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主,以读为线”教学模式研析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加工作以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十六年多了,回顾这十六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全国各地展开了多层次多途径的改革尝试,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坛,长期以来风风火火,一直是争论不休,可以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每隔几年就“新招迭出”而又“各领风骚三五年”,但真正经受住实践检验的有效语文教学方法并不多。记得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加分析地引进外国的教学做法,一味求新求异、好大喜功、花拳绣腿……这种只讲花哨不重实行、追求捷径速成忽视传统规律的搞法,在出题越来越繁琐的中高考指挥棒和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的影响和鼓噪下,我们热热闹闹的语文教学改革、反复无常地搞了几十年,至今没有找到一条光明大道,而积累的教训可是太多了。一是教材内容单薄陈旧落后;二是教法以教师讲解为主,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条分缕析上,从而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三是练习偏于工具性、技术性的训练,而忽视了生命体验的投入和对文化韵味的涵咏。回顾过去,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深感痛心和内疚。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学语文教学界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走的是一条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路子。学生经过十几年的语文学习,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语文文化知识和能力,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文体格式混乱,书法潦草字不成个,谈空话、说假话、说大话成风。更为重要的是,十几年的读书却未能“明道”,即获得应有的文化素质,以致于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还要像小学生那样重新学习几个常见的文明用语。中学语文教改二十多年,现状并不太令人乐观,反而在新形势下更显得步履艰难、尴尬窘迫。
  一方面,我们不断地宣布一个又一个语文教改的成功,宣称它们对语文教学惊人的“突破”、它们对语文教学的远大影响、它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丰硕成果,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语文教学年复一年,仍然是“少慢差费”。
  怎样才能摆脱少慢差费状态,使语文教学走出一条新路呢?中学语义教学之亟需改革,已是许多人的共识。不少报刊杂志推出了批评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文章,《北京文学》、《中国青年报》等报刊连续载文揭露和批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种种弊端“积重难返”、“误尽苍生”,在文学界和教育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可以说,期望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已不单单是中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意愿,更成为引入瞩目的社会性话题。
  高密校长李希贵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追求是给学生留下阅读、写作的能力和一些情感的东西,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定基础;它应把落脚点放在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上、健全人格的养成上,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且给他感悟的时间,因为只有学生自己感悟到的东西习,才终生难忘。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学的无序性就是它应该遵循感染学生的原则,变“以教师教为主”为“以学生学为主”,尽量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师应做指导学生学习和教会学生做人的引路人。
  语文教改走到今天,应当有一个全方位的突破了。我们说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新世纪、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是重视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达到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的新境界。“乐学”是让学生学得趣味盎然、轻松愉快,是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会学”是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学会”是促进学生知识与方法的落实。语文课的生命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取决于学生是否乐学、会学,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落实,是衡量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衡量语文教学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语文教学更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育的个性特点是语言文化教育,具体说来就是文学教育、语言教育和汉字书法教育。语文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它更多的是依赖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同样的知识内容,学生听一次能掌握10%左右,读一次能掌握20%左右,而在一次双向多边活动的学习中,学生能掌握65%左右。我国传统的教学也一向主张多读开智,叶圣陶先生更把“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作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为此,必须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科学的自学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在大家迷茫不知所措之时,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在这一新课程背景下,要努力更新教学理念,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为目标,以优化“课前预习、教学过程、课后作业”为教学重点,努力实现“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具体措施是精心编制“学案”,充分发挥“学案”教学的导学功能,提高学案教学的实施水平。
  1、优化课前预习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切实加强课前预习指导,提前一周或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时间预习教材感知教材内容,初步认知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实效性。教师要加强预习检查,通过检查促进学生扎实开展预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2、加强预习交流,改进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之前,可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汇报自学成果,初步形成学习共识,按照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要求,从学科特点出发,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为系列学习主题,把学习主题转化为学习任务,把学习任务转化为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活动中生成知识,提高能力和素养。
  3、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主体探究。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传授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和主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感悟知识的研究与应用方法,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面对新理念的冲击,我认真学习反复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探究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以学为主、以读为线”的课堂教学模式。现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谈谈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的教学思路。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永恒的热点,近年来关于阅读教学的争论沸沸扬扬、异常繁荣,然而表象繁荣背后的实际是阅读教学的水准始终处于支离破碎的初级状态。现代文阅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我认为现代文阅读要做到“以学为主、以读为线”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欣赏、学会质疑、学会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步骤组织教学: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先是激情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然后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标画出生字生词,借助注释及字词典等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求得新知识。这一环节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每一个学生能完整地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知课文大体内容。
  2、研读课文,把握课文主旨,体会作者情感。在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讨论关键字词的意义作用,评价文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及写作目的。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课文理解上的疑难,可以就课文内容或写作方面进行大胆质疑,也可以大胆提出改写意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引导:一是确有所疑,提出初步读课文时的疑难之处,在小组内共同解决;二是明知故疑,提出自己感到有价值的问题,供师生思考;三是提出不同见解,对课文内容细节提出疑问,寻求班集体的帮助。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众多问题纳入落实课文教学目标的轨道,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质疑为抓手,组织学生有序地研读课文,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就下结论,或者进行简单的否定,可以先交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合作解决,教师也可以作为学生的一员平等参与讨论。这一环节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共同的讨论学习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品读课文,自主赏析课文语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研读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字词句段)进行朗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对于精彩的段落,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反复诵读,可以配乐感情朗读,可以分角色朗读,可齐读,可自由读等等。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欣赏品评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考可以完善甚至代替老师的结论,学生精彩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应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精彩段落的诵读还可以使学生更深地融入到文学作品中,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联读,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知识、阅读技能和方法去阅读与所学课文相类似的文章,从而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加强了语言的积累,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这几个步骤中,教师的作用仅限于引导,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积累、感悟、赏析、评价、质疑、总结等活动,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也应该围绕“读”来进行,在读中感悟、读中欣赏、读中质疑、读中总结。当然,以上四个步骤只是课堂教学的大致思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处理。四个步骤也允许交叉和渗透,如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中也可以“质疑评价”,在“品读课文,自主赏析”中也可以谈收获和进行评价,切不可一味地拘泥于形式。
  二、文言文阅读课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把时间让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为主,以读为线”,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读和自主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实行了读一读,扫清字词障碍的教学策略。
  学生可以默读、小声读、自由朗读、听录音读,利用多种形式尝试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揣摩和把握文章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读名著、背诗文、记笔记、练书法、写文章,本身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不练也得练,教师想替也替不了。
  背诵诗文就得有死记硬背的功夫,丝毫含糊不得。有些东西就是不全懂,也要背,先吃进去再说。吃下去了,总能慢慢消化,怕的是吃不进去。旧时私垫,就是背,被不过就打板子,过头了;现在的问题是基本不背,却要反对死记硬背,岂不荒唐!加强背诵积累不要担心学生不理解,我们要相信他们将来读得多了会理解的。即使有些不能理解,甚至读了大学都不能理解也无妨碍。我们语文教师,谁敢说能理解所有的文言文呢?其实有不少学中文的本科大学生,毕业后当了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会发现不少文言文理解不深,或者理解错了,甚至不理解,何况是中学生呢?而今中国,可能只有少数专家才敢说能读懂每一篇古文,又何必要求中学生呢?
其他文献
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较多的知识,即较短的时间里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所以,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学中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讲授“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一节时,进行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探索,教学过程大致
期刊
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对于那些单调的、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优化,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事例故事激发兴趣  对于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用众多的事例故事调动学
期刊
摘要:在信息落后的农村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见识浅,阅读的课外读物少,作文教学一直都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点,每提起写作文,学生就有恐惧感,总说“没有东西可写”、“不知怎样写才好”,老师费尽唇舌收效也不大。长期以来,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尝试着把多媒体引入了作文课堂,对作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生们也爱好写作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没有东西可写”,而是把写作文看成是一件很快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是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而且还是物理的一种思想,在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物理教学中怎样体现这一学科特性是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学物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断摸索,认为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有以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而言,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的更新.如果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那么就会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上好《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任课教师们一直在探索。下面就如何上好这门课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上好每一堂课,至关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组
期刊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教育最基层的教师应立足教育第一线,更多地关注、矫正我们身边的行为细节,减少隐性的不公平教育现象,在日常教学中努力践行公平教育,扎扎实实地将公平教育落到实处。  一、要树立公平教育的理念  追求公平是人类最古老的理念和最伟大的目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其内涵主要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
期刊
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综合地分析问题、灵活地解决问题、准确地表达问题等能力素质,是新课改中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从多方入手上好每一节课。导课——激发学生兴趣;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调控——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小结、归纳——使知识既具有系统性,又具有发散性要多法并举,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一、发掘学生的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期刊
计算机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计算机教学实践证明,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新课程强化了实验教学,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实验的数量。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不仅直观、形象、生动,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形象性,并为学生开辟新视野,给传统实验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下面就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化学实验教学谈几点做法。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相对于语文、数学这些传统学科而言,实在太年轻了。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笔者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原则,积极探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归纳出了以下几种适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供同行们探讨。  关键词:巧用 活用 妙用 好用  一、巧用  我们通过认识各种类型的软件界面,熟悉、掌握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