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流行,世界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交织,人类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期,对当下全球艺术教育的挑战也是艺术教育变革的重要契机。在上海戏剧学院建校75周年之际举办世界戏剧院校校长论坛,主题为“后疫情时代与艺术教育”,共谋、共划未来艺术教育发展。下面就让我们来聆听,他们的经验分享和思想碰撞——
如何看待艺术之于世界的重要意义?如何探尋艺术教育的未来发展形态?如何辩证看待后疫情时代艺术教育发展?如何有效运用科技加速艺术教育的变革?……
戴维·雪利 西奥表演艺术学院院长
疫情使西奥表演艺术学院被丢入了完全脱轨的境地。如果一个学生家里只有一个小小厨房那么大小的空间,他怎么学芭蕾?一个表演系的学生怎样去理解艺术呢?我们现在正逐渐进入疫情后的世界,疫情对每一个行业都有巨大影响,剧院不得不关门,资金来源也断了,我们面临很大挑战。
我们必须要了解艺术的中心含义是什么?在这么冗长的新冠疫情隔离期间我们需要干什么?戏剧到底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有人说表演艺术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然而在疫情期间我们培养的数千名学生,设计师、制作人、表演者、剧作家、编舞、编剧,他们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安慰,带来了真正的希望。我们不仅仅是养育和训练行业中可以绽放光芒的年轻人,现在也可以让这些毕业生去思考,如何去使用不同的才华为他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作出一些贡献。
冯 磊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
由于疫情原因让大家以一种新的形式联动世界,或许这就是因为外部世界的变革所带来的最深切的体验。疫情让世界隔离,但是互联网让我们重新再次连接,这是人类适应新环境的应变与能动。
关于变,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人民带来巨大和深刻影响,对高等教育、对艺术类高校招生工作和人才培养都带来了冲击。我们思辨,由于疫情带来各种变化,让我们得以静下心来体验艺术发展和人才培养命题,重新审视艺术本体,重新审视高等院校课程体系,重新审视艺术技艺与现代科技平衡点,重新审视艺术人才职业规划方向,也重新审视艺术展演与合作交流方式、内涵。
关于通,人都具有能动反应,也具备改造世界的能力,所以说当上述这些变化真切地影响到我们原来的认知和生活习惯,新的事物也就应运而生,其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高等教育提供广阔平台,使高等教育外延得到极大拓展和延伸。同时我们需要反思,要观察好教学质量问题,艺术类教学是否可以100%在线教学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关于和,音乐之美在于和,和音既是交响乐物理意义,又是中国传统审美的共鸣之意,疫情在一定程度上让世界割裂,也让人和人产生分离,但是人类对于生命家园共同体,“和”的追求和向往从不停歇。
洛朗·古特曼 法国戏剧艺术与技术学院校长
我们的教育理念主要有两个:第一,我们认为艺术的学校必须要非常忠实地去反映艺术,老师必须要教授学生什么是艺术,要帮助学生去找到独特的风格,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仅仅是要继承昨日的戏剧,同时也要去创造明天的戏剧,也就是学生自己的戏剧;第二,我们认为没有人可以单独完成戏剧,演员、导演、编剧、舞美没有办法一个人完成,独木难支,必须要共同完成,戏剧始终是集体的艺术。
我们学校教授的是活的艺术,不是固体、静态的。
受新冠疫情影响不得不转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很多教育同行的想法,新的艺术教学方式就是静态方式。
有人觉得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对于戏剧学校总体上来说我不觉得是什么好事,可以说是让戏剧很好的一部分完全消失掉,也就是说人可以在一个共同的空间中去表现艺术,但是这一点由于疫情的关系彻底消失了。所以在法国我们希望能够和真人一起继续教学,不是和视频进行教学,当学生选择了戏剧,当老师选择戏剧教育,当他们生命奉献给戏剧,那么他们的理由只有一点,就是不希望孤独终老。在视频上进行教学和孤独终老有什么区别呢?
姚 争 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我们突然发现人和人之间的原本情感逐渐在疏离,人又重新回到了孤独的时代,这个时候我们突然意识到艺术人文价值和情感价值弥足珍贵。
疫情期间如果我们每天在网上浏览,就会发现有些信息让我们感到温暖的信息,比如意大利封城有一个提琴手在阳台上拉提琴,邻居们都为他鼓掌,这里面就是艺术教育的人文情感。
林风眠曾经说过,艺术是一切苦难人生的调剂者。在人类面临疫情大灾难的时候,我们强烈地体会到艺术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确实是不可或缺的。在后疫情时代,当疫情稳定并成为常态以后,艺术教育逐渐媒介化。一是艺术呈现出载体媒介化,二是艺术教育本身媒介化。
黄昌勇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我们正经历着严重的新冠疫情,这对艺术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对现阶段和未来艺术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同时世纪性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艺术教育还面临格局调整外部环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型趋势等影响。相信通过今天中外艺术高校交流研讨,一定能够起到增进了解、汲取经验、相互促进、深化合作的有益作用。
上戏的艺术教育主要形成了以下特点:第一,形成守正创新、融通中西艺术教学观念。第二,形成品德正、厚基础、专业精、实践强的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具体路径。75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传统和特色,我们迫切感觉到学校再出发的压力加上新冠疫情的不期而遇。
结合75年办学经验成果以及一些不足,我们可能会有几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思考一下:
第一,在未来艺术教育阶段,我们如何处理专业性和宽基础的关系。第二,如何处理技能性训练和人文通识教育的关系。第三,新技术、新文科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人类进入机械时代时有理论家预言艺术的经典可能已经不在了,但是如果我们从更加宏阔的历史来看,艺术一定会沉淀。当经过历史长河沉淀之后留下的就是艺术经典,只是现在还看不到。所以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可能对艺术带来的新变,这也是我们作为高校,特别是作为艺术院校的创新力所在。
目前我们学校也提高了建设艺术科技实验室设想,特别是近20年探索当中我们可能会加大艺术和科技这方面的实验和探索,我们也在力求4个校区形成智慧校园包括智慧教师建设。这些都将为未来的艺术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我觉得我们不能做旁观者。
如何看待艺术之于世界的重要意义?如何探尋艺术教育的未来发展形态?如何辩证看待后疫情时代艺术教育发展?如何有效运用科技加速艺术教育的变革?……
戴维·雪利 西奥表演艺术学院院长
疫情使西奥表演艺术学院被丢入了完全脱轨的境地。如果一个学生家里只有一个小小厨房那么大小的空间,他怎么学芭蕾?一个表演系的学生怎样去理解艺术呢?我们现在正逐渐进入疫情后的世界,疫情对每一个行业都有巨大影响,剧院不得不关门,资金来源也断了,我们面临很大挑战。
我们必须要了解艺术的中心含义是什么?在这么冗长的新冠疫情隔离期间我们需要干什么?戏剧到底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有人说表演艺术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然而在疫情期间我们培养的数千名学生,设计师、制作人、表演者、剧作家、编舞、编剧,他们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安慰,带来了真正的希望。我们不仅仅是养育和训练行业中可以绽放光芒的年轻人,现在也可以让这些毕业生去思考,如何去使用不同的才华为他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作出一些贡献。
冯 磊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
由于疫情原因让大家以一种新的形式联动世界,或许这就是因为外部世界的变革所带来的最深切的体验。疫情让世界隔离,但是互联网让我们重新再次连接,这是人类适应新环境的应变与能动。
关于变,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人民带来巨大和深刻影响,对高等教育、对艺术类高校招生工作和人才培养都带来了冲击。我们思辨,由于疫情带来各种变化,让我们得以静下心来体验艺术发展和人才培养命题,重新审视艺术本体,重新审视高等院校课程体系,重新审视艺术技艺与现代科技平衡点,重新审视艺术人才职业规划方向,也重新审视艺术展演与合作交流方式、内涵。
关于通,人都具有能动反应,也具备改造世界的能力,所以说当上述这些变化真切地影响到我们原来的认知和生活习惯,新的事物也就应运而生,其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高等教育提供广阔平台,使高等教育外延得到极大拓展和延伸。同时我们需要反思,要观察好教学质量问题,艺术类教学是否可以100%在线教学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关于和,音乐之美在于和,和音既是交响乐物理意义,又是中国传统审美的共鸣之意,疫情在一定程度上让世界割裂,也让人和人产生分离,但是人类对于生命家园共同体,“和”的追求和向往从不停歇。
洛朗·古特曼 法国戏剧艺术与技术学院校长
我们的教育理念主要有两个:第一,我们认为艺术的学校必须要非常忠实地去反映艺术,老师必须要教授学生什么是艺术,要帮助学生去找到独特的风格,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仅仅是要继承昨日的戏剧,同时也要去创造明天的戏剧,也就是学生自己的戏剧;第二,我们认为没有人可以单独完成戏剧,演员、导演、编剧、舞美没有办法一个人完成,独木难支,必须要共同完成,戏剧始终是集体的艺术。
我们学校教授的是活的艺术,不是固体、静态的。
受新冠疫情影响不得不转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很多教育同行的想法,新的艺术教学方式就是静态方式。
有人觉得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对于戏剧学校总体上来说我不觉得是什么好事,可以说是让戏剧很好的一部分完全消失掉,也就是说人可以在一个共同的空间中去表现艺术,但是这一点由于疫情的关系彻底消失了。所以在法国我们希望能够和真人一起继续教学,不是和视频进行教学,当学生选择了戏剧,当老师选择戏剧教育,当他们生命奉献给戏剧,那么他们的理由只有一点,就是不希望孤独终老。在视频上进行教学和孤独终老有什么区别呢?
姚 争 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我们突然发现人和人之间的原本情感逐渐在疏离,人又重新回到了孤独的时代,这个时候我们突然意识到艺术人文价值和情感价值弥足珍贵。
疫情期间如果我们每天在网上浏览,就会发现有些信息让我们感到温暖的信息,比如意大利封城有一个提琴手在阳台上拉提琴,邻居们都为他鼓掌,这里面就是艺术教育的人文情感。
林风眠曾经说过,艺术是一切苦难人生的调剂者。在人类面临疫情大灾难的时候,我们强烈地体会到艺术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确实是不可或缺的。在后疫情时代,当疫情稳定并成为常态以后,艺术教育逐渐媒介化。一是艺术呈现出载体媒介化,二是艺术教育本身媒介化。
黄昌勇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我们正经历着严重的新冠疫情,这对艺术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对现阶段和未来艺术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同时世纪性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艺术教育还面临格局调整外部环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型趋势等影响。相信通过今天中外艺术高校交流研讨,一定能够起到增进了解、汲取经验、相互促进、深化合作的有益作用。
上戏的艺术教育主要形成了以下特点:第一,形成守正创新、融通中西艺术教学观念。第二,形成品德正、厚基础、专业精、实践强的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具体路径。75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传统和特色,我们迫切感觉到学校再出发的压力加上新冠疫情的不期而遇。
结合75年办学经验成果以及一些不足,我们可能会有几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思考一下:
第一,在未来艺术教育阶段,我们如何处理专业性和宽基础的关系。第二,如何处理技能性训练和人文通识教育的关系。第三,新技术、新文科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人类进入机械时代时有理论家预言艺术的经典可能已经不在了,但是如果我们从更加宏阔的历史来看,艺术一定会沉淀。当经过历史长河沉淀之后留下的就是艺术经典,只是现在还看不到。所以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可能对艺术带来的新变,这也是我们作为高校,特别是作为艺术院校的创新力所在。
目前我们学校也提高了建设艺术科技实验室设想,特别是近20年探索当中我们可能会加大艺术和科技这方面的实验和探索,我们也在力求4个校区形成智慧校园包括智慧教师建设。这些都将为未来的艺术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我觉得我们不能做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