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金先生曾经说:“文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技巧。”这一思想从理论上讲是正确的,但在创作实践中则应给予辩证认识,须知无技巧的境界是从对技巧的反复锤炼中产生出来的,而绝不会凭空从天上掉下来。因而作为中学生,适当地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是写作入门的捷径,也是建立写作兴趣的好途径。
可我们在写作实践中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购买了许多讲写作技巧的书籍,并且认真阅读,也在写作实践中予以模仿,但是最终写出来的文章大多都是平庸之作,写好一篇作文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难道写作真的是名家所说的“文章千古事,妙手偶得之”吗?写作的诀窍真的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吗?当然不是。写作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篇优秀的作文只需要回答清楚几个基本的问题即可。
写作文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我们要写什么?这个问题是对写作素材运用的回答。我们写作文时为了表达某个观点或者阐述某种认识与见解。但是这些观点与见解并不是直接地赤裸裸地表述出来,而需要借助文字和写作素材这个媒介。即使是一篇议论文,也不可能是单纯的说理,而必须将观点与材料有机融合。否则,难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更不用说去发现和探寻蕴含在文章中的美了。
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的作文题目为“品味时尚”,如果我们从“品味”二字入手,一味地探讨时尚是什么,而不用实例去支撑,那么观点是空洞的。为了让文章具有感染力,我们首先就应该在文章中回答时尚是什么。即用某种具体的现象来代表时尚,把时尚具体化。如时尚就是听周杰伦、孙燕姿的歌,时尚就是写火星文,时尚就是学国学,不一而足。确定好素材后,把素材恰当地放入文章的相应位置,再恰当地表达出自己希望传递的观点,那么一篇优秀的文章就算是写成了。
刚才我们说到了写作要把素材放在文章中恰当的位置,那么具体到某则材料时,该摆放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呢?是开头、中间还是结尾?这就是我们需要在写作中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怎么写?也即是布局谋篇的问题。
我们常常说写作是感情的真实表达,这并不意味着写作文只需要感性而不需要理性。而布局谋篇就是理性的具体体现形式。所谓布局谋篇,就是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具体到某个段落的详略、甚至包括段落的多寡。我们平时写作时所说的拟写提纲实则就是布局谋篇。
对于布局谋篇,历来阐述很多,有设置文眼法,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以“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引领全文,以这句话来引领材料的安排,描绘出了自己在特定处境下的苦闷心理;有彩线串珠法,如李国文的《母亲和酒》,把母亲的话“酒是个好东西”在全文多处出现,以这句话回顾了一家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而母亲所说的“酒是个好东西”因为在全文多处出现,贯穿全文,从而成为了全文的线索;有蒙太奇手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并列式结构,把多个材料并列地放置安排在作文中,这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有很多;而这几年备受争议、毁誉参半的创新问题实则也是布局谋篇的范畴。
通过近几年高考的写作实践来看,随着对议论文的刚性要求增多,部分同学喜欢采用蒙太奇手法。如2009年高考辽宁卷,要求以“明星代言”为材料作文。有篇优秀作文《明星们,你代的是责任》,考生在自己的主体阐述部分用“明星们,在选择代言商品时,您一定要擦亮双眼”、“明星们,当代言商品出现问题时,您应该向公众道歉”、“国家还应该对明星代言形成有效监管”三个段落串起文章,在每段后面设置一则具体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使文章的结构清晰,条理清楚,读者阅读时一目了然。
我们写文章的中心目的是为表达观点,阐述自己的认识。因而,我们在写作中,最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些?即这些选用材料、这样安排结构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观点。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提倡淡化文章的教化色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陈述清楚某个事实即可,而是应该在文章中鲜明地写出“我”,写出“我”的认识和观点。在今年的四川卷高考作文培训会上,阅卷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就明确指出,我们今年的作文并不是仅仅写出熟悉就可,而是要有一条明确的思想红线贯穿全文,要看到作者对熟悉的看法和认识,只有具有明确的观点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也就是说,我们的作文不拒绝春花秋月,但是对于那种只知道卿卿我我、空发闲愁的无病呻吟的文章依然是持否定态度的。 如2009年四川高考语文卷的作文,许多考生受到思维限制,选材上打不开,把材料定位在选取熟悉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亲戚等)和事物(学校、5.12汶川地震、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从本身而言,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对观点的表达上,许多同学只写出了“熟悉”本身,缺少了自己对这些熟悉的人与事的认识,没有自己的观点,最终难以获得高分。而有位考生却技高一筹。她选取的素材依然是写自己熟悉的人——母亲。她以母亲的眼睛为全文的线索,描写了小时候从母亲那熟悉的眼光里感受到浓浓的爱;青春期的叛逆,而觉得母亲的眼光如老巫婆般的恶毒,而倍觉陌生;后来一次生病睡觉时偶然听到父母的对话,看到母亲那自己从小就熟悉的焦灼的充满爱的眼光而幡然悔悟,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自己的见解:母亲的爱一直包围着我,只是我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从而最终表达出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因为文章的条理清楚,观点鲜明,自然能够获得高分。
而对这个为什么写的回答,实则也是作者的情感流露和体现。因为我们的作文,不只是干巴巴地把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摆放出来即可,要想感染读者,引发读者的兴趣,我们需要有真情实感贯穿在文章中。只有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好文章。
由此看来,只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法,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并不是如我们想像的那般艰难。这就要求我们的同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多方搜集材料,广泛贮材。以前面所提的三个问题为指导,多做相关的练习,当我们在自己的文章中明确地回答了本文所谈的三个问题的时候,一篇优秀的作文也就自然酿成了。
可我们在写作实践中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购买了许多讲写作技巧的书籍,并且认真阅读,也在写作实践中予以模仿,但是最终写出来的文章大多都是平庸之作,写好一篇作文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难道写作真的是名家所说的“文章千古事,妙手偶得之”吗?写作的诀窍真的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吗?当然不是。写作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篇优秀的作文只需要回答清楚几个基本的问题即可。
写作文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我们要写什么?这个问题是对写作素材运用的回答。我们写作文时为了表达某个观点或者阐述某种认识与见解。但是这些观点与见解并不是直接地赤裸裸地表述出来,而需要借助文字和写作素材这个媒介。即使是一篇议论文,也不可能是单纯的说理,而必须将观点与材料有机融合。否则,难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更不用说去发现和探寻蕴含在文章中的美了。
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的作文题目为“品味时尚”,如果我们从“品味”二字入手,一味地探讨时尚是什么,而不用实例去支撑,那么观点是空洞的。为了让文章具有感染力,我们首先就应该在文章中回答时尚是什么。即用某种具体的现象来代表时尚,把时尚具体化。如时尚就是听周杰伦、孙燕姿的歌,时尚就是写火星文,时尚就是学国学,不一而足。确定好素材后,把素材恰当地放入文章的相应位置,再恰当地表达出自己希望传递的观点,那么一篇优秀的文章就算是写成了。
刚才我们说到了写作要把素材放在文章中恰当的位置,那么具体到某则材料时,该摆放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呢?是开头、中间还是结尾?这就是我们需要在写作中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怎么写?也即是布局谋篇的问题。
我们常常说写作是感情的真实表达,这并不意味着写作文只需要感性而不需要理性。而布局谋篇就是理性的具体体现形式。所谓布局谋篇,就是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具体到某个段落的详略、甚至包括段落的多寡。我们平时写作时所说的拟写提纲实则就是布局谋篇。
对于布局谋篇,历来阐述很多,有设置文眼法,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以“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引领全文,以这句话来引领材料的安排,描绘出了自己在特定处境下的苦闷心理;有彩线串珠法,如李国文的《母亲和酒》,把母亲的话“酒是个好东西”在全文多处出现,以这句话回顾了一家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而母亲所说的“酒是个好东西”因为在全文多处出现,贯穿全文,从而成为了全文的线索;有蒙太奇手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并列式结构,把多个材料并列地放置安排在作文中,这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有很多;而这几年备受争议、毁誉参半的创新问题实则也是布局谋篇的范畴。
通过近几年高考的写作实践来看,随着对议论文的刚性要求增多,部分同学喜欢采用蒙太奇手法。如2009年高考辽宁卷,要求以“明星代言”为材料作文。有篇优秀作文《明星们,你代的是责任》,考生在自己的主体阐述部分用“明星们,在选择代言商品时,您一定要擦亮双眼”、“明星们,当代言商品出现问题时,您应该向公众道歉”、“国家还应该对明星代言形成有效监管”三个段落串起文章,在每段后面设置一则具体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使文章的结构清晰,条理清楚,读者阅读时一目了然。
我们写文章的中心目的是为表达观点,阐述自己的认识。因而,我们在写作中,最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些?即这些选用材料、这样安排结构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观点。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提倡淡化文章的教化色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陈述清楚某个事实即可,而是应该在文章中鲜明地写出“我”,写出“我”的认识和观点。在今年的四川卷高考作文培训会上,阅卷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就明确指出,我们今年的作文并不是仅仅写出熟悉就可,而是要有一条明确的思想红线贯穿全文,要看到作者对熟悉的看法和认识,只有具有明确的观点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也就是说,我们的作文不拒绝春花秋月,但是对于那种只知道卿卿我我、空发闲愁的无病呻吟的文章依然是持否定态度的。 如2009年四川高考语文卷的作文,许多考生受到思维限制,选材上打不开,把材料定位在选取熟悉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亲戚等)和事物(学校、5.12汶川地震、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从本身而言,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对观点的表达上,许多同学只写出了“熟悉”本身,缺少了自己对这些熟悉的人与事的认识,没有自己的观点,最终难以获得高分。而有位考生却技高一筹。她选取的素材依然是写自己熟悉的人——母亲。她以母亲的眼睛为全文的线索,描写了小时候从母亲那熟悉的眼光里感受到浓浓的爱;青春期的叛逆,而觉得母亲的眼光如老巫婆般的恶毒,而倍觉陌生;后来一次生病睡觉时偶然听到父母的对话,看到母亲那自己从小就熟悉的焦灼的充满爱的眼光而幡然悔悟,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自己的见解:母亲的爱一直包围着我,只是我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从而最终表达出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因为文章的条理清楚,观点鲜明,自然能够获得高分。
而对这个为什么写的回答,实则也是作者的情感流露和体现。因为我们的作文,不只是干巴巴地把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摆放出来即可,要想感染读者,引发读者的兴趣,我们需要有真情实感贯穿在文章中。只有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好文章。
由此看来,只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法,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并不是如我们想像的那般艰难。这就要求我们的同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多方搜集材料,广泛贮材。以前面所提的三个问题为指导,多做相关的练习,当我们在自己的文章中明确地回答了本文所谈的三个问题的时候,一篇优秀的作文也就自然酿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