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网络气象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都要适应这种战略,通过WAP网站、微博、微信、APP、客户端软件等多种移动互联网渠道发挥作用,但是传统PC端的气象服务仍有不可替代优势,也必须坚持做好。同时,二者要良性互动,互相促进,多渠道做好网络气象服务。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网络气象服务;发展策略
一、互联网背景分析
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继续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移动上网设备的逐渐普及、网络环境的日趋完善、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手机网民规模进一步增长。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气象服务发展策略
(一)坚持MobileFirst战略
移动互联网正在革命性地改变着网络气象服务的布局。首先,移动应用带来了新的业务收入和生产力。如今,智能化的终端和无所不在的网络使得随时随地上网办公、购物和社交成为可能。如果网络气象服务想要做好,一定要从移动设备入手。
因此,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气象服务必须遵照MobileFirst(移动优先)战略,无论是预报、资讯的内容和形式都要适应这种战略,利用WAP网站,微博、微信、APP等平台多元化发展。
1.WAP网站
WAP其实就是一个小互联网,互联网能实现的功能,在手机WAP上一样能够实现。通过WAP网站,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气象信息。
2.微博
微博的定义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分享信息、传播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通常以不超过140个字相当于两条短信的文字来更新信息并及时实现分享。其特有的转发功能让信息的传播达到了更快的速度和更广泛的影响力。它以井喷式的发展,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处发送和接受微博信息,尤其是针对气象信息这类对时效性、及时性要求很高的信息传播,其优势相当突出。
3.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微信公众平台则是时下风行的微信和二维码的结合,通过微信公众帐号可以通过后台的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实现精准的消息推送;用户则可以随手扫描公众号的二维码方便地订阅。通过该平台,可以向订阅用户发布精选的气象服务信息,同时进行实时交流,了解用户需求。
目前,微信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
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
4.APP
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流行起来,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如中国天气通,作为中国气象局官方手机气象服务客户端,也是国内首款具备气象预警信息推送功能的手机气象服务客户端,向用户提供国内外城市的气象预警、大气实况、7天天气预报、生活气象指数等服务信息,并具备分钟级的气象预警信息精准发布的能力。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注重移动优先战略的同时,也要考虑由于手机端与PC端的特性不同(如:屏幕大小不同,显示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使用习惯不同等等),在利用手机端提供气象服务时,要尊重手机用户的行为习惯,更有针对地提供气象服务。
(二)传统WEB网站仍有不可替代优势,必须坚持做好
虽然移动互联网在迅速发展,但传统WEB网站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移动端的服务受限于网速、技术手段等原因,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气象服务及更完美的用户体验,如对于交互性强、视觉冲击力强的服务产品,不能更好地呈现。
其次,以移动终端的App应用为例,它存在着众多先天不足。App的局限性导致互联网服务中的开放性的跳转链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一限制为各类营销服务设置了壁垒。传统的WEB相对于业务推广的最大优势就是超链接,体现在推广手段上就是通过各种链接,包括搜索引擎和各种社会媒体的传播(例如:社会媒体的follow功能)。而App本身对搜索引擎也是封闭的,对社会媒体的支持也是非常有限,不可能像WEB一样通过点击超链接自由的在互联网中遨游,下载和安装则是App不可省略的步骤。
(三)二者要良性互动,互相促进,多渠道做好网络气象服务
一些非常成功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对于WEB和APP有著同样的重视程度。例如Facebook和Twitter,而其APP的出现正好赶上了智能手机爆发的时机。很多的互联网服务也是在通过传统的WEB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数据随着移动终端的成熟推出APP版本的服务,让用户在随时可以用移动设备享用各类服务。因此,二者要良性互动,互相促进,多渠道做好网络气象服务。
三、结论与展望
总之,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网速进一步的提升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这对于正处于网络时代的气象服务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在当前极端天气不断增多的大背景下,社会公众将会越来越重视公共气象服务,气象服务工作者也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更好、更多、更专业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同时,传统PC端的气象服务也要同步抓,多渠道做好网络气象服务。
参考文献:
[1] 孙健,李海胜,陈钻.网络气象服务分析与展望.气象科技进展2,2012:44—47.
[2] 赵清扬.基于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公共气象服务探讨.贵州气象,2014,38(4):62—64.
作者简介:陈曦(1986年7月-)女,从事气象服务工作,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网络气象服务;发展策略
一、互联网背景分析
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继续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移动上网设备的逐渐普及、网络环境的日趋完善、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手机网民规模进一步增长。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气象服务发展策略
(一)坚持MobileFirst战略
移动互联网正在革命性地改变着网络气象服务的布局。首先,移动应用带来了新的业务收入和生产力。如今,智能化的终端和无所不在的网络使得随时随地上网办公、购物和社交成为可能。如果网络气象服务想要做好,一定要从移动设备入手。
因此,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气象服务必须遵照MobileFirst(移动优先)战略,无论是预报、资讯的内容和形式都要适应这种战略,利用WAP网站,微博、微信、APP等平台多元化发展。
1.WAP网站
WAP其实就是一个小互联网,互联网能实现的功能,在手机WAP上一样能够实现。通过WAP网站,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气象信息。
2.微博
微博的定义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分享信息、传播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通常以不超过140个字相当于两条短信的文字来更新信息并及时实现分享。其特有的转发功能让信息的传播达到了更快的速度和更广泛的影响力。它以井喷式的发展,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处发送和接受微博信息,尤其是针对气象信息这类对时效性、及时性要求很高的信息传播,其优势相当突出。
3.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微信公众平台则是时下风行的微信和二维码的结合,通过微信公众帐号可以通过后台的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实现精准的消息推送;用户则可以随手扫描公众号的二维码方便地订阅。通过该平台,可以向订阅用户发布精选的气象服务信息,同时进行实时交流,了解用户需求。
目前,微信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
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
4.APP
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流行起来,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如中国天气通,作为中国气象局官方手机气象服务客户端,也是国内首款具备气象预警信息推送功能的手机气象服务客户端,向用户提供国内外城市的气象预警、大气实况、7天天气预报、生活气象指数等服务信息,并具备分钟级的气象预警信息精准发布的能力。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注重移动优先战略的同时,也要考虑由于手机端与PC端的特性不同(如:屏幕大小不同,显示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使用习惯不同等等),在利用手机端提供气象服务时,要尊重手机用户的行为习惯,更有针对地提供气象服务。
(二)传统WEB网站仍有不可替代优势,必须坚持做好
虽然移动互联网在迅速发展,但传统WEB网站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移动端的服务受限于网速、技术手段等原因,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气象服务及更完美的用户体验,如对于交互性强、视觉冲击力强的服务产品,不能更好地呈现。
其次,以移动终端的App应用为例,它存在着众多先天不足。App的局限性导致互联网服务中的开放性的跳转链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一限制为各类营销服务设置了壁垒。传统的WEB相对于业务推广的最大优势就是超链接,体现在推广手段上就是通过各种链接,包括搜索引擎和各种社会媒体的传播(例如:社会媒体的follow功能)。而App本身对搜索引擎也是封闭的,对社会媒体的支持也是非常有限,不可能像WEB一样通过点击超链接自由的在互联网中遨游,下载和安装则是App不可省略的步骤。
(三)二者要良性互动,互相促进,多渠道做好网络气象服务
一些非常成功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对于WEB和APP有著同样的重视程度。例如Facebook和Twitter,而其APP的出现正好赶上了智能手机爆发的时机。很多的互联网服务也是在通过传统的WEB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数据随着移动终端的成熟推出APP版本的服务,让用户在随时可以用移动设备享用各类服务。因此,二者要良性互动,互相促进,多渠道做好网络气象服务。
三、结论与展望
总之,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网速进一步的提升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这对于正处于网络时代的气象服务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在当前极端天气不断增多的大背景下,社会公众将会越来越重视公共气象服务,气象服务工作者也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更好、更多、更专业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同时,传统PC端的气象服务也要同步抓,多渠道做好网络气象服务。
参考文献:
[1] 孙健,李海胜,陈钻.网络气象服务分析与展望.气象科技进展2,2012:44—47.
[2] 赵清扬.基于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公共气象服务探讨.贵州气象,2014,38(4):62—64.
作者简介:陈曦(1986年7月-)女,从事气象服务工作,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