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fx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体会。方法:将48例心律失常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心律失常患者45例经治疗28~50h心律失常得到控制,3例无效。结论:通过护理工作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加患者的活动耐力,能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减少了或避免了发生并发症。
  关键词:心律失常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392【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239-01
  心律失常临床上表现为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两种类型,严重心律失常则直接阻碍心室的排血功能,甚至迅速导致死亡。心律失常的诊断可依据病史及体格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的性质则需心电图检查,寻找发病原因进行治疗,其治疗可通过心理、药物、起搏、电复律、射频消融等治疗。选取临床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8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1~69岁,平均44岁。发病史2~13年。其中室性心动过速19例,房颤10例,房扑8例,室性早搏9例,阵发性室上速2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护士应该主动热情接待患者,送到病床,帮助整理用物,并使患者感到受到尊重、重视,消除忧虑恐惧心理。密切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求。根据患者的药物心理效应通过给药中的心理护理達到药效的目的。给药时配合心理支持作用下,血压比原基础下降了33mmHg,心率比原基础每分钟减少8次。积极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护理,由于病情引起的心理反应,要向患者宣传心理、生理、病情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知识,鼓励患者战胜疾病,正确对待疾病,使患者相信医学,相信医务人员,由心理失衡达到心理平衡。消除思想顾虑,并及时告诉患者治疗效果及身体恢复情况,使他们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1]。
  2.2休息。轻度心律失常不需卧床,但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严重的快速型或过缓型心律失常,应卧床休息,直至病情好转后,再逐渐起床活动。老年患者避免任何不良刺激,促进身心休息,当患者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晕厥时应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者采取高枕卧位、半坐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以免患者感觉心脏的搏动而加重不适感。保持病室安静、温度适宜,减少和避免任何不良刺激,协助生活护理,促进身心休息。
  2.3用药护理。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并主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奎尼丁对心脏的反应较严重,可致心力衰竭;Q-T间期延长,诱发室速甚至室颤而发生奎尼丁晕厥,应做紧急抢救,有30%的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利多卡因为较安全有效的药物,其副作用与血浆浓度过高有关,可引起头晕、眩晕、意识模糊、抽搐和呼吸抑制、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等。胺碘酮对窦房结及房室结均有抑制作用,可致心动过缓,大剂量可致房室传导阻滞,因其含碘,长期应用者应观察甲状腺功能。维拉帕米可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皮疹等。
  2.4心电监护。对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搏节律和频率变化。监测有无心律失常,及有无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如室速、室颤、严重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观察临床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的产生有关,如心悸、头晕、晕厥、低血压、严重休克、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加重。
  2.5对症护理。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这种心律失常可使心室率极快,能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严密进行心电监测,以便掌握心律的变化情况和观察药物疗效。密切观察用药反应,根据出现症状应给予对症处理。出现异常心律变化将急救药物备好迅速给药。
  做好电击除颤转变心律的准备[2]。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并保持静脉管道的通畅,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作用及效果。做好抢救时的护理配合。
  2.6电复律的护理要点。复律前加强心理支持,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检查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描记心电图,以便在恢复窦性心律后进行对比,并选用R波较高的导联进行心电监护。
  吸氧。立静脉通道。准备器械、药品,包括复苏所用器械和急救药品。复律后转复后配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血压、呼吸及神志改变,每30分钟测量1次,直至平稳。因电复律后窦性心律不稳定,活动后易复发,嘱患者卧床休息1~2日。严密观察肢体活动情况和神志改变,观察有无脑栓塞或周围血管栓塞的症状和体征。注意观察与电极接触的皮肤是否有灼伤,必要时可按皮肤灼伤护理。
  2.7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生命体征等,每4小时测1次直至正常,尤其注意心率及心律的监测,以了解有无心动过速复发,有无传导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观察周围动脉搏动、肢体肤色、温度感觉,注意有无栓塞的发生。遵医嘱常规给予抗生素3~5d,以预防感染。参考文献
  [1]付桂芹.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6,13:3860
  [2]汪小华,惠杰.心血管护理学.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6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护理路径,回顾性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3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
期刊
摘要:妇科微创技术是利用宫腔镜,腹腔镜,阴道镜等技术取代传统开腹技术治疗疾病,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部切口美容的优点。为了更好、更人性化的服务病人,我们在以往护理的基础上改变了一些护理措施。  关键词:妇科微创术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381【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02月—2013年02月心内科患者13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心内科患者分为A1组(实验组 65例)与A2组(对照组 65例);A2组心内科患者:主要按照常规开展健康教育;A1组心内科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并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对比A1组与A2组心内科患者完成护理后,临床表现出的焦虑抑郁状态、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RRT治疗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ICU就诊的15例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CRRT12h前、后患者的Peep、血流动力学及腹内压的变化进行分析、归纳,并讨论医务人员应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结果:在急性肿瘤患者CRRT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呼吸机参数,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差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责任制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实施责任制管理模式的手术室病例4035例,以及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6月未實施责任制管理模式的手术室病例3698例,对患者、医师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和分析满意度变化。结果: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责任制管理模式后,患者和医师的满意度分别为99.99%和98.98%(97/9
期刊
摘要:目的: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护理人员6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护理人员使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使用分层次管理法方式。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在工作的积极性方面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护理管理后操作评分以及理论知识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在体检肿瘤指标阳性老年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间在体检中发现肿瘤指标阳性的10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检后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采用延续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复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对肿瘤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则
期刊
摘要: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20到50岁的年龄最为常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可有都多方法治疗颅内肿瘤,其中手术治疗颅内肿瘤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而提高护理质量可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从而使病人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和术后的治疗。  关键词:颅内肿瘤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382【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纠纷特点,分析原因,总结预防与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3年发生45例纠纷,分析原因。结果:2007~2013年急诊科共收治患者71047例,发生纠纷45例,纠纷发生率0.63‰;2007年~2009年纠纷发原因:护士因素13(41.94%)、医院因素3(9.68%)、患者及家属因素11(35.48%)、其它3(9.68%)、合计31(100.0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手段,护理组患者则进行全部全方位的护理手段,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发现,护理组患者的口腔粘膜反应的总体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