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代际差异使高职教师在当前师生关系中的角色面临挑战,高职教师作为“过渡人”角色在留恋传统社会赋予教师的传统权威与创建现代教师权威之间游离。高职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完善自身知识与能力结构,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过渡人;教师权威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4-0088-04
师生关系是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主要人际关系。课题组围绕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现状对常州大学城5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究高职院校教师在当前师生关系中的角色挑战与角色适应。
一、“过渡人”概念的内涵
“传统”与“现代”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有学者称之为“转型期”,或称之为“巨大的发展的连续体”。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这一“转型期”或“过渡期”,社会学者冷纳(Daniel Larner)将“转型期社会的人”称之为“过渡人”。通过对“过渡人”性格特征的解读,可以勾勒出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性格特征[1]。
二、高职师生关系调查
(一)研究概况
调查对象。常州大学城5所高职院校任课教师与大二学生,5所院校分别是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对于调查数据,依据匿名原则用代码校A、校B、校C、校D、校E来表示。
调查方法。课题组通过各学校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将问卷发放给各任课教师与学生,采用的是等额分层随机抽样的问卷发放方法。每所學校发放210份学生问卷,60份教师问卷。其中学生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30%,教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30%,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内容。围绕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现状设计七项内容:师生双方对师生关系现状的满意度;师生关系对师生双方的重要性;师生双方是否认为有必要改善目前的师生关系现状;师生双方希望互相交流的状况;师生相互交流的主动性;当前师生关系的类型;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在师生交流中,教师更为主动
调查显示,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师生交流,都凸显了教师的主动性与学生的被动性。在课堂教学中,71.0%的教师与学生“经常交流”,29.0%的教师与学生“偶尔交流”;而在学生群体中,则仅有13.80%的学生与教师“经常交流”,有72.6%的学生与教师“偶尔交流”,还有13.6%的学生与教师“从不交流”,见图1。
课外交流中仍以教师主动交流为主。有56.9%的受访教师与学生“经常交流”,42.8%的教师与学生“偶尔交流”,只有0.4%的教师与学生“从不交流”;而在学生群体中,只有9.3%的学生课后与教师“经常交流”,而62.4%的学生课后与教师“偶尔交流”,还有接近28%的学生课后与教师“从不交流”。说明学生主动与教师课外交流的欠缺。与此同时,学生更希望师生双方的交流渠道进一步畅通,见图2。
2.在师生关系类型上,双方期望呈现出差异性
在对师生关系类型的选择中,调查显示,师生双方都以选“民主管理型”居多,其次是“民主平等型”,再次是“朋友型”,最后是“放任自由型”。表明“民主管理型”师生关系是当前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然而关于对理想师生关系类型的选择,调查双方则出现了明显差异。教师对上述各种类型的选择出现了交叉状,34.3%的教师选择“朋友型”,31.1%的教师选择“民主平等型”,31.1%的教师选择“民主管理型”,0.7%的教师选择“放任自由型”;而在学生群体中,60.9%选择“朋友型”,其次是民主平等型(23.6%),“民主管理型”居第三(9.9%),见图3。
3.在重视程度方面,教师更重视师生关系
师生双方对于师生关系的满意度能够体现当前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呈现相似的态度,如图4和图5所示。然而双方对于师生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却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调查显示,分别有98.2%的教师和92.9%的学生群体认为重要,但在“一般重要”和“很重要”上却出现大的差异。教师群体中有61.5%认为“很重要”,36.7%认为“重要”;学生群体中有32.6%认为“很重要”,60.3%认为“重要”,见图6。说明师生关系在教师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更高。
师生双方对改善当前师生关系现状的迫切程度进一步说明了师生关系对于教师群体的重要性。从整体数据趋势图来看,师生双方都有超过6成的人认为有必要改善师生关系。不同的是,教师群体中有78.8%认为“有必要”, 20.1%认为“没必要”;而学生群体中有64.4%认为“有必要”,34.3%认为“没必要”,见图7。对于教师而言,师生关系是其工作中的主要人际关系,将一直伴随其职业生涯的全过程,而对学生而言,师生关系只是其求学生涯中的主要人际关系,并不会成为其人生中长期存在的关系。
三、高职教师“过渡人”心理特征的解读
教师权威是指在师生关系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具有使学生信服的力量或威信,学生对教师的合法意愿或意志的自愿服从,表现为学生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地位的认同和支持。教师权威结构包括制度性教师权威与教师个人权威,其中传统教师权威和法定教师权威构成了制度性教师权威,教师专业权威与教师感召权威构成了教师个人权威。同家长权威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发生变迁相类似,高职院校教师权威也同样面临着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冲突而发生的构成要素的重组。
(一)高职教师享有的传统教师权威正在弱化
师生冲突与教师权威是描述和体现师生关系状态的两个维度。当前高职学生正以前所未有的频次在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中上演着与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尤其是显性冲突的不断出现,直接冲击着传统社会赋予教师的教育管理权利。传统社会教师“闻道在先”的知识结构赋予了教师专业知识权威,中国“尊师重教”传统社会观念赋予了教师“威严”与“威信”。传统社会赋予教师的这些特权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冲击下逐渐被弱化,高职教师亟需构建现代教师权威,以适应变化了的师生关系。 (二)高职教师对构建现代教师权威感到迷茫
高职院校师生之间存在代际差异,包括思想差异、成长环境差异、行为特征差异等。社会发展越快,师生之代际差异越明显,因而师生冲突也会越激烈、越频繁。当教师面临传统社会赋予自我的威信、威严、权威等都在快速弱化和消失时,他们感到了窘迫与迷茫。他们共同面临一个问题:高校教师应该如何做,一方面维护教师群体的威信,一方面快速构建自我的专业知识权威。
(三)高职教师既留恋传统教师权威又渴望构建现代教师权威
调研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教师对传统教师权威的“留恋情绪”。同时在师生冲突不断冲击传统教师权威时,教师对未来师生关系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一种“欲望”,即“真正想看到他‘心灵的眼睛’所看到的;真正想生活在他一直幻构着的世界里”[2]。总之,在教师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教师对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留恋与抗拒,对现代教育教学模式的向往与迷茫,这切实体现了社会转型期“过渡人”价值困窘这一典型的心理特征。
四、高职教师走出“价值困窘”境地的途径
(一)认同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与其坚持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不如将当前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民主平等意识以及强烈的参与意识等适时融入到教育管理实践中。这一改革本质是对高职教师调整自我角色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不是简单地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听从学生的意志和要求,而是要有“知己知彼”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要意识到当前大学生的特殊性并给予认可;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當前高职院校主流教育对象的思想与行为特征,了解大学生与教师群体观念的差异及归因,从而能够换位思考。
(二)加强社会实践教育,逐渐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培养目标中更加凸显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符合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基本要求。在高职探索“2 1”、“2.5 0.5”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探索如何从“教师主导,学生从属”向“教师主导,师生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转变,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内容。
(三)树立全新学习意识,逐渐完善知识与能力结构
传统社会“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要求在今天仍然没有变,变的是“道”、“业”、“惑”不再是停留在书本阶段与教师固有的知识结构中,而是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予以更新。因此,教师正视而非逃避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权威挑战”、“知识挑战”,树立全新的学习意识,重视自我获取信息能力的提升,加强自我综合知识结构的充实与完善,掌握在师生交流中的主动能力,是优化师生关系,走出“价值困窘”境地的重要选择。
(江苏省常州市2010年度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高职院校班主任权威结构转型的社会学研究》(编号:CDGZ201 00014),主持人:李艳)
参考文献:
[1][2]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72-78,111.
Analysis on the Role of “Transition Pers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i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Fiv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n Changzhou of Jiangsu Province
JI Mei, LI Yan
(Changzhou Electro-mechan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changing of Chinese society, the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k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face with challenges in curren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y are freeing between recalling with nostalgia traditional teacher authority and yearning modern one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need to transform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deology, reform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l and optimize their knowledge and ability structure so as to go out of the current dilemma.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ransition person; teachers’ authority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过渡人;教师权威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4-0088-04
师生关系是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主要人际关系。课题组围绕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现状对常州大学城5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究高职院校教师在当前师生关系中的角色挑战与角色适应。
一、“过渡人”概念的内涵
“传统”与“现代”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有学者称之为“转型期”,或称之为“巨大的发展的连续体”。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这一“转型期”或“过渡期”,社会学者冷纳(Daniel Larner)将“转型期社会的人”称之为“过渡人”。通过对“过渡人”性格特征的解读,可以勾勒出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性格特征[1]。
二、高职师生关系调查
(一)研究概况
调查对象。常州大学城5所高职院校任课教师与大二学生,5所院校分别是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对于调查数据,依据匿名原则用代码校A、校B、校C、校D、校E来表示。
调查方法。课题组通过各学校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将问卷发放给各任课教师与学生,采用的是等额分层随机抽样的问卷发放方法。每所學校发放210份学生问卷,60份教师问卷。其中学生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30%,教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30%,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内容。围绕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现状设计七项内容:师生双方对师生关系现状的满意度;师生关系对师生双方的重要性;师生双方是否认为有必要改善目前的师生关系现状;师生双方希望互相交流的状况;师生相互交流的主动性;当前师生关系的类型;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在师生交流中,教师更为主动
调查显示,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师生交流,都凸显了教师的主动性与学生的被动性。在课堂教学中,71.0%的教师与学生“经常交流”,29.0%的教师与学生“偶尔交流”;而在学生群体中,则仅有13.80%的学生与教师“经常交流”,有72.6%的学生与教师“偶尔交流”,还有13.6%的学生与教师“从不交流”,见图1。
课外交流中仍以教师主动交流为主。有56.9%的受访教师与学生“经常交流”,42.8%的教师与学生“偶尔交流”,只有0.4%的教师与学生“从不交流”;而在学生群体中,只有9.3%的学生课后与教师“经常交流”,而62.4%的学生课后与教师“偶尔交流”,还有接近28%的学生课后与教师“从不交流”。说明学生主动与教师课外交流的欠缺。与此同时,学生更希望师生双方的交流渠道进一步畅通,见图2。
2.在师生关系类型上,双方期望呈现出差异性
在对师生关系类型的选择中,调查显示,师生双方都以选“民主管理型”居多,其次是“民主平等型”,再次是“朋友型”,最后是“放任自由型”。表明“民主管理型”师生关系是当前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然而关于对理想师生关系类型的选择,调查双方则出现了明显差异。教师对上述各种类型的选择出现了交叉状,34.3%的教师选择“朋友型”,31.1%的教师选择“民主平等型”,31.1%的教师选择“民主管理型”,0.7%的教师选择“放任自由型”;而在学生群体中,60.9%选择“朋友型”,其次是民主平等型(23.6%),“民主管理型”居第三(9.9%),见图3。
3.在重视程度方面,教师更重视师生关系
师生双方对于师生关系的满意度能够体现当前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呈现相似的态度,如图4和图5所示。然而双方对于师生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却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调查显示,分别有98.2%的教师和92.9%的学生群体认为重要,但在“一般重要”和“很重要”上却出现大的差异。教师群体中有61.5%认为“很重要”,36.7%认为“重要”;学生群体中有32.6%认为“很重要”,60.3%认为“重要”,见图6。说明师生关系在教师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更高。
师生双方对改善当前师生关系现状的迫切程度进一步说明了师生关系对于教师群体的重要性。从整体数据趋势图来看,师生双方都有超过6成的人认为有必要改善师生关系。不同的是,教师群体中有78.8%认为“有必要”, 20.1%认为“没必要”;而学生群体中有64.4%认为“有必要”,34.3%认为“没必要”,见图7。对于教师而言,师生关系是其工作中的主要人际关系,将一直伴随其职业生涯的全过程,而对学生而言,师生关系只是其求学生涯中的主要人际关系,并不会成为其人生中长期存在的关系。
三、高职教师“过渡人”心理特征的解读
教师权威是指在师生关系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具有使学生信服的力量或威信,学生对教师的合法意愿或意志的自愿服从,表现为学生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地位的认同和支持。教师权威结构包括制度性教师权威与教师个人权威,其中传统教师权威和法定教师权威构成了制度性教师权威,教师专业权威与教师感召权威构成了教师个人权威。同家长权威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发生变迁相类似,高职院校教师权威也同样面临着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冲突而发生的构成要素的重组。
(一)高职教师享有的传统教师权威正在弱化
师生冲突与教师权威是描述和体现师生关系状态的两个维度。当前高职学生正以前所未有的频次在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中上演着与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尤其是显性冲突的不断出现,直接冲击着传统社会赋予教师的教育管理权利。传统社会教师“闻道在先”的知识结构赋予了教师专业知识权威,中国“尊师重教”传统社会观念赋予了教师“威严”与“威信”。传统社会赋予教师的这些特权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冲击下逐渐被弱化,高职教师亟需构建现代教师权威,以适应变化了的师生关系。 (二)高职教师对构建现代教师权威感到迷茫
高职院校师生之间存在代际差异,包括思想差异、成长环境差异、行为特征差异等。社会发展越快,师生之代际差异越明显,因而师生冲突也会越激烈、越频繁。当教师面临传统社会赋予自我的威信、威严、权威等都在快速弱化和消失时,他们感到了窘迫与迷茫。他们共同面临一个问题:高校教师应该如何做,一方面维护教师群体的威信,一方面快速构建自我的专业知识权威。
(三)高职教师既留恋传统教师权威又渴望构建现代教师权威
调研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教师对传统教师权威的“留恋情绪”。同时在师生冲突不断冲击传统教师权威时,教师对未来师生关系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一种“欲望”,即“真正想看到他‘心灵的眼睛’所看到的;真正想生活在他一直幻构着的世界里”[2]。总之,在教师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教师对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留恋与抗拒,对现代教育教学模式的向往与迷茫,这切实体现了社会转型期“过渡人”价值困窘这一典型的心理特征。
四、高职教师走出“价值困窘”境地的途径
(一)认同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与其坚持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不如将当前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民主平等意识以及强烈的参与意识等适时融入到教育管理实践中。这一改革本质是对高职教师调整自我角色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不是简单地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听从学生的意志和要求,而是要有“知己知彼”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要意识到当前大学生的特殊性并给予认可;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當前高职院校主流教育对象的思想与行为特征,了解大学生与教师群体观念的差异及归因,从而能够换位思考。
(二)加强社会实践教育,逐渐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培养目标中更加凸显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符合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基本要求。在高职探索“2 1”、“2.5 0.5”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探索如何从“教师主导,学生从属”向“教师主导,师生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转变,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内容。
(三)树立全新学习意识,逐渐完善知识与能力结构
传统社会“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要求在今天仍然没有变,变的是“道”、“业”、“惑”不再是停留在书本阶段与教师固有的知识结构中,而是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予以更新。因此,教师正视而非逃避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权威挑战”、“知识挑战”,树立全新的学习意识,重视自我获取信息能力的提升,加强自我综合知识结构的充实与完善,掌握在师生交流中的主动能力,是优化师生关系,走出“价值困窘”境地的重要选择。
(江苏省常州市2010年度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高职院校班主任权威结构转型的社会学研究》(编号:CDGZ201 00014),主持人:李艳)
参考文献:
[1][2]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72-78,111.
Analysis on the Role of “Transition Pers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i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Fiv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n Changzhou of Jiangsu Province
JI Mei, LI Yan
(Changzhou Electro-mechan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changing of Chinese society, the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k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face with challenges in curren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y are freeing between recalling with nostalgia traditional teacher authority and yearning modern one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need to transform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deology, reform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l and optimize their knowledge and ability structure so as to go out of the current dilemma.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ransition person; teachers’ autho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