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本文结合人才培养需求,从教学内容、指导方式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实验教学改革,以期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光电专业;实验改革;创新人才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实验课,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目前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内容比技术发展落后,学生学习不够积极。因此,将光电信息技术实验的作用发挥出来,培养高素质的光电信息技术人才是高校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第一,教师教学办法单一,没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第二,教学内容滞后,创新性、设计类的实验比较多,绝大多数实验还是验证性试验,与学生将来的工作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比较少,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授课的方式比较单一,往往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无法深层次地了解实验的本质。第四,考核标准不全面,课后教师检验学生学习程度的标准只是凭借实验报告得出的结果,部分学生的实验报告雷同,教师很难真正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二、教学改革
1. 教学内容改革
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光电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使学生全面了解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信号处理相关领域的课题及发展方向。因此,光电信息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应坚持以专业为基础,完善课程设置,对实验课程比例进行规范调整。改革后的实验内容包括三部分:实验技能培训、基本型的验证实验以及综合创新型实验。
(1)实验技能培训
以往学生只是按照操作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而对于仪器的构造、每个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等并不明确。加强实验技能培训,让学生学会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掌握实验室每台仪器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整个过程下来,学生基本的操作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能够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2)基本型的验证实验
根据学科特点及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以光电信息的产生、变换、传输探测、处理为主线开发专业基础实验内容,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激光原理、光纤技术、光电子器件、光电信息处理、工程光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解,提高对光电信息领域常用器件的原理、工作特性的全面认识。
(3)综合创新性实验
综合创新性实验对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学生需要自主完成实验课题,以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激光应用技术、光纤应用技术、半导体光电子应用技术作为学生科研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明确的选题依据,使其通过自主选择来完成。在这一实验操作模式下,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课程之间联系的理解,进而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2. 指导方式改革
在教学实践中,应完善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设置,在真实操作实验课程中加入仿真虚拟实验,加强两者的结合。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通过仿真实验的操作预先了解实验题目、实验步骤与实验重难点,减少讲解时间,增加操作时間。而且,仿真虚拟平台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充实验内容,将实验室无法操作的综合性实验通过仿真模拟实验完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组装实验仪器,提高了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互动交流。
3. 考核方式改革
实验报告不应成为衡量学生实践成绩的唯一评判标准,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的实验考核方式,使实验考核更加全面。将学生的总成绩分为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撰写报告和小组答辩四个部分。改革后,教师通过小组答辩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书写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小组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进而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三、结语
本文从人才培养体系出发,提出对教学内容、指导方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建立以培养能力为主线,分层次、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通过实验课程学习,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晓芸.高校光电类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3(10):77.
[2]余华清,吴冯娣.高校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35(3):111—113.
作者简介:邹亚琪(1987— ),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实验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实验教学,研究方向:光纤通信。
关键词:光电专业;实验改革;创新人才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实验课,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目前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内容比技术发展落后,学生学习不够积极。因此,将光电信息技术实验的作用发挥出来,培养高素质的光电信息技术人才是高校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第一,教师教学办法单一,没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第二,教学内容滞后,创新性、设计类的实验比较多,绝大多数实验还是验证性试验,与学生将来的工作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比较少,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授课的方式比较单一,往往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无法深层次地了解实验的本质。第四,考核标准不全面,课后教师检验学生学习程度的标准只是凭借实验报告得出的结果,部分学生的实验报告雷同,教师很难真正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二、教学改革
1. 教学内容改革
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光电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使学生全面了解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信号处理相关领域的课题及发展方向。因此,光电信息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应坚持以专业为基础,完善课程设置,对实验课程比例进行规范调整。改革后的实验内容包括三部分:实验技能培训、基本型的验证实验以及综合创新型实验。
(1)实验技能培训
以往学生只是按照操作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而对于仪器的构造、每个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等并不明确。加强实验技能培训,让学生学会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掌握实验室每台仪器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整个过程下来,学生基本的操作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能够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2)基本型的验证实验
根据学科特点及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以光电信息的产生、变换、传输探测、处理为主线开发专业基础实验内容,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激光原理、光纤技术、光电子器件、光电信息处理、工程光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解,提高对光电信息领域常用器件的原理、工作特性的全面认识。
(3)综合创新性实验
综合创新性实验对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学生需要自主完成实验课题,以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激光应用技术、光纤应用技术、半导体光电子应用技术作为学生科研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明确的选题依据,使其通过自主选择来完成。在这一实验操作模式下,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课程之间联系的理解,进而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2. 指导方式改革
在教学实践中,应完善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设置,在真实操作实验课程中加入仿真虚拟实验,加强两者的结合。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通过仿真实验的操作预先了解实验题目、实验步骤与实验重难点,减少讲解时间,增加操作时間。而且,仿真虚拟平台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充实验内容,将实验室无法操作的综合性实验通过仿真模拟实验完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组装实验仪器,提高了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互动交流。
3. 考核方式改革
实验报告不应成为衡量学生实践成绩的唯一评判标准,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的实验考核方式,使实验考核更加全面。将学生的总成绩分为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撰写报告和小组答辩四个部分。改革后,教师通过小组答辩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书写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小组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进而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三、结语
本文从人才培养体系出发,提出对教学内容、指导方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建立以培养能力为主线,分层次、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通过实验课程学习,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晓芸.高校光电类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3(10):77.
[2]余华清,吴冯娣.高校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35(3):111—113.
作者简介:邹亚琪(1987— ),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实验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实验教学,研究方向:光纤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