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流类
何为热门?无需做那些复杂的解释,简单地说,即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现在人才短缺的专业。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无外乎衣、食、住、行,如果这些领域出现人才紧缺,毕业生自然炙手可热。难道你还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难就业吗?
说到“吃”,首选厨师专业,一个好厨师一年的薪水可高达上百万;与“衣”有关的有服装设计专业,一个出色的时装设计师年薪可达数千万;而与“住”紧密相连的则是建筑专业,一个高级工程师完成一个建筑项目的酬劳就是好几十万。虽然这些专业的“钱”景可观,但是“瓶颈”也不小:一是要求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如果能力不足,也只能看着高年薪落入别人的口袋;二是随着这些专业被关注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也都盯上了这块“鲜肉”,几年之后必然会出现“人多位少”的局面,彼时,所谓的热门转瞬间也成了冷门。
提及“行”,估计大家只会想到司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司机这一职业可是个“香饽饽”,而今汽车在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司机这个职业的光芒也开始慢慢变得暗淡,现在提到“行”似乎拿不出一个像样的热门专业。其实并非如此,一个新兴的名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视野中,并慢慢成为我们所谓的“热门专业”——物流。我想大家对此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在大街上或者货车上经常可以看到“某某物流”这样的字眼。可是,物流究竟是什么呢?在很多人眼中它就是简单的两个字“拉货”。其实,这只是物流的一个小方面,字典对“物流”的解释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由此可见,物流不仅仅是送货这么简单,而是一个以运输为主题,并与其他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
用“冷眼”看“热门”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运输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物流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众多物流公司也应运而生。但物流仍未被大众所熟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才也很稀缺,所以一时间物流专业成了相对热门的专业。即便如此,每年填报物流专业的考生依然为数不多,原因何在?是缺乏了解的渠道还是出现认识的误区而畏惧了?
物流是一个新兴专业,所以开设这门课的大学并不多,为了更好地让考生了解物流专业及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下面就对业内较为认可的高校进行介绍:
此外建议填报的院校还有:广东商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福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浙江万里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江苏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山东工商学院、集美大学、西南石油学院、攀枝花学院、华南师范学院、惠州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湖南商学院、塔里木大学。
成绩在中下水平的考生建议填报的院校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重庆工学院、广州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武汉科技学院、沈阳建筑大学、重庆交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淮阴工学院、湖北经济学院、上海水产大学、井冈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沈阳工程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此类学校多为二本和三本的学校,在本省的招生人数较多,在外省的招生名额有限,希望大家谨慎报考。
谨慎报考误区
对大学的了解必不可少。同时也要避免深陷各种报考误区:
误区1.认为课外培训班与正规大学所颁发的证书含金量相同。一些人开始体会到了物流专业的“热度”,于是趁机开办专业学习班,并承诺所谓的“国家承认学历”。其实并非如此,通过培训所得的学历不及正规大学学历过硬,在就业时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培训热浪”之所以有增无减。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职称和待遇。因为一些人虽说有技术但没学历,为了能跨过职称、待遇的门槛才上学习班,说白了就是花钱买文凭。
误区2.认为读了热门专业就是拿到了“金饭碗”。即使是一个新兴的热门专业。四年后的就业情况仍难确保顺利无忧,关键还得看自己是否学到了真东西。即使现在物流专业的人才缺口很大,但是企业不会花冤枉钱去找一个没有价值的员工,所以,只有不断为自己增值,才会有机会体现自我的价值。
误区3.读技校以继续学业。技校的物流专业与大学水平差距更加明显,但很多考生在考场失利后为了能继续学业而选读技校。选择自然难分对错,况中国每年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不是每个人都能坐办公室,许多基层岗位也需要人才,即所谓的“蓝领”,其实,有些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工待遇往往比白领要高。但在一些中专学校学到的东西。都是基础性的知识,不能跟正规大学物流专业的教学水平相提并论,毕竟教育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因此,在报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希望广大考生和家长能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比如,考生是否适合此专业。是否对它感兴趣,将来是否有这方面的学习和从业能力等,综合各方面条件合理地填报,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未完待续)
何为热门?无需做那些复杂的解释,简单地说,即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现在人才短缺的专业。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无外乎衣、食、住、行,如果这些领域出现人才紧缺,毕业生自然炙手可热。难道你还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难就业吗?
说到“吃”,首选厨师专业,一个好厨师一年的薪水可高达上百万;与“衣”有关的有服装设计专业,一个出色的时装设计师年薪可达数千万;而与“住”紧密相连的则是建筑专业,一个高级工程师完成一个建筑项目的酬劳就是好几十万。虽然这些专业的“钱”景可观,但是“瓶颈”也不小:一是要求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如果能力不足,也只能看着高年薪落入别人的口袋;二是随着这些专业被关注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也都盯上了这块“鲜肉”,几年之后必然会出现“人多位少”的局面,彼时,所谓的热门转瞬间也成了冷门。
提及“行”,估计大家只会想到司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司机这一职业可是个“香饽饽”,而今汽车在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司机这个职业的光芒也开始慢慢变得暗淡,现在提到“行”似乎拿不出一个像样的热门专业。其实并非如此,一个新兴的名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视野中,并慢慢成为我们所谓的“热门专业”——物流。我想大家对此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在大街上或者货车上经常可以看到“某某物流”这样的字眼。可是,物流究竟是什么呢?在很多人眼中它就是简单的两个字“拉货”。其实,这只是物流的一个小方面,字典对“物流”的解释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由此可见,物流不仅仅是送货这么简单,而是一个以运输为主题,并与其他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
用“冷眼”看“热门”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运输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物流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众多物流公司也应运而生。但物流仍未被大众所熟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才也很稀缺,所以一时间物流专业成了相对热门的专业。即便如此,每年填报物流专业的考生依然为数不多,原因何在?是缺乏了解的渠道还是出现认识的误区而畏惧了?
物流是一个新兴专业,所以开设这门课的大学并不多,为了更好地让考生了解物流专业及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下面就对业内较为认可的高校进行介绍:
此外建议填报的院校还有:广东商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福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浙江万里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江苏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山东工商学院、集美大学、西南石油学院、攀枝花学院、华南师范学院、惠州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湖南商学院、塔里木大学。
成绩在中下水平的考生建议填报的院校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重庆工学院、广州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武汉科技学院、沈阳建筑大学、重庆交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淮阴工学院、湖北经济学院、上海水产大学、井冈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沈阳工程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此类学校多为二本和三本的学校,在本省的招生人数较多,在外省的招生名额有限,希望大家谨慎报考。
谨慎报考误区
对大学的了解必不可少。同时也要避免深陷各种报考误区:
误区1.认为课外培训班与正规大学所颁发的证书含金量相同。一些人开始体会到了物流专业的“热度”,于是趁机开办专业学习班,并承诺所谓的“国家承认学历”。其实并非如此,通过培训所得的学历不及正规大学学历过硬,在就业时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培训热浪”之所以有增无减。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职称和待遇。因为一些人虽说有技术但没学历,为了能跨过职称、待遇的门槛才上学习班,说白了就是花钱买文凭。
误区2.认为读了热门专业就是拿到了“金饭碗”。即使是一个新兴的热门专业。四年后的就业情况仍难确保顺利无忧,关键还得看自己是否学到了真东西。即使现在物流专业的人才缺口很大,但是企业不会花冤枉钱去找一个没有价值的员工,所以,只有不断为自己增值,才会有机会体现自我的价值。
误区3.读技校以继续学业。技校的物流专业与大学水平差距更加明显,但很多考生在考场失利后为了能继续学业而选读技校。选择自然难分对错,况中国每年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不是每个人都能坐办公室,许多基层岗位也需要人才,即所谓的“蓝领”,其实,有些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工待遇往往比白领要高。但在一些中专学校学到的东西。都是基础性的知识,不能跟正规大学物流专业的教学水平相提并论,毕竟教育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因此,在报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希望广大考生和家长能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比如,考生是否适合此专业。是否对它感兴趣,将来是否有这方面的学习和从业能力等,综合各方面条件合理地填报,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