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学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在中职教育开展“大课间”这种新的体育活动进行一种积极探索。将“大课间”引进中职学校,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加速器”,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步伐,也丰富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人文内涵,凸显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特色。
[关键字]大课间;人文素质;创造性思维;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G710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它以基本体操或器械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素质练习及体育游戏等为主要内容。1999年教育部提出大力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部分基层学校为了响应潮流的趋势,纷纷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近几年,借着教育部的“青少年阳光快乐体育”工程的“东风”,大课间体育活动得以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校蓬勃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育改革之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是体育改革的主题,学校体育的社会特征也不断地发生改变。以就业为导向,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职生职业素质,是新的历史时期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本人认为可以把“大课间”引进中职学校,并作为中职教育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加速器”,积极开展大力推进,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步伐,也丰富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人文内涵,凸显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特色。
一、 目前中职学校开展大课间的现状
当前中职教育渗透着过多的功利性,刻意地去追求技术动作、达标成绩,为考而教,让体育课变得单调而枯燥,其结果是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关注,特长得不到发挥,身体未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中职教育需要变革和创新,需要引来“清流”将这趟“死水”激活,“大课间活动”就是这股“清流”。然而目前大课间在中职学校中开展率低,活动效果不好,这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安排紧密和活动开展缺乏科学管理有一定关系。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司陆续在全国中职学校实施“2十1”教学模式,它打破了过去的传统培养模式,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产生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就业和上岗方面有较好的建树。但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背景下也衍生了一些问题和矛盾,“2十1”模式使专业课的学习和定岗实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教学课程设置安排紧密,为了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大课间的重要性,导致了大课间无法在中职学校真正实施,即使开展了也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大课间的活动效果。
二、大课间在发展中职教育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中职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和掌握本专业、本行业的相关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在中职教育中引入“大课间”,除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发展,还将体育锻炼与人文教育、技能学习与综合素质相结合,深化体育改革,凸显人文体育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均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学校只能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教育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但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存在明显的人文素质缺陷。在开展大课间过程中既有对艺术的欣赏,又有趣味很强的游戏,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训练,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志趣,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素养。
(二)促进了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
中职教学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人才,他们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必须具有健康体魄。大课间可以保证中职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锻炼时间充足,运动强度较大,运动质量较高,同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充分锻炼了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能力,弥补统一活动对提高不同个体身体素质差异的不足,使身体各机能得到均衡化发展。
(三)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起点较低,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较差。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创编大课间体育活动游戏、健身操等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这样既可极大地丰富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也可打破传统的学生消极接受的模式影响,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大课间
在中职学校开展大课间,除了要积极探索了在大课间活动中实现体育与职校专业结合,人文与职业技能共融的新方法、新途径,还要解决让学生保持对大课间的兴趣,让大课间可持续发展,保持活动的效果。
(一)扩大活动的对象,将大课间的开展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
目前,开展的大课间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我们可以把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扩大活动的对象,扩展为学生与教职员工。把“大课间”活动内容设置为必选与自选两部分,自选是按不同的对象开发创新不同的项目,把内容分为学生部分和教职员工部分。教职员工进行跳长绳、太极拳、交际舞等这些难度性强而运动强度大的运动项目,学生则进行集体操、韵律操、踢毽以及球类运动和小型游戏竞赛。必选项目则是选择师生都适宜的活动项目,让师生全员参与,既融洽了师生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和效果。
(二)开发“中职特色”的运动项目,服务于专业学习
在开展大课间活动过程,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技能训练,体现中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专业性,为专业学习服务,为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做准备。如:计算机、财会电算化等专业要求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因此大课间宜多安排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类的活动;对机械专业,开设跳绳、跑操等发展体力耐力和吃苦耐劳品质的拓展项目;对酒店专业开设韵律操和艺术体操项目,以提高学生内在的气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灵活运用操作策略,克服场地和器材问题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由于资金有限,“大课间”活动场地和器材是很关键的问题。我们要灵活运用操作策略,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体育场地和资源,巧用场地器材。采取一部分由学校提供,大部分由学生动手制作,制作毽子、沙包、橡皮筋、实心球、方巾、沙瓶等小器材,这样既节约了学校经费,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场地的不足和天气不稳定的因素,可以尝试开发室内大课间。室外以学校快乐体育训练为主,群体竞赛为辅;室内以班级特色创建为主,室内游戏、室内体育活动为辅,因地制宜,具有实际操作性,又要能发挥班主任和学生的特长,把综合实践活动、体育锻炼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班级特色。
(四)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保持活动的效果
实施大课间活动要打“持久战”方能见效果,必须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领导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大课间活动领导组研讨会,研究大课间活动、资金、安全、考核等工作;二是建立班主任的考核制度,并把班主任的参与度与班级的整体活动直接挂钩,列入教师的业务考评;三是成立研究活动小组,负责收集学生反馈意见,评估活动效果,开发新的活动项目;四是组织活动开展评比,将大课间活动与学校的体育节、科技文艺节等有机地结合,表彰大课间活动先进班级和个人。采取了以上措施能确保大课间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
四、结论
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融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集体育、美育、德育于一身。高质量的大课间可以牵动学校的每一根神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又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推进了中职学校的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学校教育活动,学校要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创建“每天锻炼一小时,人人有锻炼项目”的中职特色大课间活动。
参考文献:
[1]李英,中职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96)
[2]李建伟,职高体育课堂教育的人文解读,2011(103)
[3]陈颖悟熊百华刘晓忠,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
[4]吴志灵,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关问题的探讨
[关键字]大课间;人文素质;创造性思维;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G710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它以基本体操或器械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素质练习及体育游戏等为主要内容。1999年教育部提出大力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部分基层学校为了响应潮流的趋势,纷纷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近几年,借着教育部的“青少年阳光快乐体育”工程的“东风”,大课间体育活动得以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校蓬勃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育改革之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是体育改革的主题,学校体育的社会特征也不断地发生改变。以就业为导向,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职生职业素质,是新的历史时期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本人认为可以把“大课间”引进中职学校,并作为中职教育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加速器”,积极开展大力推进,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步伐,也丰富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人文内涵,凸显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特色。
一、 目前中职学校开展大课间的现状
当前中职教育渗透着过多的功利性,刻意地去追求技术动作、达标成绩,为考而教,让体育课变得单调而枯燥,其结果是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关注,特长得不到发挥,身体未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中职教育需要变革和创新,需要引来“清流”将这趟“死水”激活,“大课间活动”就是这股“清流”。然而目前大课间在中职学校中开展率低,活动效果不好,这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安排紧密和活动开展缺乏科学管理有一定关系。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司陆续在全国中职学校实施“2十1”教学模式,它打破了过去的传统培养模式,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产生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就业和上岗方面有较好的建树。但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背景下也衍生了一些问题和矛盾,“2十1”模式使专业课的学习和定岗实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教学课程设置安排紧密,为了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大课间的重要性,导致了大课间无法在中职学校真正实施,即使开展了也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大课间的活动效果。
二、大课间在发展中职教育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中职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和掌握本专业、本行业的相关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在中职教育中引入“大课间”,除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发展,还将体育锻炼与人文教育、技能学习与综合素质相结合,深化体育改革,凸显人文体育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均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学校只能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教育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但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存在明显的人文素质缺陷。在开展大课间过程中既有对艺术的欣赏,又有趣味很强的游戏,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训练,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志趣,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素养。
(二)促进了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
中职教学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人才,他们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必须具有健康体魄。大课间可以保证中职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锻炼时间充足,运动强度较大,运动质量较高,同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充分锻炼了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能力,弥补统一活动对提高不同个体身体素质差异的不足,使身体各机能得到均衡化发展。
(三)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起点较低,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较差。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创编大课间体育活动游戏、健身操等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这样既可极大地丰富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也可打破传统的学生消极接受的模式影响,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大课间
在中职学校开展大课间,除了要积极探索了在大课间活动中实现体育与职校专业结合,人文与职业技能共融的新方法、新途径,还要解决让学生保持对大课间的兴趣,让大课间可持续发展,保持活动的效果。
(一)扩大活动的对象,将大课间的开展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
目前,开展的大课间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我们可以把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扩大活动的对象,扩展为学生与教职员工。把“大课间”活动内容设置为必选与自选两部分,自选是按不同的对象开发创新不同的项目,把内容分为学生部分和教职员工部分。教职员工进行跳长绳、太极拳、交际舞等这些难度性强而运动强度大的运动项目,学生则进行集体操、韵律操、踢毽以及球类运动和小型游戏竞赛。必选项目则是选择师生都适宜的活动项目,让师生全员参与,既融洽了师生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和效果。
(二)开发“中职特色”的运动项目,服务于专业学习
在开展大课间活动过程,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技能训练,体现中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专业性,为专业学习服务,为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做准备。如:计算机、财会电算化等专业要求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因此大课间宜多安排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类的活动;对机械专业,开设跳绳、跑操等发展体力耐力和吃苦耐劳品质的拓展项目;对酒店专业开设韵律操和艺术体操项目,以提高学生内在的气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灵活运用操作策略,克服场地和器材问题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由于资金有限,“大课间”活动场地和器材是很关键的问题。我们要灵活运用操作策略,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体育场地和资源,巧用场地器材。采取一部分由学校提供,大部分由学生动手制作,制作毽子、沙包、橡皮筋、实心球、方巾、沙瓶等小器材,这样既节约了学校经费,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场地的不足和天气不稳定的因素,可以尝试开发室内大课间。室外以学校快乐体育训练为主,群体竞赛为辅;室内以班级特色创建为主,室内游戏、室内体育活动为辅,因地制宜,具有实际操作性,又要能发挥班主任和学生的特长,把综合实践活动、体育锻炼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班级特色。
(四)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保持活动的效果
实施大课间活动要打“持久战”方能见效果,必须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领导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大课间活动领导组研讨会,研究大课间活动、资金、安全、考核等工作;二是建立班主任的考核制度,并把班主任的参与度与班级的整体活动直接挂钩,列入教师的业务考评;三是成立研究活动小组,负责收集学生反馈意见,评估活动效果,开发新的活动项目;四是组织活动开展评比,将大课间活动与学校的体育节、科技文艺节等有机地结合,表彰大课间活动先进班级和个人。采取了以上措施能确保大课间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
四、结论
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融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集体育、美育、德育于一身。高质量的大课间可以牵动学校的每一根神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又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推进了中职学校的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学校教育活动,学校要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创建“每天锻炼一小时,人人有锻炼项目”的中职特色大课间活动。
参考文献:
[1]李英,中职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96)
[2]李建伟,职高体育课堂教育的人文解读,2011(103)
[3]陈颖悟熊百华刘晓忠,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
[4]吴志灵,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