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新课程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标准提出,要“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们认识事物最先都是通过直观体验,多媒体正好顺应了这个认识规律。
一、直观形象,激发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即时抓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运用电教多媒体,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将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现在的美术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是一味地模仿机械的作业,更多的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而多媒体在这一点上能够很轻松地完成,因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如《激情面具》一课,我采用独特的故事情节为开端,营造了一个极具情意性的氛围。在课前准备中,我把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宝莲灯》中的一段情节(画面中人物围绕篝火狂舞、祈祷祭祀)改编成了一段flash影像情境。上课伊始,教师神秘地拉上教室窗帘,关闭灯光,播放声像,荧屏上狂热的舞蹈场面和不时出现的面具特写营造出强烈的声像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和震撼。此时,教师作故事旁白:“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重大的庆典活动中,人们会头戴造型奇特夸张的面具,用他们特有的舞蹈狂欢庆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尝试体验、探究创造,他们陶醉在少数民族地区那种具有神秘而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奇思妙想,大胆创意,运用综合造型材料设计制作出一个个具有个性化的面具……
二、情景交融,激发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指出:“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丰富的美术情境来自多元化信息,多元化信息的积累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情境中利用多种视听感官开拓文化视野,积累丰富的形象,激发学生表现美的创作激情,发展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培养创新精神是推动教学改革理想的辅助手段。
如《海底世界》中:将搜集的海底的录像带剪辑加工,通过控制操作面版,给学生展现出神奇真实的海底世界。有时呈现全景,有时将贝壳定格,有时将有特征的鱼放大,有时又反复播放鱼群游动,还让潜水员、潜艇等来一个局部特写,让学生不断地观察讨论。学生心中固有的形象立刻被崭新的视觉概念所替代,画出了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有的学生还画出了海底的龙宫,自己则开着漂亮的潜水艇去探险。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非常兴奋和积极的状态,争着和老师、同学讨论。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加入,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三、改变方式,增强学生个性参与
“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
如在《有趣的面部表情》一课中,学生一看书上的漫画人物,都说太难,不会画。如果这时候要他们去创作,那就是一种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学生的热情、灵感都处于沉寂状态。我先设计了一个贴五官的游戏,把眼睛嘴巴简化成弧形的小段,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操纵鼠标,变化它们的方向角度就能拼出各种表情。拼出一种表情,我就点出相应的漫画人物,都是他们最喜爱的形象,比如柯南、樱桃小丸子,配出笑声哭声等。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作画的时候还互相做表情观察,效果很好。
四、化难为易,增强自信
“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美术活动更加关心。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美术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多媒体在教学上大大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减少了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了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激发出创造力。比如《二方连续》这一课,在电脑上先插入一个图案,然后通过复制、粘贴复制出多个同样的图案,向左右重复出现,或向上下重复出现,再用动画演示拼接。这样一来,学生在视觉上有了直观的感知能力,很容易掌握二方连续的图案构成。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能有效地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课堂内更加兴趣盎然,使学生自身的创造性素质也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们认识事物最先都是通过直观体验,多媒体正好顺应了这个认识规律。
一、直观形象,激发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即时抓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运用电教多媒体,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将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现在的美术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是一味地模仿机械的作业,更多的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而多媒体在这一点上能够很轻松地完成,因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如《激情面具》一课,我采用独特的故事情节为开端,营造了一个极具情意性的氛围。在课前准备中,我把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宝莲灯》中的一段情节(画面中人物围绕篝火狂舞、祈祷祭祀)改编成了一段flash影像情境。上课伊始,教师神秘地拉上教室窗帘,关闭灯光,播放声像,荧屏上狂热的舞蹈场面和不时出现的面具特写营造出强烈的声像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和震撼。此时,教师作故事旁白:“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重大的庆典活动中,人们会头戴造型奇特夸张的面具,用他们特有的舞蹈狂欢庆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尝试体验、探究创造,他们陶醉在少数民族地区那种具有神秘而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奇思妙想,大胆创意,运用综合造型材料设计制作出一个个具有个性化的面具……
二、情景交融,激发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指出:“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丰富的美术情境来自多元化信息,多元化信息的积累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情境中利用多种视听感官开拓文化视野,积累丰富的形象,激发学生表现美的创作激情,发展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培养创新精神是推动教学改革理想的辅助手段。
如《海底世界》中:将搜集的海底的录像带剪辑加工,通过控制操作面版,给学生展现出神奇真实的海底世界。有时呈现全景,有时将贝壳定格,有时将有特征的鱼放大,有时又反复播放鱼群游动,还让潜水员、潜艇等来一个局部特写,让学生不断地观察讨论。学生心中固有的形象立刻被崭新的视觉概念所替代,画出了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有的学生还画出了海底的龙宫,自己则开着漂亮的潜水艇去探险。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非常兴奋和积极的状态,争着和老师、同学讨论。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加入,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三、改变方式,增强学生个性参与
“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
如在《有趣的面部表情》一课中,学生一看书上的漫画人物,都说太难,不会画。如果这时候要他们去创作,那就是一种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学生的热情、灵感都处于沉寂状态。我先设计了一个贴五官的游戏,把眼睛嘴巴简化成弧形的小段,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操纵鼠标,变化它们的方向角度就能拼出各种表情。拼出一种表情,我就点出相应的漫画人物,都是他们最喜爱的形象,比如柯南、樱桃小丸子,配出笑声哭声等。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作画的时候还互相做表情观察,效果很好。
四、化难为易,增强自信
“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美术活动更加关心。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美术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多媒体在教学上大大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减少了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了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激发出创造力。比如《二方连续》这一课,在电脑上先插入一个图案,然后通过复制、粘贴复制出多个同样的图案,向左右重复出现,或向上下重复出现,再用动画演示拼接。这样一来,学生在视觉上有了直观的感知能力,很容易掌握二方连续的图案构成。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能有效地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课堂内更加兴趣盎然,使学生自身的创造性素质也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