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考改革方案颁布后,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展开,而生涯规划课程是展开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为了提高课程实效,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应使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分享与体验。文章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以体验式教学在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中生涯规划;教学设计
湖南省已于2018年秋季正式啟动高考改革。新的高考改革制度旨在“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这一方案的出台,将生涯规划教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大学不同专业要求的选考科目不同,学生高一就要完成选科,即高一就要大致确定自己以后的专业发展方向。这极大地凸显了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虽然生涯规划教育形式丰富,有职业体验、专家讲座、生涯咨询等,但课堂教学处在最核心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性,成为教育者重点探索的问题。
一、 体验式教学在生涯规划课程中的意义
与传统课程强调“认知”不同,生涯规划课程的重点在于“知与行”,只有学生在亲历、参与之后才会有更深入的思考,才会主动去寻求改变,才会反思自身现实,采取职业生涯行动,增进生涯规划能力。体验性教学以其互动性、开放性与生涯规划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效不谋而合。体验式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注重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体验式教育模式下,教师不是凭自己的经验给学生指一条明确的道路,而是通过课内外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的环境,陪同他们发现自己,成为自己。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生涯规划启蒙、自我认知(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职业认知、专业认知、职业决策及实施、行动以及评估调整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笔者的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包括生涯规划启蒙、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生涯决策与行动。笔者在课堂上,以生涯探索小组为活动讨论和分享的基本单元,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现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体验式教学在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二、 体验式教学在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体验式教学在生涯规划启蒙中的应用
对生涯意识的唤醒,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是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起点。生涯规划启蒙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涯的意义与特点、生涯发展的阶段与任务、生命故事与生涯规划、发现我的生命资源。通过“生涯九宫格”活动热身后,笔者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就“生涯”和“生涯规划”展开联想,并与周围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大家对于生涯和生涯规划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接下来笔者与学生分享了庄子的《逍遥游》,学生就大鹏或小雀谁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开展了讨论,学生感悟到顺应自己的本性,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拥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欣赏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生就有更充分的机会可以自我实现。在认识“生涯发展的阶段与任务”部分,笔者采用“三个泥水匠”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工作、职业、志向的不同层次。之后,引导学生从“原生家庭和重要他人的影响”“学习经验与重要事件”“生长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影响”三部分来架构自己的生命故事。最后以钟南山院士的生命故事为例,请学生回忆过去,直面现状,展望未来,绘制自己的生命线和生涯彩虹图。
(二)体验式教学在自我认识中的应用
自我认识主要围绕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与体验,对自己兴趣、性格及能力倾向的了解,对自己人生价值观的澄清,来认知个人期望及职业价值的匹配。
1. 兴趣探索
基于霍兰德兴趣理论,笔者设计了“有机农场”“我的梦想岛屿”两大活动。提问“当你进入一个有机农场,你想加入哪个工作团队?”,以情境测验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每个人兴趣点的不同。然后让全班同学根据自主意愿选择加入六个学院中任何一个学院:制造学院、科学学院、文艺学院、社交学院、政商学院、常务学院。以“学院”为单位完成以下小组任务:讨论自己选择本学院的原因、将适合的一种职业画出来、讨论做好这一职业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及学期间需要做哪些准备。
在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有基本的了解后,笔者借用“放弃数学专业跳槽投行,如今他后悔了”的职业发展故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与交流,探讨如何对待自己的兴趣、如何完成“兴趣”到“志趣”的转化。
2. 性格探索
性格探索分为气质类型探索、特质探索和性格探索三部分。“我的气质类型”课程基于气质类型理论设计,笔者在讲解气质类型后,呈现了一组漫画让学生判断画中的人物分别属于哪种气质类型,并创设“迟到之后”主题情境,让学生上台呈现自己面对此情境的真实反应,来判断自己的气质类型。最后采用“气质——职业连连看”活动,探索气质类型对职业选择的影响,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气质不分好坏”“各种气质类型均有优点和缺点”。
在气质类型探索之后,笔者又陪同学生完成和特质与性格的探索。呈现“名人性格秀”,让学生思考名人身上有哪些特质、这些特质与自己的异同。接下来以《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哪吒为生涯人物让学生认知到特质的多样性,接下来通过“特质苹果树”“MBTI职业性格测试”寻找自己的特质与职业性格类型,引导学生根据生涯规划不断完善自我性格,在实践中扬长补短。
3. 能力探索
这一部分的课程设计主要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笔者以“狮子与羚羊”的故事为导入,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的能力发展区域是不同的。然后根据不同的智能创设不同的体验情境,如看图演讲(言语文字智能)、数独(数理逻辑智能)、图形折叠反转(空间智能)、左手画圆右手画方(身体运动智能)、分辨音阶与节拍(音乐智能)、人际案例分析(人际智能)等供学生体验,然后根据体验结果和自我评估绘制自己的“能力雷达图”,从而对自己的能力分布有个全面了解。最后进行结合“擅长与否”与“使用与否”,将多元智能进行分区,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与提高。 4. 价值观探索
在价值观探索课程中,笔者创设的主体活动是“价值观拍卖”。课堂结合舒伯的十五条职业价值观,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十五件拍品。拍卖以小组为单位,游戏结束后学生在小组分享游戏中的感悟与收获,找到自己行動的内在动力。
(三)体验式教学在外部认知中的应用
生涯探索除了需要知己(自我认识)还需要知彼(认识外部环境)。认识职业是进行正确而合理的生涯规划的基础,是学生根据外部世界和自我认识综合做出决策的前提。这一部分的教学中,笔者首先以“职业猜猜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关于职业的三个词语,让学生猜职业。如“百发百中、一针见血、白衣天使(护士)”。在外部认知的其他方面,请学生来绘制“我的家庭职业树”,评估、挖掘自己的家庭资源;请学生利用假期,完成理想大学考察报告、理想专业考察表和职业生涯访谈,并在课上进行分享。最后请同学们提问不同职业、讨论访谈心得以及了解职业、专业与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的关系。
(四)体验式教学在生涯决策与行动的应用
在了解自我和外部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初步做出生涯决策——选科。本节课的教学采用了头脑风暴法,学生通过团体讨论得出选科决策的考虑因素,再用“选科抽卡”活动,让学生两两一组,从众多选科组合中抽取并谈论自己想要选择的组合以及理由。在对选科进行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利用“决策平衡单”对选科进行理性分析。
三、 总结与展望
从生涯启蒙到生涯探索,笔者的课程设计均从学生身边具体的人物、具体事件切入,引发学生思考。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强调学生由内向外地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让学生借助自己的内省、同学回馈和辅导教师的建议等,对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行整理和重建。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中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其持续、深入的应用还需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如果你的脑袋里没有城堡,你手中有再多积木都没用”,助力学生搭建美好的人生城堡,广大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丰硕.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浅析[J].成人教育,2010,27(4):98-99.
[2]林广婷.体验式教学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7):34-35.
[3]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49-50.
[4]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徐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2.
[6]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闫硕.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渗透职业认知的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8]赵丹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9]贾彦琪.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与路径选择[J].重庆高教研究,2018(6).
[10]王爱芬,雷晓.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
作者简介:
王梦怡,中学一级,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市第八中学。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中生涯规划;教学设计
湖南省已于2018年秋季正式啟动高考改革。新的高考改革制度旨在“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这一方案的出台,将生涯规划教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大学不同专业要求的选考科目不同,学生高一就要完成选科,即高一就要大致确定自己以后的专业发展方向。这极大地凸显了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虽然生涯规划教育形式丰富,有职业体验、专家讲座、生涯咨询等,但课堂教学处在最核心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性,成为教育者重点探索的问题。
一、 体验式教学在生涯规划课程中的意义
与传统课程强调“认知”不同,生涯规划课程的重点在于“知与行”,只有学生在亲历、参与之后才会有更深入的思考,才会主动去寻求改变,才会反思自身现实,采取职业生涯行动,增进生涯规划能力。体验性教学以其互动性、开放性与生涯规划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效不谋而合。体验式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注重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体验式教育模式下,教师不是凭自己的经验给学生指一条明确的道路,而是通过课内外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的环境,陪同他们发现自己,成为自己。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生涯规划启蒙、自我认知(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职业认知、专业认知、职业决策及实施、行动以及评估调整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笔者的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包括生涯规划启蒙、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生涯决策与行动。笔者在课堂上,以生涯探索小组为活动讨论和分享的基本单元,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现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体验式教学在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二、 体验式教学在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体验式教学在生涯规划启蒙中的应用
对生涯意识的唤醒,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是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起点。生涯规划启蒙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涯的意义与特点、生涯发展的阶段与任务、生命故事与生涯规划、发现我的生命资源。通过“生涯九宫格”活动热身后,笔者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就“生涯”和“生涯规划”展开联想,并与周围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大家对于生涯和生涯规划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接下来笔者与学生分享了庄子的《逍遥游》,学生就大鹏或小雀谁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开展了讨论,学生感悟到顺应自己的本性,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拥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欣赏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生就有更充分的机会可以自我实现。在认识“生涯发展的阶段与任务”部分,笔者采用“三个泥水匠”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工作、职业、志向的不同层次。之后,引导学生从“原生家庭和重要他人的影响”“学习经验与重要事件”“生长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影响”三部分来架构自己的生命故事。最后以钟南山院士的生命故事为例,请学生回忆过去,直面现状,展望未来,绘制自己的生命线和生涯彩虹图。
(二)体验式教学在自我认识中的应用
自我认识主要围绕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与体验,对自己兴趣、性格及能力倾向的了解,对自己人生价值观的澄清,来认知个人期望及职业价值的匹配。
1. 兴趣探索
基于霍兰德兴趣理论,笔者设计了“有机农场”“我的梦想岛屿”两大活动。提问“当你进入一个有机农场,你想加入哪个工作团队?”,以情境测验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每个人兴趣点的不同。然后让全班同学根据自主意愿选择加入六个学院中任何一个学院:制造学院、科学学院、文艺学院、社交学院、政商学院、常务学院。以“学院”为单位完成以下小组任务:讨论自己选择本学院的原因、将适合的一种职业画出来、讨论做好这一职业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及学期间需要做哪些准备。
在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有基本的了解后,笔者借用“放弃数学专业跳槽投行,如今他后悔了”的职业发展故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与交流,探讨如何对待自己的兴趣、如何完成“兴趣”到“志趣”的转化。
2. 性格探索
性格探索分为气质类型探索、特质探索和性格探索三部分。“我的气质类型”课程基于气质类型理论设计,笔者在讲解气质类型后,呈现了一组漫画让学生判断画中的人物分别属于哪种气质类型,并创设“迟到之后”主题情境,让学生上台呈现自己面对此情境的真实反应,来判断自己的气质类型。最后采用“气质——职业连连看”活动,探索气质类型对职业选择的影响,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气质不分好坏”“各种气质类型均有优点和缺点”。
在气质类型探索之后,笔者又陪同学生完成和特质与性格的探索。呈现“名人性格秀”,让学生思考名人身上有哪些特质、这些特质与自己的异同。接下来以《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哪吒为生涯人物让学生认知到特质的多样性,接下来通过“特质苹果树”“MBTI职业性格测试”寻找自己的特质与职业性格类型,引导学生根据生涯规划不断完善自我性格,在实践中扬长补短。
3. 能力探索
这一部分的课程设计主要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笔者以“狮子与羚羊”的故事为导入,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的能力发展区域是不同的。然后根据不同的智能创设不同的体验情境,如看图演讲(言语文字智能)、数独(数理逻辑智能)、图形折叠反转(空间智能)、左手画圆右手画方(身体运动智能)、分辨音阶与节拍(音乐智能)、人际案例分析(人际智能)等供学生体验,然后根据体验结果和自我评估绘制自己的“能力雷达图”,从而对自己的能力分布有个全面了解。最后进行结合“擅长与否”与“使用与否”,将多元智能进行分区,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与提高。 4. 价值观探索
在价值观探索课程中,笔者创设的主体活动是“价值观拍卖”。课堂结合舒伯的十五条职业价值观,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十五件拍品。拍卖以小组为单位,游戏结束后学生在小组分享游戏中的感悟与收获,找到自己行動的内在动力。
(三)体验式教学在外部认知中的应用
生涯探索除了需要知己(自我认识)还需要知彼(认识外部环境)。认识职业是进行正确而合理的生涯规划的基础,是学生根据外部世界和自我认识综合做出决策的前提。这一部分的教学中,笔者首先以“职业猜猜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关于职业的三个词语,让学生猜职业。如“百发百中、一针见血、白衣天使(护士)”。在外部认知的其他方面,请学生来绘制“我的家庭职业树”,评估、挖掘自己的家庭资源;请学生利用假期,完成理想大学考察报告、理想专业考察表和职业生涯访谈,并在课上进行分享。最后请同学们提问不同职业、讨论访谈心得以及了解职业、专业与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的关系。
(四)体验式教学在生涯决策与行动的应用
在了解自我和外部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初步做出生涯决策——选科。本节课的教学采用了头脑风暴法,学生通过团体讨论得出选科决策的考虑因素,再用“选科抽卡”活动,让学生两两一组,从众多选科组合中抽取并谈论自己想要选择的组合以及理由。在对选科进行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利用“决策平衡单”对选科进行理性分析。
三、 总结与展望
从生涯启蒙到生涯探索,笔者的课程设计均从学生身边具体的人物、具体事件切入,引发学生思考。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强调学生由内向外地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让学生借助自己的内省、同学回馈和辅导教师的建议等,对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行整理和重建。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中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其持续、深入的应用还需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如果你的脑袋里没有城堡,你手中有再多积木都没用”,助力学生搭建美好的人生城堡,广大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丰硕.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浅析[J].成人教育,2010,27(4):98-99.
[2]林广婷.体验式教学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7):34-35.
[3]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49-50.
[4]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徐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2.
[6]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闫硕.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渗透职业认知的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8]赵丹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9]贾彦琪.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与路径选择[J].重庆高教研究,2018(6).
[10]王爱芬,雷晓.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
作者简介:
王梦怡,中学一级,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