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思维力和表达力的培养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_2036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固然有经济危机的影响,其深层原因却是大学生的思维力和表达力存在严重缺陷,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要注重思维力和表达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维力;表达力;就业
  
  1.问题的提出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不言而喻,政府、高校也为大学生的就业煞费苦心,频频推出新的政策来引导就业。然而,大多数的毕业生仍然找不到“婆家”,每次应聘,总是满怀希望而去,折戟铩羽而归。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屡战屡胜,手里握着几份合同犹豫着到底要去哪一家呢。为什么在相同的就业形势之下,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之中,两者的差异如此之大呢?原因就在于,有些学生拥有优秀的思维力和表达力,能够在应聘过程中恰当地展现自己,与企业达成共鸣,被企业视为“匹配”的人才而纳入麾下,而大多数毕业生,既欠缺足够的思维力和表达力,又缺乏充分的应聘准备,结果在应聘过程中错漏百出,当然只能被企业拒之门外。
  思维力指的是一个人进行思维的能力,即接收信息、贮存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能力,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等基本的思维形式,形成概念和理论,来丰富和发展知识的过程。[1]表达力指的是用外部的行为(语言、神态、身段等)把思维的成果表达出来的能力,在诸种表达方式中,又以口头的表达能力最为紧要,因为它是产生首因效应的关键,折射出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思维和表达互为表里,思维的成果要通过表达展现出来,表达又要以思维的成果为内容;因此,思维力和表达力也是相互依存的,思维力的高低限制着表达力的高低,表达力的优劣反映着思维力的优劣。
  思维力和表达力,是应聘的“敲门砖”,也是用人单位考察、筛选人才的主要根据。思维力反映了应聘者的智商和工作能力,表达力则反映出应聘者的情商和沟通协调能力。而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正是用人单位最重要的用人标准。应聘者在应聘过程中,一定要“两条腿走路”,才能顺利跨进就业的大门。
  
  2.现状
  
  然而,让人扼腕叹息的,非常多的毕业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仍然不能培养起这两种能力,或者是个“铁拐李”,只有思维力没有表达力,导致在应聘过程中漏洞百出。正如暨南大学科学技术服务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林奕坚先生总结的那样,毕业生在面试过程中屡屡出现以下情况:一是没有时间观念,在“一分钟自我介绍”这个环节中,不能准确地在“一分钟”之内表达有效信息,而是介绍无用信息;二是表达混乱、逻辑性差,说话没有重点或中心,没有次序,颠三倒四;三是内容空泛,所讲的内容与应聘的岗位匹配度不高;四是思想呆板,不能随机应变,一旦遇到不太懂的问题就哑口无言。这些拙劣的表达的背后,正是很多毕业生较差的思维力:一是分析判断能力差,不能辨别出事物的本质和重点;二是逻辑思维能力差,不能区分事物的重要程度并进行排序;三是概括能力差,不能对信息进行整合并输出;四是应变能力差,不能应用平常的积累来思考并解决问题……毕业生这样的素质,起码在应聘的素质上,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当然也就叩不开他们的大门,这才是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深层原因所在。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就业危机,让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就必须让大学生的素质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匹配,起码能通过面试这一关,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从大一就开始培养大学生的思维力和表达力。
  
  3.原因
  
  然而,高校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更多地是放在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上,恰恰忽视了对分析、判断、概括、整合等基础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更别提对表达能力的训练了。这可能与高校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误解有关。按道理说,思维力和表达力,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而中学阶段也正是培养思维力和表达力的黄金时段。笔者曾经在香港观摩过一个初三班级语文课的课堂教学,他们的练习是这样的:老师先给大家看一份资料(学生关于饭堂所存在的问题的讨论),然后每个人要根据这份资料,以一个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就这些问题(如价格高、服务差、垄断等)写一封信给校长,反映情况并提出建议。学生写完之后,要站到讲台上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接受大家的提问。这种训练的应用性特别强,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人翁精神,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反观大陆的中学教育,受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中学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按照考试大纲来安排教学重点,同学们被动接受知识,被迫训练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由于班级人数众多,大家也缺乏交流的机会,这就造成了学生缺乏思考的兴趣和平台,实际操作机会少,知识应用能力差,要不成为“只知书中事,不解天下情”的“书呆子”,要不成为“敏于行而讷于言”的“闷葫芦”。同学们只有上了大学之后,才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训练思维力和表达力的机会,大家终于卸下高考的重担,接触崭新的师生互动的学习模式,参加多姿多彩的学生活动,大家终于有了相关的平台去品尝知识的味道,去表达和展现自己。然而,高校却以为思维力和表达力已经在中学阶段就完成了,所以对学生思维力的培养放在了创新能力、批判能力等更高级别的能力上,导致学生从中学到大学,一直没有受到系统的严格的思维力和表达力的训练。因此,高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力和表达力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积极制定相关的方案和措施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4.意义
  
  培养大学生的思维力和表达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思维力和表达力制约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业务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思维力和表达力,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其次,思维力和表达力,是培养创新能力、批判能力、领导能力、服务能力等其他能力的基础。一切成就都来源于正确的思维和有效的表达,一切能力都要以思维力为源头,以表达力为体现。
  第三,帮助学生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提高就业能力。面对着浩浩荡荡的应聘大军,用人单位遴选人才的标准也越来越苛刻,方式越来越多样,无论笔试、面试,用人单位都差重考核应聘者的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归根到底就是思维力和表达力。高校要保证自己的毕业生能在人才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和表达力。
  第四,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需要。大学生毕业后,就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代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所以,一定要充分培养大学生卓越的思维力和表达力,才能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得更好更强。
  
  5.途径
  
  要加强大学生的思维力和表达力的培养,必须充分发挥课堂和课外两个阵地的作用,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一,在课堂教学上,变单纯的讲授方式为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用一半的时间精要地讲授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用一半的时间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设置若干个小专题(或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对这些专题进行学习,并在下一节课将学习的成果制作成PPT,与全班同学分享,同时设置评议组,对该组同学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既训炼了学生的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总结概括资料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批判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更能培训部分学生的领导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这种课堂教学效果,远比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要好得多。
  第二,要在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增强他们的训练意识,提升训练效果。学校里每年的第二课堂活动都非常丰富多彩,比如学术科技节、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学术论坛等,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参与。然而,在这些学生活动中,很多学生是抱着休闲、娱乐的心态来参加的,并没有把它们视为提升思维力和表达力的好平台、好机会,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学校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学生活动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参加活动的意义,努力提升自己,争取每参加一次活动,思维力和表达力就更上一个台阶。
  第三,多设置专门的培训课程,开办相关的講座,比如逻辑思维、演讲与口才、辩论技巧、PPT的制作等,向同学们传授思考方法和表达技巧,让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尽量接近专业水平。同时从大一就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涯规划的指导,按照社会上用人单位的要求、标准来训练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距离,让学生尽快地社会化、职业化,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顺利实现就业。
  总之,大学生的思维力和表达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就业过程中的重要竞争力之一。高校要从“人才的出路”这样的战略高度出发,重视大学生思维力和表达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会想能说的人才,让学生能够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适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样,大学生的就业危机就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学校的育人使命也能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梁建美.浅谈思维力在成才中的作用与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4).
  
  作者简介:郑爽,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传播学硕士在读。
其他文献
【摘要】实用语文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在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实用语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挖掘潜能,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任务模块,把握教学的基本原则,更好地组织实施和宏观调控,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用语文;确立教学法;任务驱动模块;
期刊
【摘要】无形学院是科学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交流的重要机制,是推动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关键,创建高效合理的无形学院是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创新人才;无形学院;科学共同体    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以往,科学研究在很长时间内是科技工作者的个人劳动,但是随着社
期刊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    1.激发阅读的兴趣    要倡导教学民主,尊重个人体验。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鼓励学生大胆畅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毕业生数量的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使企业和高校各取所需,但往往事与愿违。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所需的人才无法有机地对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高职院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更深层次地改革,由“知识、技能、就业”的培养模式向“知识、技能、就业能力”模式转
期刊
【摘要】从经管类专业特点入手,结合当前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在经管类专业中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创新人才过程中的必要性。根据经管类专业开放性实验的特点和意义,通过理论研究与建设改革实践,对开放性实验的运行的现状、存在的不足、开放体系的建设、管理模式等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经管专业;实验管理;探索心得;人才培养    引言  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
期刊
【摘要】目前,高中新课改已在全国大范围展开,而大学数学却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一些高等学校的教师对新课改的具体情况还不了解,导致了学生对大学学习不适应、考试成绩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本文作者提出了改变现有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应对策略    目前,高中新课改已经在全国大范围展开,从课程结构的设计到内容标准
期刊
【摘要】翻译是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一方面译者必须遵循和体现原作品的风格,另一方面译者又必须形成自己的翻译风格,使之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译品。本文试从张谷若先生的《大卫·科波菲尔》译本讨论了译者风格和作者风格的统一性。  【关键词】风格;用词;修辞;统一性    一、什么是风格    风格是什么?布封说:“风格即其人”。福楼拜说:“风格不但就是其人,而且还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由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岗位增幅有限,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压力,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总体呈下滑趋势,特别是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难中之难。本文从分析当前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特点入手,对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梳理,就当前形势下如何拓宽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空间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2008年年末2009年年初,与影响不断加深的金融危机一起成为中国社会热门话题的,是大学生就业。党的十七大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写入报告;胡锦涛书记专程到沈阳人才市场实地考察大学生就业情况;温家宝总理特意前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与同学们谈心;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采取七条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央及各级政府正在努力为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制度性、政策性环境。 
期刊
【摘要】大学生创业之路并不顺利,存在各种瓶颈因素的制约。其中个人因素、学校因素、政府因素成为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开展对这三个瓶颈因素的实证研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瓶颈因素    导言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包括政府、高校在内的诸多社会力量都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目前社会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