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协助家庭成员对各类事物进行实际操作和科学管理的过程。职业认可度是个人对职业的评价和所持的心理倾向,它影响着一个人对所从事职业及相关活动做出的定向选择。家庭服务人员作为家庭服务业的从业主体,其职业认可度的高低直接关乎家庭服务行业的正常发展与运行。因此,提高家庭服务人员的职业认可度,探究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家庭服务人员自身职业认可度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人们多元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丰富,家庭服务需求日趋旺盛,并且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需求。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家庭服务行业存在着社会需求旺盛与职业认可度较低之间的明显矛盾。笔者调查了 206名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调查结果表明其中仅有26.9%的被调查者愿意从事家庭服务行业,认为家庭服务业社会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广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且认为国家对家庭服务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会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待遇。而71.1%的被调查者不太愿意从事家庭服务行业,属于被动择业,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服务的工作特性、社会认可度以及制度保障等因素的影响。
1.工作负荷大、工资低、假期时间少的职业特性是影响家庭服务人员自身职业认可度的直接因素。在调查中,60.3%的家庭服务人员认为从事家庭服务行业工作负荷大,假期休息时间少,会时常感到疲劳。另外家庭服务人员平均工资约为2500元~3500元,薪酬低,繁重的工作量与工资不成正比的现状造成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较低。
2.社会认可度较低是影响家庭服务人员自身职业认可度的潜在因素。笔者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大多数家庭服务人员认为自身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社会认可度偏低、工作受歧视。其中55.6%的被调查者表示,因为家庭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可度低,他们的家庭成员不愿意其从事家庭服务行业,自身也不愿意其子女从事家庭服务行业。
3.缺乏与家庭服务群体特征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家庭服务人员自身职业认可度的内在因素。在调查中,49.7%的被调查者没有从属的家政服务公司,50.2%的家庭服务人员虽然有从属的家政公司,但大部分未签订劳动合同,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并且这使得家庭服务人员流动性较大,对自身的安全感和职业认同感较低。另外笔者发现,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家政保险”,与客户之间未签订家庭服务合同,这使得家庭服务人员在面对纠纷时处于劣势,难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家庭服务人员社会认可度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家庭服务业起步晚、发展不完善,没有形成完备的市场运行体系和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家庭服务市场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低,家庭服务业存在着低端供给与高端需求的内在矛盾,进而造成家庭服务业人员社会认可度较低。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家庭服务人员社会认可度低主要与传统思想观念,家庭服务人员职业特性,家庭服务行业职业化、标准化水平以及媒体宣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1.传统思想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家庭服务员被“污名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家庭服务人员的名称上“保姆”“佣人”等称谓始终存在,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现象更加凸显。陈旧的传统思想观念使得家庭服务人员的身份边缘化,得不到亲友的支持,受到社会的排挤。另外,由于大多数的家庭服务人员提供“住家”型服务,大多数客户及其家人会有戒心和不适感,认为家庭服务人员是“外人”,而且家庭服务员也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家庭服务人员对自身的身份认同也容易出现偏差,影响自身的职业认可度。
2. 家庭服务行业技术含量不高、性质单一的职业特性是影响家庭服务人员社会认可度的重要因素。在家庭服务人员的年龄构成中,约50.9%的被调查者年龄介于40-49岁之间,年龄偏高;并且绝大多数的从业者文化水平严重偏低,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家庭服务类型,导致消费者在对待家庭服务行业和从业人员的态度上,难免带有歧视的眼光。另外,家庭服务工作技术含量不高、性质单一、不需要前期投入等特点促使大量的下岗人员从事家庭服务行业,使得家庭服务人员低学历、低技能的职业特性更加凸显,这种现状必然导致家庭服务人员从业素质较低,进而造成家庭服务人员社会认可度低。
3. 家庭服务人员职业认同感、期望度较低以及行业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低的现状仍然是制约家庭服务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虽然我国目前家庭服务需求旺盛,家庭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大多数家庭服务人员是被动择业,并没有将其所从事的家庭服务业作为主要职业,在工作中自我职业认同感、期望度较低,没有形成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另外,目前家庭服务行业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低,没有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及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服务不规范,难以满足客户高质量的服务需求,消费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低。
4. 新兴传播媒体在家庭服务行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家庭服务业也迈入“互联网+”时代。未来“互联网+家庭服务”的服务形式将进一步普及,家庭服务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为家庭服务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大量家庭服务事件失实报道,尤其是关于家庭服务人员“虐婴、打骂老人、盗窃财物”等负面新闻与夸大报道,造成公众对家庭服务产生误区甚至抵触心理。
三、提升家庭服務人员职业认可度的对策
提升家庭服务人员的职业认可度,能够帮助家庭服务人员端正心态,增强职业素养,提高从业积极性,从而促进家庭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改善民生。家庭服务人员职业认可度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政府、企业和从业者三方的共同努力。
1.政府层面。
健全家庭服务行业市场监管机制,提升家庭服务行业专业化水平。针对当前家庭服务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服务标准不规范,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亟须政府部门强化行业市场监管,加快家庭服务行业有关法规建设以及标准的制定工作,完善家庭服务的市场管理体系。与此同时,政府应健全激励家庭服务行业良好运行的政策措施,对家庭服务行业进行资源整合,给予税收支持,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品牌建设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增强社会的影响力,进而增强人们对家庭服务行业的认可度。 完善与家庭服务从业群体特征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在调查中,大多数的家庭服务人员没有商业保险,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有效的权益保障,这为其带来许多后顾之忧,也使得其自身的安全感和职业认同感较低。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政府应尽快完善与家庭服务群体特征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将家庭服务人员纳入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必要时给予经济救助和法律援助。
借助媒体网络宣传,增进人们对家庭服务行业的正确认识。家庭服务业依托互联网拓展出新的服务形式的同时,更需要以此为平台加强正向的宣传报道,适时开展“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大赛”“家庭服务行业成果展”等活动,表彰优秀家庭服务企业和突出贡献个人,提高家庭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家庭服务人员的自身认可度,为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企业层面。
加强对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这是提高家庭服务人员职业认可度的必要条件。
在从业人员培训方面,鼓励家庭服务企业开展标准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同时注重“校企结合”,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家政学专业资源,进行分层次培训,在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上下工夫,提高培训质量。
在培训的形式和课程设置方面,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客户需求和从业者本人特点适时地调整培训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当开展网络培训。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家庭服务人员价值观念、职业操守的培养,通过价值观念的学习,增强从业者的职业责任心。
3.从业者层面。
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当前,家庭服务工作技术含量不高,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职业培训是造成家庭服务人员社会认可度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良好的培训不仅关系到家庭服务人员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其职业素养的养成、行业的正常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服务人员应该积极地参加职业培训,在培训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与意识, 增进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客户,从而有利于转变人们对家庭服务行业的固有认识,提升对家庭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可度。
依法签订家庭服务合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家庭服务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增强从业者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安全感和认同感,而且在家庭服务人员和客户之间发生摩擦时,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正确的解决问题。
提升家庭服务人员职业认可度已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从业者三方的共同努力,從健全家庭服务行业市场监管机制,提升家庭服务行业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切实维护家庭服务人员合法权益以及从业人员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等方面提高家庭服务人员的职业认可度,提高家庭服务行业的整体素质,树立家庭服务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家庭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为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家政服务员职业认可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课题研究成果)
一、家庭服务人员自身职业认可度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人们多元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丰富,家庭服务需求日趋旺盛,并且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需求。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家庭服务行业存在着社会需求旺盛与职业认可度较低之间的明显矛盾。笔者调查了 206名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调查结果表明其中仅有26.9%的被调查者愿意从事家庭服务行业,认为家庭服务业社会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广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且认为国家对家庭服务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会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待遇。而71.1%的被调查者不太愿意从事家庭服务行业,属于被动择业,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服务的工作特性、社会认可度以及制度保障等因素的影响。
1.工作负荷大、工资低、假期时间少的职业特性是影响家庭服务人员自身职业认可度的直接因素。在调查中,60.3%的家庭服务人员认为从事家庭服务行业工作负荷大,假期休息时间少,会时常感到疲劳。另外家庭服务人员平均工资约为2500元~3500元,薪酬低,繁重的工作量与工资不成正比的现状造成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较低。
2.社会认可度较低是影响家庭服务人员自身职业认可度的潜在因素。笔者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大多数家庭服务人员认为自身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社会认可度偏低、工作受歧视。其中55.6%的被调查者表示,因为家庭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可度低,他们的家庭成员不愿意其从事家庭服务行业,自身也不愿意其子女从事家庭服务行业。
3.缺乏与家庭服务群体特征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家庭服务人员自身职业认可度的内在因素。在调查中,49.7%的被调查者没有从属的家政服务公司,50.2%的家庭服务人员虽然有从属的家政公司,但大部分未签订劳动合同,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并且这使得家庭服务人员流动性较大,对自身的安全感和职业认同感较低。另外笔者发现,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家政保险”,与客户之间未签订家庭服务合同,这使得家庭服务人员在面对纠纷时处于劣势,难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家庭服务人员社会认可度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家庭服务业起步晚、发展不完善,没有形成完备的市场运行体系和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家庭服务市场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低,家庭服务业存在着低端供给与高端需求的内在矛盾,进而造成家庭服务业人员社会认可度较低。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家庭服务人员社会认可度低主要与传统思想观念,家庭服务人员职业特性,家庭服务行业职业化、标准化水平以及媒体宣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1.传统思想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家庭服务员被“污名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家庭服务人员的名称上“保姆”“佣人”等称谓始终存在,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现象更加凸显。陈旧的传统思想观念使得家庭服务人员的身份边缘化,得不到亲友的支持,受到社会的排挤。另外,由于大多数的家庭服务人员提供“住家”型服务,大多数客户及其家人会有戒心和不适感,认为家庭服务人员是“外人”,而且家庭服务员也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家庭服务人员对自身的身份认同也容易出现偏差,影响自身的职业认可度。
2. 家庭服务行业技术含量不高、性质单一的职业特性是影响家庭服务人员社会认可度的重要因素。在家庭服务人员的年龄构成中,约50.9%的被调查者年龄介于40-49岁之间,年龄偏高;并且绝大多数的从业者文化水平严重偏低,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家庭服务类型,导致消费者在对待家庭服务行业和从业人员的态度上,难免带有歧视的眼光。另外,家庭服务工作技术含量不高、性质单一、不需要前期投入等特点促使大量的下岗人员从事家庭服务行业,使得家庭服务人员低学历、低技能的职业特性更加凸显,这种现状必然导致家庭服务人员从业素质较低,进而造成家庭服务人员社会认可度低。
3. 家庭服务人员职业认同感、期望度较低以及行业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低的现状仍然是制约家庭服务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虽然我国目前家庭服务需求旺盛,家庭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大多数家庭服务人员是被动择业,并没有将其所从事的家庭服务业作为主要职业,在工作中自我职业认同感、期望度较低,没有形成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另外,目前家庭服务行业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低,没有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及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服务不规范,难以满足客户高质量的服务需求,消费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低。
4. 新兴传播媒体在家庭服务行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家庭服务业也迈入“互联网+”时代。未来“互联网+家庭服务”的服务形式将进一步普及,家庭服务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为家庭服务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大量家庭服务事件失实报道,尤其是关于家庭服务人员“虐婴、打骂老人、盗窃财物”等负面新闻与夸大报道,造成公众对家庭服务产生误区甚至抵触心理。
三、提升家庭服務人员职业认可度的对策
提升家庭服务人员的职业认可度,能够帮助家庭服务人员端正心态,增强职业素养,提高从业积极性,从而促进家庭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改善民生。家庭服务人员职业认可度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政府、企业和从业者三方的共同努力。
1.政府层面。
健全家庭服务行业市场监管机制,提升家庭服务行业专业化水平。针对当前家庭服务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服务标准不规范,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亟须政府部门强化行业市场监管,加快家庭服务行业有关法规建设以及标准的制定工作,完善家庭服务的市场管理体系。与此同时,政府应健全激励家庭服务行业良好运行的政策措施,对家庭服务行业进行资源整合,给予税收支持,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品牌建设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增强社会的影响力,进而增强人们对家庭服务行业的认可度。 完善与家庭服务从业群体特征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在调查中,大多数的家庭服务人员没有商业保险,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有效的权益保障,这为其带来许多后顾之忧,也使得其自身的安全感和职业认同感较低。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政府应尽快完善与家庭服务群体特征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将家庭服务人员纳入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必要时给予经济救助和法律援助。
借助媒体网络宣传,增进人们对家庭服务行业的正确认识。家庭服务业依托互联网拓展出新的服务形式的同时,更需要以此为平台加强正向的宣传报道,适时开展“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大赛”“家庭服务行业成果展”等活动,表彰优秀家庭服务企业和突出贡献个人,提高家庭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家庭服务人员的自身认可度,为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企业层面。
加强对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这是提高家庭服务人员职业认可度的必要条件。
在从业人员培训方面,鼓励家庭服务企业开展标准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同时注重“校企结合”,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家政学专业资源,进行分层次培训,在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上下工夫,提高培训质量。
在培训的形式和课程设置方面,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客户需求和从业者本人特点适时地调整培训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当开展网络培训。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家庭服务人员价值观念、职业操守的培养,通过价值观念的学习,增强从业者的职业责任心。
3.从业者层面。
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当前,家庭服务工作技术含量不高,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职业培训是造成家庭服务人员社会认可度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良好的培训不仅关系到家庭服务人员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其职业素养的养成、行业的正常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服务人员应该积极地参加职业培训,在培训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与意识, 增进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客户,从而有利于转变人们对家庭服务行业的固有认识,提升对家庭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可度。
依法签订家庭服务合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家庭服务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增强从业者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安全感和认同感,而且在家庭服务人员和客户之间发生摩擦时,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正确的解决问题。
提升家庭服务人员职业认可度已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从业者三方的共同努力,從健全家庭服务行业市场监管机制,提升家庭服务行业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切实维护家庭服务人员合法权益以及从业人员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等方面提高家庭服务人员的职业认可度,提高家庭服务行业的整体素质,树立家庭服务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家庭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为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家政服务员职业认可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