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到云明山老人的家中,看到几个年青人,有的在为他打扫卫生,有的在给他捶背,老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一家子可真够幸福的。可是知情的人都知道老人与他们非亲非故,这些年轻人是艳山红办事处和红云社区的工作人员。
云明山老人今年83岁,老伴73岁,居住在红云社区。他与老伴每月各有600多元的退休工资,生活上并不存在大的困难,身体也还硬朗。按理说,他们可以安享晚年。但意想不到的是,2001年他们的一双儿女在一年内相继患癌症去世。丧子、丧女之痛使他们几近崩溃。
儿媳带着智力有缺陷的孙子单独居住,几乎不来看望,孙女在外打工,也有4年没来看过他们。孤独、伤感和眼泪终日陪伴着形影相吊的老人,运动场、公园、街头也不再看到他们锻炼、散步的身影。他们不愿出门,不愿参与任何社会活动。
2003年5月,他们从长宁社区搬到红云社区,境况变得更糟。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圈子,与新邻居又不熟,寂寞感有增无减,常是面觑发呆。就是听到敲门声,他们都不开门,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会有客人。老人常感叹:“唉,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
2005年4月1日,红云社区启动构建“和谐社区”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就是“敬老认亲”。活动要求社区内的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每3个人要认一位孤寡老人作亲戚。
负责云明山夫妇的是党员田玉梅、青年志愿者曾秀贞、团员罗武山、艳山红街道办事处中层干部廖光力。4人每周轮流去看望两老,帮老人打扫卫生、洗衣被,敲敲背、揉揉肩,谈心、聊天。老人家里人气越来越旺,社区、办事处的领导也常来看望,孤独感渐渐离他们远去。
两位老人逢人便讲:“社区工作人员就是我的儿女,甚至比儿女还亲。我女儿在世时在广西打工,一年难回家看我们一次。现在的儿女,三天两头都来看我。”像云明山这样有了新“儿女”的老人在红云社区还有9位。红云社区的做法也被广泛推广到其他社区。
白云区老龄政策的有力实施,实现了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靠的晚年生活。寒冬来临,区委、区政府为确保每位老人过上暖冬,开展了一系列送温暖活动,为每位老人送去慰问金和大米、棉衣、棉被等生活物资。上个月,还为每位老人送去了取暖用的煤。
近年来,白云区在构建和谐白云,对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极其关注。白云区农村共有74位“五保户”老人,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五保”老人由享受每月60元农村低保改为享受90元养老保障金;全区5个乡镇都有了养老院,有22位老人居住在敬老院,受到专业照看;此外,乡镇五保老人还获得农村合作医疗卡。老人们脸上灿烂的微笑映出白云区最俏丽的红霞。
云明山老人今年83岁,老伴73岁,居住在红云社区。他与老伴每月各有600多元的退休工资,生活上并不存在大的困难,身体也还硬朗。按理说,他们可以安享晚年。但意想不到的是,2001年他们的一双儿女在一年内相继患癌症去世。丧子、丧女之痛使他们几近崩溃。
儿媳带着智力有缺陷的孙子单独居住,几乎不来看望,孙女在外打工,也有4年没来看过他们。孤独、伤感和眼泪终日陪伴着形影相吊的老人,运动场、公园、街头也不再看到他们锻炼、散步的身影。他们不愿出门,不愿参与任何社会活动。
2003年5月,他们从长宁社区搬到红云社区,境况变得更糟。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圈子,与新邻居又不熟,寂寞感有增无减,常是面觑发呆。就是听到敲门声,他们都不开门,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会有客人。老人常感叹:“唉,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
2005年4月1日,红云社区启动构建“和谐社区”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就是“敬老认亲”。活动要求社区内的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每3个人要认一位孤寡老人作亲戚。
负责云明山夫妇的是党员田玉梅、青年志愿者曾秀贞、团员罗武山、艳山红街道办事处中层干部廖光力。4人每周轮流去看望两老,帮老人打扫卫生、洗衣被,敲敲背、揉揉肩,谈心、聊天。老人家里人气越来越旺,社区、办事处的领导也常来看望,孤独感渐渐离他们远去。
两位老人逢人便讲:“社区工作人员就是我的儿女,甚至比儿女还亲。我女儿在世时在广西打工,一年难回家看我们一次。现在的儿女,三天两头都来看我。”像云明山这样有了新“儿女”的老人在红云社区还有9位。红云社区的做法也被广泛推广到其他社区。
白云区老龄政策的有力实施,实现了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靠的晚年生活。寒冬来临,区委、区政府为确保每位老人过上暖冬,开展了一系列送温暖活动,为每位老人送去慰问金和大米、棉衣、棉被等生活物资。上个月,还为每位老人送去了取暖用的煤。
近年来,白云区在构建和谐白云,对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极其关注。白云区农村共有74位“五保户”老人,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五保”老人由享受每月60元农村低保改为享受90元养老保障金;全区5个乡镇都有了养老院,有22位老人居住在敬老院,受到专业照看;此外,乡镇五保老人还获得农村合作医疗卡。老人们脸上灿烂的微笑映出白云区最俏丽的红霞。