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3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难难难道德玄,
   不对知音不可谈,
   对了知音谈几句,
   不对知音枉费——
   “舌尖”!
   李传举起醒木,又回想起师父一袭黑色长衫,端坐在书桌后,每当说出这首定场诗最后一句,台下满坑满谷的听书人总会异口同声地接茬喊道:“舌尖!”紧接着便是哄堂大笑,好不热闹!等到台下笑声变小,师父才举起醒木,用力一摔,捏着胡子,泰然自若地说出定场诗的最后两个字。
   “咱们书接上文……”有些沙哑的嗓音一开书,下面便立刻安静下来。
   尚在学徒的自己和师弟徐承总会躲在“出将”上场门的门帘后,将脑袋探出来,一脸羡慕地越过师父的背影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
   “師哥,你说咱俩啥时能成角儿?像师父一样。”
   “师父不说了嘛。志于传承,初心不更。”
   书馆外,重修的老街人来人往,黄昏后更是人影攒动,叫卖声不断。透过敞开的大门,李传看到站在街边的妻子,左手打着檀木鼓板,右手拿着细长的鼓楗,正悠然地唱着:“黛玉回到潇湘馆,一病恹恹不起床……”虽然少了三弦和四胡的伴奏,可是白派的“巧腔”依旧那么低垂婉转。李传知道,门口行人驻足观看,不是被妻子的唱腔吸引,而是因为妻子那身绣着淡粉荷花碧色旗袍,高挽的复古发髻,加上那套京韵大鼓的家什,让行人以为她是在做民国时代的行为艺术。“里面听书,每位二十,茶水免费。”当人们读到立在鼓架旁,那块褪色红纸牌上的正楷毛笔字时,才明白行为艺术其实是招揽顾客的广告。
   顺着门口看到书台上穿着黑色长衫,正襟危坐的李传,人们多半都会掉头离去。进入书馆为数不多的那几个,不是好奇心的驱使,就是因为天热口渴。
   隔壁占满半面墙的七彩霓虹广告牌上闪烁着四个大字:老街酒吧。每当驻唱歌手弹着吉他唱道:“天色黄昏,人群浮尘。而我心爱的人,你在哪儿独立残春?”时,下面坐满的观众都会异口同声地喊道:“在这!”那些围堵在舞台前拿着手机拍照录像的女粉丝更是激动地满眼崇拜,阵阵叫喊声尖细刺耳,好像拉响的防空警报。
   “对了知音谈几句,不对知音枉费——”李传拉着长音,见台下的观众没人接茬,才将举起的醒木落下,随即淡淡地说出定场诗的最后两个字。
   台下零散可数的观众有的低着头刷着手机发着微信;有的围在桌前低声交谈,偶尔发出的欢笑已经盖过了台上自己的说书声;还有的独自一人坐在书场靠窗的角落,一边喝着茶一边望着窗外的行人……自己的说书声仿佛成了他们的背景音。
   好在前排那几个上了岁数的老人,总会风雨无阻地过来听书。他们年轻时买不起坐票,就挤在书场最后面,背靠着墙,手捧着大碗茶,听师父说书。那时他们最羡慕的就是坐在前排那几位穿着讲究的听书老者。眼下,这些白发老者终于坐在了自己心仪的座位上,可他们的身后却没有了当年羡慕的目光,而当年说书的先生也消失在了舞台上。
   隔壁热闹的叫喊声再一次透过墙传了过来。
   李传看了一眼站在门外招揽客人的妻子,又望了望台下观众,耳畔又响起师父经常念叨地那句话:“做人难,作艺更难!”
   师父临走前,执意将书馆的牌匾改为传承书馆。“李传、徐承,书馆就交给你俩了。这门手艺传承振兴也靠你俩了……”躺在病床上的师父把写着“痴于传承,甘于饮冰。勿求富贵,唯愿艺兴。”的扇面颤颤巍巍地递到自己和师弟手上时,心有不甘却又希望无限地闭上了双眼。
   “师兄,这都什么年月了,咱还死守着这三尺书台。半年说一部书,都不如人家登台四五分钟唱一首歌挣得多。人挪活,树挪死。指说书这门手艺别说衣食无忧了,养家糊口都难。我堂堂的七尺汉子,不能让总让人戳我脊梁骨,说我吃软饭!”徐承垂着头,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了四个字:“我要改行!”
   传承书馆一分为二,一半是师弟新开的酒吧,一半是自己坚守的书馆。而那块传承书馆的牌匾自己和师弟谁都没有碰,依旧挂在酒吧和书馆之间,任风雨洗礼,随时间斑驳。
   师弟脱下了布鞋长衫换上了皮鞋西服。开酒吧淘到第一桶金后,徐承又风生水起地办起了文化公司,没几年就开起了大奔,住上了豪宅,女儿也送到国外留了学。
   而自己坚守的书馆似乎和这条热闹的老街格格不入,就好像一个古板长衫老人,独自闯入灯光炫目、音浪震耳,身体扭动的舞池。
   灯火阑珊,听书的人早已散尽,隔壁欢呼叫喊声却依旧热烈。夫妻俩关上门,将演出的长衫旗袍挂进衣柜,换上洗得发白的居家便衣。妻子收拾着座儿上的茶碗,李传则大汗淋漓地跪在地上,将地面擦得一尘不染。
   书场的空调在客人走后便立刻关掉。看着后背衣服被汗水浸透的李传,妻子放下怀里那摞大碗,拿起书桌上的纸扇,为丈夫扇起凉来。
   “他爹,今天又有中介公司找我,问咱们这个书馆租不租,说价格上只要咱们说出个数,人家绝不还价儿。”
   看到丈夫攥紧抹布,不再擦地,妻子赶紧低声补充道:“中介公司和我说了,租咱们房子的老板特别爱好传统曲艺,准备在这开一个茶馆,到时可以聘请咱俩在这继续说书唱大鼓。”
   李传抬起头,盯着妻子说道:“我和你说过多少遍了,这半个书馆是我们这派留在世上最后的根了,谁都不能打它的主意。那些见钱眼开的老板说得好听,等他把这书馆租过去,指不定改成什么鬼样子呢。他要是有钱,让他把隔壁租过去,省得一天天鬼哭狼嚎。”
   “人家鬼哭狼嚎,可人家挣到钱了。开着好车住着大房子不说,人家女儿都送出国了。”妻子停下手中扇风的扇子,心疼地说道:“咱家继兴都三十好几的人了,现在还漂在外面,连个结婚的楼房都没有。”
   “他不有志气吗?他离家时不是说等到挣到钱,就会把你接到楼房里去吗?他怎么还会稀罕我给他买房子?”提到儿子,李传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妻子叹着气劝解道:“他爹,我知道你把这书馆租出去怕别人戳你脊梁骨,骂你欺师灭祖。可你也应该为家里考虑考虑,书馆这一天除去日常开销,也剩不了几个钱儿。你说我一个妇道人家整天站在门外,抛头露面……”
   说到这,妻子哽咽起来。过了许久,她才轻轻地吐出一口长气,“我嫁鸡随鸡,这辈子我认了。可你能不能为继兴考虑考虑,你说从小到大,你这个当爹的给过他什么?”
   说完妻子将扇子扔在书桌上,没等李传回答,推门便走了。
   李传霍地站起身来,刚想把手里的抹布砸到身旁的水盆里,忽然在半空中停住了。随着一声叹息,他整个身子软了下去……
  二
   金装锏,挂鞍桥。
   上阵临敌锏法妙。
   晃三晃,摇三摇。
   兵见愁,鬼见跑。
   五虎上将命难逃。
   背弓带箭逞英豪。
   《说唱中国》半决赛舞台上,李继兴一口气将《秦叔宝》贯口说了下来,赢得了满堂的喝彩,五位评委均给出了满分,让他顺利进入了决赛。
   李继兴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杀入总决赛,全靠刚才“传统才艺比拼”这一环节,而自己贯口之所以说得这么扎实,全靠小时候父亲苛刻地教导。
   自打参赛以来,李继兴就一直带着关公面具,他的名字也改叫:单刀会。随着比赛层层选拔,李继兴一路过关斩将。不以真面目示人的他,越发地引起观众们和网友们的好奇,成了本次大赛人气最高的选手。
   “单刀会选手刚才的贯口字正腔圆、一气呵成,一看就受过传统曲艺的教育。我注意单刀会来自营口,大家可能不知道营口是传统曲艺绕不开的一个地方,袁阔成先生是营口人,单田芳先生也出生在营口。单刀会,你亲属是不是也有人从事传统曲艺工作?”
   “我母亲会唱一点京韵大鼓。”
   “那你父亲呢?”
   “我父亲……”李继兴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张冷酷的面孔,随即回答道:“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李继兴之所以不敢以真实身份出镜,就是怕父母在电视上发现自己。
  “总决赛我们限定的说唱题目是《我和我的祖国》,而且必须有亲友帮唱。”主持人的一句话让李继兴彻底傻了眼。
   夜里,地下室里一團漆黑。李继兴躺在床上呆呆地望着水泥屋顶。墙壁上的下水道接口处,不一会儿便汇集成一滴水,落在了自己事先放在地上的脸盆里。
   “滴答……滴答……”
   自己鼻子里淌出一滴滴血,将脚下的那块黄土染成了黑褐色。中午太阳炙烤让李继兴张大的嘴巴尝到了血腥升腾的味道。散在地上十几张溅了血的零钱,在热浪中有气无力地翻滚着。
   父亲那张冷酷的脸上结着霜,冷冷地盯着自己,依旧是义正言辞的训诫口吻:“烂泥扶不上墙,贯口里轻重音全乱了!整天就知道跟你师父在外面瞎混,又蹦又跳,走那些歪门邪道,挣这些不干不净地烂钱。”
   “你怎么又打继兴?”母亲从屋里冲出来,刚想把李继兴拉回屋,却一把被父亲推开了。
   望着坐在地上淌着泪的母亲,还有地上翻滚的零钱,李继兴忍着泪水,攥紧拳头,一字一板地说道:“你说我走的是歪门邪道,那你走的光明大道,给家里带来了什么?我从出生起就住在这三间平房的土院子里,隔壁王小人家捡垃圾都买上了楼房。你每天除了坐在台上说书,就是关起门来翻我师爷留下来那几本破书,家里的事儿你管过什么?你口口声声说要复兴说书,我看你就是自欺……”
   李继兴话还没说完,又挨了一记耳光,瞬间脸上烧起了一团火。地上的母亲爬了过来,一手抻出手绢替儿子捂着鼻子,一手轻轻地抚摸着李继兴的脸,流着泪,央求着儿子别再顶嘴。
   捧过母亲摸着自己脸的那只手,李继兴流着眼泪,看着母亲,笑着说道:“妈,小时你拍我睡觉,你的手比缎子还滑。可你现在的手粗糙得像砂纸。”说完李继兴一张一张捡起散落在地上的钱便出门去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李继兴便坐上了火车离开了营口。他用昨天挣来的钱买了一瓶护手霜压在了留给母亲的那封信上。
   “妈……,等我在外面成了事,挣了钱,买上楼房就把你接过来……”
   “妈……”一滴眼泪落下,将李继兴拉回到现实。
   半夜,徐承执意让妻子开车将嫂子送回家。关上门,想到刚才嫂子和自己妻子一边流着泪一边说着心疼继兴那些话,徐承不禁唱道:“娘生儿连心肉,儿行千里母担忧。儿想娘身难叩首,娘想儿来泪双流。”
   自己正唱得起劲时,家里的电话响了起来。
   “师父,我有事想请你帮忙……”
   夕阳下,颐和园长椅上,坐着师徒二人。不远处空地上一个小男孩正在练习抖空竹,由于身旁的中年男人要求小男孩把空竹抛得太高,试了几次都以失败告终。中年男人接连地训斥,让小男孩低下头,抹起眼泪来。
   “继兴,你还记恨你爸吗?”
   “记恨谈不上,只是觉得他太过自私。”
   徐承把目光投向蹲在地上给小男孩擦着眼泪的中年男人,叹了口气说道:“你爸的自私,还有他对你的苛责都有他不得已的苦衷。”
   说着徐承从皮包里拿出一把纸扇递给徒弟,接着说道:“伪满洲国那会儿,日本在营口实行奴化教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那会儿你师祖说书在东北已经略有名气,他的《封神演义》更是常常爆满。后来日本人就找到你师祖,说要给他开个万人专场,把你师祖捧成东北第一角儿,但要求说书时,必须把日本侵华类比成武王伐纣。
   说书那天,万人空巷。据说伪满洲国还派来特使专门参加你师祖的专场。你师祖一袭黑色长衫,端坐在书桌后,念完定场诗,却气定神闲地说起了《岳飞传》。台下观众一开始还纳闷,等听到你师祖借岳飞口吻骂道:“尔等蛮夷,胆敢犯我华夏”时,才明白你师祖的用心。   等到最后你师祖站起身来,用手指着座位席上前几排的日本人,颤抖着高喊道:“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时,下面更是掌声雷动,叫好声不断。那晚你师祖鞠躬刚下台,就被日本人带走了……专场当天,他没让任何人陪同,安步当车独自一人去了剧场。临出门前给你师爷留了这把扇子,并让你师祖奶转告你师爷:咱们这派只说袍带,不说神怪!”
   李继兴打开扇子,只见扇子上写道:“三尺书台立乾坤,千载兴衰话纷纷。首阳采薇拒周粟,崖山投海葬宋臣。小艺谈笑可怒骂,大道是非明忠贞。丹心横刀笑生死,堂堂中华说书人。”
   李继兴读罢师祖的绝命诗,悲怆中又觉热血沸腾。自己一直讨厌甚至有些憎恨的说书,突然可敬崇高起来。
   小男孩已经可以把高高抛起的空竹接住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夕阳下,中年男子举起双手,将小男孩抛向空中。“爸爸,你太有力气了!”小男孩银铃般的欢笑声,将师徒俩吸引了过去。
   徐承将平静地目光投向了远处的昆明湖,继续说道:“辽沈战役解放营口时,我和你爸是被解放军从废墟里用手挖出来的。你师爷去战场慰问时,发现了我俩,就把我俩领回家里,供我俩吃住,又教我俩说书。你师祖被残害,再加上四次解放营口的亲身经历,使你师爷早就把名利生死看淡,却把说书当成自己惟一的寄托。
   他常对我和你爸说,人都是凡人,可是不能活得太小。没几个人能拯救黎民苍生,但一定有所追求,小了说是对得起自己,大了说对得起这个国家。他说他这辈子没有太大的宏愿,就是想替老祖宗把说书这门手艺传下去。可惜到他晚年时,说书的境况每况愈下,所以他在临走前执意把书馆改了名字,希望我和你爸把说书的手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而你爸给你取名继兴,更希望你继承技艺,发扬振兴。”
   夕阳下,小男孩牵着父亲的手踏上归途,两人的身影被夕阳拉长,最后重合。慢慢的小男孩银铃般的笑声也变得模糊。徐承一直沉浸于自己的讲述,到后来越来越像在自言自语。
   “很多人都羡慕现在的我,可我却越来越空虚,越来越迷茫。人活着,是需要填饱肚子,但也不能只为了填饱肚子。一旦没有了信仰和追求,就和街边那些吃残羹剩饭,只为活命的流浪猫狗没啥两样。你爸他偏执,甚至有些自私,可他却一直在拼尽全力延续着咱们这派说书的血脉。贫贱显气节,落寞真担当。
   这几年我一直想找回自己。可我却没脸面对你爸,只好私下找中介公司,想把那一半书馆盘过来,好让传承书馆再次复兴!”
   李继兴手里拿着纸扇,望着远处昆明湖,一水金黄随西风荡漾,几只白色水鸟掠过湖面,向翠山绿林中归去……
  三
   “我和我的祖国,这个话题似乎已成遥远的传说。
   而那些峥嵘岁月,都已被抛弃在尘封的角落。
   我们是否还经常回想,是否还真正记得——”
   说唱祖国的总决赛上,李继兴头戴关公面具,一袭黑色长衫,手拿师傅给的那把白纸扇,开始了自己的说唱。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抗日八年,到解放征战。李继兴将中国近代史编写成贯口,骤雨狂飙般砸向观众,瞬间点燃了台下观众的热情。
   在掌声和呐喊声中,李继兴的帮唱嘉宾身穿淡粉荷花碧色旗袍,高挽复古发髻,左手打着檀木鼓板,右手捏着细长的鼓楗,敲击着书鼓,缓缓升出舞台,苍凉唱道:“千里到光影,仇恨染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
   见女嘉宾居然带着穆桂英的面具,现场观众越发激动起来。场上的李继兴却早就傻了眼,因为师父安排和自己排练的并不是眼前的这个人。隔着面具李继兴望着面具里那双饱含着泪水的双眼,自己内心一热,眼泪也在眼里打起转来。
   乐队鼓手变换了节奏,提醒着李继兴即将开始下一段的说唱。
   五千年的黃土地,经过多少洗礼。
  无数的革命前辈,前仆后继。
   为的就是中国在东方屹立雄起!
   中国是你我立足的根,
   中华是你我活着的魂。
   脚下有跟,身体有魂,
   你我才是炎黄子孙!
   老街酒吧外的电视墙,正直播着《说唱中国》总决赛,驻足观看的行人里三层,外三层。书馆内,别说新来的客人,就是平常那十几个老观众,也才来了两个。李传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坚守,于是拍下醒木,继续讲演起关公过五关,斩六将。才起了个头,自己就被涌进屋的几个老观众,拽到了电视墙的下面,一见屏幕中旗袍“穆桂英”,自己便愣住了,再一看那个长衫“关云长”,李传彻底惊呆了。
   生命之于你我,不应只为肚皮而活。
   祖国之于你我,应以感恩之心尽责。
   心中有国,做好自我。
   山河雄壮,大美中国!
   李继兴手捧着冠军奖杯,站在台上发表获奖感言时,他鼓足勇气摘下了面具:“大家好,我叫李继兴,来自营口,曾因少不更事,离开家,选择北漂。通过说唱祖国的舞台,我不仅找回了自我,更读懂了父爱,也明白了自身的使命。我现在只想说:爸,对不起。妈,我想回家……”李继兴说完便抱住了身旁的母亲痛哭起来。
   老街欢呼尖叫的人群里,李传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老泪纵横,一方灰格提花手帕,递到了自己面前。李传转过头,徐承眼含着热泪,看着自己,犹豫了一下,李传将手伸了过去。
   李继兴放弃了大牌娱乐公司抛来的橄榄枝,推掉了蜂拥而至的商演。夺冠的第二天便和母亲返回了营口。在北京的最后一天夜里,他在微博上写下了《内心独白》:
   人说世间之事是个圆,现在我又回到了起点。我走过一些弯路,犯过很多错误。折腾过后才懂得平凡中的坚守与担当,是自己毕生努力的方向。我师爷说,人可以活的很平凡,但不能活得太小。人这一辈子总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方能不负自己,不负祖国。所以,我选择做一名平凡的说书人——志于传承,初心不更。
其他文献
“到艾芜先生的故乡去。”这个初衷缘于二十多年前阅读了他的短篇小说集《南行记》,立即就被他笔下那诗一般古朴浪漫的情调所深深地吸引,那些与我身处的地方不一样的景色、风俗和那鲜明的傣族风情,南国旖旎的风光,以及缅甸的风土人情,让我如痴如醉。   艾芜先生是一位流浪型的作家,他的一颗心似火,三寸笔如枪。艾芜先生是一个火热的人,他走光明的路,唱温暖的歌。他的前半生一直在漂泊,二十多岁就蹬上草鞋,带着纸笔,和
期刊
我去拨它,想摁下一个个白色的键,伸出手,却在半空停滞。我知道,现在所做的一切,徒劳,了无意义。我泪眼婆娑,为自己内心的柔弱,如一棵花草经受不住风雨。曾经,这是一串多么熟悉的电话号码。   幼时,在农村,电话机并不普遍。村头,满祥叔家小卖部里摆放一台,人们有事联络,就去那里,拨打甚不便捷。有一年,正月刚过,冰雪消融,春暖花开,饭桌上,父亲跟我们一块商议,尔后咬紧牙关,给家里装了一台电话机。电话机机体
期刊
除夕晚上,窗外炮竹声阵阵,我们一家人在年夜饭上谈年味儿。   儿子说,年味儿就是一家人围在电视前看春晚、刷屏、嗑瓜子、谈心;先生说,年味儿就是能吃上饺子,穿上新衣服,给长辈拜年赚压岁钱,走亲戚,串门子,并且能吃上麦煎饼。他继续说,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母亲烙的麦煎饼压在山芋煎饼下面,发出幽幽的香气,刺激我的味蕾,悄悄地撕一手指大点儿放在嘴里嚼,没想到越嚼越香,控制不住自己,最后撕下巴掌大的,偷偷地吃了
期刊
春来几多好  二月春寒一过,风儿便唤醒了大地,所有的生命都把积蓄了一冬的力量迸发出来。   “最是一年春好处,草色遥看近却无。”没错,我就是这样觉得,要有这样一个秩序:最是一年春好处,百草萌生。你看,凡是有泥土的地方,那一簇簇的草芽,齐心协力地冒出芝麻粒大小的小脑袋,细细的茎是透明的。不要看那小小的一棵,成千盈百上亿合起来,远远望去,那草色淡淡,映入眼帘,给春天的世界涂上一层充满生机的底色。  
期刊
小时候,趴在我家窗台看得最远的就是八虎山(巴尔虎山),它身姿雄伟,高耸入云,层峦叠嶂,绵延不断,属于我儿时的仙境。长大一点,看到小伙伴儿们在端午节起早骑自行车,去那爬山祈福,我一直不敢。后来离家在外更没机会去爬山了,但八虎山一直在我梦里高高屹立,频频招手,无声地召唤着我,等我攒足力气勇气,爬上它的肩头。   去年十一小长假,秋高气爽,秋姐邀约我和女儿去法库,我们决定爬八虎山,去领略沈阳第一高峰的巍
期刊
已经能看清一大片澄碧的湖水了。这片湖泊就像一枚镶嵌在山间的绿宝石,又像一面泛着幽光的巨大魔镜,沉睡在這处与世无争的山谷之中。   他低头看看母亲,一路颠簸,母亲似乎已经累了,正在轮椅上微微喘着气。他心里一痛,泪水在眼窝里打着转。五年前,母亲带他来到这个城市之前,还是非常健康的一个人,整天笑眯眯的。他曾经以为,母亲永远也不会变老,他接受不了突然变老了的母亲。   湖畔长着仿佛经历过数百年风霜雨雪的芦
期刊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向阳人民公社有一个奇怪的单位,叫农科网。   这单位似乎很普通,又似乎很神秘,不像公社、供销社、粮站、信用社、邮电所什么的,都拉帮结派似的挤在集镇的一条破街上,农科网孤零零地被扔到离集镇五六华里的一座低缓的山丘上。   三长排土墙瓦顶的平房死蛇似的趴在那里,类似于一个拼音字母:U。要说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也不是没有:房屋的南侧,用刷了白漆的木栅栏围出一小块干净的地方,竖着
期刊
我到A城出差,正匆匆走在大街上,听见有人叫我,回头一看,是慧。   看得出来,慧很兴奋,拉着我的手责备道,虹,来了怎么不先通知一声,也好让我尽尽地主之谊,好好招待你。   我不说话,只是讪讪地笑。笑声中,思绪飘到二十八年前。   我跟慧是闺蜜,高考落榜后,我南下打工,慧成了家。年底回家,我绕道去看慧。慧很开心,聊起来没完没了,到了中午还没想起去做饭。我揉着肚子,笑说肚子闹革命了,还是边做饭边
期刊
这个小城,我对它没有多少感情。尽管它是我家乡的小城,每次来回匆匆,我把它当作了他乡。我从外出求学到现在,离开这个地方已经差不多二十五年了。它在我的心中,并没有多好的印象,只是我回村的必经之路而已。   城里的涯话和白话,有别于别处的客家话和广州话,一落到这里,听着此起彼伏的话语,你就知道已回到廉江,要调整说话的频道了。那些说话方式似乎像吵架一样,其实除了地痞外,大多数是善良之辈,不过很有特色,如果
期刊
送灯  豫南光山历来都重視  “小年大十五”的传统  每逢正月十五  出门在外的人  无论路途多么遥远  都会风尘仆仆地赶回来  到祖坟上添土  给安息的亲人磕头  老家的人可以不过大年  但绝不能忽视正月十五  到祖坟上送灯  是当地人最隆重的风俗  他们用最虔诚的礼数  给长眠的先人烧纸磕头  对于客死他乡没有归宿者  晚辈们会在祖坟的十字路口  画上一个大大的圆,并将纸钱  烧在圈内,嘴里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