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本文从居住小区的人性化设计、构建有序的空间、组织便捷的交通及创建文明环境等方面就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措施。
【关键词】小区规划 问题 措施
高水平规划设计,是提高小区品位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前提。很多在市场畅销的优秀小区,都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项目调研,准确定位,特色高水平的规划师进行招标式规划设计,从多个方案中择优,几个方案中优选其中的精华,集众优于一身,再反复研讨修改,最后才拍板定案。任何规划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过这种真正下功夫的反复提高的过程,才有可能出精品。
一、小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近一个时期以来,受利益驱使,不同行业背景的企业不断涌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小区开发建设如雨后春笋,大小的楼盘拔地而起。由于未预先进行市场调研和建筑策划,无序开发建设产生了很多“问题小区”。在金融经济危机冲击的这种状况下,研究探索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符合市场开发运作模式的小区规划设计方法非常重要。同时,可以极大提高小区的质量,减少“问题”小区。当前的小区规划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规划设计定位不明、配建设施标准不能满足居者的合理使用。其次,旧区改造标准降低形成新棚户区。由于一些开发商急功近利,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再次,规划设计的手法简单、体现不出现代文明的成果。再次,规划设计缺乏生活居住的理念和应有的文化品位。最后,缺乏充分的前期调研论证,建设周期短,建设质量粗糙,降低整体小区居住质量等。
1建筑形态
装饰主义泛滥,使得当今建筑缺乏本质的建筑语言、内在的空间艺术个性。做一点罗马立柱,做一个三段式腰线,雕花铸铁栏杆,就可美其名曰为:“欧陆风情”。包括“新古典主义”在内,真正的希腊古典精神是反装饰的,至少是反对以装饰哗众取宠,而是更强调一种比例的和谐,人物共生,神性与人性的协调。过度的包豪斯主义一种过分的国际化、标准化建筑的盛行,使大量建筑呈现出呆板、单调、无艺术性、无地方特色的表征。过分强调国际化抹杀了建筑艺术的可能,美学的可能,使许多建筑沦为机械的居住笼子。
2现有设计理论的缺陷
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发展共同目标小区规划模式的消极性显现,科技发展使工作与生活空间能够实现重新融合,城市空间需要新的组织方式,经济体制的转轨,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面临危机,城市发展演变垦现更多的不确定性,城市规划方法亟待创新。小区规划模式的树形结构的组织方式本身固有的封闭性、自足性和确定性等性质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快速变化趋势相背离。城市规划需要新的规划方法,来适应城市发展的复杂性形势。
3交通问题
十多年前,城市居民乘出租车都是难得的情况,小区内几乎没有机动车辆。随着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小汽车进入居住小区,而且小车的数量将会快速增长。其直接带来的是行车和停车问题,并由此影响到小区的安全、安静和环境问题。
二、有关小区整体性规划的建议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科学地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组团绿化、屋旁和路边绿化。中心公园应大小有度,除特大型住区外,住区内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园,而应着重搞好分区中小公园或主题公园和组团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户的干扰。
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区设计了三面连体住宅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首层架空),也颇受居民欢迎。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注意提高住宅群落功能,布置好住宅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空间。
三、住宅小区规划措施
1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例如760住宅改造工程就力求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在对现场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注意保护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黑松林,使得小区规划体现出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做到住宅环境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接。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化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
2构筑有序的空间
住宅小区内根据居民的室外活动内容和室外空间安全防卫的要求,按照不同领域的各自属性和室外空间层次划分,组织由外向内、由动到静、由公共性质向私密性质渐进、符合行为逻辑的良好空间序列,由此把室外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四种。在构筑空间序列时要突出功能性、观赏性、经济性及生态性的特点。住宅小区级公共空间为开敞的多形态空间,也是多数人群的集聚场所、邻里交往的场所,在设汁时应注意动静态结合,配以不同个性的小品及铺装等,但应避免尺度过大,过分追求气势的做法。组团级的半公共空间为半开敞、半围合的空间,主要提供户外健身、休闲与交往等活动。组团往往由若干个院落组成,院落属于半私密性空间,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较为封闭围合,能很好地体现传统的重视邻里交往的住宅特点,具有领域感和归属感,并且提高门外场地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扩大住户的活动范围。住宅内的空间是家庭成员的私密空间,家人可凭借这个空间进行休闲、健身与交往等活动。
3组织便捷的交通
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在设计中根据居住小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地面、地下和室内等不同的方式合理停车。
结束语:
在规划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任何规划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过这种真正下功夫的反复提高的过程,才有可能出精品。
参考文献:
[1]王其钧.城市规划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郑毅.城市规划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关键词】小区规划 问题 措施
高水平规划设计,是提高小区品位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前提。很多在市场畅销的优秀小区,都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项目调研,准确定位,特色高水平的规划师进行招标式规划设计,从多个方案中择优,几个方案中优选其中的精华,集众优于一身,再反复研讨修改,最后才拍板定案。任何规划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过这种真正下功夫的反复提高的过程,才有可能出精品。
一、小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近一个时期以来,受利益驱使,不同行业背景的企业不断涌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小区开发建设如雨后春笋,大小的楼盘拔地而起。由于未预先进行市场调研和建筑策划,无序开发建设产生了很多“问题小区”。在金融经济危机冲击的这种状况下,研究探索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符合市场开发运作模式的小区规划设计方法非常重要。同时,可以极大提高小区的质量,减少“问题”小区。当前的小区规划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规划设计定位不明、配建设施标准不能满足居者的合理使用。其次,旧区改造标准降低形成新棚户区。由于一些开发商急功近利,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再次,规划设计的手法简单、体现不出现代文明的成果。再次,规划设计缺乏生活居住的理念和应有的文化品位。最后,缺乏充分的前期调研论证,建设周期短,建设质量粗糙,降低整体小区居住质量等。
1建筑形态
装饰主义泛滥,使得当今建筑缺乏本质的建筑语言、内在的空间艺术个性。做一点罗马立柱,做一个三段式腰线,雕花铸铁栏杆,就可美其名曰为:“欧陆风情”。包括“新古典主义”在内,真正的希腊古典精神是反装饰的,至少是反对以装饰哗众取宠,而是更强调一种比例的和谐,人物共生,神性与人性的协调。过度的包豪斯主义一种过分的国际化、标准化建筑的盛行,使大量建筑呈现出呆板、单调、无艺术性、无地方特色的表征。过分强调国际化抹杀了建筑艺术的可能,美学的可能,使许多建筑沦为机械的居住笼子。
2现有设计理论的缺陷
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发展共同目标小区规划模式的消极性显现,科技发展使工作与生活空间能够实现重新融合,城市空间需要新的组织方式,经济体制的转轨,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面临危机,城市发展演变垦现更多的不确定性,城市规划方法亟待创新。小区规划模式的树形结构的组织方式本身固有的封闭性、自足性和确定性等性质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快速变化趋势相背离。城市规划需要新的规划方法,来适应城市发展的复杂性形势。
3交通问题
十多年前,城市居民乘出租车都是难得的情况,小区内几乎没有机动车辆。随着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小汽车进入居住小区,而且小车的数量将会快速增长。其直接带来的是行车和停车问题,并由此影响到小区的安全、安静和环境问题。
二、有关小区整体性规划的建议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科学地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组团绿化、屋旁和路边绿化。中心公园应大小有度,除特大型住区外,住区内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园,而应着重搞好分区中小公园或主题公园和组团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户的干扰。
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区设计了三面连体住宅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首层架空),也颇受居民欢迎。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注意提高住宅群落功能,布置好住宅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空间。
三、住宅小区规划措施
1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例如760住宅改造工程就力求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在对现场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注意保护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黑松林,使得小区规划体现出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做到住宅环境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接。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化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
2构筑有序的空间
住宅小区内根据居民的室外活动内容和室外空间安全防卫的要求,按照不同领域的各自属性和室外空间层次划分,组织由外向内、由动到静、由公共性质向私密性质渐进、符合行为逻辑的良好空间序列,由此把室外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四种。在构筑空间序列时要突出功能性、观赏性、经济性及生态性的特点。住宅小区级公共空间为开敞的多形态空间,也是多数人群的集聚场所、邻里交往的场所,在设汁时应注意动静态结合,配以不同个性的小品及铺装等,但应避免尺度过大,过分追求气势的做法。组团级的半公共空间为半开敞、半围合的空间,主要提供户外健身、休闲与交往等活动。组团往往由若干个院落组成,院落属于半私密性空间,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较为封闭围合,能很好地体现传统的重视邻里交往的住宅特点,具有领域感和归属感,并且提高门外场地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扩大住户的活动范围。住宅内的空间是家庭成员的私密空间,家人可凭借这个空间进行休闲、健身与交往等活动。
3组织便捷的交通
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在设计中根据居住小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地面、地下和室内等不同的方式合理停车。
结束语:
在规划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任何规划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过这种真正下功夫的反复提高的过程,才有可能出精品。
参考文献:
[1]王其钧.城市规划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郑毅.城市规划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