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式外交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争端中的分析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tory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德意志的统一及其之后为维护统一所做的一系列外交工作一直以来是各国所学习研究的对象。 自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意志便为日耳曼民族蒙上了神奇的面纱,在俾斯麦灵活的外交政策下, 成功避免了在统一过程中引起欧洲诸国的联合打压。本文基于俾斯麦在三朝战争中使用外交战略,以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问题为例。分析当时外交政策对当时国家利益集团的影响,探讨俾斯麦外交理念在德国统一大业中的影响和作用。
  【关鍵词】:德意志 普鲁士 俾斯麦 外交政策 王朝战争
  前言
  统一的三次王朝战争首尾相连,紧密相连,俾斯麦的外交战略也同样是一环扣一环,对战争全局进行了通盘的把握。无论是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争端中,利用德国的民族情绪,暂时承认奥地利的领导地位, 进攻丹麦,转移国内资产阶级的焦点,还是对奥战争中对法国开设“空头支票”,换取法国的不干涉, 胜利后对奥宽大处理,还是普法战争中,运用上一场战争对奥的宽大处理,对拿破仑三世的挑衅使得法国承担挑起战争的罪责, 这些都是俾斯麦灵活外交实践的体现。
  1.石勒苏益格霍尔斯坦地区
  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争端的原因是议会之王对欧洲国家的破坏。该议定书强迫在丹麦高民族主义情绪的背景下扩大三个公国的特权,实际上,需要将三国合并到丹麦。单方面破坏丹麦国王的行为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广泛不满。这次事件对于普鲁士来说意义非同一般:首先,丹麦侵犯史鸿成为德国民族主义情绪的焦点,抓住了这一事件带来的机遇,点燃了民族的热情,点燃了普鲁士领导下的统一运动;其次,德国政府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将表明谁是德国国家利益的真正代表。此外,对于施伊和问题的坚定立场,将有效地使普鲁士在国家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国家正义面前变得窒息。找出一个对洪水流量不满的阀门,稳定“宪法冲突”造成的执政危机。
  2.普鲁士在争端上对奥地利的态度分析
  1864年,在奥地利,俾斯麦在柏林签署盟约,联合向丹麦施压,并要求在48小时内废除新宪法。由于时间太短,奥地利没有看到俾斯麦的意图,认为自己不能落后于普鲁士,不能让普鲁士取代自己成为德意志统一的领导者,在此基础上匆忙加入。 普鲁士与奥地利的敌人之间的联盟不被理解,甚至引起当时大多数普鲁士贵族的不满,但俾斯麦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他的思考里认为
  奥地利的力量和影响力依然强劲,这体现在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普鲁士“联盟计划”面临的巨大压力。 普鲁士虽然野心勃勃,但依旧需要担心奥地利的存在,一旦奥地利在普鲁士进攻丹麦时,愤然一击, 普鲁士将有灭顶之灾,对此必须稳住奥地利,在当时的国际格局下,一个相互保证公约是不可靠的,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拉上奥地利一起进攻,这样双方在这时候就在一条船上了,就算奥地利有变故, 也不会对战争有太大影响,这样既打击了丹麦,又稳定了普奥关系。 那么又应该如何让奥地利加入进来呢,早在19世纪50年代“联盟计划”的强硬打压下普鲁士不得不以“奥尔米茨之辱”草草收场, 那么深究奥地利当时的外交战略,其追求的是德国的统一,他的领导地位,当时的普鲁士依旧是在崛起的过程中, 在俾斯麦“低姿态”的外交影响下,促使了普鲁士首先承认了奥地利的领导地位,在获得承认之后的奥地利, 自然乐意代表德国对抗丹麦。 但是在这个的背后,形成的普鲁士、奥地利二元领导下的格局,这是俾斯麦在第二次王朝战争与奥地利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在奥地利看不到的地方推行他的扩张统一战略。
  3.普鲁士在争端上的“孤立政策”分析
  未来,俾斯麦将实施“绝对隔离”政策。 事件发生时的局势如下: 法国深陷墨西哥,不能自拔; 联合王国有着悠久的孤立传统。 此时的普澳也组成了联盟,共同奋斗。最不确定的是俄国,因为俄国长期反对德国人抵达北海和波罗的海,向丹麦派兵最终将不可避免地震惊俄罗斯人。 然而,在1863年,波兰起义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俾斯麦在对丹麦作战前,在1863年向孤立无援的俄罗斯人表达了强力支持,允许俄国进入境内抓捕革命者,这正为之后的俄国在普奥行动中保持沉默态度奠定了基础。这时的丹麦已经孤立无助,在战争中完全失败了,被迫屈服,于10月30日在维也纳签署了和平条约。
  4.总结
  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争端无疑使普鲁士成为这一事件的最大赢家。对奥地利而言,在短期内内奥地利从这次事件中获得了巨大利益,但它也不得不承认普鲁士的地位和实力,而且还使得普鲁士获得了新的领土并扩大了其权力。 但事实上,它有益于致命的“有毒葡萄酒”。德国联邦的奥地利领导人,将德国统一的旗帜交给普鲁士手中,以及德国国家问题上的沉闷和不作为,使得他们在德意志事务中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相反普鲁士的声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新获得的领地与奥地利相离甚远,中间还隔着不怀好意的普鲁士,普奥日后“擦枪走火”几乎成为某种必然。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争端是由俾斯麦导演的外交大戏。从这一事件的发展来看,俾斯麦外交的一些基本模式已初具规模。这种外交风格将继续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逐渐成为俾斯麦独特的外交模式。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基本是以矛盾为基准,利用自身的让步,换取矛盾的转移,利用第三方的矛盾争夺,在为了自己的生存而生活之后,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充分利用了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逐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等战败带来的约束;其中矛盾的基准中还蕴含着“低姿态”的观点,即示弱,使得周边国家并不注意德国的崛起,从而为德国谋求了稳定的发展时期,当其它国家注意过来时,德国已然不是他们可以轻易对付得了。
  【参考文献】:
  【1】邢来顺:《迈向强权国家:1830-1914年德国工业化与政治发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徐弃郁:《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
  【3】丁建弘:《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
  【4】郑寅达:《德国史》,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5】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鸦片贸易》一书以鸦片在中国的贸易历程为线索,并将鸦片在中国的发展及影响与茶叶在英国的发展历程及影响进行对比,指出这两样均看似轻飘飘的物品的流通给两国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影响,又联系当时西方学者对中国形象的丑化行为及对罪恶的鸦片贸易及鸦片战争的美化态度一针见血地指出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侵略本质。 因此,本书虽自2004年出版以来至今已超过十年历史,不能算是新近的学术研究,但书中的观点与论
期刊
【摘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融合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新时期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进行了讨论,并对两者之间融合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实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深度融合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施工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关键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施工企业 经营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先后步入后工业时代。在这一阶段,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进步对传统的经济和社会运作模式造成巨大冲击。这在西方社会中具体表现为离婚率、犯罪率以及未婚生育率的大幅上升和社会信任程度的下降。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将此种现象定义为“大断裂”。而本文着重论述此种现象出现的各方面原因。  【关键词】:社会资本 信任 道德规范  一、社会资本凋零的具体表现  (一
期刊
【摘要】:在美国历史上,总统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存在长期的矛盾,从他们各自职业本质的角度来看,总统与媒体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看法和观点。媒体对总统的信任从1941年开始就已经在下降,一直到1974年‘看门狗’时代的到来,媒体与总统的关系就变成对抗的,尤其是吉米·卡特任职的后两年,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被定为‘困难的’关系。因此本文主要从两个部分进行阐述论证卡特政府成为了第一个去处理与媒体存在敌对关系的政府。
期刊
【摘要】:青帮作为民国三大帮派之一,历来是帮会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近二十年青帮研究的分析有助于梳理青帮发展的脉络,探究其本质,指出青帮研究的重點和薄弱点,为青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关键词】:青帮 研究综述 帮会。  自上世纪社会史复兴以来,帮会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一直备受重视。作为民国三大帮会——青帮、红帮、哥老会之一的青帮,一直以为便是帮会史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对青帮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梳理
期刊
【摘要】:当前,在西藏自治区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充分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把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到我们工作中,并完美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更好促进党员工作不断走向理论化、系统化、实践化。西藏自治区党员教育工作走向理想化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才能更好完成指标,在开展工作中的有理论可依,有经验可借,使工作更加理想化。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 党员教育工作 走向理想化  虽然国家综合实力得到
期刊
【摘要】:装裱是中国画特殊的展示方式,如果中国画不经装裱直接用来展示的话,就只是一个半成品。所以必须通过装裱才能把书画的全部艺术表现出来、完善起来。总所周知传统中国画一般是画在宣纸和丝织品如绫绢等材质上,这些画材都很轻薄,难以直接展示。如果不装裱,除褶皱不美外,还可能出现虫蛀霉污,受潮结饼,导致彻底毁坏。而好的装裱不仅能增加视觉上的美感,还可以给优秀的作品带来保护。  【关键词】:装裱艺术 工艺 
期刊
一、封建地主阶级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脉络  封建地主阶级是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主要靠出租土地或雇工方式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阶级。在旧中国,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代表腐朽的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反动阶级,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对象。  1.产生背景  人类历史上第二个剥削人的社会,封建社会是在奴隶社会崩溃过程中逐步形
期刊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  ——摘自窦桂梅《玫瑰与教育》  2006年9 月3号,在外飘荡一年零3天的我重新回到了学校。开始学校给我安排的工作是组织学生站队吃饭和打扫餐厅卫生,很“轻松”。可好景不长,不到一个月,三(1)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请长假了,学校领导就把我这个赋闲在后的家伙从后勤岗位“请”到了阔别一年多的讲台上了。  带着重新获得领导赏识的快感往讲台上一站,下面是黑压压
期刊
【摘要】:邓小平文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80年代文艺思潮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本文从邓小平文艺思想主导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主旋律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格局、为文艺工作者提供广阔空间三个方面着手,阐释邓小平文艺思想是如何引领80年代文艺思潮走上繁荣坦途,从而探析邓小平文艺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文艺思想 80年代 文艺思潮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