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镇西老师曾说,管理模式是靠班主任“一元化领导”的“人治”。这种管理方式会产生哪些教育负效应呢?教师很累,上至贯彻各级领导的教育意图,下到布置督促检查每天的清洁扫除,可谓“事必躬亲”。学生很苦,一切听命于班主任,创造精神受到束缚,自觉性越来越弱,而依赖性却越来越强。同时,这种管理,会让教育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对学生的批评、表扬,往往因教师当时的情绪或对学生潜在的主观印象,而表现出程度的差异或方式的不同,这也使教育的威信在学生心目中降低。
细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我的认识逐步提高,对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来说,教师的个人权威与学生的自我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二者是有机融合于一个统一体的,这个统一体便是班规,教师的个人权威,通过班规转化成集体的意志;学生的自我教育,通过班规转化成参与班级管理的义务和权利,从长远的教育目的来看,这种班级民主管理模式,会让学生受到真正的民主启蒙教育,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习民主”。
李镇西老师的班级民主管理的班会课给我非常大的启发。班会课不是直接制定出班规,而是让制订班规的过程成为民主启蒙的过程。李老师先问同学们是不是真的想让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学生当然想。接着李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是不是真的觉得应该制订班规?学生经过一番辩论,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制定班规,但也有学生认为制定班规是不信任同学。李老师充分尊重同学们的观点,他说,人的天性里有懒惰的因子,有自我放松的潜意识,因此,需要外在的约束,这个约束就包括制度的约束。既有自我约束,又有外在约束,他律和自律的统一,这才是完整的教育。教育,还包括行为的养成,而这“养成”就包含了行为的训练,该做什么不该做,都要有规矩,随着李老师的引导,同学们对班规的认识愈加深刻。这时,李老师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这个班规由谁制订,学生认识到这个班规应由班级的每一个人参与制订。那么,怎么制订班规呢?李老师跟同学们谈了制订班规应遵循三个原则:广泛性、可行性、制约性。李老师深入浅出,讲解生动,让同学们明白了应该怎样制订班规。他们的班规没有草草出台,而是在共建班规的过程中,唤醒了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李老师的教育目的非常明显:制订班规不仅是让学生遵规守纪,不仅是达到民主管理的结果,而是更着眼于师生的共同成长,更着眼于民主教育——把班规制订的过程同时变成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启蒙和民主实践训练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崇高的追求!
回想以前,学校里让我们每个班级制订一份班规,我还以为班规就是一份扣分细则,与学校对班级的考核一致起来。当时,我没有认真地想一想,班规要根据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来制订,要出自学生自己的意愿,只有来自集体的智慧、集体的意志的班规,学生才懂得去维护,乐于去遵守,那些强加在学生头上的条条框框,虽然来得便捷,却谈不上什么实效。试想,如果我们班有切实可行的班规,学生的值日还需要老师天天督促吗?老师会看着满地的垃圾大发雷霆吗?看来,我的教育生活,除了应有的那一份勤奋,更需要的是一份智慧,一份为学生未来着想的强烈的责任心。
理解了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民主训练与民主启蒙,我想,我也应该以“法”治班,使我的班级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民主——
1.学习用“法治”管理班级,让自己成为“学生精神家园的关怀者”。
相信学生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把班级事务,如日常的学习纪律、清洁扫除、课间操纪律等等交给学生,教师只进行“宏观调控”或在特殊情况下出面解决有关问题,这样,自己可以从繁重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向更有价值的教育领域,多研究学生,深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精神家园的关怀者。
2.学习用“法治”管理班级,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能力。
一直以来,班干部选定了就不再更换,班里的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把自己放在管理的位置上。这样的班级管理结构,使班干部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他学生当班级小主人的想法也无法实现。对班级进行“法治”管理,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当班干部,班级的各项事务细化分工,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班级管理。还是上一次值日的事,学生没做好值日,可以依照班规对他们进行惩罚,老师情绪失控也应该受到班规的制约。班级内的各项工作,不仅仅靠老师和学生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班级制度让我们必须这样做。
3.学习用“法治”管理班级,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启蒙的教育。
我们的学生是面向21世纪的一代新人,他们的平等意识、法制观念、独立人格等民主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怎样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作为老师,在班级里创设民主管理的环境,使用民主管理机制,进行民主管理的实践,应是我们的责任。上学期,我在班里实行班长轮换制,两周一换,学生对班长的职务充满向往,也乐于参与班务管理,我想,这是不是向着李镇西老师所讲的民主管理迈出了小小的一步。我希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意识能深入人心,班干部能实实在在在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接受着同学们的监督,所有同学都对创建优秀班集体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家都在民主的生活中学习民主。
这是我对李镇西老师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的粗浅理解,我知道我要学的还有很多,我要做得更多。在民主精神启蒙与民主实践训练的道路上,让我且行且思,走进更高的教育境界。
细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我的认识逐步提高,对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来说,教师的个人权威与学生的自我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二者是有机融合于一个统一体的,这个统一体便是班规,教师的个人权威,通过班规转化成集体的意志;学生的自我教育,通过班规转化成参与班级管理的义务和权利,从长远的教育目的来看,这种班级民主管理模式,会让学生受到真正的民主启蒙教育,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习民主”。
李镇西老师的班级民主管理的班会课给我非常大的启发。班会课不是直接制定出班规,而是让制订班规的过程成为民主启蒙的过程。李老师先问同学们是不是真的想让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学生当然想。接着李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是不是真的觉得应该制订班规?学生经过一番辩论,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制定班规,但也有学生认为制定班规是不信任同学。李老师充分尊重同学们的观点,他说,人的天性里有懒惰的因子,有自我放松的潜意识,因此,需要外在的约束,这个约束就包括制度的约束。既有自我约束,又有外在约束,他律和自律的统一,这才是完整的教育。教育,还包括行为的养成,而这“养成”就包含了行为的训练,该做什么不该做,都要有规矩,随着李老师的引导,同学们对班规的认识愈加深刻。这时,李老师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这个班规由谁制订,学生认识到这个班规应由班级的每一个人参与制订。那么,怎么制订班规呢?李老师跟同学们谈了制订班规应遵循三个原则:广泛性、可行性、制约性。李老师深入浅出,讲解生动,让同学们明白了应该怎样制订班规。他们的班规没有草草出台,而是在共建班规的过程中,唤醒了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李老师的教育目的非常明显:制订班规不仅是让学生遵规守纪,不仅是达到民主管理的结果,而是更着眼于师生的共同成长,更着眼于民主教育——把班规制订的过程同时变成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启蒙和民主实践训练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崇高的追求!
回想以前,学校里让我们每个班级制订一份班规,我还以为班规就是一份扣分细则,与学校对班级的考核一致起来。当时,我没有认真地想一想,班规要根据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来制订,要出自学生自己的意愿,只有来自集体的智慧、集体的意志的班规,学生才懂得去维护,乐于去遵守,那些强加在学生头上的条条框框,虽然来得便捷,却谈不上什么实效。试想,如果我们班有切实可行的班规,学生的值日还需要老师天天督促吗?老师会看着满地的垃圾大发雷霆吗?看来,我的教育生活,除了应有的那一份勤奋,更需要的是一份智慧,一份为学生未来着想的强烈的责任心。
理解了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民主训练与民主启蒙,我想,我也应该以“法”治班,使我的班级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民主——
1.学习用“法治”管理班级,让自己成为“学生精神家园的关怀者”。
相信学生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把班级事务,如日常的学习纪律、清洁扫除、课间操纪律等等交给学生,教师只进行“宏观调控”或在特殊情况下出面解决有关问题,这样,自己可以从繁重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向更有价值的教育领域,多研究学生,深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精神家园的关怀者。
2.学习用“法治”管理班级,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能力。
一直以来,班干部选定了就不再更换,班里的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把自己放在管理的位置上。这样的班级管理结构,使班干部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他学生当班级小主人的想法也无法实现。对班级进行“法治”管理,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当班干部,班级的各项事务细化分工,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班级管理。还是上一次值日的事,学生没做好值日,可以依照班规对他们进行惩罚,老师情绪失控也应该受到班规的制约。班级内的各项工作,不仅仅靠老师和学生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班级制度让我们必须这样做。
3.学习用“法治”管理班级,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启蒙的教育。
我们的学生是面向21世纪的一代新人,他们的平等意识、法制观念、独立人格等民主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怎样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作为老师,在班级里创设民主管理的环境,使用民主管理机制,进行民主管理的实践,应是我们的责任。上学期,我在班里实行班长轮换制,两周一换,学生对班长的职务充满向往,也乐于参与班务管理,我想,这是不是向着李镇西老师所讲的民主管理迈出了小小的一步。我希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意识能深入人心,班干部能实实在在在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接受着同学们的监督,所有同学都对创建优秀班集体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家都在民主的生活中学习民主。
这是我对李镇西老师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的粗浅理解,我知道我要学的还有很多,我要做得更多。在民主精神启蒙与民主实践训练的道路上,让我且行且思,走进更高的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