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逸山水花卉 传奇递藏往事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lixi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花卉合册》是蓝瑛与孙熠的册页妙品,共计十二开,两人各绘六开。其中蓝瑛六开为山水,孙熠六开为花卉,虽为小幅,却雅逸可爱,殊为难得。
  蓝瑛是晚明的绘画大家,所作尤以山水见长,笔力劲健,气象浑穆,风格炼达,至晚年境界尤妙。而且他绘画不受媒材所限,绢、绫、生、熟纸,样样合手,也不为幅面大小束缚,既能做“大餐”,又善烹“小烩”,一切听凭需要,随兴而发,无不得意。当年他常常往杭州城西郊外著名的风景区水泽湿地西溪作画,所作多是卷头大轴,为什么?因为西溪是文人隐士集聚的地方,蓝瑛以画为生,作大画在那儿能卖好价钱。但是他又不唯利是图,是一位颇具性情的画家,在借笔墨绘山水赚钱的同时,他的文人情愫也顺着笔尖汩汩流淌,所以他也画小品,抒发性情,即使小到一手见方他一样悉心绘制。他的小品像从大幅作品中截取精华后做成的局部放大,也有小幅全景山水,挥洒由心,手头功夫足以让他信笔驰骋。
  


  此册山水作于1646年,时年蓝瑛62岁,依通常蓝瑛艺术分段法,为其初入晚年即迈入雄浑苍劲时期的作品。六帧山水,拟六家笔法,每一帧都是精妙佳制,如同打开的六扇小小的窗户,令赏家借以窥知蓝瑛含蓄南北、法宗宋元的绘画视野。美术史上曾经贬意地将蓝瑛归入“浙派”,并且是“浙派”的殿军,其实这不仅对“浙派”,而且对蓝瑛都有失公允,是门户之见。蓝瑛含蓄南北,法宗宋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失本我,比如此六帧山水,无论是拟“倪迂之意”还是“法王叔明画”,他都是“我注六经”,以自己对各家绘画的体悟和理解抒写自我,这是非常可贵的。绘来如此得意,就是这个原因。
  六帧花卉则出自孙熠之笔。孙熠又名孙渊,与蓝瑛同里,也是杭州人。他出生在一个两代绘画的家庭里,父亲孙杕是当时有名的画家,但是孙氏父子的生卒年史书俱无记载,推算起来大约孙杕长于蓝瑛,而孙熠小于蓝瑛。孙杖书法绘画俱佳,尤擅写生花鸟,《图绘宝鉴续纂》说他“得古人之正派,非媚时之轻描淡染者”,直逼五代北宋时大画家黄荃、赵昌,在当时画坛很有名。孙熠秉承家学,克绍父艺,有自家面貌,所作浓艳不如其父而秀媚过之,颇得时誉。他的作品一直到晚清光绪年间在杭州坊间还可以见到,可见受人喜爱的程度。
  至于蓝瑛和孙炤当年是一种什么关系,因为缺少数据,无以确说,但是,两人之间互相认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明末清初时的杭州并不大,人口在八、九十万之间,户数约为二十万户(钱塘、仁和二县之和),这中间还包括了占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杭州旧为府治,辖九县,仁和、钱塘二县即今杭州市区范围)。而此时的蓝瑛早已画名远播,不要说杭州,就是在东南一带说到他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在画画人中间就更不用说了。那么这本册页是两位画家合作的产物?应该不是,这从册页的形制上可以作出判断。册页旧裱,前后分别有吴馨和“古白沙幸存老人”题跋。吴馨,字畹九,清末民初时上海人,早年以办学著名沪上,是我国最早创办女校的教育家。《山水花卉册》何时归藏吴馨不得而知,但是从吴馨册前三跋中其中一跋署纪年“光绪乙未”可知,至晚在1895年此册已经归藏吴馨了。而尾跋中“古白沙幸存老人”又有“庚子七月拳匪倡乱,洋兵人犯,京师不守,敝庐什物焚掠一空,只此一册得从(免)灰烬”之语,叙述此册曾经险遭厄运的经过,说明当时这本册页随“古白沙幸存老人”在北京,“庚子七月”即1900年的七、八月间,“拳匪之乱”和“洋兵人犯”则是指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京津等地后义和团奋起抵抗这件悲壮往事。“古白沙老人”和这本册页都是当时的“劫后余存”,所以他称自己为“幸存老人”。
  这些在册前册后的题跋中都有清楚记述,但是有一件与此册传承相关的往事绝对不为人知。很明显,这本册页不是吴馨装裱的,这从册页夹板所包宋锦上可以看出来。那么是谁做的装裱、什么时候做的装裱?换言之,吴馨之前还有谁收藏过这本册页?册后藏家钤印中有“椒翁”、“集馨”白文印各一方,“椒翁”、“集馨”就是张集馨,他是道光九年(1829)进士,在道光咸丰朝做过大官,1851年在甘肃布政使任上被革职,1878年去世。张集馨宦海沉浮,曾着《道咸宦海见闻录》,这是一本颇有价值的记录清道咸时期官场见闻的史料笔记。张集馨虽然收藏过此册,但是没有迹象表明他曾经对册页做过装裱,而且,夹板上的宋锦也早于他那个时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找到了答案。册页签条为吴馨所题,我们在对册页做识文、考证时,签条下端翘起一角,露出了“吴签”下面的旧签,签上尚存半个“藏”字及一枚钤印:“吴门蒋氏赋琴楼藏”。这一发现把这本册页的传承关系联通了,“吴门蒋氏赋琴楼”就是清康乾时期苏州有名的藏书家蒋重光的斋名。蒋重光曾因将自己的藏书奉献朝廷集编四库全书而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并受赐《佩文韵府》一部和乾隆御制诗一首。由此我们不仅知道了这本册页当年是蒋重光的旧藏,并且确证了该册装裱系乾隆中期旧裱。 蓝瑛、孙熠《山水花卉册》所绘迄今已逾360年,成册也近250年,期间递藏多家,但是它曾经是大藏书家蒋重光的藏品,在吴馨之后是不为人知的。
其他文献
晚清的岭南印坛,经历了乾嘉金石学的中兴时期,使一批印人在实践中逐渐走向遗文返质,形成了以古为尚的审美追求,他们崇尚古雅拙朴的创作风格。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应数大学者陈澧。  陈澧是晚清岭南印学最重要的倡导者。他学识渊博,集前贤之学而融会贯通,开启了岭南篆刻新风气,其印学思想对近代岭南印坛的发展产生丁关键性的影响。    陈澧的篆刻    陈澧(1810-1882),字兰甫,番禺人。道光十二年(183
期刊
龙是中国的象征,象是印度的神灵,在亚洲新崛起的经济舞台上,花旗银行曾发布调研报告认为21世纪属于中国和印度,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最近几年,中国收藏家主导了亚洲艺术品市场。从唐三彩到明官窑,不断创出新的拍卖纪录。而如今,随着另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印度的企业家们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对他们的国宝展现了空前的热情。一位印度艺术品经销商弗朗西斯卡·盖洛维(Fr
期刊
由1895年5月康有为率1300举子“公车上书”,到1898年9月“百日维新”失败“六君子”被杀,中国近代史发生了维时三年的“维新变法”运动,这场由知识分子自动发起的政治改良运动,尽管最后惨遭顽固派绞杀,但其影响深入人心,客观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发起奠定了基础。  维新变法深入人心,媒体功劳最大,如果没有媒体做宣传,根本不会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参与维新,支持维新。为使读者对那一时期的报刊的作用有所了
期刊
香港苏富比将于10月7日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2008年秋季名贵腕表拍卖会,呈献逾220件总估价逾5500万港元的珍贵名表。部分腕表的编号均为难得一见的“1”号及“8”号,彰显是次拍卖名表的珍罕程度。苏富比中国及东南亚钟表部主管何若云(Vanessa Herrera)表示:“今年4月举行的‘世纪藏珍’专拍空前成功,而本季香港苏富比也会再度呈献珍贵稀有的各式时计,配合近年来亚洲名表收藏的新境界,我
期刊
西岛慎一(著) 陈 莺(译)    张大千在古书画买卖方面也大展技能,积攒了相当财富,但仍不敷所需。据朱省斋称,张大千当时曾经向香港大新银行贷款五万港币,并拿出两件名品作为抵押,由于金额不足而要把这两件名迹卖到国外。朱省斋提出反对,香港的徐伯郊很快向大陆的文物局长郑振铎报告此事。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指示下,两件名作被大陆收回,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张大千年谱》记述蒋介石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  
期刊
常熟翁氏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和文化世家,翁氏书画收藏始于十九世纪,主要由清代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状元宰相翁同龢收藏而遂成大观,经六代传承,历沧桑百年,迄今完好无损。改朝换代的动荡,反帝抗日的战火硝烟,巅沛反复的政局风云之下,翁氏家藏得以完璧,万幸之余,实为翁家子孙独钟艺术之情使然。这批字画,不仅是中国艺术史研究可贵的资料,也是这一段特殊的家族收藏史的见证。    常熟翁氏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和文化世家,翁
期刊
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9月16号早上10点30分,在伦敦老邦普顿路(old Brompton Road)南肯辛顿富将举行一场“20世纪的设计”拍卖盛会,拍品内容非常丰富,种类繁多,有时装、鞋、手提袋、箱子、家具,灯饰等496件,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时尚方面的拍品,这些拍品全都是来自20世纪著名的时尚品牌,如我们所熟悉的Hermes、christian Dior、Louis Vuitton、Chanel
期刊
许多亚洲人喜欢买黄金来保值,尤其是千足金。黄金的确能在乱世发挥作用,曾几何时,长辈把祖传的黄金典当,换给子孙两口饭吃。在近7年的时间里,黄金更是牛得厉害,伴随着美元的下跌,黄金从1999年8月26日最低点251美元/盎司起步,到2008年3月17日黄金最高见到1032.56美元/盎司,涨幅高达311%。但今年年初至今,黄金却又遭遇了滑铁卢,随着美元的强劲反弹,金价近期屡次被评论“已跌至新低”,最低
期刊
提起安迪·沃霍尔、毕加索、蒙克,大名如雷贯耳,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他们最著名的那几张代表作。那些代表作可以说是“限量版”绝世珍藏,事实上很多大画家也批量生产了许多“大众版”作品。10月2日在伦敦苏富比举行的“古代名作、现当代版画”拍卖会(编号L08161),就令这些大画家的“大众版”作品现了身。  若想买到这几位大师的成名作,即便银行账户里有上亿银子也不一定成行,因为它们已经进入了博物馆和美术馆,流落
期刊
1921年12月在广州举办的“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在现代美术史上有重要意义。可惜所存文献不多,图像资料更是寥寥无几,事件的亲历者胡根天先生保存的“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开幕全体职员摄影”就显得尤为珍贵。现参考胡根天先生等人的回忆和相关资料,对照片作一初步考释。    照片中共25人,前排坐藤椅,二三排站立,背景悬五色旗。照片左上角、右下角分别有胡根天钢笔字迹:“民国十年十二月”、“19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