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考察金融危机对艺术市场的影响,当代艺术绝对首当其冲成为受影响最大的门类,原因很简单,中国当代艺术在几年的时间里拔地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飙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商位,基础薄弱,作支撑的只能是白色泡沫;转手频繁,留下的只有炒作时的喧嚣。4月6日结束的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以中规中矩之态接受了考验,它告诉人们当代艺术品市场并没有遭遇想象中的寒冬,从高居榜首的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等人的作品来看。好的作品永远不会被人们抛弃。金融危机可以让当代艺术暂时告别喧嚣和泡沫,慢慢沉淀并显示出其真正的艺术价值。
在去年中国当代艺术当红艺术家的作品成交大幅度流拍、价格大幅缩水、大部分当代艺术专场中成交率仅过半的阴影下,今年春拍,几乎所有的拍卖公司都不约而同地缩减了当代艺术板块,苏富比则把纽约春拍和香港春拍的亚洲当代艺术部分合并。在过去几年中涨幅过大的板块。在今年的春拍中降幅也会比较大,这就是过去几年中屡屡创造天价纪录的当代艺术的宿命。
以此来看,4月6日结束的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并没有给人带来预想中的寒冷,但也并没有带来特别的惊喜。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品是154件,总成交额达6643.4万港元,成交率为74%,金额成交率为81.4‰57%成交拍品的成交价超越高估价,并创下了黄永砅、隋建国的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以及草间弥生的雕塑拍卖纪录,尽管当代亚洲艺术专场以74%的拍品成交率一扫08年秋拍成交仅过半的颓势,但有关专家却表示,成交率提高并不证明当代艺术拍卖已经回暖,当代艺术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以中规中矩之态接受了考验。
当代艺术在金融危机中沉淀
金融危机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一方面取决于艺术品的门类;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拍卖公司自身的策略和管理。前者最为明显的就是当代艺术品市场。
回顾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史,2006年春季纽约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节点,该拍卖本身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当时那场拍卖取得的成交数字,正是从那场拍卖开始,“亚洲当代艺术”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行情开始飙升。张晓刚、徐冰、张洹、王广义、刘小东、陈逸飞、方力钧的作品当时也都创出了他们个人作品拍卖的最高价。
时隔两年,被视为当代艺术行情“风向标”的苏富比在2008年8月13日向全球媒体宣布,从2009年起,将目前在纽约等地进行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合并,集结全球力量重新亮相香港。此举被人们解读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走向衰落的象征。尽管苏富比的负责人否认这一举措意味着当代艺术缩水,并解释说,因为纽约和香港的亚洲当代艺术买家几乎就是同一批人,所以只是把在纽约等地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部分合并到香港来,通过这种整合使得这个部分的拍卖更加向亚洲市场集中,但目睹过中国当代艺术癫狂发展的人们清楚地明白这一举措背后的真正意味。
2008年苏富比春拍上张晓刚作品《血缘:大家庭三号》以4740万港元创下了艺术家的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与此相比,今年在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上拍出最高价(480万港元)的张晓刚作品“失忆与记忆系列”之《无题》不过只是去年的一个零头。与张晓刚一样的,还有曾梵志和岳敏君。他们在09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上的最高成交价都是其08春季拍卖最高成交价的一个零头,曾梵志09苏富比春季最高成交价甚至还不到08春季最高价的5%。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信号: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开始沉淀,卖家、买家以及市场都开始回归理性。
对此,有分析家认为今年中国当代艺术其实并没有走下坡路,只是回到原轨,因为前几年不少当代艺术品的价格都被疯狂“炒高”。北京保利的马哲非说:“当代艺术,特别是油画,是西方收藏家介入比较多的门类,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明显。但是,它本身也存在泡沫,目前不过是把泡沫挤掉。”
虽然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等人的作品最高成交价相比去年的春季和秋季最高成交价都有所回落,但依然占据成交额排名榜首,这说明藏家更加注重艺术品的内在品质和创作观念,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独立判断的能力也逐渐提高。对此,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主管林家如表示:“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等人的作品,在拍卖场上的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与过去被竞相追捧、高价成交不同的是,现在买家有了更多的选择。”
金融危机是一个契机,因为它给市场提供了一个调整的机会。过去四五年,中国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市场发展太快,管理、人才和规范都存在一系列问题,从业者良莠不齐。通过这段时间的优胜劣汰,整个行业将能朝着更规范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观念艺术出奇制胜
除了艺术品的门类之外,拍卖公司的策略和管理也影响着拍卖的成功与否。后者可以从苏富比今年春拍所制定的大大小小策略和措施中略窥端倪。
苏富比推出三大应对措施——缩减拍品数量、降低起拍价格、调整板块比重,把纽约春拍和香港春拍的亚洲当代艺术部分合并,以降低可能的降幅。而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也积极进行战略上的调整,大胆推出新的板块,包括有拍卖场上难得露面的“观念艺术”板块,呈献了一系列观念艺术、装置及立体创作,以至录像作品等多媒体艺术,涵盖多元化的创作媒介及题材,试图以观念艺术来拓宽艺术爱好者的视野及收藏纬度,并为市场注入新动力。市场证明,主推观念艺术的这一大胆策略获得了成功。
以黄永耐(的《六十甲子车》为代表的5件当代中国艺术家的观念艺术作品是这场拍卖的一个亮点,而且5件作品均取得理想成绩。黄永球的以铜、铁、木、布制成的作品《六十甲子车》,经过买家踊跃竞投后,最终以338万港元成交,为最高估价的两倍,刷新了艺术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艾未未的《珍珠碗》成交价为170万港元,陈箴的作品《未被干扰的声音》及《集中精神的椅子》的成交价均超过最高估价。林家如对观念艺术板块的5件拍品均拍出较好业绩感到非常开心,她认为这个拍卖结果证明她这次拍卖的方向和策略是成功的。黄永砅和隋建国的作品相继刷新艺术家作品历史拍卖纪录,这对市场有很正面的影响。因为黄永砅的创作观念性较强,大多是大型的装置,难以被藏家收藏。雕塑、装置等都是立体作品,过去市场关注较少,现在藏家开始关注观念艺术,关注当代艺术中多种媒介创作的作品,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变化。苏富比也想借此让大家更多地关心这类艺术家。
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专场拍卖告诉人们当代艺术品市场并没有遭遇想象中的寒冬,从高居榜首的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等人的作品来看,好的作品永远不会被人们抛弃。金融危机可以让当代艺术暂时告别喧嚣和泡沫,慢慢沉淀并显示出其真正的艺术价值。
在去年中国当代艺术当红艺术家的作品成交大幅度流拍、价格大幅缩水、大部分当代艺术专场中成交率仅过半的阴影下,今年春拍,几乎所有的拍卖公司都不约而同地缩减了当代艺术板块,苏富比则把纽约春拍和香港春拍的亚洲当代艺术部分合并。在过去几年中涨幅过大的板块。在今年的春拍中降幅也会比较大,这就是过去几年中屡屡创造天价纪录的当代艺术的宿命。
以此来看,4月6日结束的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并没有给人带来预想中的寒冷,但也并没有带来特别的惊喜。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品是154件,总成交额达6643.4万港元,成交率为74%,金额成交率为81.4‰57%成交拍品的成交价超越高估价,并创下了黄永砅、隋建国的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以及草间弥生的雕塑拍卖纪录,尽管当代亚洲艺术专场以74%的拍品成交率一扫08年秋拍成交仅过半的颓势,但有关专家却表示,成交率提高并不证明当代艺术拍卖已经回暖,当代艺术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以中规中矩之态接受了考验。
当代艺术在金融危机中沉淀
金融危机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一方面取决于艺术品的门类;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拍卖公司自身的策略和管理。前者最为明显的就是当代艺术品市场。
回顾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史,2006年春季纽约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节点,该拍卖本身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当时那场拍卖取得的成交数字,正是从那场拍卖开始,“亚洲当代艺术”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行情开始飙升。张晓刚、徐冰、张洹、王广义、刘小东、陈逸飞、方力钧的作品当时也都创出了他们个人作品拍卖的最高价。
时隔两年,被视为当代艺术行情“风向标”的苏富比在2008年8月13日向全球媒体宣布,从2009年起,将目前在纽约等地进行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合并,集结全球力量重新亮相香港。此举被人们解读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走向衰落的象征。尽管苏富比的负责人否认这一举措意味着当代艺术缩水,并解释说,因为纽约和香港的亚洲当代艺术买家几乎就是同一批人,所以只是把在纽约等地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部分合并到香港来,通过这种整合使得这个部分的拍卖更加向亚洲市场集中,但目睹过中国当代艺术癫狂发展的人们清楚地明白这一举措背后的真正意味。
2008年苏富比春拍上张晓刚作品《血缘:大家庭三号》以4740万港元创下了艺术家的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与此相比,今年在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上拍出最高价(480万港元)的张晓刚作品“失忆与记忆系列”之《无题》不过只是去年的一个零头。与张晓刚一样的,还有曾梵志和岳敏君。他们在09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上的最高成交价都是其08春季拍卖最高成交价的一个零头,曾梵志09苏富比春季最高成交价甚至还不到08春季最高价的5%。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信号: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开始沉淀,卖家、买家以及市场都开始回归理性。
对此,有分析家认为今年中国当代艺术其实并没有走下坡路,只是回到原轨,因为前几年不少当代艺术品的价格都被疯狂“炒高”。北京保利的马哲非说:“当代艺术,特别是油画,是西方收藏家介入比较多的门类,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明显。但是,它本身也存在泡沫,目前不过是把泡沫挤掉。”
虽然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等人的作品最高成交价相比去年的春季和秋季最高成交价都有所回落,但依然占据成交额排名榜首,这说明藏家更加注重艺术品的内在品质和创作观念,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独立判断的能力也逐渐提高。对此,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主管林家如表示:“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等人的作品,在拍卖场上的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与过去被竞相追捧、高价成交不同的是,现在买家有了更多的选择。”
金融危机是一个契机,因为它给市场提供了一个调整的机会。过去四五年,中国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市场发展太快,管理、人才和规范都存在一系列问题,从业者良莠不齐。通过这段时间的优胜劣汰,整个行业将能朝着更规范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观念艺术出奇制胜
除了艺术品的门类之外,拍卖公司的策略和管理也影响着拍卖的成功与否。后者可以从苏富比今年春拍所制定的大大小小策略和措施中略窥端倪。
苏富比推出三大应对措施——缩减拍品数量、降低起拍价格、调整板块比重,把纽约春拍和香港春拍的亚洲当代艺术部分合并,以降低可能的降幅。而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也积极进行战略上的调整,大胆推出新的板块,包括有拍卖场上难得露面的“观念艺术”板块,呈献了一系列观念艺术、装置及立体创作,以至录像作品等多媒体艺术,涵盖多元化的创作媒介及题材,试图以观念艺术来拓宽艺术爱好者的视野及收藏纬度,并为市场注入新动力。市场证明,主推观念艺术的这一大胆策略获得了成功。
以黄永耐(的《六十甲子车》为代表的5件当代中国艺术家的观念艺术作品是这场拍卖的一个亮点,而且5件作品均取得理想成绩。黄永球的以铜、铁、木、布制成的作品《六十甲子车》,经过买家踊跃竞投后,最终以338万港元成交,为最高估价的两倍,刷新了艺术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艾未未的《珍珠碗》成交价为170万港元,陈箴的作品《未被干扰的声音》及《集中精神的椅子》的成交价均超过最高估价。林家如对观念艺术板块的5件拍品均拍出较好业绩感到非常开心,她认为这个拍卖结果证明她这次拍卖的方向和策略是成功的。黄永砅和隋建国的作品相继刷新艺术家作品历史拍卖纪录,这对市场有很正面的影响。因为黄永砅的创作观念性较强,大多是大型的装置,难以被藏家收藏。雕塑、装置等都是立体作品,过去市场关注较少,现在藏家开始关注观念艺术,关注当代艺术中多种媒介创作的作品,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变化。苏富比也想借此让大家更多地关心这类艺术家。
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专场拍卖告诉人们当代艺术品市场并没有遭遇想象中的寒冬,从高居榜首的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等人的作品来看,好的作品永远不会被人们抛弃。金融危机可以让当代艺术暂时告别喧嚣和泡沫,慢慢沉淀并显示出其真正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