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钱梦龙是我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八十年代语文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作为一位在语文教学第一线耕耘了五十多年的资深教师,钱梦龙在语文教育理论鲶探索上和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语文教育思想的理论框架——“三主”教育理论和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模式——“四式”教学法,不仅在八十年代教坛获得了一致好评、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教学改革;“三主”;“四式”;教学实践
从求学时代起,钱梦龙就是一位执着的探索者,他对国文一直很感兴趣,在老师指点他读一些书籍的同时,他还靠自己的钻研触类旁通、博览群书。他自学国文的经历为他后来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以下三点启示:1、重视自己钻研,自求理解:2、坚持不懈的读、写实践:3、探索一点学习方法。[1]以这些启示为基点,他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教学活动的首要位置,并逐步发展成其语文教育理论的精髓:“学生为主体”。在后来的教学生涯中,他本人也始终坚持“导而弗牵”,“因势利导”,并提出了“教师为主导”的理论。在后来的教学历程中,他对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研究,并最终将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相结合,提出了“三主”教育理论。
一、学生为主体
“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其自身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识和认识潜能的实践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固然是在教师的“教”的引导下展开的,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
二、教师为主导
“教师为主导”,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主导”不是主宰,教师的领导地位只能通过“导”而不是“牵”或其他方式来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从唯物论角度来看,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教师作为环境和教育的聚光镜,可以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因此教学活动必须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训练为主线
“训练为主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练”序列,两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必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主线”。
他认为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母语教育,……至于文化熏陶、品德养成、 个性发展等等,都只能是在母语教育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的”。[2]而要想在母语教育中充分实现语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则有赖于“训练”,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读写听说实践活动,正如叶圣陶所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3]可见,学生的知识在训练中获得,能力在训练中培养,智力在训练中发展。在贯彻“三主”教育理论的过程中,钱梦龙逐渐形成了四种较为典型的课型:“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总称“四式”。它们构成了钱梦龙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式”,意即“基本”有“式”,但又非凝固不变,“常中求变,变中守常”,常式体现规律,变式则是对规律的灵活运用。因此,钱梦龙的“四式” 教学法不是僵化的,而是“三主”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领域的灵活体现。
一、自读式
自读式是“四式”教学法的核心环节,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要阅读训练形式,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文的感知、理解,从而提高语文能力。自读式以培养学生“不待老师讲,而自能读书”的能力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根据学生原有的閱读能力的结构和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目的性和计划性是自读训练取得成效的两个决定性因素,而教师也可以从以上两方面调控自读式教学的进程。
二、教读式
这是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的阅读训练形式。教读重在方法指点,以教导读,示范举隅,不搞全盘授与、以讲代读。教读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阅读。与 “自读式”相比,教师“教”的作用,即 “主导”作用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善教者”,讲求“教的艺术”,顺乎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重视并 研究他们的实际情况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思维流程等等.把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他们认知的情境中去,从而帮助学生自奋其力认知。
三、练习式
这里的“练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后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作业,以加深理解、促进迁移。设计练习时要坚持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原则,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设计练习时应当做到:
1、循序渐进。
由于各年级、各册、各单元教学要求不同,练习设计既要符合 学生发展趋势要适应具体课文的不同要求。
2.知识与能力并重。
方面要巩固学生在课上获得的语文基础知识,一方面又 要培养语文能力及思维能力。
3、难易适度。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练习必须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困 难问题。
四、复读式
这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阅读训练形式。把若干篇已学过的课文组成一个復读 单元,集中进行复习性阅读的训练。通过课文间的联系、比较,获得比单篇阅读 更系统、更全面的知识。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的四种课型,它们构成阅读训练的一串“基本动作”。作为针对阅读教学设计的训练形式,其训练内容远不止“读”这一项,训练过程中, 写是伴随始终的,听说训练也辅助着阅读训练。所以,“四式”是体现了读写听说融为一体的原则的。作为课型,“四式”不仅可以 单独操作、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四式”往往作为教学环节互相配 合、分工合作,使得钱梦龙的“三主”观教育理论拥有一块广阔的实践园地。
钱梦龙的“四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时,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常中有变、变中守常”。这也正是“四式”得以长期出现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原因之一。钱梦龙之所以在语文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除了得力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推动之外,也是他自身几十年刻苦努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钱梦龙著;《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杜,1995年版,第3ll页.
[2]钱梦龙著:《为“训练”正名》.‘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0期·第4页·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17页·
[4]钱梦龙著:《导读的艺术》(修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7页。
【关键词】:教学改革;“三主”;“四式”;教学实践
从求学时代起,钱梦龙就是一位执着的探索者,他对国文一直很感兴趣,在老师指点他读一些书籍的同时,他还靠自己的钻研触类旁通、博览群书。他自学国文的经历为他后来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以下三点启示:1、重视自己钻研,自求理解:2、坚持不懈的读、写实践:3、探索一点学习方法。[1]以这些启示为基点,他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教学活动的首要位置,并逐步发展成其语文教育理论的精髓:“学生为主体”。在后来的教学生涯中,他本人也始终坚持“导而弗牵”,“因势利导”,并提出了“教师为主导”的理论。在后来的教学历程中,他对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研究,并最终将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相结合,提出了“三主”教育理论。
一、学生为主体
“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其自身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识和认识潜能的实践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固然是在教师的“教”的引导下展开的,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
二、教师为主导
“教师为主导”,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主导”不是主宰,教师的领导地位只能通过“导”而不是“牵”或其他方式来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从唯物论角度来看,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教师作为环境和教育的聚光镜,可以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因此教学活动必须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训练为主线
“训练为主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练”序列,两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必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主线”。
他认为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母语教育,……至于文化熏陶、品德养成、 个性发展等等,都只能是在母语教育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的”。[2]而要想在母语教育中充分实现语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则有赖于“训练”,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读写听说实践活动,正如叶圣陶所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3]可见,学生的知识在训练中获得,能力在训练中培养,智力在训练中发展。在贯彻“三主”教育理论的过程中,钱梦龙逐渐形成了四种较为典型的课型:“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总称“四式”。它们构成了钱梦龙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式”,意即“基本”有“式”,但又非凝固不变,“常中求变,变中守常”,常式体现规律,变式则是对规律的灵活运用。因此,钱梦龙的“四式” 教学法不是僵化的,而是“三主”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领域的灵活体现。
一、自读式
自读式是“四式”教学法的核心环节,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要阅读训练形式,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文的感知、理解,从而提高语文能力。自读式以培养学生“不待老师讲,而自能读书”的能力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根据学生原有的閱读能力的结构和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目的性和计划性是自读训练取得成效的两个决定性因素,而教师也可以从以上两方面调控自读式教学的进程。
二、教读式
这是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的阅读训练形式。教读重在方法指点,以教导读,示范举隅,不搞全盘授与、以讲代读。教读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阅读。与 “自读式”相比,教师“教”的作用,即 “主导”作用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善教者”,讲求“教的艺术”,顺乎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重视并 研究他们的实际情况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思维流程等等.把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他们认知的情境中去,从而帮助学生自奋其力认知。
三、练习式
这里的“练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后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作业,以加深理解、促进迁移。设计练习时要坚持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原则,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设计练习时应当做到:
1、循序渐进。
由于各年级、各册、各单元教学要求不同,练习设计既要符合 学生发展趋势要适应具体课文的不同要求。
2.知识与能力并重。
方面要巩固学生在课上获得的语文基础知识,一方面又 要培养语文能力及思维能力。
3、难易适度。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练习必须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困 难问题。
四、复读式
这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阅读训练形式。把若干篇已学过的课文组成一个復读 单元,集中进行复习性阅读的训练。通过课文间的联系、比较,获得比单篇阅读 更系统、更全面的知识。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的四种课型,它们构成阅读训练的一串“基本动作”。作为针对阅读教学设计的训练形式,其训练内容远不止“读”这一项,训练过程中, 写是伴随始终的,听说训练也辅助着阅读训练。所以,“四式”是体现了读写听说融为一体的原则的。作为课型,“四式”不仅可以 单独操作、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四式”往往作为教学环节互相配 合、分工合作,使得钱梦龙的“三主”观教育理论拥有一块广阔的实践园地。
钱梦龙的“四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时,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常中有变、变中守常”。这也正是“四式”得以长期出现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原因之一。钱梦龙之所以在语文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除了得力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推动之外,也是他自身几十年刻苦努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钱梦龙著;《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杜,1995年版,第3ll页.
[2]钱梦龙著:《为“训练”正名》.‘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0期·第4页·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17页·
[4]钱梦龙著:《导读的艺术》(修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