的灯片,坚决杜绝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小儿科式的画面。而应选取一些既能陶冶情操又能烘托主题的画面及和谐的音调。
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和谐共享
如今,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凸现出来,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可每个课件都应是“量身定造”的,而非简单的抄袭或下载。我们应该根据课堂的需要、学生的需求、教师自身的个性恰当地利用各种共享资源。比如市场上出售的各种素材光盘,一些商家开发的CAI软件,或是打开因特网在Google上输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几个字,就会出现一万五千条查询的相关结果,这些都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直接相关的课程资源。还有一些资源,如时事资料、文章、图片等,尽管不是直接服务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但如果能恰当地筛选,也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教育价值。思想政治课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教材中滞后的一面,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学中,墨守成规,对计算机辅助教学采取排斥态度不符合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必为时代所淘汰;生搬硬套,滥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会陷入“电灌”误区,也不利于教学。只有使CAI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真正使计算机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教师教学的益友。
(作者单位:415100湖南省常德市鼎城一中政治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