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决定着孩子未来的模样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ng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相信这两句话是很多父母的养儿信条。然而科学家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互动中。
  父母的每一句话都在塑造孩子未来的模样
  美国芝加哥大学儿科教授达娜·萨斯金德博士是儿童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她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指出,孩子的智商和家长使用的词汇量有着密切关系。
  人工耳蜗可记录患儿每天听到的所有语言,萨斯金德教授对大量耳蜗记录分析后发现,处于不同家庭中的孩子所接受的词汇量有巨大差异。1~3岁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脑力劳动者家庭487句,工人家庭301句,接受救济家庭178句;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脑力劳动者家庭4500万个,接受福利救济家庭1300万个,低收入家庭孩子所掌握的词汇量只有高知家庭孩子的1/2。
  萨斯金德教授还发现,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以及使用词汇量的多少,不仅影响孩子的读写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更会影响他们的抗压能力、忍耐能力甚至道德品质。在孩子每天所使用词汇和行为表现中,有86%~98%与父母曾经使用的言语一致——也就是说,父母的每一句话,都在一点一滴地塑造孩子未来的模样。
  父母大量使用祈使句,易让孩子陷入“感知黑洞”
  婴儿从出生开始,每秒钟都会产生700~1000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去感知世界,因此孩子的感知力比大人敏感很多。婴儿眼中的红色,可能会有十种以上色差,如果大人只贴上“红色”标签,而不能用“深红”“朱红”“桃红”等词语对色彩解释,就会在无意中降低孩子对色彩的感知力。如果父母的语言过度贫乏,孩子甚至会进入场景单一的黑白世界中。而学习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锻炼场景的感知能力,过于单一的场景会让孩子在智商和情商等多方面陷入低维度的陷阱——“感知黑洞”。
  假设父母每天大量使用“吃饭”“睡觉”“一边去”“快写作业”等祈使短句,孩子脑海里的世界必然是简单粗暴的,因为这些短句强硬而冰冷,孩子感觉不到温情。如果孩子每天被祈使句围绕,意味着他眼中的世界是一个由绝对权力主宰的世界——不管权力发自哪一方,都彰顯着绝对的不可抗性。比如当孩子大喊:“我要买奥特曼玩具!”此时他就是手握权力的信息发布者,接受命令的父母就必须服从。
  绝对权力的世界是一个单维度世界,如果孩子生活的场景过度单一,感知能力就会逐渐降低,认知不断坍缩,便不能与同龄人共情,无法参与社会协作,生活边界会被“感知黑洞”不断吞噬。所以,在祈使句世界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会比较孤僻,行为会比较任性。
  父母使用的语言越细致,孩子对世界的印象就会越丰富、越饱满
  父母所使用的语言就是孩子对世界最初的印象,语言的颗粒度越细致,孩子对世界的印象就会越丰富、越饱满;父母的语言越贫瘠,孩子的世界就会越单调干瘪,甚至失色。
  只有当父母不再用已知的标签去概括世界时,才会激活孩子用丰富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去观察和思考;也只有让孩子感受更多的语言、语态、语气,孩子头脑中才能储存更多的场景,让世界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呈现出来。
  只有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多彩、健康、和谐的,孩子心中的社会才是充满善意与合作的。在面对困难和严峻挑战时,孩子才能感受到黑白世界之外的广阔世界,找到非黑即白之外的“第三选择”。所以,良好的语言,正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问:上周,我驾驶私家车上班时看到邻居小申在路边打车,正好顺路,我就请他上车,送他去上班。没想到,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对方承担90%的责任,我承担10%的责任,小申膝盖受伤,花去醫疗费两万多元。请问,我是否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安先生(河北保定)   律师意见:我国《民法典》第1217条规定:“非营运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但是机动车使用
期刊
女儿下楼散步,过了规定时间仍不回来,还莫名其妙地发微信说:“你不想让我回我就不回。”我糊涂了:我什么时候不让她回家了?  一天晚上过了9:40,女儿茗茗还在小区里散步,按规定她应该9:30之前回家。女儿已经14岁,自己的时间自主安排,只要天气允许,每晚都会在固定时间下楼散步,往常都是按时回来,这次有点意外。我发信息让她赶紧回来,然后就带二宝进卫生间洗澡了。  快洗完澡的时候,我隐约听见门口有响动,
期刊
我被纏人的儿子折磨得精疲力尽时,朋友的一个建议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契约式的管理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尝试着让他学会独立。儿子果然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缠人的儿子让我很崩溃,我决定用协议约束他  儿子冬冬8岁,上二年级。我在一家传媒公司做文案策划,我老公是建筑工程师,经常出差,儿子几乎是我一人带大的。  暑假那段时间,我在家写文案,每天早上儿子一起床就开始叫妈妈,我的思路经常被他打断。即便他
期刊
问: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经常回家说被高年级学生索要零花钱,高年级学生还威胁他不准告诉老师和家长。请问,孩子遭遇校园欺凌,作为家长,最佳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李先生(河南洛阳)   律师意见:您应该及时向老师反映情况,要求老师对欺负您儿子的学生进行处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
期刊
今年中考“有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相信这个消息很多家长都听说了。  我女儿今年参加中考,我陪她亲历了整个过程,感慨万千——既看到了日渐开明的教育理念,也深感未雨绸缪的重要。  下面,我作为过来人,说说女儿的中考。  想到唯一的女儿这辈子可能连高中都上不了,我寝食难安,当即决定回老家陪读  我和爱人都是河北人,大学毕业后,我们通过努力留在了北京工作。女儿幼儿园、小学是在北京上的,但因为户口没落到北京
期刊
原来孩子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我下午去接女儿放学,女儿看到人群中的我,只跟我的目光对视了两秒就转过脸去,不像平时高兴得冲我又是挥手,又是飞吻。  接到女儿后,我想跟她聊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没想到,我连问她两遍“今天语文学新课了吗”,女儿都心不在焉地没有回答我。开始我以为是路上吵,她没听清,当我俯下身对着她又问了一遍,女儿才回了句:“不知道。”  “这什么话呀。学没学新课你都不知道?”  女儿好像
期刊
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心理学系长聘副教授斯特拉·克丽丝蒂,是类比推理领域享誉世界的专家,长期致力于研究人类智能的起源。她的研究指出,和不断督促孩子学习具体解题技巧相比,培养类比思维更值得家长关注。而自由玩耍,正是习得类比思维的重要渠道。  大量证据表明,游戏对于儿童社交、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发展非常必要。拥有更多玩耍时间的孩子会在语言发展、数学知识、社交技巧和情绪控制方面表现更好。  作为
期刊
每次从幼儿园接回儿子,我都带他去小区的游乐区里玩一会儿再回家。  一天,儿子照旧去游乐区玩,我照旧在一旁看风景。不经意间,我发现儿子正和一个小男孩纠缠在一起,他高举玩具,而小男孩在哭。我赶紧过去,原来儿子借小男孩的玩具玩,现在小男孩要回家,儿子却不愿意还玩具。小男孩的家长也在旁边,没生气,还好言好语地劝我儿子:“这是弟弟的玩具,你看弟弟都哭了……”  我很尴尬,叫儿子赶紧还玩具。可小男孩越哭,儿子
期刊
那它是什么?儿科医生告诉你  孩子一旦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家长就会觉得“糟了,孩子感冒了”。但从现代医学角度说,“感冒”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那么,感冒是什么?孩子为什么会感冒?下面,我就为家长揭开“感冒”的神秘面纱。  1. 感冒是一种病吗?不是。  鼻塞、流涕、咳嗽、发热……这些都是疾病的症状,或者是一类症状的综合征,而不是单独的哪一种疾病。比如打喷嚏、流鼻涕,是常见的感冒症状,但有些
期刊
前几天我和儿子一起翻看了这两年他写的作文,笑成一对儿傻子。他作文里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是,语言十分匮乏,与他灵动的脑瓜子完全不匹配。这种匮乏的体现并不限于他在复杂词句的运用上总是显得比较吃力,更体现在所使用的语言简单直接,枯燥单一,缺乏趣味。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当下大量粗糙的、口号式的、同质化严重的网络流行语对中文的冲击,这些语言甚至不是中文字。比如yyds(“永远的神”拼音首字母缩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